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維也納焚化爐藝趣妙生
2014/09/21 00:01:31瀏覽4941|回應0|推薦27

【美化平凡為神奇】

維也納施皮特勞焚化爐發電廠(Müllverbrennungsanlage Spittelau),位於維也納最北端的第9 區的多瑙河運河區,於1971年完成。1987年,由維也納市長赫爾穆特‧齊爾克(Helmut Zilk)邀請百水先生/佛登斯列‧漢德瓦薩(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重新改造外觀,在1988-1992年間改建而成。這座以高科技建造的現代化設備,維也納三分之一的垃圾都經由這座焚化爐來處理,總發電容量6兆瓦,熱能則為60兆瓦,垃圾焚化產生的熱能則供應附近居民、醫院及學校使用。

百水先生/佛登斯列‧漢德瓦薩(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1928.12.15.-2000.2.19.),是奧地利畫家、雕塑家。他可說是奧地利20世紀末期最有名的藝術家,最常見的主題是對曲線、鮮亮的顏色、有機結構,表現人類和自然的調和及強烈的個人主義。有「奧地利的高第」之稱(圖引自網路)。

百水先生出身於猶太人家庭,6歲的時候開始創作繪畫,當時,年幼的他已在繪畫中展露出其對「色彩」和「物體形狀」有着超凡的天分和藝術才華,後來,他更到維也納的藝術學院深造學習。百水先生拒絕理論,相信感官領域,一生排斥直線和刻板,厭惡對稱和規則。創造了別具一格的裝飾藝術風格。其作品抽象如夢境一般的畫面、明亮豔麗的色彩,令觀者仿佛進入了童年記憶裏的童話世,有時近乎天真幼稚,有時又給人離經叛道的瘋狂之感(圖引自網路)。

百水先生在奧地利的幾處建築包括:1985年設計的市政公寓「百水屋/百水公寓(Hundertwasserhaus)在維也納落成,使他聲名大噪,也是到維也納必遊之處(上圖,圖引自網路)。位於維也納的東南方的「羅格納溫泉度假飯店俗稱百水山莊(Roger-Bad Blmau Hotel)」(下圖,圖引自網路)。

由克雷姆斯(Krems)回到維也納市區,火車快要進城時在施皮特勞車站(Spittelau Bahnhof/ Wien Spittelau railway station)就可以看到施皮特勞焚化爐的高塔(圖引自網路)。

我們就在施皮特勞車站(Spittelau Bahnhof/ Wien Spittelau railway station)途中下車,參觀焚化爐去也。若由維也納市區可搭乘地鐵U4或U6 線到此處(圖引自網路)。

原本百水先生拒絕為這座焚化爐設計,因為這個燃燒垃圾兼發電的工廠會排放大量廢氣和污水,這和他「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理念背道而馳,因此市政府決定在改建的同時也增添設備,讓排污的問題達到最嚴格的標準,絕不把禍害留給子孫。百水先生後來瞭解之後,不僅同意設計新的外觀,而且還不收設計費!

百水先生成功地去除了發電廠或焚化爐常見的嚴肅緊繃表情,把機械元素巧妙地躲起來,又完全不妨礙原有的機能。

100公尺高的金色圓球煙囪則是焚化爐的控制中心,若不了解建築之作用,遠觀還以為是座美麗的高塔旋轉餐廳。

百水先生將原本冷漠、嚴肅的灰舊傳統建築樣式,運用巧思創意打造成色彩豐富、生動活潑的人性化外觀。

百水先生排斥「直線和刻板」、厭惡「對稱和規則」,以大量的磁磚運用馬賽克拼貼,加上色彩繽紛的大小圓球、不規則又彎曲的線條、上下左右不對稱的幾何圖形,以及對比強烈的鮮艷色彩,構成既童趣又奇幻的建築表情。

百水先生設計的建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窗戶的外型都是不重複、不規則。因為他相信,只有這種不同款式、不同色彩的設計,才能讓窗戶在建築中「跳起舞來」,營造出健康、有生命力的建築。

百水先生與皮特‧貝林根合作,建築工法上使用了很多種材料,包括水泥、鋼鐵、玻璃、陶瓷和琺瑯器等,建築結構中包含了五顏六色的大窗戶,而一些凸起物則採用了簡單而基本的樣式。

施皮特勞焚化爐發電廠大門。

光看大門造型,可能會以為是兒童樂園出入口。

焚化爐旁是「維也納區域暖系統公司Fernwärme Wien」(圖引自網路)。

延伸至Fernwärme Wien公司的外牆,以人與居住為主題的圖案。

鮮明的圖案充滿表情與童趣。

鮮豔活撥的色調、無拘無束的線條,宛若色彩繽紛的地圖。

牆上的綠樹與房屋圖像,充分體現百水先生人類與自然共存的中心思想。

經過百水先生改頭換面的施皮特勞焚化爐發電廠,向人們展示了如何運用創新精神建造與自然平衡共處的建築,讓功能性建築也可以很藝術,成為科技、生態和藝術之間和諧共生的成功典範,不僅已是城市景觀的一部分,也成了旅客到維也納之參觀勝地。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ocj&aid=17149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