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Selected poems:陳滅的《抗世詩話》
2019/11/14 05:43:14瀏覽742|回應0|推薦13
Selected poems:陳滅的《抗世詩話》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49595
抗世詩話
作者:陳滅
出版社:香港kubrick
出版日期:2009/07/01
語言:繁體中文

詩的價值無可估量,詩的話題也談之不完。陳滅以詩歌結合個人生活體驗與文化觀察,寫就一則又一則的詩話。魯迅詩云:「弄文罹文網,抗世違世情。積毀可銷骨,空留紙上聲。」文學並非咬文嚼字的技藝程式,詩的抗世,是以純美回應橫逆,以多義反駁愚蠻,以建構抗拒抹煞。詩既入世亦出世,詩可抗世卻不可順世。本書談論新詩、舊詩與譯詩,詩人和詩集、與詩相關的書店以至逆向賦予與詩無關事物以詩的意義。卷一至卷三以詩言志,卷四至卷五談論欣賞詩歌之法,協助讀者打開詩歌之門。

作者簡介
陳滅

原名陳智德,台灣東海大學中文系畢業(1994),香港嶺南大學哲學碩士(1999)及博士(2004),19941997年任職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20042006年任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客座授課導師,20081月起出任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計劃」副研究員。
創作包括新詩、散文及小說,台灣求學期間曾獲東海文學獎新詩組首獎、夔鳳文學獎新詩和古典詩組獎項及教育部文藝獎散文組佳作。另於香港獲得1990199419962002年度中文文學創作獎新詩組獎項,2007年以《愔齋書話》一書獲第九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文學評論組推薦獎。
1996
2000年間參與創辦《呼吸詩刊》及《詩潮》月刊。2002年出版首本詩集《單聲道》,輯錄十年詩作,2004年出版《低保真》,結合音樂與詩歌理念,探問時代與個人關懷。2008年出版第三詩集《市場,去死吧》。創作以外投身香港文學研究及文獻整理,編有《三、四年代香港詩選》等文獻選集,2006年出版《愔齋書話》收錄十年書評,2008年以書評文藝理念出版《愔齋讀書錄》。2009年出版個人首本學術專著《解體我城:香港文學1950-2005》。


貽善堂書店〉

在沉甸甸的日子發現這書店
書本上空翻湧灰塵,在窗邊
閃爍字詞如蠹蟲偶現,只那麼顯現一次
攀爬過各式階梯,我是放學的蟑螂
在書店傾聽收音機裡的故事
點唱和報時。透過斷續電波
以恆常而短暫的寂靜,在故事以外重組故事

再尋找失去的字詞,最記得在雨季
書店窗邊總有特殊氣味
外面下著大雨,書頁迅速翻過
雨聲龐大,帶著摧毀的力量
不知要改變些甚麼
從文字裡分心,無法不望向窗外
我也不知自己尋找甚麼,閱讀甚麼

橫樑懸掛貽善堂主人的黑白遺照
鑲嵌在歷史裡的微笑不真實
卻比真實可信。從不知名的歷史
延續至他所凝視的雨後,無論初春和冬寒
我都會到來,成為他的信使
未寫完的信,由我來延續
替他傳話,説故事給我心中的天使

檯面上擺放的暢銷書
一本一本地被誰人帶走
我稍稍察看,來不及告別
只有店主女兒在收銀機前叮叮彈奏
低唱驪歌,為整個八十年代的逃遁送別

書本上空翻湧的灰麈
永遠在浪蕩,從不著邊際的空間
輾轉飄流至另一個城市
若干年後,我回來
這裡已變成另一家書店


〈白牆〉

把我的說話寫給明天
明天會掉落一張日曆
輕降在陽光斜照的桌上
話語散落如一地的花
淡色幽幽轉為枯黃

把我的說話寫在牆壁
牆壁還有一點餘温
空氣的溫度早已冷凍
熱茶冷卻的速度更快
刪去剛才説過的話

刪去名字、刪去部首
刪成沒有署名的文字
往下還缺去幾句……
那就是我們刻劃過的牆壁?
建造然後放棄,寫下又抹去

唱著又失聲。等不到未來
在嘈雜中睡去,夢見先人
夢見為未來廣播的鬼魂
不忍告訴牠未來只是睡醒之後
虛弱幽靈懼怖的黎明

把我的說話放在路邊
書頁脫落,不一會就吹去
在半空中撲朔顛簸
剛祝願另一段旅程又急跌下
不一會,往復升降又再吹去


晚安

地鐵的閘門剛剛關上
廣告燈箱仍亮著末盡的話
字句閃爍將熄,但雨還沒有停
人們走出地鐵立即登上了一條船
在另一程路上,有流光與微浪相伴

向更深的黑夜出發
滿城所見的文字都隨著雨水
流向街角漩渦一樣的去水口
雨中亮起的霓虹、搖動的廣告和招牌
所有說話像囁嚅的少年一樣壓抑

聽不清雨中的話語
冒雨奔走的路人將走往何方
我想我大概朝著歸家的方向
但不知道是誰將我扔到街上
晚安了在雨中彷徨的人們

晩安了所有開始經歷的終結
失去了天空的都市的人們
將有雨水繼續填滿他們的路程
隨著雨水去流浪
看見的不過是熟睡的大廈

這時所有店舖都一個模樣
或是看錯了,原本就沒有分別?
晚安了被雨水圍困的人們,晚安了
徘徊在雨中的人們,在二零零一年夏夜
我曾看見你們:一個暴雨連綿的都市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2451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