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哈金的《通天之路:李白》
2021/01/16 06:04:53瀏覽312|回應0|推薦9

Excerpt:哈金的《通天之路:李白》

哈金更從李白看到了一種時代精神的投射。大唐盛世無比繁華,彷彿承諾無限可能。熱中之餘,李白已然意識到生命有限,因此一而再,再而三放手一搏,將追求推向極致。不論修道煉丹或功名富貴,他要飛得越高,走得越遠,也注定承擔更多凶險。李白的「通天之路」猶如中國的伊卡魯斯 (Icarus),揮翅飛向天際,如此貼近太陽,以致蠟製的翅膀融化,殞落大洋。
——
王德威,〈推薦序遠行者李白〉

相對於現代文學或外國文學,個人閱讀中國古典文學的時間極少,沒想到這次居然是從哈金的中譯傳記重溫李白的詩句,這種閱讀經驗驀然讓我想起了林語堂的《蘇東坡傳》。

哈金從本書一開始的〈序〉就引人入勝,不僅止於中國歷史上的李白,更是世界文學史上的李白。同樣在第一章〈出身〉的開頭,哈金坦承無法避免對於李白的想像和製造:

「我們談到李白時,應該記住有三個李白:歷史真實的李白、詩人自我創造的李白,以及歷史文化想像所製造的李白。理想中,我們的目標應該是盡可能多地呈現真實的李白,同時試圖理解詩人自我創造的動機與結果。但我們也必須瞭解,由於李白一生史料稀缺,這一野心勢必受到局限。」

李白的一生官運不佳,一直到唐玄宗天寶元年 (年已四十二歲) 才因為賀之章的推薦,供奉翰林。但任職不滿三年,就「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而離開了長安。
晚年甚至誤入永王幕僚,涉及謀亂而遭流放......一直到朝廷想起李白,任命他為左拾遺,才發現他已經去世一年多了。

讀完本書,對於李白的政治不正確總是令人唏噓不已,但他和杜甫交會時互放的光亮,肯定是盛唐時代最璀璨的一刻。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4514

通天之路李白
The Banished ImmortalA Life of Li Bai

作者:哈金
譯者:湯秋妍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0/01/04
語言:繁體中文

作者簡介
哈金
本名金雪飛,1956年出生於中國遼寧省,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服役五年。在校主攻英美文學,1982年畢業於黑龍江大學英語系,1984年獲山東大學英美文學碩士。1985年赴美留學,並於1992年獲布蘭戴斯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博士學位。現任教於美國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


Excerpt
〈序〉

他有好多名字。在西方,他是Li Po,他大多數翻譯成英文的詩歌都署這個名字,有時也拼寫成Li Bo。在中國,李白這個名字家喻戶曉。他一生中(七○○七六二)還有其他幾個名號李太白、青蓮居士、李十二。李十二是家庭暱稱,因為李白在家族兄弟中排行第十二,他的親朋好友和同代詩人偶爾會這麼稱呼他有人甚至為他寫詩就題名為「寄李十二」。李白在世時,詩名就已遠揚,欣賞他的人稱他為「謫仙」。他去世後的一千兩百多年中,人們也尊他為「詩仙」。因他愛酒、常醉酒,又有「酒仙」之稱。至今仍常聽說李白的現代粉絲們沿著詩人昔日浪跡的路線也遊歷數百公里,像是一種對藝術家的朝聖之旅。當代不少酒類飲品以李白的名字命名,甚至很多其他產品也打著詩人的名號,旅館客棧、餐廳食府、寺廟,甚至工廠企業的招牌上,都赫然出現「李白」這兩個字。

在英文中,除了Li Po外,他還有過另外兩個名字,Li T’ai PoRihaku。前者是他父母給他起的名字李太白的音譯。後者是艾茲拉‧龐德 (Ezra Pound) 在《華夏集》(Cathay,他的中國古詩翻譯集) 中對李白的稱呼。這是因為美國學者厄尼斯特‧芬納羅薩 (Ernest Fenollosa) 在日本學習時,筆記中有從日文翻譯成英文的中國古詩,龐德從這些筆記中整理出《華夏集》。龐德對李白〈長干行〉的較為自由的翻譯,被收入很多教科書和詩文選集中,成為現代英文詩歌的傑作。若非他最知名的一首作品,也絕對是龐德的代表作之一。接下來,為了保持本書的一致性,我們將一直使用「Li Bai (李白)」這個名字。


〈兩位巨星的相遇〉
……
這兩位大詩人當時都不可能知道,他們的這次會面將成為中國幾千年文學史上的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幾百年來,學者和作家們一直在想像那時的場景——李白和杜甫在接下來的六個月中,他們的道路將如何再次交叉又分離。畢業於芝加哥藝術學院的詩人聞一多 (一八九九一九四六),將這一事件描述為「晴天裡太陽和月亮碰了頭」,「塵世上不知要焚起多少香案,不知有多少人要望天遙拜,說是黃天的祥瑞」。語句雖然誇張,但聞一多的話說明了對於追隨他們的中國詩人來說,這次相遇是多麼神奇輝煌。
李白比杜甫大了十多歲,但兩人志趣相投,成就了終身的友誼。杜甫深深地依戀、崇拜、敬重李白,也許因為他從小缺失父愛,也許是因為李白身上擁有一種浪漫詩人常有的自由年輕精神。杜甫堅信,李白將擁有「千秋萬歲名」。雖然他們總共只見過三次,都在一年之內,但杜甫為李白寫了十五首詩,其中有兩首詩甚至關於夢見了李白。他讚美李白的詩歌藝術「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又哀歎他的命運「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相比之下,李白——可能部分歸因於他的道家心態——在對杜甫的感情中更為低調。他確實為他的年輕朋友寫過幾首詩,但這些詩沒有杜甫對他那樣的熱烈感受。在〈戲贈杜甫〉中,李白寫道:

飯顆山前逢杜甫  頭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  總為從前作詩苦
——〈戲贈杜甫〉

杜甫確實與李白不同,李白作詩輕鬆自如,而杜甫對自己的詩歌總是不斷苦吟推敲。他為自己作詩定下一個原則:「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他們的藝術反映了他們的個性——一個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一個是謹慎自律、一絲不苟。

李白和杜甫秋天如約到了開封,在那裡又碰到了一位住在附近的詩人高適 (七六五)。高適的邊塞詩很有名,大多描述戰地將士的艱辛和百姓的苦難,以豪邁悲壯、雄健深刻的詩歌風格在同行中脫穎而出。李白似乎對高適詩歌的一本正經不太熱衷,但他喜歡高適作品中的陽剛與自信,也尊重他的劍法與武功。
……

三人騎馬前往梁園。在那裡,他們或應景作詩,或吟誦自己最近的詩句。梁園曾經輝煌過,但在唐朝已經破敗,裡面只剩下歷史遺跡和許多野生動植物。在梁園遊蕩一番後,他們去了東北的孟渚大澤狩獵。李白每射中一隻大雁,都會雀躍慶祝一番。相比之下,高適更為老練,對自己射下獵物表現得非常淡定。李白沒想到杜甫的箭術也相當不俗,能一邊騎馬一邊瞄射。後來李白射中了一隻大雁,他追著那隻受傷的鳥兒跑了好幾公里,最後闖進附近的一個城鎮。杜甫和高適怕李白迷路,一路跟隨,兩人最後找到李白時,發現他已經在一家酒肆喝醉了。
李白表面上看起來一副無憂無慮的樣子,但杜甫還是細心體察到了李白內心的痛苦和煎熬。晚上,他聽到李白歎息,甚至在夢中驚叫。長安的往事似乎還在糾纏李白,他總擔心他的敵人不會放過他.杜甫在一首〈贈李白〉中寫道:「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杜甫心疼李白,擔心李白的精神狀態。儘管如此,三位詩人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杜甫的〈遣懷〉中深情地描述了這段經歷:

憶與高李輩  論交入酒壚
兩公壯藻思  得我色敷腴
氣酣登吹台  懷古視平無
雲一去  雁騖空相呼
——〈遣懷〉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5541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