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柏林-那座曾被圍牆分隔的城市
2019/07/21 12:53:06瀏覽1049|回應2|推薦47

經過位在Havel河上的格林尼克鐵橋(Glienicker Brücke)算是正式進入德國的首都-柏林。

柏林,給人們的第一印象可能是曾被圍牆隔開的東、西兩個柏林吧!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被英、美、法、俄劃分為東、西兩個部分。位在東德境內的首都柏林也被分隔為柏林和西柏林。1961年,全長167.8公里的柏林牆修建之前,柏林被視為逃離蘇聯進入西方世界的門戶。這段時期,大約有350萬東德居民和大量波蘭人和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從這裡逃離蘇聯占領區。1961年8月13日柏林圍牆建立。圍牆最初以鐵絲網和磚石為材料,後來加固為由瞭望塔、混凝土牆、開放地帶以及反車輛壕溝組成的邊防設施。從此,除了翻越圍牆之外,進入西柏林不再那麼容易。據說,1961至1989年間,約有5000人嘗試翻越柏林牆,有數以百計的翻牆者遭到射殺。

1961年圍牆建立後,西德居民將嬰兒高舉過柏林圍牆,只為了讓祖父母看一眼孫兒的照片,最是讓人心酸。執政者為了速效的政治利益,剝奪人民血緣和文化上的連結是多麼可怕啊!

進入柏林市區,遊覽車向著位在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 Tor)前的阿德龍凱賓斯基酒店(Das Hotel Adlon Kempinski, Berlin)前進。但,經過菩提樹下大街(Unter den Linden)要往西進入巴黎廣場(Pariser Platz)時,發現四週各條馬路都被警察和拒馬隔開,我們不得其門而入。幾經周折才在附近停了車,讓我們步行進入。原來勃蘭登堡門前的巴黎廣場上有大規模的群眾活動。是示威嗎?還是只是一般的群眾活動?不得而知。或許也是因為這般周折,晚上再次進入房間時,發現我的行李箱被摔壞了。

阿德龍凱賓斯基酒店前的菩提樹下大街,街名倒是頗為有趣。西起勃蘭登堡門東面的巴黎廣場,向東延伸1.5公里,直到高聳的柏林電視塔。沿途有那裡有柏林藝術學院阿德龍飯店宮殿橋柏林博物館島,是柏林市中心的交通樞紐。原來這條代表德國和柏林的大道名稱叫作「Unter den Linden」意爲「椴樹下」。但Linden卻被日本人譯成「菩提樹」,從此椴樹下大街就成了菩提樹下大街,以訛傳訛的留在我們的旅遊書裡,很難再改回「椴樹下大街」了。翻譯,這檔子事可不能不慎啊!

今天,這條著名的觀光大道「菩提樹下大街」,在16世紀時還只是僅供騎馬的道路。18世紀,大選帝侯Friedrich Wilhelm von Brandenburg將道路加固,並種植了胡桃椴樹腓特烈大帝更建了腓特烈廣場(Forum Fridericianum)、歌劇院圖書館聖黑德維希主教座堂以及後來成為柏林洪堡大學首個建築的Palais des Prinzen Heinrich。

我們下榻的阿德龍飯店就位在大街西端勃蘭登堡門旁。所以在柏林的活動大抵也是沿著這條大道。

前面提到進旅館房間,發現行李箱被摔壞了。經過與櫃台經理的洽談,填了保險賠償表格,但等保險流程了。行李箱壞了,怎麼辦?應急囉,只得趁著空檔買了原本沒打算買的新行李箱,是失,也是得吧!只是回來之後,一直沒有賠償消息。只得找到了旅館的連絡信箱,寫了封e-mail洽詢。回信來了,要了被摔壞行李箱的資訊和銀行帳號。終於,收到了不足以買新行李箱的少許賠償,但那已經是回國一個多月之後的事了。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8/01 17:05

柏林圍牆留痕跡,

政客劣行留千古。

馬哥 問候您(landmarc) 於 2019-08-17 08:25 回覆:

確實,政客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讓百姓受苦了。


【無★言】時代悲劇 (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7/22 08:15
原本以為柏林圍牆約十幾二十公里,原來竟有一百五十多公里,快有台灣一半長。
馬哥 問候您(landmarc) 於 2019-07-22 10:10 回覆:

為了阻隔人民交流,竟建了如此長的圍牆,多可怕啊!

更可怕的是執政者對血緣、文化和歷史淵源的阻斷,讓人們忘了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