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黃同弘的《反轉戰爭之眼:從美軍舊航照解讀台灣地景脈絡》
2018/10/28 06:20:36瀏覽717|回應0|推薦11

Excerpt:黃同弘的《反轉戰爭之眼:從美軍舊航照解讀台灣地景脈絡》

我當年認識的現實今日已經不復存在。只要斯萬夫人不在同一時刻完全保持原有的模樣到來,整條林蔭大道就會是另一副模樣。我們曾經認識的地方現在只處於這樣一個小小的空間世界,我們只是為了方便起見,才給它們標出一個位置。它們只是構成我們當年生活的相鄰的諸印象中間的一個小薄片;對某個形象的回憶只不過是對某一片刻的遺憾之情;而房屋、道路、大街,唉!都跟歲月一樣易逝!
(p.461
追憶似水年華 I 在斯萬家那邊 聯經版 1992)

心懷愧疚,終究還是無法從黃同弘的這本大作,驅動自己去多了解一些地理資訊科學方面的知識,甚或常識,諸如:圖例的判讀、新舊地圖比對,遑論地景變遷背後的歷史考察或是城鄉改造之後的滄海桑田。

作者黃同弘從太平洋戰爭美軍航拍的偵察照片,反轉其軍事服務的目的,重新賦予解讀台灣地景脈絡的意義;而身為昏昧的讀者,卻也只能大言不慚,想要再度反轉本書的寫作本旨,試著找出本書背後的文學價值:
反轉《反轉戰爭之眼》,讓我們看見在冷硬知識之中如何顯現一種充滿詩意的書寫方式。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74868
反轉戰爭之眼:從美軍舊航照解讀台灣地景脈絡
作者:黃同弘
出版社:暖暖書屋
出版日期:2018/01/18
語言:繁體中文

作者簡介
黃同弘
台中大甲人。曾獲金鼎獎專題報導與圖書主編獎。著有散文集《文學理論倒讀》、詩集《火星上的抒情詩》等書。第一屆全國大專自發性地理資訊創意競賽第一名。


Excerpt
〈一堂遲到的地理課〉
地理連結著龐大的情感敘說,且與文學相比鄰,我們因之而懷想,為之潸然而淚下,且總是在月台、車站或機場等交通位址,感受到半生尺度的枉然。這類流浪與返鄉文本是永不過時的通俗母題,在新自由主義之世,地理更大程度成為人類集體的憂鬱所繫。全球化下的區域分化與城鄉落差、時空壓縮與資本移動,一再地驅使人們離鄉、逃亡、尋找與歸返:而出生在這座戰後高度發展的島嶼,我們幾乎都是地理巨變後的都市化子嗣。
……
我們的故鄉早已不再,一切堅固的事物都煙消雲散,再強大的衛星遙測技術,都無法抵達它發明之前的時空。現代人所經驗的城鄉地景,不過是短瞬生命中的暫時一瞥,無人可宣稱所見恆常。
(p. 5~6)


我所選擇的路徑開端是一罐九乘十八吋底片的河谷連續拍攝,第一夜全無定位頭緒,以個人短暫的地表視野經驗及有限的地理知識,來理解高空下的舊日地景,那讀取與判斷的過程總讓人迷失,我想到小說《第二十二條軍規》裡那位轟炸機導航員,約瑟連一心一意逃離戰爭而不可得,我卻迷亂於尋找戰時天際所見。接續一罐罐底片急切地瀏覽中,像是重演了戰時的飛行過程,隨著導航員與航空相機的鏡頭窺看,迷航在無數的河流與橋梁間。每一刻我企圖錨定所見,但揉眼再回神,所有的疑似可能,又全都成了刻舟求劍。
有時突如其來,在迴轉時的傾斜視野或意外的雲層遮蔽後,照見了一幅幅交織著彼時天光與死亡風險的隨機攝影傑作。機械式橫幅構圖中開闊而狂亂的溪床,對比著旱季時節的潺潺細流,人類在邊際土地開墾所形構出的幾何,山麓與階面上或新或舊的聚落生成。我這麼回想最初那罐河谷拍攝,這是現代藝術式的美學經驗,在萬千快門中罕有的存在,地理以地景的壯闊、細緻或者繁複,保存在戰時的凝視之中。
「她長什麼樣子?」
「很美很美。」
我牢記所見但拙於描述,只能一幀幀地下載縮圖,那未知地點的影像,從此成為我的筆電桌面,我還想高檔輸出懸掛在我的牆面,旦夕凝望。這樣近乎盲目追尋可以指向什麼地界?第二夜,我看見日治末期第二代草嶺堰塞湖的身影,它僅存在於一九四一年底到五一年的五月間,而終戰前六月十五日啟動拍攝的人,不可能知曉底下這座湖的短暫身世。如果時光可逆,如果眼見為憑,如果攝影術即最終真實,那麼它到這一刻才真正被看見。
(p. 8~9)


或許,最適合用以彰顯戰時航拍的當代意義,是那些被注記作廢的失敗影像,甚至是大半航程為雲所蔽的無效偵航。臨海熱帶的旺盛對流,高峰連立的地形,使得台灣島上的雲系變化姿態萬千,就如鹿野忠雄在大戰爆發前最後一個夏天寫下的:「這裡的雲吸飽豐富的水氣後飄蕩於空中,形成有節奏的流動感。南國的雲比日本北方的雲有更大的黏著力,雲黏附於山肌,或凝聚成龐然大物,或離散而獨自逍遙,上述各種姿態,無時不刻衝擊我的心弦。」
比如夏末秋初,上午時分,水氣會被盛行的谷風推升上來,沿主、支稜線凝結成雲,從積雲所隱喻的山稜中,我們逐一定位彼時每一處高山河谷;或是在冬日,東北季風推擠而來的綿密分層的雨雲之中,穿過雲層的縫隙也穿戰爭的空檔,我終於瞥見家園的所在。
正是在戰爭影像的生產路徑中,蘊藏著解放影像意義的可能。
我這麼以為,所見並非那兩千磅通用炸彈即將落在日月潭發電所的瞬間,而是藉由我們的視覺研究,使其凍結,使其反轉,使其倒飛,回到戰爭尚未降臨前的飛行。真實不是利用攝影進行的正反宣傳,不是瞄準鏡上的冷酷視線,不是情報作業的判釋計算。真實是在原始視覺脈絡中,所有被紀錄與未紀錄的一切。
因為當時在這場戰爭下歷劫受苦的人們,也因為在這島嶼上空失去青春的人們,我們理應沉靜地重覽當其時的景像。在攝影膠捲的原始脈絡中,可以逆反戰爭的視覺技術操作,反轉戰爭之眼,或許我們都可以看到,一場毀滅性戰爭所能保留的,最美好的事物。
(p. 35)


反轉戰爭之眼,必有所見,必有所現。一九四五年一月十三日,這天上午第四六八轟炸大隊的航拍大部分為雲層遮蔽,惡劣天候也代表連綿戰事中難得的寧靜空檔。雲層下方隱約透出大安溪溪床與后里台地崁腳輪廓,順流而下,雲雨之間,即是我旦夕思念之地。
(p. 36)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18729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