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吳哥 Three Days Pass(04)
2007/03/18 20:07:22瀏覽1439|回應3|推薦5

【大吳哥城】Angkor Thom

大吳哥城是由1181年登基的賈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所建,這位信奉佛教的國王所留下來的大吳哥都城遺址緊臨著小吳哥(吳哥窟),是一處被長達 12公里 城池所包圍的都城。

此城有五大城門:東、西、南、北四個門,加上軍隊打勝仗之後回來的凱旋門(面向東,在東門旁邊靠北面處),其中以南門保留最為完善,因此當地領隊都帶領遊客由南門進入。

大吳哥城南門。

在進入城之前,遠遠便會見到高約20公尺的石造城門,其上都刻著四面加賈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的面容,有若四面佛形式,在此與印度教不同的是:祂是象徵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的觀音菩薩。

大吳哥城的每一個城門入口都有54尊石像,左右各27尊,分列兩側。一邊是慈善的力量,一邊是邪惡的力量,一邊是神,一邊是魔。他們像拔河一樣,雙手緊緊抓著一條名為Naga粗壯的蛇身。蛇身靜止不動,蛇頭高高昂起,一共有七個頭,獰厲威猛地張望人間。

城門頂端微笑四面佛石雕特寫。

 

【巴戎寺】Bayon

位於大吳哥城中央的巴戎寺,建於十三世紀初,與其他吳哥遺址神廟的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建造此寺的國王賈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不信奉印度教,而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所以建築形式以佛教教義為思考主軸。

 

巴戎寺是一個完整的塔群體系,週遭幾十座小塔圍繞著十六座中型塔,象徵當年高棉的十六個省份。同時這些中型塔又圍繞著一個高達45公尺 的中心大塔。

壇城最高處是五座聳峻的尖塔,一座特別高的位置於建築的中心點,是全部空間向上拔起的焦點,象徵須彌山 ( Meru ),是諸神所在之地。

此廟的設計極為創新大膽,49個高塔上共鑿刻了兩百多個高達三公尺、以賈耶跋摩七世面容為藍本的大石雕,這種構成巴戎寺四面佛塔的建築式樣,在藝術史上被喻為「巴戎風格」。

置身於無所不在的的微笑面容之間,這種「被注視」的感覺反而強過欣賞建築形式的宏偉,而留給遊客異常深刻的印象。

誠如蔣勳先生所言:

寺廟高處四十九座尖塔上一百多面靜穆的微笑一一從我心中升起,彷彿初日中水面升起的蓮花,靜靜綻放,沒有一句言語,卻如此強而有力,說服我在修行的高度上繼續攀升。

戰爭消失了,橫屍遍野的場景消失了,瞋怒與威嚇的面孔都消失了,只剩下一種極靜定的微笑,若有若無,在夕陽的光裡四處流盪,像一種花的芳香,連面容也消失了,五官也消失了,只有微笑,在城市高處,無所不在,無時不在。

有人認為巨大的神像臉上是靜穆的沉思與微笑的表情;有的說法卻認為賈耶跋摩七世將自己面容移植為菩薩神像,太過自我膨脹;亦有人覺得這是一種俯瞰人間、嘲諷世人的冷笑……所謂「相由心生、境由心造」,微笑寓意為何皆存乎一心啊!

很多人都在這個位置喬角度與賈耶跋摩七世來個「鼻對鼻、嘴對嘴」的合影。我倒是喜歡將笑容「框」起來,算是留住一個微笑的永恆。

身置框中,心在雲外,拈花微笑,自無罣礙--我自己相當滿意這張影像構成。

巴戎寺後的天宮是用來供奉九頭蛇后(Naguy)的神壇,傳說她是一位蛇神幻化而成的女子,而吳哥王為了確保國家安寧,每晚必須來此和九頭蛇后共寢,否則國運就會衰敗。

天宮為寬28公尺、高約12公尺 、長35公尺 ,三層加高金字塔型建築,四面皆有梯可登上最頂端,最頂層外圍可見迴廊無數。可能上頭建物較為傾圮,倒是沒見到什麼人爬上去。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ocj&aid=826490

 回應文章

C J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與天神接觸
2007/03/27 22:12

跟其他神壇比起來,天宮的規模較小沒錯。

大概因為這裡是國王和女神接觸共寢的宮殿才會稱作「天宮」吧?


岳盈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為什麼叫「天宮」
2007/03/23 23:26
  望文思義,好像「天宮」應該很高的樣子,感覺卻沒有可上達天聽的高度。還是「天宮」有其他意思?

舊金山金芭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的確
2007/03/19 07:54
的確呢,那張影像真的很棒!
活在當下,精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