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羅馬假期梵蒂岡(7之4)
2011/03/28 09:43:22瀏覽1817|回應0|推薦40

聖彼得大教堂

聖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是君士坦丁大帝為天主教第一任教皇聖彼得而建。聖彼得是耶穌的十二個門徒之一,據說他膽小謹慎,卻是耶穌屬意的傳人。在耶穌被捕、釘十架的過程中,他曾有三次否認和耶穌的關係。即使是親若彼得和耶穌師徒者都逃不過人性的枷鎖,何況是一般人呢?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之後,當時的羅馬皇帝尼祿大規模迫害基督信徒,彼得逃出了羅馬,在逃亡的路途中遇到了耶穌顯靈,他問耶穌:「主欲何往?」耶穌回答說:「回羅馬去被釘在十字架上。」彼得聽了甚為慚愧,於是回到羅馬,被尼祿倒釘在十字架上處死,據說就葬在現在聖彼得大教堂所在的山丘。

西元4世紀時,君士坦丁大帝將基督教定國教,並在聖彼得埋葬的地點上興建了紀念聖彼得的教堂。但是目前的教堂並不是最早的建築,而是在西元1506年教皇朱利奥2世時開始興建的,他拆除了君士坦丁時代的舊教堂,計畫建成一座希臘十字形的大教堂。到了1546年,教皇保祿3世命米開朗基羅重新設計,1626年完成了這座改為拉丁十字的大教堂。現在看到的教堂包括門廊的長度有230公尺,拱頂高38公尺,佔地21,477平方公尺;外周長1,778公尺;聖彼得聖座上的聖靈信鴿翼展就有1.5公尺長,拱頂周圍的文字也有1.5公尺高,整座教堂約可容納6萬人。

據說近年來的考古發現,在墓地中的遺體確實是西元一世紀左右的人物。或許這也可以說明了聖彼得確實被葬於此吧!

從梵蒂岡博物館出來,轉到聖彼得大教堂。前面的聖彼得廣場是貝爾尼尼的傑作。廣場是從聖彼得大教堂正門向前延伸的兩個半圓形、由四排共284根圓柱和88根方石柱,頂上立有140位聖人雕像組成的長廊包圍起來的區域。這兩條長廊就是貝爾尼尼以想像中伸開、環抱的雙臂為範本建造,象徵著教堂之母伸開雙臂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者和觀光客。這一設計也使得教堂、廣場與柱廊有了人性化的感覺。

廣場的中央立了一根埃及獨立石方尖碑,這座方尖碑由四隻銅獅背負著,碑身上並沒有像羅馬其他方尖碑那樣刻著埃及的象形文字。是羅馬皇帝卡利古拉(Caligula)從埃及亞歷山大城(Alexandria)的市集廣場運來羅馬的,起初被豎立在競技場中央(即後來大殿所在地的毗鄰)用來裝飾尼祿賽場。據說,原來碑頂曾安置著一個銅球,當中保存著儒略.凱撒(Julius Caesar)的骨灰。但在1586年被移至聖彼得廣場中央時,銅球被取下,代以一個嵌有基督十字架真木翻製的銅十字架。方尖碑兩側各有一座噴泉,在噴泉和方尖碑之間的地面上,各有一塊圓形大理石。據說站在大理石上環顧長廊,長廊中的四排石柱就會像是只有一排一樣。可惜當時廣場施工圍起了部分,再加上我們「趕時間」,所以未能親身體驗。

 

聖彼得大教堂有五扇正門,正中央那扇青銅門是1445年菲拉雷特為舊聖彼得教堂所造。最右邊那一扇就是「聖門」,每25年一次的聖年才會由教宗開啟,下一次開啟得等到2025年了。這扇門象徵人們要通過基督才能獲得救贖。朝聖者經此聖門,進入大殿,可得大赦。聖門上的銅雕是維科.康索爾蒂(Vica Consorti)1950年的聖年製作的,藉由對聖經故事的描繪,喚起人對於原罪,以及基督帶給人類救恩和寬恕的反思。聖門上方有兩塊石碑,一塊紀念1975年由保祿6世主持的常規聖年,另一塊則紀念1983年-1984年由若望保祿2世舉行的特殊救贖聖年。

對天主教來說,「聖年」是恩寵之年,是罪過及罪罰獲得赦免之年,是人們停止抗爭,實行修和之年,是皈依及舉行聖事與非聖事性的悔罪禮之年。它源自猶太人的禧年,至於為什麼是25年一次,有沒有例外?那一段長長的故事,就留給讀者去探求好了。

進了教堂就被那高大、壯嚴、神聖的氣氛震攝,讓人不由得輕手輕腳起來。大殿右側廊(Aisle)的「聖母憐子小堂」(Capella della Pieta')裡供奉著米開朗基羅於14981499年的著名雕像「聖殤」(Pieta')。他雕塑這一作品時只有24歲,也是他唯一簽名的作品。據說,米開朗基羅是在深夜偷偷在聖母胸前斜披的飾帶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看到這裡,想到拉斐爾將自己畫入畫中等方式來署名,不難想像,古羅馬時代藝術家想在自己的作品上簽名是多麼的不容易啊!

羅馬假期梵蒂岡(7之5)-->>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