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若不是名人堂牆上那一張張的肖像容顏
2010/12/04 01:48:49瀏覽961|回應1|推薦14

 
 
 
 
 
若不是忝幸擔任戲劇院評委之故,
否則,我都還不知道,
原來我家葳這些年跟著爸爸過日子,
竟然認得這麼多藝術家.
 
 
那天,因著去評某齣戲的緣故,
由於提早到場,
所以就先在三號出口的名人堂稍作休息.
 
 
 
話說兩廳院的名人堂牆上,
掛著許多表演藝術家的肖像.
對一般人來說,
這些藝術家都是鼎鼎大名的藝術聖人.
然而,對我而言,
許多一般人視為遙不可及的藝術聖人,
多數竟然都是我成長過程中的師長.
 
 
 
 
話說葳從小跟著爸爸一起生活,
打從兩歲起便隨著老爸我,
衝州撞府行走大江南北,
行走江湖久而久之自然也就隨遇而安,
 
 
 
去年,因著幫忙學校穿針引線,
力邀魏海敏和李國修兩位國寶級老師,
蒞校擔任駐校藝術家之故,
遂有幸常和兩位老師更密切的互動接觸.
而葳,自然也就跟著爸爸,
在生活中和這些國寶級的藝術家們,
透過生活建立一套"屬於他們之間"的真實情誼.
 
 
 
按輩份,葳應該要叫魏海敏老師姨婆,
(因為他和我乾媽孫麗虹是同年代的京劇名伶)
豈知這丫頭看見美如天仙的魏老師,
竟然第一次見面開口就叫"姐姐",
逗得魏老師鳳心大悅,
從此他們二人理所當然地便以"姐妹相稱",
此事傳到我乾媽耳中,也笑得合不攏嘴,
直說葳是個小人精.
 
 
 
小人精初生之犢不畏虎,
大家都知道,國修老師在劇場界的輩份高,
未料只有我家葳見到國修老師,
膽敢"沒大沒小".
 
 
 
那天晚上,和國修老師&王月姐街上巧遇,
只見我家葳才見國修老師,
就活像個偵探問他 :
 
 
 
你口袋裡裝什麼......
 
 
 
這時,且看國修老師像個藏零食被抓包的小孩似地,
立馬乖乖地把他口袋裡藏的餅乾通通掏出來繳械,
然後當場被我家葳,二話不說全都帶到五臟廟"沒收",
我雖是一旁嚇得冷汗直流,但我知道國修老師疼小孩,
所以也就替葳這一記加分的沒大沒小,
多此一舉地捏了一把哆嗦冷汗.
 
 
 
 
行至名人堂落腳休息時,
當時葳看見牆上眾家藝術聖人的肖像興奮不已,
彷彿他鄉遇故知那樣地雀躍開心.
 
 
 
把拔,你看........
 
 
 
 
 
魏海敏姐姐.
國修杯杯,
吳哥杯杯(吳興國),
林麗珍婆婆,
還有那個教跳舞的"外國人婆婆".
(Pina Bausch)
 
 
 
...............
 
 
 
 
孩子成長的環境,
對他們的身心人格塑造,
真的是一股很強大的影響力.
 
 
 
 
 
就像當年蔡琰老師告訴我,
孩子只要跟著像我們這種爹娘生活,
根本就不用再額外花錢上什麼才藝課,
這,就是執教戲劇多年的蔡老師,
一手拉拔女兒圓圓長大,
親身經歷活體見證的寶貴心得.
 
 
 
 
 
經濟學家好友怡克幫我算過,
以葳從小平均每週陪爸爸看三齣戲的票價來算,
殊不知這丫頭這些年已經幫單親老爸,
淨賺了數百萬的看戲票錢.
 
 
 
 
 
 
是的,年紀愈大,
老覺得幹藝術的自己,
活像個孑然一身,
兩袖清風的窮酸廢物.
唯一能夠傳承給孩子的財產,
就是帶著他透過工作之便到處看戲,
透過各式各樣的戲劇情節,
體驗各種不同的人生風景,
也難怪這孩子懂事早熟,
我想,"從小和他一起看戲"的好朋友:
號稱戲看最多的劇評家善祿鼠叔(于善祿)說:
 
 
 
 
 
你們家葳什麼戲不能看,什麼戲看不懂,
沒看過那齣悶戲他坐不住,
那個七歲的孩子像他這麼神奇........
 
 
 
 
 
 
身為這神奇寶貝孩子的老爸我,
平常光顧著陪他生活長大,
根本就無暇顧及他的藝術素養如何又如何,
莫不是那天這小鬼當著我的面,
一個個親自指認出戲劇院名人堂牆上,
那一張張看似遙不可及的藝術聖人肖像容顏,
竟然好多個都是他貨真價實的成長生命中,
如假包換的魏海敏姐姐,國修杯杯,吳哥杯杯,林麗珍婆婆,
還有那個教跳舞的外國人婆婆..........
 
 
 
 
 
葳啊葳,
你果然是我侯某一手調教長大的
好孩子.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phou&aid=4662842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有智慧的爸爸, 有福氣的孩子
2010/12/04 17:15

你的人生智慧與嚴謹自律的生活態度,

讓葳葳享有這麼獨特的藝術資源,

又能夠穩定的成長.

衷心祝福你們.

侯剛本(kphou) 於 2010-12-04 22:59 回覆:

謝謝青 .

其實說真的,人到三少四壯時,

我常覺得自己和很多事業有成的同齡熟男相比,

自己真的很遜,一事無成,一無是處.

或許這是一種從事藝術工作,

看似光鮮亮麗背後,

其實承受許多"不為/不敢"讓人知,

種種難言的辛酸與點滴.

但這些心路歷程,孩子並不需要與我同受,

他,只需在爸爸能給他什麼環境的情況下,

順應著環境快樂長大就夠了,

而我,這些年也很努力地在做這一切.

尤其是當週末對一個研究人員衝工作進度何其寶貴的機會同時,

還得顧慮到不能因此自私地完全剝奪掉孩子的童年,

你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