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遊華沙綠肺瓦津基公園
2021/09/16 22:11:28瀏覽2251|回應0|推薦26

瓦津基公園 (Lazienki Park),是華沙市內最大的公園,佔地廣達76 公頃,這座公園過去曾經是獵場,17世紀被用作貴族斯坦尼斯瓦的私人浴場公園;在18世紀,瓦金基被波蘭末代國王斯坦尼斯勞斯二世改造成為公園─皇家建築群,18世紀新古典主義建築與富麗、自然且歷史悠久的園林景觀圓融地相互結合1918年,正式規劃成公共公園對民眾開放,被譽為「華沙最幸福的地方」,是華沙市民日常休閒散步鍾愛的去處

參觀完馬爾堡城堡因比預定時間還長,之後就沒進馬爾堡市區,直接驅車行往波蘭的首都華沙;三百多公里的路程因交通狀況,實際開了4個多小時。

這天是2019年溫布頓網球公開賽男單與女雙的決賽日,因為有關注的選手,本以為會開賽左右時間順利抵達華沙的預訂住宿處觀戰,沒想到行程延誤許多,一路上就在E77公路上超歐趕日(路上歐系車常見Škoda;日系車則大多是Toyota),在速限內急急趕路。

一路未停連開了4個多小時,終於抵達華沙老城區的住宿處「Cosy apartment in the Old Town」,外觀為很有年份滄桑感的古典屋樓,門前的路邊就劃有公共停車位(計費)。

這是間一房一廳一衛附帶廚房設備的小公寓。一進門,連行李都沒管就連忙接上公寓的網路看起溫網,這時男單決賽已經來到第四盤後段。

瑞士天王費德爾(Roger Federer)在2019年溫網男單決賽五盤史詩級大戰中,在錯失2個冠軍點後,竟不敵塞爾維亞球王喬科維奇(Novak Djokovic),無緣舉起生涯第21座大滿貫賽金盃 (圖引自由電子報資料照,法新社)──沒彩CJ使盡在台灣練出的開車技能渾身解數趕路,卻趕出個大殘念!唉……烏雲飄過

還好在女子雙打部分,我國好手謝淑薇搭檔捷克的史崔可娃(Barbora Strycova)拿下了2019年溫網女雙冠軍(圖引自由電子報資料照,美聯社)。這才稍稍緩解失落!

眼看天色已暗,一路風塵僕僕的長途駕駛,加上溫網決賽不盡如人意的結果影響,晚餐草草下了麵條果腹,就洗洗睡了。

第二天早上,從華沙的住宿處開車前往瓦津基公園 (Lazienki Park),三公里多的車程。這是二度前來此處,第一回已是十幾年前跟團的行程。

瓦津基公園的大門,低調簡潔的古典樣式。

Morning Star Sculpture,四周有美麗的草坪與花圃,去的當時噴水池完全放乾。

新橘園(New Orangery),該建築由一個帶有玻璃牆長方形大廳構成,建築由亞當·阿道夫·洛威( Adam Adolf Loewe) 和 約澤夫·奧洛夫斯基 (Józef Orłowski)於 1860 年設計建造,具有折衷主義元素的新古典主義風格。這座建築是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從尼博羅購買了歐洲最大的熱帶植物收藏之一,旨在為橙樹收藏提供庇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當中植物沒有得到適當的照顧而被凍死。現今在北翼設有一個熱帶花園和一家餐廳。

古典圓形劇場(Classical amphitheater),將古老遺跡與劇場的功能性於開放空間中結合。承繼古羅馬劇院特性,據說為歐洲18世紀唯一僅存劇場中。位於公園南塘,而舞臺在島上的露天劇場於1790-1793年間外觀才定型,為來自德勒斯頓的宮廷建築師約翰·克里斯蒂安·卡姆塞策(Johann Chrystian Kamsetzer)之作品。80年代前該處為天然露天劇場,僅以帆布制屋頂覆蓋在立柱上。

運用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建築風格的島上舞台(Isle stage),功能與裝飾皆仿自義大利赫庫蘭尼姆(Herculaneum)的羅馬廣場遺址。

此行主要是進去瓦津基公園最重心的建築「水上宮殿」參觀(以前跟團時沒進去要來補遺),結果因有活動而管制,多位警察就擋在連結橋的入口前。

原來有軍隊儀式演練。

演練中場休息,遊客還是無法進去,只好繞道而行。

梅希萊維茨基宮(Myślewicki Palace),宮殿建築呈半圓形,外觀宏偉,最初構思是作為國王寢宮地點,現為國賓館。國事商議於富麗堂皇的宮殿內部進行,而各廳室也於數世紀來接待過沙皇將軍、波蘭政府要員、波蘭當局的外賓等。

揚三世索別斯基紀念碑(John III Sobieski Monument),雕像位於橋的中央,紀念碑呈現國王揚三世索別斯基踩踏著兩名伏地土耳其人攀上馬背的場景。橋梁建於 1777-80 年,由多明尼克·梅里尼(Domenico Merlini)設計。

這座砂岩雕製的紀念碑由國王的宮廷雕刻家安德烈·勒布倫 (Andre Le Brun) 所設計,法蘭西斯·品茨克(Franciszek Pinck)完成,為典型的巴洛克風格雕像。身穿騎士盔甲的騎手騎著馬蹄踏過兩個奧斯曼土耳其人,象徵著索別斯基在1683年維也納戰役中戰勝土耳其人。紀念碑於1788年9月14日維也納勝戰150周年紀念日時隆重揭幕,以此作為反土耳其宣傳。

舊警衛室(Stara Kordegarda),建於 1791-1792 年,當時是守衛通往島上宮殿的道路的哨兵居住的地方,由約翰·克里斯蒂安·卡姆塞策(Johann Chrystian Kamsetzer)設計,前廊下立著四根多立克柱,傳達出雄偉渾厚的形象;曾於二戰期間被摧毀,1958年重建。目前是Łazienki Królewskie 博物館教育活動中心與臨時展覽的場地。

陽光穿葉灑金點,愜意漫遊園林間。

沿著公園蜿蜒的步道遊走,乍見靈巧可愛的紅松鼠在草地上、樹上覓食或跑跳。

水上宮殿(Palace on the Water / Pałac na Wyspie),圖為建築北面向。水上宮殿是瓦津基公園的中心,其歷史可追溯至17世紀末,浴場建築由斯坦你斯瓦夫·赫拉克流什·魯波米爾斯基親王(Stanisław Herakliusz Lubomirski)下令完成,後來由建築師約翰·克里斯蒂安·卡姆塞策(Johann Chrystian Kamsetzer)及建築師多明尼克·梅里尼(Domenico Merlini)設計;之後進行了多次重建,將最初只是一個簡單的沐浴亭打造成一座具有古典主義風格外觀的華美宮殿。

水上宮殿正立面,這座宮殿蓋在一個人造島上,把瓦津基湖(Łazienki Lake)分成兩半,用兩座小橋和公園連接,斯坦尼斯瓦夫·奧古斯特將水上宮殿改建為別墅型博物館,作為他收藏品的展覽場所,共有來自17及18世紀歐洲最重要畫家的2289幅畫作。去的當時因軍隊儀式操練持續進行,無法進入參觀只能遠眺。

水上宮殿附近花園,奼紫嫣紅的花壇。

新警衛室,1782 年,這座建築被改建為一個名為「小劇院」的劇院,設有便攜式木製展台作為演員的更衣室。在老橘園裡建立了一個合適的劇院後,小劇院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成了存放雕像的儲藏室,因此在當時被稱為大理石供應室。目前是以源自 18 世紀「Trou-Madame」之名的咖啡館。

白宮(The White Pavilion),是一座花園別墅,由多明尼克·梅里尼(Domenico Merlini)於 1774-76 年建造,建築為正方形的形式,作為斯坦尼斯瓦夫·奧古斯特在瓦津基皇家公園住所的地點;波尼亞托夫斯基國王的情人曾居住於此。現今皇家版畫收藏也在該處。

老橘園(Old Orangery),園區原為了在冬季時存放異國樹種,後於1785-1788年間建立了皇家劇院,由斯坦尼斯瓦夫·奧古斯特的宮廷建築師多明尼克·梅里尼(Dominico Merlini)設計完成。皇家劇院為僅存不多的正宗18世紀歐洲宮廷劇院之一,波蘭國內唯一。內牆以原木木板鋪設,至今仍維持良好的音響效果。

老橘園裡花木扶疏,花圃看似自然野趣的植栽,也是需要工作人員精心的維護。

水塔(Wodozbiór),作為園區供水設備,初建於17世紀末,現今的外觀於1823 年由克里斯蒂安·彼得·艾格納(Christian Piotr Aigner)以公元前1世紀羅馬郊外的切契利亞·梅特拉(Cecilia Metella)古墓為藍本所設計,12公尺高的建築裝飾簡潔而內斂,目前為珠寶博物館。

瓦津基公園裡樹立了許多名人雕像,其中最名聞遐邇的當屬這座「蕭邦紀念碑(Chopin Monument)」,因此這座公園又被稱作「蕭邦公園」。

著名的蕭邦雕像採裝飾藝術風格,居高臨下俯瞰著一座美景如畫的湖泊和一片玫瑰盛開的花園。紀念碑由19及20世紀之交著名的畫家、雕刻家及音樂家瓦茨瓦夫·什曼諾夫斯基(Wacław Szymanowski)設計,當時為紀念1910年的蕭邦百年誕辰,特別於1908年舉辦紀念碑設計競賽,他從中脫穎而出。但因為資金問題、有關設計的爭議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導致完工期延至1926年。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座雕像被戰火破壞,後來在1958年憑著照片和複製圖重製,蕭邦雕像得以重新豎立於此處。

銅鑄的蕭邦雕像高5公尺,重16公噸,寬大的底座由紅褐色的花崗石砌成。這尊雕像刻劃著這位著名的作曲家坐在柳樹下,柳樹的枝椏則蔓延狀如他正在彈琴的手指,整體姿態頗具詩意。

波蘭人相信垂柳(Weeping willow)是靈感的泉源。許多音樂家、詩人、藝文作者都曾經在楊柳樹下獲得創作靈感。因為美麗的樂章,蕭邦旁的那棵柳樹,也為之傾倒。自1959年以來,每年5~9月的星期日中午12點及16點,在蕭邦雕像下都會舉行露天音樂會(資料引自網路)。

置身於玫瑰園的蕭邦銅像。

法蘭茲·李斯特雕像(Ferenc Liszt sculpture)。出生於匈牙利的李斯特 (1811-1886),為浪漫主義音樂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19世紀當時建立了風格華麗的炫技演奏典範。除了在琴藝上的精湛技巧外,李斯特同時也是一位卓越的作曲家、指揮家與作家。喜愛文學的李斯特,甚至把音樂與文學相融,創造出全新的樂曲形式──「交響詩 (Symphonic Poem)」;終其一生創作了700多首音樂作品,所創作的鋼琴曲以難度極高而聞名,留下了多首經典傳世之傑作。

在綠意盎然的瓦津基公園中,沿著林蔭夾道的小徑漫步,感受隔絕市區喧囂的寧靜,甚是愜意舒心。

貝爾維德爾宮(Belvedere Palace)一隅。

貝爾維德爾宮(Belvedere Palace),或稱美景宮,是座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築。初建於1660年,後由雅庫布·庫比基(Jakub Kubicki)在1818~1822年重建,是華沙少數二戰期間倖存的建築。在1989年至1994年7月期間,這裡曾是波蘭的總統府,雖然之後被位於華沙市中心的總統宮取代,仍做為波蘭總統的官邸使用。

瓦津基公園由 3 座風格各異的花園組成,包括:18 世紀的皇家花園 (Royal Garden)、19 世紀的浪漫主義花園 (Romantic Garden) 和 20 世紀的現代主義花園 (Modernist Garden),佔地76公頃一時也逛不完,二度前來補遺也沒補成,但仍悠閒的消磨半日舒緩身心,再返回新橘園方向,由附近的公園大門離開。

文中資料參見瓦津基公園 (Lazienki Park)官網https://www.lazienki-krolewskie.pl/cn/poznaj-lazienki  與維基百科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ocj&aid=167763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