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麥爾孔.鮑義《星空中的普魯斯特》
2021/06/10 00:01:34瀏覽453|回應0|推薦5
Excerpt:麥爾孔.鮑義《星空中的普魯斯特》

真正的旅程只有一條,沐浴在青春之泉的方式也只有一種,不是探訪奇鄉異地,而是藉由別人的眼睛,透過另一雙眼來看這個世界——一百雙眼睛就有一百種天地。我們可跟隨畫家艾爾斯蒂爾 (Elstir) 的目光,依循作曲家凡德伊 (Vinteuil) 的眼神,只要跟著他們。我們真的可以展翅,在星空中翱翔。
——
普魯斯特,《女囚》 (La Prisonnière)

麥爾孔鮑義的《星空中的普魯斯特》是自己剛開始接觸普魯斯特的幾本評論之一,縱然最初都只是理解有限,但也算是打下之後閱讀此類評論的基礎。
鮑義論述的幾個章節,像是:〈自我〉、〈時間〉、〈藝術〉、〈死亡〉……都是日後在其他評傳可見度極高的經典主題。

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譯者廖月娟,譯作多次獲獎,本書的譯文優美,從〈譯後語〉也可以發現她對普魯斯特的了解絕非只是一位普通譯者

就如同本書一開始引用的這一段知名書摘,「真正的旅程只有一條……是藉由別人的眼睛,透過另一雙眼來看這個世界。」

而真正的普魯斯特閱讀旅程也只有一條……,那就是透過這本書以及更多的書來開啟吧!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128281
星空中的普魯斯特
Proust among the Stars
作者:麥爾孔鮑義
原文作者:Malcolm Bowie
譯者:廖月娟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0/08/25
語言:繁體中文

作者簡介
麥爾孔‧鮑義Malcolm Bowie)一九四三年生,先後取得英國Edinburgh大學與Sussex大學學位。一九六九至七六年任教於劍橋大學,一九七六至九二年任教於瑪莉皇后學院,現任牛津大學法國文學教授。主要著作有Freud, Proust & Lacan1987)與Lacan: Theory as Fiction1991)。

Excerpt
〈時間

從第一個字開始到最後一個字,普魯斯特的小說不外乎時間。大家都這麼說,包括普魯斯特本人。在敘述者綿密、細膩的獨白裡,時間這個主題格外響亮。我們可在敘述者慣常的聲音中,發現另一種聲音——時間的聲音,急切、認真、興高采烈、爽朗奔放,特別是半哲學的思維突然迸發時。這種聲音很有特色,像是電話裡的聲音,可從中聽出場合,或對方想給我們的印象。敘述者不斷地提醒讀者,時間的終點是死亡。如果時光之潮有回流的一天,每個人都該嚴陣以待,抓住這個時間奇觀。時間不是芝麻蒜事,而是生命的終極之謎;解開這個謎題的藝術家也就找到了點金石。
以這個觀點來看《追憶似水年華》,再適切不過了。小說中最顯著的地標不正是對時間的執著?在《重現的時光》高潮之處,出現一大段又一大段奇想,說來說去都是時間,有如一篇篇獨立的論文,探究時間的每一個區域與強度。在敘述者——個虛構角色——的意識裡,在他長長的故事中,時間也是重要的章節,與小說特有的節奏密切呼應。此外,普魯斯特的情節雖然有許多旁支,多個結局,還是不斷地回到時間之謎這個主軸。不知偏移了多少次、延遲過幾回,最後還是出現了一個可信的答案。在小說的第一頁,普魯斯特向一個極其遙遠的靶射去,他瞄得極其精準。啪,命中紅心。不管再遠,時光還是找得回來的。失落的過去終將再得:瀕死前還是得救了。
普魯斯特以論文、以情節來突顯時間,許多仰慕這部小說的讀者認為在全書佔首要角色的,似乎就是時間。時間是個掌握一切的「大」主題,從中生出令人難忘的哲學語句,也讓我們得以飽覽普魯斯特砌出來的敘事建築。在時間推移的現實世界的有許多糟粕,也就是小說的第一個字「有很長一段時間」(Longtemps) 的意涵,而最後一個字「時間」(Temps) 已去蕪存菁,把現世的精華萃取出來了。
下面這個句子出自《在斯萬家那邊》,但普魯斯特刻意把偉大的時間設計隱藏了起來,時間理論的指涉相當稀薄。敘述者描述維福納河平順和緩地流經私人花園,接著滔滔轉急:

不知有多少回,我看著此情此景,暗白許願,若日後能自由自在地過日子,真想效法眼前這個人:放下船漿,平躺在船身中的船夫,任憑小船隨波擺盪;所見無他,只是緩慢移動的浮雲,臉龐盡是幸福和安詳的光芒。

……

這個句子裡的時間多歧異:時間之流並不順暢,而是瞻前顧後般的失序。不留心的讀者必然會錯失很多:「我看」和「許願」看來是平行的,事實上也是,而「移動」和「盡是」似乎是對等的,卻不是。這種閱讀得循原路回去查看,看有無另闢蹊竅的可能;「移動」與「盡是」讓我們以為它們是一道的,看清楚之後才知根本不同夥。我們不斷地在這種句子裡舊地重遊,或把它當舊瓶,裝上新酒。就普魯斯特的時間練習曲而言,這是極簡單的一曲,文本形式非常典型:在一連串的延遲後,突然峰迴路轉、柳暗花明,到了預期的目標。「隨波逐流」似乎相當危險,但在句末卻無任何危機。這種最後歸於平靜的句構,不只是造得巧妙、合乎文法規則,更是感官的滿足:句型的完成和心願的達成同步,所有的繞路、曲折、飄流、斷裂和過去莫名其妙的省略,都在昇華的時間之中得到解決。這種寫作的力量不是一個時間理論所能概括的,這是種表現的力量,想像的原料經過一番錘鍊淬礪的結果。由於這種藝術,因期待而起的平常憂慮和混亂便得以結合。
這種音韻優美的長句裡,因內在關係豐富,特別適合描寫令人神往的自然情境——這也是普魯斯特最拿手的。自然界的多變、光與影的遊戲,以及有機生命緩慢而必然的成長、凋亡,這種種都告訴我們何謂風格,也引發作家模仿的靈感。如果我們聽得到一段散文內在的聲音,感受得到其中流暢的轉變,有什麼比這個更自然的?普魯斯特雖常在青山綠水留連忘返,也不忘敏銳的社會觀察,因此在他的焦點轉到沙龍或海濱飯店,寫他的寓言故事時,他的語法仍有魔力。
……

除了看一個複雜句的過去與未來,普魯斯特的時間還有兩個新的特質。第一,在段落之間,書寫的推動力來自重述要點。性別的曖昧翻新早先模糊不清的關係,如明亮的光與舞動的光,或是畫中人物上衣的平滑與粗糙。若要看到一個清楚的未來,勢必得回頭去看過去。第二,在情節的發展當中,即使敘述者強調無可變更,仍有一種連續。不管洞視埃爾斯蒂爾的秘密或是初次與少女會面,都會使敘述者眼中的世界生變。整個地圖必須重新繪製。但文本還是一逕地向前開展,從無知走向已知,不只是憶起歷歷在目的關鍵事件,以及這些事件的餘波,心靈結構也起了銘刻效果。求知的欲望仍在,不會因已知的滿足,而放棄追尋,而用以觸摸、感知這個世界的工具,不是用後即棄的,不肯就此罷休,仍不斷要求有更進一步演練的機會。不管開放的未來有什麼,寬闊是必然的。
然而,即使我們以這些層面來看普魯斯特文本中大的時間類型,這個整體圖像仍少了相當重要的一項特質。重述過去和過去再現雖然使得敘述中出現迷人的反覆,如《女囚》中的嫉妒已是成年男子的嫉妒,卻和以往一樣引發劇烈痛苦,也許這種嫉妒在他出生前就有了;又如《女逃亡者》中的勒格朗丹,歷經了這麼些歲月、翻過這麼多書頁他的身影又再重現時,仍是老樣子——但普魯斯特對過去的處理並非都是這樣,供敘述者閒暇之時重溫舊夢之用,除了單純的回顧,有時他還會運用「逆動」(rétroagir) 的手法。過去不只是受制於無盡的詮釋、再詮釋,還會影響敘述者的心智:接收了新的訊息,改變凝視的方向,過去就有了新的內容:那位薩克里邦小姐原來是奧黛特,而不是個籍籍無名的女演員……她居然是奧黛特,而非埃爾斯蒂爾年少時幻想出來的人物——這些新的訊息使得畫室先前的光線起了變化。由於這個新發現,敘述者頓悟埃爾斯蒂爾、斯萬與奧黛特這三個人的關係不是那麼單純,斯萬和奧黛特原來已經相當複雜的婚姻又添加了新的變數。一種催化作用把敘述者彈回過去。此時一看,已人事全非。
……

逆動不只是普魯斯特句子的一大特色,也是情節表現的手法,也可突顯敘述者的人格特質:他既堅強又脆弱的一面。在小說中的某些重要關頭、必須當機立斷時,敘述者優柔寡斷、遲遲不能採取行動;他的個人史似乎同時重寫了,他好像被一股不可解的超然力量控制住了。在新的快樂出現了,過去的痛苦和疑慮消跡時,這種遲疑是無關緊要的。下面這一段就是「逆動」的最好的注解:

我們的思想甚至無法重塑舊的狀態,以和新的狀態相比,因為舊的狀態不再是一個空地:交往過的人、最先的記憶、難過的時刻,以及聽過的話語,都堵住了我們意識,也控制了記憶的出口。這些要比想像來得厲害,對過去會產生強大的作用。此外,知果不把這些納入考量,我們就不能看到那尚未成形的未來。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6365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