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以『俞』為字根衍生的字
2015/12/11 13:49:10瀏覽3279|回應0|推薦28

以『俞』為字根衍生的字

 

  瘉、癒

 

逾、踰、渝、瑜、愉、

揄、榆、蝓   喻、諭

偷、媮  

 

 

 

歡迎引用資訊,但請註明來源!

※俞:()ㄩˊ (動詞) 1.挖空樹木以作舟。說文解字:「俞,空中木為舟也。」

2.表示答應、允諾的意思。

漢書˙卷五十七˙司馬相如傳下:「於是天子沛然改容,曰:『俞乎,朕其試哉!』」

(名詞)3.姓。如漢代有俞連。

()ㄩˋ(動詞) 4.病好了。通「癒」。

荀子˙解蔽:「故傷於溼而擊鼓,鼓痺,則必有敝鼓喪豚之費矣,而未有俞疾之福也。」

(副詞)5.更加。通「愈」。

漢書˙卷二十四上˙食貨志上:「德澤加於萬民,民俞勤農。」

()ㄕㄨ6. (名詞)國名。為漢代封與欒布的侯國,其治所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平原縣西南。

7.俞兒:ㄕㄨ ㄦˊ傳說中的登山之神。見管子˙小問。

8.古代善於辨別滋味的人。

莊子˙駢拇:「屬其性於五味,雖通如俞兒,非吾所謂臧也。」

 

※逾:ㄩˊ(動詞)1.越過、超過。如:「逾牆」、「年逾六十」、「逾時不候」。

唐˙柳宗元˙哭連州凌員外司馬詩:「著書逾十年,幽頤靡不推。」

宋˙蘇轍˙六國論:「秦人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

2.經歷、經過。

南朝梁˙蕭統˙文選序:「時更七代,數逾千祀。」

唐˙柳宗元˙睢陽廟碑:「浩浩列士,不聞濟師。兵食殲焉,守逾三時。」

(副詞)3.更加。

淮南子˙原道:「不足以禁姦塞邪,亂乃逾滋。」

明史˙卷二九五˙忠義傳七˙王勵精傳:「其墨跡久逾新,滌之不滅。」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踰:ㄩˊ(動詞)越過、超過。同「逾」。

詩經˙鄭風˙將仲子:「無踰我牆,無折我樹桑。」

三國志˙卷十七˙魏書˙徐晃傳:「將軍之功,踰孫武、穰苴。」

 

※渝:ㄩˊ(動詞)1.變更、改變。如:「信守不渝」、「此情不渝」。

詩經˙鄭風˙羔裘:「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名詞)2.四川省重慶市的簡稱。如:「成渝鐵路」。

 

※瑜:ㄩˊ(名詞)1.美玉。

楚辭˙屈原˙九章˙懷沙:「懷瑾握瑜兮,窮不知所示。」

2.玉的光彩。如:「瑕不掩瑜」。

○瑕不掩瑜:ㄒㄧㄚˊ ㄅㄨˋ ㄧㄢˇ ㄩˊ比喻事物雖有缺點,卻無損其整體的完美。瑕,玉的斑點。瑜,玉的光澤。

晉書˙卷六十九˙周顗傳:「顗招時論,尤其酒德,禮經『瑕不掩瑜』,未足韜其美也。」

宋˙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卷四:「惜哉仲淹,壽不永乎,非不廢是,瑕不掩瑜,雖未至于聖,其聖人之徒歟!」

3.見「瑜伽」條。

○瑜伽:ㄩˊ ㄐㄧㄚ佛教用語。梵語yoga的音譯:(1)謂修行。指控制和運用我們的一切事物和心念,發展直觀的能力,達到解脫或成佛的理想。

瑜伽論記˙卷一之上:「此中意說三乘所有境、行、果法並名瑜伽。」

(2)狹義的僅指某種修行方法。如修定或修行止觀,或修八正道。

瑜伽論記˙卷一之上:「修三摩地名『瑜伽』」。

(3)指大乘佛教的瑜伽行派。

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一:「中觀則俗有真空,體虛如幻;瑜伽則外無而內有,事皆唯識。」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愉:ㄩˊ(形容詞)快樂、高興。如:「愉快」、「愉悅」、「歡愉」。

 

※窬:ㄩˊ(名詞)1.門邊牆上的圭形小洞。說文解字˙窬字˙段玉裁˙注:「是則於門旁穿壁,以木直居之,令如圭形,謂之圭窬。」

(動詞)2.挖鑿、穿鑿。

淮南子˙泰族:「埏埴而為器,窬木而為舟。」

3.穿越、超越。通「踰」。

論語˙陽貨:「子曰:『色厲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覦:ㄩˊ(動詞)企求、冀求。如:「覬覦」。

後漢書˙卷五十五˙章帝八王傳˙河間孝王開傳:「云與中大夫趙王謀圖不軌,闚覦神器。」

陳書˙卷三十一˙蕭摩訶傳:「會隋總管賀若弼鎮廣陵,窺覦江左,後主委摩訶備禦之任。」

○睥睨窺覦:ㄅㄧˋ ㄋㄧˋ ㄎㄨㄟ ㄩˊ暗中察看以找可乘之機。

宣和書譜˙卷七˙行書一˙秋月帖:「(桓溫)總戎馬之權,居形勢之地,有睥睨窺覦之意,斯實斧鉞之所宜加,人神之所同棄也。」

○覬覦:ㄐㄧˋ ㄩˊ希望得到不該擁有的東西。

左傳˙桓公二年:「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無覬覦。」

後漢書˙卷五十四˙楊震傳:「宜絕橫拜,以塞覬覦之端。」

○覬覦之心:ㄐㄧˋ ㄩˊ ㄓ ㄒㄧㄣ非分的意念或企圖。亦作「覬覦之志」。

金瓶梅˙第十七回:「這蔣竹山從與婦人看病之時,懷覬覦之心,已非一日。」

隋唐演義˙第九十三回:「可知那聲色犬馬、奇技淫物,適足以起大盜覬覦之心。」

○覬覦之志:ㄐㄧˋ ㄩˊ ㄓ ㄓˋ非分的意念或企圖。亦作「覬覦之心」。

東周列國志˙第八回:「君多內寵,公子突、公子儀、公子亹三人,皆有覬覦之志。」

 

※揄:()ㄩˊ ()ㄧㄠˊ ()ㄧㄡˊ

()ㄩˊ(動詞)1.拖曳、牽引。說文解字:「揄,引也。」

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於是鄭女曼姬,被阿錫,揄紵縞。」張守節˙正義:「揄,曳也。」聊齋志異˙卷一˙嬌娜:「女乃斂羞容,揄長袖,就榻診視。」

2.揮動。

韓非子˙內儲說下:「御者因揄刀而劓美人。」

淮南子˙氾論:「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

3.引出、提出。

淮南子˙主術:「使言之而非也,雖在卿相人君,揄策於廟堂之上,未必可用。」

漢書˙卷二十二˙禮樂志:「神之揄,臨壇宇。」顏師古˙注:「言神引來降臨之也。」

4.見「揶揄」條。

○揶揄:ㄧㄝˊ ㄩˊ嘲弄。

唐˙白居易˙東南行:「時遭人指點,數被鬼揶揄。」

○揄袂:ㄩˊ ㄇㄟˋ垂手衣內而行。

莊子˙漁父:「須眉交白,被髮揄袂。」

○揄揚:ㄩˊ ㄧㄤˊ稱揚、讚譽。=吹噓←→抨擊。

文選˙班固˙兩都賦序:「雍容揄揚,著於後嗣。」

文選˙曹植˙與楊德祖書:「辭賦小道,固未足以揄揚大義,彰示來世也。」

()ㄧㄠˊ(名詞)5.見「揄狄」條。

○揄狄:ㄧㄠˊ ㄉㄧˊ古代王后六服之一,上繪飾雉形。或作「揄翟」。

周禮˙天官˙內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

6.古代三公之妻的命服。或作「揄翟」。

禮記˙玉藻:「王后褘衣,夫人揄狄。」

()ㄧㄡˊ(動詞)7.清理米臼,取出米臼中的米。

詩經˙大雅˙生民:「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鄭玄˙箋:「揄,抒臼也。」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榆:ㄩˊ(名詞)植物名。榆科榆屬,落葉喬木。樹皮深褐色,剝脫如鱗狀。葉為橢圓形或倒卵形,緣邊有重鋸齒。三、四月間開淡紫綠色花,果實扁圓,有膜質之翅。木材堅實,可供製作器具或建築用。

 

※蝓:ㄩˊ見「蛞蝓」條。

○蛞蝓:ㄎㄨㄛˋ ㄩˊ蜒蚰的別名。

○蜒蚰:ㄧㄢˊ ㄧㄡˊ動物名。軟體動物腹足類,無殼。身體圓而長,表面多黏液,頭部有長短觸角各一對,晝伏夜出,以植物的葉子為食。用肺呼吸,雌雄同體。或稱為「蛞蝓」、「鼻涕蟲」。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喻:ㄩˋ(動詞)1.告知、說明。通「諭」。如:「告喻」、「曉喻」。

淮南子˙脩務:「曉然意有所通於物,故作書以喻意,以為知者也。」

史記˙卷五十二˙齊悼惠王世家:「乃留兵屯滎陽,使使喻齊王及諸侯,與連和,以待呂氏之變而共誅之。」

2.知道、明白。如:「不言而喻」、「家喻戶曉」。

唐˙白居易˙秦中吟˙買花:「低頭獨長歎,此歎無人喻。」

3.比方。如:「比喻」、「譬喻」。

漢˙王充˙論衡˙自紀:「何以為辯?喻深以淺;何以為智?喻難以易。」

(名詞)4.姓。如宋代有喻樗。

 

※諭:ㄩˋ(動詞)1.告知、曉喻。

淮南子˙氾論:「教寡人以道者擊鼓,諭寡人以義者擊鐘,告寡人以事者振鐸。」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諭以所為起大事,遂舉美中兵。」

2.明白、了解。

荀子˙儒效:「其言多當矣,而未諭也。」

3.表明。

淮南子˙主術:「衰絰菅屨,辟踊哭泣,所以諭哀也。」

唐˙柳宗元˙答元饒州論政理書:「必勞申諭,乃得悅服。」

4.比喻、比擬。

戰國策˙齊策四:「請以市諭,市朝則滿,夕則虛,非朝愛市而夕憎之也,求存故往,亡故去。」

(名詞)5.上對下的命令告語。如:「聖諭」。

北史˙卷二十二˙長孫嵩傳:「上遣平持節宣諭,令其和解。」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十齣:「若肯發一手諭,必能退卻。」

6.姓。如漢代有諭瑮。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愈:ㄩˋ(副詞)1.更加、越發。如:「愈長愈高」。

詩經˙小雅˙小明:「曷云其還,政事愈蹙。」

(動詞)2.病情好轉。

孟子˙公孫丑下:「今病小愈,趨造於朝。」

紅樓夢˙第六十二回:「因天氣和暖,黛玉之疾漸愈,故也來了。」

3.勝過、高明。

論語˙公冶長:「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

漢˙王充˙論衡˙自紀:「蓋文多勝寡,財寡愈貧。」

(名詞)4.姓。如宋代有愈植、愈德勤。

 

※瘉:ㄩˋ (名詞)1.病。

爾雅˙釋詁下:「瘉,病也。」

詩經˙小雅˙正月:「父母生我,胡俾我瘉。」

2.賢才。

國語˙晉語九:「趙簡子問於壯馳茲曰:『東方之士孰為瘉?』」韋昭˙注:「瘉,賢也。」

(動詞)3.病好了。

漢書˙卷一˙高帝紀上:「漢王疾瘉,西入關,至櫟陽。」

南朝梁˙簡文帝˙答湘東王書:「雖西山白鹿,懼不能瘉。」

4.超過、勝過。

漢書˙卷五十˙汲黯傳:「使黯任職居官,亡以瘉人,然至其輔少主守成,雖自謂賁育弗能奪也。」

(副詞)5.更加。通「愈」。

荀子˙堯問:「吾三相楚而心瘉卑,每益祿而施瘉博。」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癒:ㄩˋ(動詞)病好了。通「愈」、「瘉」。集韻˙上聲˙虞韻:「病瘳也。或作瘉。」如:「痊癒」、「病癒」。

 

※偷:ㄊㄡ(動詞) 1.竊取。如:「偷錢」、「偷東西」。

2.抽出、挪出(時間)。如:「偷空」、「偷閒」。

(名詞)3.竊取東西的人。如:「小偷」。

(副詞)4.私下、暗地裡。如:「偷看」、「偷聽」。

(形容詞) 5.苟且敷衍。如:「偷安」。

6.刻薄、不厚道。

論語.泰伯:「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媮:()ㄊㄡ ()ㄩˊ

()ㄊㄡ(形容詞) 1.巧黠。

左傳˙文公十八年:「齊君之語媮。」

(副詞)2.苟且。

文選˙曹植˙雜詩六首之六:「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閑。」

○媮食:ㄊㄡ ㄕˊ苟且偷安,只求口腹的滿足。

漢書˙卷三十四˙韓信傳:「名聞海內,威震諸侯,眾庶莫不輟作怠惰,靡衣媮食,傾耳以待命者。」

○媮惰:ㄊㄡ ㄉㄨㄛˋ苟且怠惰。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五.答劉子澄:「因循媮惰,安得不至於此?」

○媮合苟容:ㄊㄡ ㄏㄜˊ ㄍㄡˇ ㄖㄨㄥˊ奉承苟且,以求容身。

漢書˙卷五十一˙賈山傳:「退誹謗之人,殺直諫之士,是以道諛媮合苟容,比其德則賢於堯舜,課其功則賢於湯武,天下已潰而莫之告也。」

(動詞)3.輕視、輕忽。

左傳˙襄公三十年:「晉未可媮也。」

()ㄩˊ4.(動詞)安享。

楚辭˙屈原˙卜居:「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乎,將從俗富貴以媮生乎。」

 

※輸:ㄕㄨ(動詞)1.運送。如:「運輸」、「輸油」。

左傳˙僖公十三年:「秦於是乎輸粟于晉。」

2.捐獻、獻納。

左傳˙襄公九年:「魏絳請施舍,輸積聚以貸。」

漢書˙卷五十八˙卜式傳:「時漢方事匈奴,式上書,願輸家財半助邊。」

3.失敗。如:「比賽結果,他們輸了三球。」

(名詞)4.負、敗。如:「服輸」、「認輸」。

5.姓。如漢代有輸子陽。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以下為【罕用字】

※歈:ㄩˊ(名詞)歌曲、歌謠。

楚辭˙宋玉˙招魂:「吳歈蔡謳,奏大呂些。」

唐˙劉禹錫˙竹枝詞˙序:「故余亦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颺之,附于末。後之聆巴歈,知變風之自焉。」

○睮睮:ㄩˊ ㄩˊ諂媚阿諛的樣子。

漢書˙卷七十三˙韋賢傳:「睮睮諂夫,咢咢黃髮,如何我王,曾不是察,既藐下臣,追欲從逸。」

 

※羭:ㄩˊ(名詞)1.母羊。

列子˙天瑞:「老韭之為莧也,老羭之為猿也。」張湛˙注:「羭,牝羊也。」

2.美德。

左傳˙僖公四年:「專之渝,攘公之羭。」杜預˙注:「羭,美也。」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鄃:ㄩˊ(名詞)地名。漢置,屬清河郡,在今山東省夏津縣東北。說文解字:「鄃,清河縣。」

 

※隃:()ㄩˊ ()ㄧㄠˊ

()ㄩˊ1. 見「隃麋」條。

○隃麋:ㄩˊ ㄇㄧˊ地名。漢代置縣,位於今陝西省汧縣東三十里,其地盛產墨,故詩文中以隃麋為墨的代稱。

明˙于慎行˙新都程君房寄墨數螺道中為稅使所榷戲作志感詩:「為語中人休錯誤,隃麋原不化黃金。」

()ㄧㄠˊ2.遠。同「遙」。

漢書˙卷三十四˙黥布傳:「上惡之,與布相望見,隃謂布『何苦而反?』」

宋˙文天祥˙賀皇太后表:「臣遠被繡衣,隃瞻綵仗。」

○隃望:ㄧㄠˊ ㄨㄤˋ遙望。

漢˙馮衍˙顯志賦:「涉隴山以隃望兮,眇然覽于八荒。」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褕:ㄩˊ(名詞)1.襜褕。

○襜褕:ㄔㄢ ㄩˊ直襟的單衣。

漢書˙卷七十一˙雋不疑傳:「有一男子乘黃犢車,建黃旐,衣黃襜褕。」

文選˙張衡˙四愁詩四首之三:「美人贈我貂襜褕,何以報之明月珠。」

(形容詞)2.華美的。

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傳:「農夫莫不輟耕釋耒,褕衣甘食,傾耳以待命者。」

 

※毺:【毹】之異體。

※毹:ㄩˊ(又音)ㄕㄨ見「氍毹」條。

○氍毹:ㄑㄩˊ ㄩˊ(又音)ㄑㄩˊ ㄕㄨ毛織的地毯。

漢˙無名氏˙隴西行:「請客北堂上,坐客氈氍毹。」

清˙陳維崧˙沁園春˙四十諸生詞:「氍毹暖,趁銅街似水,賡和無題。」

詳細目錄煩請參看:【認字識音解義】序言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0315ku&aid=38419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