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這一年,選擇冰鎮自己的學術生涯
2016/01/31 23:41:43瀏覽972|回應0|推薦7

 

 


去年一月拿到博士學位,
轉眼之間,
一年,也就這樣過去了.....

 

 


博士班求學那幾年,
整個心思都圍繞在關於學業所有的一切:
修課,閱讀,帶導讀,寫Paper,參加研討會,投稿,
資格考,拼博論.....

 


猶記得最後一年拼博論時,
一整個人進入到一個沒日沒夜的和時間賽跑:
找資料,消化文獻,跑訪談,Key逐字稿,分析,修改,再修改.....
好不容易忙完這一切順利畢業之後,
反而瞬間整個生活失去了重心......

 


也是,
多年來一心一意追求的目標與願望,
一旦當它一一完成後,
確實有好一段時間,
覺得整個人心裡空空的,
那種感覺,
過了好一陣子才稍稍地緩和過來.

 

 

不過,
長年養成閱讀的習慣,
竟然也就不知不覺地內化到整個人的生活作息之中.
只是以前的閱讀,
全都緊扣連著專業,或者教學,或者研究;
反倒是畢業之後,
可以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地讀一些自己喜歡讀的書:
關於創意,關於思考,關於美學,
以及所有日常生活點點滴滴有趣的事物......

 


回顧畢業後這一年來的閱讀,
總覺得有點兒像在冰鎮自己,
冷卻那個之前為了學業,
極度衝刺的大腦,
在完成學業後,
決定還給自己一些平衡,
不急著馬上做研究,
不急著繼續在學術上筆耕投稿,
反而是選擇在生活中更深地厚描自己,
尋找內心那個質化詮釋典範的研究靈魂,
藉由海納百川的多元閱讀,
更深刻的體會人生,
更細膩地捕捉沿途每一幕有感動的風景.

 

 


那天在街上,
非常幸運遇見退休的葉啟政老師,
很開心在街頭一對一的師生深談中,
謝謝葉老師給我許多量身訂作的啟發.
以前在課堂上,
葉老師必須把心思分給教室裡的每一個人,
然而,那天將近三個小時街頭的偶遇長談,
內容比當年在課室裡聽到所有的一切,
都還要精彩,還更受用,
言談之中,葉老師也覺得,
這一年的自我冰鎮是好的,
畢竟這對一個質化詮釋的研究靈魂,
從長遠的角度來說,
是一種淬集思想養份的投資,
學術的成果上看似暫停了,
但其實仍在持續鴨子划水地吸取新知.
社會科學最大的好處,
正是在於研究者所研究的一切,
盡都是和生活有相關的事物,
尤其是(質化)研究者在投身某一塊研究領域,
若沒有相當程度的熱情與瞭解,
做出來的研究是沒有溫度的.

 


我想,葉老師說得對極了,
儘管是學術性的研究,
它也是一種語言表述的過程,
(尤以質化研究)
即或用字修辭再客觀,
它仍舊得有一份治學者的誠懇與溫度,
做出來的研究成果才會有血有肉.

 

 

 


我在讀博的過程中,
閱讀過非常多文化人類學者的論文,
學界的同儕友人裡,
也有不少是皈依在這個陣營裡的專家學人.
在這片研究的天地裡,
許多相當有水準的論文,
夾敘夾議的論述手法,
兼具學術性與故事性,
拜讀起來引人入勝,
精彩極了,迷人極了.
重點是,
所有該吸收的理論,
也就像包著糖衣的健素糖那般,
不知不覺地隨著字裡行間動人的故事,
輕鬆消化毫無壓力.
我告訴自己,
這就是我要的治學風格,
即或在闡述學術性的論述,
都還是能夠以迷人的故事性來帶理論,
讓理論變得更靈動,
讓知識變得更容易親近.

 


指導教授與口委說,
讀我的博論,
很像在讀一本很好看的故事書,
當然,
既然是博士論文,
又是正經八百的學術性語言,
學術性與故事性在行文的過程中如何拿捏,
顯然再再考驗著潛心語藝研究的我,
下筆時分寸火侯的小心掌握.

 

 


是的,
轉眼間,
一年過去了.
順其自然的治學之路冰鎮歷程,
隨著眼前即將到來的某一場國際研討會,
我將重披戰袍走出冰封的閉關之門,
更期待該文的問世,
能夠代表台灣,
角逐年度傑出青年學者的可能性.
厚積薄發,
深入淺出.

 

 

 

葉老師說的是,
社會科學研究者,
研究的,
正是生活之中隨手可得的種種一切,
只是這一切,
身為研究者的你,
到底有沒有找到一個,
平凡事件不凡之處的立論點,
進而探索它,開展它,厚描它,
反覆檢視它.....

 

 

受教了,
謝謝親愛的葉老師!!!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phou&aid=45428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