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魔鬼都藏在細節裡
2008/01/09 13:07:54瀏覽10534|回應0|推薦7

魔鬼都藏在細節

「魄力」與「想像力」只是起點,「能力」則是郭台銘帶領鴻海走到今天的關鍵。「心思細如絲」是郭台銘能力的原點,一切從細節出發,把細節做好。郭台銘語錄第十八則:「關鍵(KPI):魔鬼都藏在細節裡」;郭台銘語錄第一三四則-「對事情的觀察: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在整個郭台銘經營語錄中,我們處處看到他從細節著墨,也仔細研究細節,親力親為帶領鴻海團隊追根究底每一個細節的痕跡。不論是企業經營四大管制:工管、品管、生管、經營到生意型態,到PC產業技術問題,到HR人資管理,他都有他獨到的觀察和洞見,我們不能想像以他這樣規模的老闆,竟然能如此清楚每一個作業流程的細節。一旦老闆知道每一個細節,組織裏就沒有任何模糊的空間,工作者更沒有打混的空間。這就是鴻海讓外界感覺一切上緊發條的原因。

追根究底問細節,只是郭台銘的態度,其方法則是「拆解」與「簡化」。他把每一件事、每一個流程都予以拆解。例如,語錄第六十則:解決問題九大步驟。第十三則:系統七分類。第六十一則:生管系統七階層次。第六十六則:主管每天要做的四件事。第十九則:「桌子的顏色」,更清楚看到郭台銘的拆解事物的邏輯,他認為:桌子的表面是我們看到的顏色,但要真正瞭解,只有把桌子拆解才知道。

問題、流程經過拆解之後要再簡化。語錄第五十五則:簡化的對象包括:客戶、料號、流程、管理策略與組織架構,簡化的方法則是簡單化、合理化、標準化……任何事情經過簡化後,就變成響亮的口號。例如:第一二則:成功的途徑:抄、研究、創造、發明。再如:第一三二則:三對選對的公司、選對的人、做對的事。

郭台銘用「細節、拆解、簡化」最後建構標準化的制度,而落實制度的基本精神則是紀律。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興風作浪。倭寇來自當時群雄割據、戰亂不斷的日本,主要是一些戰場上下來的散兵游勇,根本談不上什麼組織。然而,正是這些無組織、無紀律的散兵游勇,在危害最為猖獗的時候,在中國沿海地區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甚至曾以30人勝中國千餘人的武裝力量。倭寇是如何打敗明朝正規軍的呢?武器的特別,是他們獲勝的重要原因。

  
當時倭寇使用的武器是一種形狀很像反映抗日戰爭的電影裡日本鬼子所使用的指揮刀的雙手刀,其接戰範圍大於中國式的單手刀,因此,在短兵相接的時候,使用單手刀的人總是還沒來得及發揮出功力,幾個回合下來就先丟了腦袋。

 

直到戚繼光的私人武裝出現,倭寇才被平息。戚繼光讓自己招募的隊伍使用一種長達數米的長矛,使倭寇的雙手刀無法夠著戰士的脖子,從而鏟平倭寇。不起眼的細節,在這裡決定了戰爭的勝敗。 

 
 
千萬不要小看了一些細節,有時候,一些小細節上的疏漏,甚至能使一個帝國滅亡。明王朝是15世紀至17世紀初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雖然明王朝的大半軍事力量被消耗在了同李自成的內戰上,但是,真正滅亡了明王朝的是滿洲人。清朝的奠基人努爾哈赤于萬曆十一年(1583年)起兵,比高迎祥、李自成等農民起義軍的崛起早四十多年。 

 
 
起兵之初,努爾哈赤只有13副盔甲,而且明朝也早在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熊廷弼經過遼東時就開始籌畫消滅努爾哈赤,但對滿洲人的作戰卻從來都沒有取得過戰略上的勝利。可以說,無論從哪個方面衡量,明朝都占絕對優勢。據估算,那時明朝的總人口數量可能接近1億,而清朝直到1644年入關時,八旗的總人口數也只有二十多萬。

 

導致明軍的軍事行動無法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更是細小得令人詫異:衣服袖子太短!  在東北天寒地凍的天氣中作戰,人的手指非常容易凍僵。滿洲人生長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們非常習慣在這樣的環境裡活動。而且滿洲人還發明了一種能夠保護住手指的長袖鎧甲,使士兵在寒冬中依然能夠自如使用兵器。而明軍的衣甲卻是短袖的,仗還沒開始打,手指已經凍得不能動彈。連武器都握不住,明軍當然是無法打勝仗了。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rich&aid=152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