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走覽克拉科夫老城教堂
2021/11/10 23:55:21瀏覽2370|回應0|推薦25

聖母聖殿 (Kosciol Mariacki/St. Marys Basilica )聖亞德伯堂(Kościół św. Wojciecha)坐落克拉科夫老城區中央集市廣場上,而擁有80 公尺高塔樓的聖母聖殿是城市天際線最突出的地標建築之一。

聖母聖殿建造始於 13 世紀後期,其基礎是一座前羅馬式教堂。新的聖殿在 1320 年左右被祝聖。幾個世紀以來,這座教堂經歷了多次外部和內部重建,是典型的哥德式建築,堪稱波蘭哥德式建築的典範。整座教堂全部用手工製作的紅磚修建而成,內部裝飾,塔樓以及教堂頂部的修建整整花了一個世紀,1978年,與克拉科夫老城區一併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聖母聖殿主要的特徵是有兩個不是對稱的塔樓尖頂,北邊為80公尺高的哥德式塔樓1666年時由木匠放置了一個鍍金的皇冠,象徵著「皇家首都」;69公尺高的文藝復興風格塔樓則建於1592年,有皇冠造型的圓頂,兩座塔並不是同時建造。而在當時北塔兼具守衛瞭望塔的作用,不同的塔高就可避免視覺上的死角,影響觀察四面八方來的敵人。

傳說這兩個塔樓分別給了兩個兄弟負責建造,哥哥率先完成北邊的高塔後,擔心弟弟建造的塔會比他高竟然把弟弟殺了,造成南邊的塔樓因未完工而比另一個塔樓矮得多。之後,哥哥良心不安就從高塔上跳樓身亡──其實這都是穿鑿附會的說法,卻成了以訛傳訛的資料廣為流傳。

正門前的青銅尖塔。

給視障人士感受聖母聖殿的銅製模型。模型後教堂側邊這個門才是參觀聖母聖殿的出入口。

教堂每隔一個小時,就會從北塔頂發出《聖瑪麗的黎明Hejnałmariacki》號角聲,相傳是為了紀念13世紀蒙古人襲擊克拉科夫城時,一位號角手在吹奏號角示警時、被射中喉嚨而未能完成曲子。其實這也是虛構的傳說,因為事實上北塔完成在蒙古入侵之後。這個吹喇叭的傳統歷史悠久卻是真的,據說,它從中世紀開始就延續至今,只有在戰亂和貧困時才中斷。

入內參觀聖母聖殿需購票。

一踏入教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精雕細琢的雕飾、繽紛多彩的壁畫、巨大的星空天花板和醒目的彩繪玻璃窗,當中耶穌基督懸在大十字架上仿佛從天而降。直奔最著名的主祭壇而去,結果──主祭壇正在整修中!大~殘~念!!!啜泣

之後查資料得知:這項整修工程委託國際藝術保護與修復學院(MIK)於2015年9月開始,至2021年2月完成,去的當時是2019年7月,只能望鷹架與遮罩興嘆!烏雲飄過

當時只能拍到祭壇的最上端:祭壇主框架外的最頂部,顯示了聖母瑪利亞的加冕禮,兩側是聖斯坦尼斯勞斯和布拉格聖阿達爾伯特的人物。

主祭壇下半部的前方。

維特.斯特沃什(Veit Stoss)的祭壇展開全貌(圖引:https://reurl.cc/Gblq8p

維特.斯特沃什祭壇是整個教堂最重要而又最具有特色的藝術精品,為波蘭的國寶。這座三聯畫是是世界上同類祭壇中最大、最古老的哥德式祭壇,由克拉科夫民集資興建。祭壇長11公尺,寬13公尺,由木質框架和精美的木雕組成。外部框架用橡木打造,所有的雕刻作品選用的是椴木。祭壇的台基上雕刻的是耶穌、瑪利亞和家族人物。打開祭壇,在美麗祥和的背景下,聖母在熟睡,使徒們環繞在她的身旁。在正中的上部,聖母在聖斯坦尼斯瓦夫和聖沃依切和的陪伴下加冕和升天。兩側翼門的格子架上,分別雕刻著天使報喜、耶穌降生、三國王臣服、耶穌復活、耶穌升天、聖靈離去(資料引自網路)。

在1941年,德國佔領克拉科夫時,祭壇被拆除後運到了第三帝國的漢斯.弗蘭克-的總督所佔領的波蘭。於 1946 年在巴伐利亞州紐倫堡城堡的地下室被發現。運回波蘭後進行了重大修復工作,10 年後被放回大教堂的位置。這座失而復得的精美中世紀雕刻是為紀念聖母瑪利亞而建,幾個世紀以來,引起了後代世人無數的朝聖和讚嘆(資料參考網路)。

教堂內部精美繁複的雕刻,鮮麗繽紛的壁畫、絢爛多彩的玻璃窗及宛若星空般的穹頂都讓人目眩神迷。

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

正門上方的管風琴也在整修中。

正門上管風琴全貌(圖引維基百科)。

恆星穹頂下,光線通過高高的彩色玻璃窗進入教堂之內。當中,原始的中世紀彩色玻璃僅保留了三扇窗戶,其餘部分皆為19 世紀,由斯坦尼斯瓦夫.維斯堡亞斯基 (Stanisław Wyspiański) 和約瑟夫.梅霍夫(Józef Mehoffer) 等人創作。

主祭壇旁的管風琴。

金碧輝煌的佈道台。

19 世紀後期,塔德烏什.斯特列延斯基(Tadeusz Stryjeński) 領導了教堂大規模的修復工作。當時,教堂由 揚.馬捷科(Jan Matejko)設計、斯坦尼斯瓦夫.維斯堡亞斯基 (Stanisław Wyspiański)、約瑟夫.梅霍夫(Józef Mehoffer) 等人創作的新彩繪裝飾。拱頂模仿滿天繁星,牆壁上覆蓋著裝飾和紋章主題的畫作及天使演奏樂器或手持彩帶和聖母瑪利亞的祈禱文的圖像(文引自官網)。

 16世紀,中央通道兩側都設置了具簷篷的座位,上面裝有籃底金雕的壁板,壁板上刻有耶穌基督和聖母瑪利亞的生平。

彩繪木椅。

看起來是國王雕像與捐獻箱

教堂隨處都可見以各種材質裝飾繁複華麗的巴洛克式拜龕,令人目不暇給。

一座小禮拜堂。

洛雷托聖母教堂(Chapel of Our Lady of Loreto),位於聖母聖殿北走道的西側。這座小教堂於1597 年修建,有文藝復興式的黑白格紋走道與巴洛克風格的內部。

 巴洛克晚期祭壇1640 年左右放置了鍍金的天使雕像,當中繪畫很可能由弗朗西斯科.普拉西迪 (Francisco Placidi)所繪製的16 世紀晚期「穿著銀色連衣裙的洛雷托夫人」畫作。

佈道台。

位於聖母聖殿一旁的小型哥德式教堂是聖芭芭拉教堂(Church of St. Barbara)。

聖芭芭拉教堂(Church of St. Barbara ),建於1338 年的哥德式建築。該教堂建設大部分資金由波蘭女王雅德維加(Jadwiga,1370年代1373年或1374年-1399年)所資助。1536年,西吉斯蒙德國王宣布將聖母聖殿的講道從德語更改為波蘭語時,克拉科夫大型德國社區的居民遂將他們的禮拜場所轉移到較小的聖芭芭拉教堂。

聖亞德伯堂(Kościół św. Wojciecha),位於克拉科夫老城中央集市廣場的東南角,是波蘭最古老的石砌教堂之一,建於11世紀,得名於在異教的普魯士殉道的傳教士布拉格的亞德伯。是波蘭最古老的石教堂之一,可追溯到中世紀早期的波蘭羅馬式建築。

聖亞德伯堂主祭壇。

聖亞德伯堂穹頂與管風琴。

穹頂內部有「上帝之眼」的彩繪。

教宗庇護十一世雕像。

聖伯多祿聖保祿教堂(Kościół ŚŚ Piotra i Pawła w Krakowie) ,由齊格蒙特三世為耶穌會建於1597~1619年,1635年7月8日開啟的羅馬天主教教堂,也是克拉科夫第一座純粹的巴洛克風格建築。1809~1815年此教堂曾經被改為東正教堂。自西元1842年以來,它屬於天主教諸聖堂區。1960年升為宗座聖殿(資料引自維基百科)

教堂的外牆是用白雲石建造;立面最上層裝飾著瓦薩王朝的徽章、外牆壁龕是耶穌會聖人雕像,教堂前的石基座上則是擺放使徒雕塑。原始雕像建成於1722年,由卡帕·巴贊卡(Kacper Bażanka)設計、戴維·海爾(Dawid Heel)建造,這些18世紀的雕塑作品沒能抵抗酸雨的腐蝕,現在已經用Kazimierz Jęczmyk採同樣材料製作的現代仿品取代。

聖伯多祿聖保祿教堂與相鄰的聖安德肋教堂之銅製模型。

聖伯多祿聖保祿教堂入口。

沒有彩繪穹頂的巴洛克風格內部,其實很樸實無華。

主祭壇。

佈道台。

主祭壇穹頂壁畫。

管風琴。

拜龕。

可愛的小天使。

聖伯多祿聖保祿教堂前方廣場有一尊皮奧特·斯卡加紀念碑(Piotr Skarga Monument),紀念這位葬在聖伯多祿聖保祿教堂內波蘭的耶穌會神學家及傳道士。

皮奧特·斯卡加(Piotr Skarga, 1536~1612)是波蘭的耶穌會士,傳教士,聖徒傳記家,辯論家,也是波蘭立陶宛聯邦反宗教改革運動的領袖人物。被波蘭人銘記為波蘭立陶宛政體改革的早期積極倡導者,也是英聯邦執政階級及其宗教寬容政策的批評家(文引維基百科)

聖安德肋教堂( St. Andrews Church),建於西元1079~1098年,是一座罕見的現存歐洲堡壘式教堂之一羅曼式教堂。這也是克拉科夫唯一一座經歷了1241年蒙古人進攻而倖存的教堂。最古老的建築、且是波蘭保存最完整的羅曼式建築。

去的當時已超過開放時間無法進入,只能在圍牆外拍拍。

夜幕下各座教堂的風采: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ocj&aid=17044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