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4 年 4 月閱讀記事——我讀《繁華落盡的黃金時代》
2014/05/09 22:34:59瀏覽405|回應0|推薦10

2014 4 月閱讀記事——我讀《繁華落盡的黃金時代》


2014 4 4 子夜二時 (古詩有云:人傳歡負情,我自未嘗見,三更開門去,始知子夜變…)
在誘人無數、萬惡淵藪的網路書店,用「普魯斯特」這個關鍵字搜尋時發現了 1913: Der Sommer des Jahrhunderts (The summer of the century) 這本書的中譯本《繁華落盡的黃金時代》,而從這本書的書名似乎就已經決定了家中書櫃的一個位置,儘管這裡頭早已經擁擠不堪。

2014 4 9 清晨6
入手《繁華落盡的黃金時代》這本書。淺嘗輒止。(且容我細細品味)
從卡夫卡、湯瑪士曼、里爾克、普魯斯特幾位作家;橋派及青騎士派的藝術家;以及名畫蒙娜麗莎被竊事件……,沿著時間的長流交織而成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世紀末華麗風景。

對一九一三可能成為一個不幸之年的恐懼,盤旋在同時代人的心中,揮之不去。加布里埃爾鄧南遮 (Gabriele D’Annunzio) 贈送給朋友他自己的書《聖塞巴斯蒂安的殉教》,就寧可在獻詞後,如此註明年份「1912+1」,以防萬一。
(p.012, 1)

2014 4 12 充滿藝術氣息的假日午后
續讀幾頁,原來已經差點忘了這一位畫家,回想起學生時代接觸 Kandinsky 之後,又認識了青騎士派 (Der Blaue Reiter)、認識了 August Macke 以及 Franz Marc
艾爾莎拉斯克許勒……將法蘭茲馬克寄給她的明信片翻過來。她發愣了,沉浸在寧靜的歡呼聲中。在一方小小的空間裡,她遠方的友人畫了幅《藍馬之塔》,渾身是勁的野獸向天空堆疊成塔,完全脫離了這個時代,卻又正處其中。…… 此刻她已感知到,畫這張明信片的點子,將在幾星期後於遠方的辛德斯多夫,發展成一幅更大的《藍馬之塔》,一幅作為綱領的油畫、一幅世紀之圖。然後,它會遭到焚毀,只有這張小小的明信片得以倖存,並保留著法蘭茲馬克與艾爾莎 拉斯克許勒的指紋直到今天,述說藍騎士開始疾馳的那一刻直到永恆。
(p.022~023, 1)

2014 4 14 (非關閱讀記事之一)
「這不是正式告別,只是預演,儘管鳳凰花開的季節還沒到來!」
關於調任的消息已經蔓延,在寫給同事的 e-mail 裡頭只能透露出一點淡淡的離愁;面對未來組織調整的劇變,我想這裡終將成為大家記憶中追尋的歷史畫面,如同手中緊握的這本 1913

2014 4 15 加班之後
再次複習普魯斯特的文字之美,好比書中摘要的這一句:
因此,馬塞爾普魯斯特坐在守護精神的隔音小房間裡,嘗試書寫回憶與追尋逝去的時光。出來的第一篇將會叫做〈斯萬之戀〉( Un amour de Swann)。他用細鋼筆在紙上寫下最後一句:「我曾經認識的真實不復存在了。回憶某個特定影像是對某個特定片刻充滿感傷的思想:房舍、巷弄、林蔭大道是稍縱易逝的,啊! 那些年。
(p.035~036, 1)

2014 4 18 上班之前
一段關於柯克西卡畫作的故事,一位我還不曾熟識的畫家:
《訂婚畫像》完成後,柯克西卡把它寄到柏林分離派去。自然如他所希望的,那是一張公開的訂婚帖。沃爾特格羅佩斯 (Walter Gropius) 這位偉大建築師的法古斯工廠 (Fagus-Werke) 剛建造完工,他抱著娶阿爾瑪的希望,當他在柏林看見了《訂婚畫像》。正如所願地崩潰了。(不過,私下透露給你,最後是他跟阿爾瑪結婚,而非柯克西卡。)
(p.083, 2)

2014 4 25 失眠的夜晚 (涉不知傷不傷心的月光…)
這是 1913 年令人感動的一刻,關於後來成為二十世紀重量級的歐洲知識份子的代表人物華特班雅明:
十月十一日、十二日,在北黑森 (Nordhessen) 考芬格森林 (Kaufunger Wald) 海拔七五三公尺高的邁斯納山區,許多生活改革團體和青年運動團體舉辦傳奇性的聚會。
……

 年輕的大學生華特班雅明 (Walter Benjamin) 第一次公開亮相,他剛從弗來堡大學轉學到柏林。和朋友一起到山上來。他也在聚會時發表演講,他說直到反閃族主義以及沙文主義完全式微,才可能會有真正自由的德國青年。
……
他們從山上回到祖國的山谷,很快就清醒了。班雅明也是他以假名「亞朵」(Ador) 蘭茲芬費特 (Franz Pfemfert) 柏林的雜誌《行動》裡總結說:「漫遊、節慶服裝、民族舞蹈不是最終的東西,在三年也不是精神性的東西這些青年還沒有找到他們的敵人他們生的敵人他們必須仇視的敵人。」
(p.279~280, 10)

2014 4 30 (非關閱讀記事之二)
那些我們還來不及用言語說出的
其實已經在眼神交會的時候聽見

你懂的,越過空氣中達達而激昂的鍵盤敲打聲遙相應和。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24437
繁華落盡的黃金時代:二十世紀初西方文明盛夏的歷史回憶
1913: Der Sommer des Jahrhunderts
作者: 弗洛里安伊里斯
原文作者:Florian Illies
譯者:唐際明,林宏濤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4/01/26
語言:繁體中文

  一百年前歐洲大都會,巴黎、柏林、慕尼黑、維也納……
  風起雲湧的思想潮流、詭譎多變的政治局勢、山雨欲來的世界大戰,
  文學、藝術、音樂連番爆破如夜晚的絢爛煙火,
  有勝利的凱旋與失落的惆悵,是高峰也是衰敗,
  一切凝結在──繁花錦簇的世紀之夏……

  本書帶你——
  親歷100年前歐陸文化舞台上的冠蓋雲集
  眼見卡夫卡、普魯斯特、畢卡索、史特拉文斯基、弗洛依德……
  從暮春到深秋,輪番登場,酬唱一時
  與文學、繪畫、音樂、學術、政治的歷史現場同步
  重返現代性的開端

  弗洛里安伊里斯2013年大作《繁華落盡前的黃金時代》,簡直是一幅鮮豔豐富的鑲嵌壁畫,紀錄了一個動人的年代,一個決定二十世紀未來走向的年代。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世界紛爭動盪,各國政局不安,戰事糾葛,然而,新型態的人類社會卻在戰前早已開花結果。弗洛里安伊里斯選擇繁華落盡的黃金時代,並以這個角度出發,全面展現那個年代在各個面向的新生命。在文學、藝術與音樂領域,傳統的架構逐漸瓦解,彷彿沒有明天一般,歐洲各地,從莫斯科、巴黎,到倫敦、柏林與威尼斯,無數的藝術家嶄露頭角,那些作品今日已經成為我們共同的記憶,但在當時,卻要面對無數的批判,他們不斷掙扎,企圖突破困境。

  作者在書中,以其特有的幽默筆觸,透過不同的插曲與軼事,勾勒出那個年代的獨特意義,他按月敘述,以當時歐洲大都會柏林、慕尼黑、維也納、巴黎等地的文化菁英為主軸,紀錄了這段不僅文化歷史學者深感興趣的歷史時刻,也深入一般讀者所熟悉的文化人物背後的脈絡。我們見到湯瑪士曼(Thomas mann)、卡夫卡(Franz Kafka)、赫塞(Hermann Hesse)等大作家為愛情與創作題材徬徨;見到畢卡索(Picasso)、柯科斯加(Oskar Kokoschka)等畫家在打破成見,尋求靈感;而心理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nd)與榮格(C.G. Jung)則為自己的理論吵得不可開交;那年,希特勒與史達林在維也納的公園碰面。作者不僅以其巧妙的筆觸與架構,讓閱讀這樣一個大時代不落俗套,更能進一步呈現這個時代的氛圍,一個企求美好與卓越的年代,在今日看來仍是令人感動。一百年前的理念,並未因為兩次大戰而飛灰煙滅,反而一如珍寶,彌足珍貴。想像一下,普魯斯特(Proust)正在當時追憶似水年華,里爾克(Rilke)和佛洛伊德飲酒暢談,史特拉文斯基(Strawinsky)在舉行春之祭,在義大利的港口特里斯特(Triest),卡夫卡與喬伊斯(Joyce)正喝著咖啡。那年,希特勒在慕尼黑販售自己平庸的畫作……

  那是開始也是結束,是勝利的喜悅也是失落的惆悵,糾解難分,全都融入藝術之中。本書喚醒文化史上充滿魔力的關鍵時刻,它是一幅時代的肖像,一整個漫長的19世紀一頭撞上了極端、戰火延燒的20世紀之初;它也是一張365度的全景相片,百花盛開、繁華落盡,生意盎然的現代。

作者簡介
弗洛里安伊里斯(Florian Illies

  1971年次,在德國波昂大學與英國牛津大學研讀藝術史,後來成為報社編輯,並主編過不同報章雜誌的副刊,19992001年負責《法蘭克福匯報》的「柏林專頁」,接著擔任新成立的《周日版法蘭克福匯報》副刊主編。共同創立藝術雜誌《獨占》(Monopol),並擔任發行人。2008年轉至《時代》(Die Zeit)擔任副刊部門主管。現為德國柏林一家拍賣公司的合夥人,負責十九世紀的藝術。他至今出版的書籍,累銷量已超過百萬冊,可謂德國家喻戶曉的作者。

  2000年以《德國新世代——高爾夫汽車世代:回廠檢修》(Generation Golf: Eine Inspektion)一書走紅德語書市,便成為德國新世代的代言人。《高爾夫汽車世代》以幽默的生花妙筆紀錄了1970年後的德國新世代生活面貌,揶揄德國社會,成為年度暢銷書籍,高踞排行榜第一名數月。2002年的《純真手冊》(Anleitung zum Unschuldigsein: Das Übungsbuch für ein schlechtes Gewissen)更是直指德國人各種看似純真的荒謬心態;到了2008年的《鄉野趣談》(Ortsgespräch),筆鋒一轉,呈現德國鄉村小鎮的豐富面貌,在如詩如畫的寧靜之中,揭開許多德國不為人知的趣味生活。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3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