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京華煙雲故宮情(3之1)
2010/08/03 11:17:18瀏覽532|回應0|推薦19

北京,從金國在此建立中都開始,歷元、明、清三朝,經過了數百年的經營,都市生命有著輝煌璀璨,也有著淒涼滄桑;有著安穩、壯碩的身影,也有著飛躍、快速的律動。多少國家大事在這裡運籌帷幄,多少歷史故事在這裡粉墨登場,更有多少宮庭秘辛在這裡耳語流傳。許多政治黑幕在這裡潛藏,卻也有更多文化薰陶在這裡孕育。北京,一直是許多人想一探究竟的所在。這些年,雖然耳聞許許多多的新鮮和改變,但烙印在心裡的卻是那巍峨的宮殿、那寬闊的廣場、那聚集的人潮,和那矗立的武警,它真實的面貌一直無緣得見。由於朋友們的相約,背起了行囊,一探京華煙雲的北京。

從周口店遺址的發掘,北京歷史可上溯至遠古時代。現代北京的開拓則可追溯到金滅北宋,建都燕京,並改名為中都開始;元滅金之後,也定都於此,並更名為大都,這裡正式成為影響中國數百年的京都所在。

忽必烈至元11(西元1273)在金中都的東北郊擴建新都,並改中都原來的東西向為南北向,奠立了往後數百年北京都市發展的基本格局。明朝初年,發跡於燕京的燕王朱棣在「靖難」之後,將都城自南京遷往燕京,並於永樂19(1421)改元大都為京城,更名為北京。北京這個名字就一直延用至今,而元大都城垣遺址也仍留存在現在北京市的海淀和朝陽兩區之間。

每個人到北京的第一個刻板印象必定會是故宮,北京城也就是以故宮為中心向週邊發展而成的大都會。故宮建基於一條南北向的中軸線上,這條中軸線從北邊的安定門,經鐘樓、鼓樓、地安門、景山公園、到故宮,再往南到天安門、正陽門,一直到永定門,涵蓋這一區域的大約就是目前北京二環道圍起來的範圍,這也應該是當時北京都城垣的範圍吧。

故宮,以前叫紫禁城。明成祖永樂皇帝自1407年始建,調集全國十萬工匠、百萬民伕,以南京的宮殿為藍本,用了14年時間建成縱深961公尺,寬753公尺,佔地72萬平方公尺,建築面積達15萬平方公尺的宮殿群,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在往後500多年的歲月中,這座皇宮中共有24位皇帝(明代14位,清代10)。故宮位在古都城的中心,被高10公尺的城牆包圍,外有寬52公尺的護城河環繞,有院落90多座,房屋9,000餘間,所以也被稱為「宮殿之海」。建築物坐北向南,按左右對稱的原則,沿一條南北走向的中軸線排列,這條中軸線又與北京古都城中軸線重合。

走過中軸線南邊的正陽門,進入了舉世聞名的天安門廣場,這個號稱全世界最大的首都廣場,位於正陽門和天安門之間,南北長880公尺,東西寬500公尺,面積達44萬平方公尺。從這個數字本不難想像它的大,但是當你走在其中,成千上萬的人潮在你週遭游走,拿起相機取景只能看到人頭的當下,只感到它的擁擠,反倒不覺得它的大了。

故宮以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作為帝王的象徵,天安門為皇城的正門,總高33.7公尺,底座是漢白玉石的須彌座,座上為高10多公尺的紅色墩台,以每塊重達43公斤的大磚砌成,墩台上的城樓大殿東西寬九間、南北深五間,用「九、五」之數,是取帝王為「九五」之尊,至高無上的涵意。如今,人民英雄紀念碑、毛澤東紀念館同樣矗立在中軸線近正陽門的這一邊,不知道想要代表的又是什麼樣的意涵。走在天安門廣場上,只見毛澤東紀念館週邊一圈又一圈的人潮沿著用繩索隔開的走道,排著隊伍等著去瞻仰毛澤東的遺容,便衣公安大聲吆喝著隊伍前進,隊伍中有三、兩位老人家東張西望像是在找尋他們同行的親友,忘了前進,隊伍因此空了三、五公尺,只見一位便衣公安趨前,老人們像是在辯解,卻只聽得便衣喝道:「出去、出去!」老人們只得乖乖的離開繩索隔開的隊伍繼續東張西望的尋找。

維持隊伍秩序固然不得不耳,但這些老人家是重新排隊?還是就此罷了呢?


京華煙雲故宮情(3之2)-->>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