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萬物靜觀皆自得
2009/01/31 10:34:58瀏覽1779|回應2|推薦13

 

               

        萬物靜觀皆自得

─小談二程

      有網友談程明道的「秋日偶成」的詩,其中「萬物靜觀皆自得」為傳頌名句.個人修習氣功,宋明理學家習氣功者在所多有,因而對理學家亦獵,尤其是程頤修煉有成,我將專文研論,先小談二程,以應網友.

程 顥

      程顥從小就十分聰慧「生而神氣秀爽,異于常兒」.才几歲時,誦讀詩書,已經記憶過人,九歲時就能作詩賦,其「酌貪泉」詩句中有「心中如自固,外物豈能遷?」其詩境界之高,令前輩大人們驚嘆!

      他有一首要「秋日偶成」的詩,表達出其萬物一體的心胸:                

       

       閒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己紅.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

            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程顥的名句: 

     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

           天地之間,萬物之理,無有不同.

        一物之理,即萬物之理.

           天下只有一個理.凡物皆有理.         

      程顥認為事物有不同的種類,便有不同的氣和理.花是花,因為氣聚時遵循花的理;葉是葉,因為氣聚時遵循葉的理.程頤也言:〔一草一木皆有理.〕 

      程顥曾言:「聖人之喜,以物之當喜;聖人之怒,以物之當怒;是聖人之喜怒,不繫於心而繫物也.」這就是「廓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直聖人之心.其弟程頤亦云:〔聖人之心,本無怒也.譬如明鏡,好物時,便見是好;惡物來時,便見是惡,鏡何嘗有好惡也.〕邵康節的物喜物,以物悲物〕可做為最佳之注解. 

程 頤

      程頤初任官職即是輔導皇帝的「帝師」,肩負著皇帝的學品之修治,他提三項要求.其中一項是講官要坐著上課,以培養小皇帝尊儒重道之心,過去講官給皇帝上課,一向是皇帝坐著聽,教師站著講.此是為真正的儒者所強調的「尊道不尊勢」

      有一次,他講課剛結束.年幼的哲宗上完課後忽起玩心,在欄杆外折了柳樹條.程頤馬上就以教訓的口吻對哲宗說:「方春發枝,不可無故.」

     弄得哲宗很不高興.此事很多大臣也不以為然.      

程頤與蘇軾不合

      宋史:「蘇軾不悅於頤;頤門人賈易朱光庭不能平,合攻軾.」程頤與蘇軾同代又同為當時名重一時之人物,但二人各自的為人處世、行為方式、旨趣愛好乃至性格脾氣等等都不相同,一為哲學家,一為文學家.倆人常看不慣對方,程頤眼中,蘇軾這種人重文輕道、風流放誕、輕薄無行;而在蘇軾看來,程頤這種人食古不化、裝腔作勢、迂腐冬雙方又各擁支持者,遂演變成水火不容.「程氏外書」記載:「呂申公為相,凡事有疑,必質于伊川,進退人才,蘇疑伊川有力,故極口詆之.」

     

      有時一點小事都會發生衝突.如:司馬光死時,舉辦喪事為了是否吃素問題.都發生嚴重爭辯.

二程之異

 

      一般說起來,在待人接物的方式上,明道是和易近人,而伊川則以嚴毅稱,由下面數事,就可以看出二人立身處世之不同:

    「明道先生與人講論有不合者,則曰:『更有商量。』伊川則直曰:『不然。』」

 「明道伊川隨侍太中知漢州,宿一僧寺;明道入門而右,從者皆隨之,伊川入門而左,獨行。至法堂上相會,伊川自謂:『此是頤不及家兄處。』蓋明道和易,人皆親近,伊川嚴重,人不敢近也。」(外書十二)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ghung000&aid=2604253

 回應文章

程康
2009/04/15 15:24

想不到我祖輩和東坡先生不合啊

在下是程氏伊川堂49代後人

字輩: 道

我只是一個高中生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呵呵
2009/02/05 14:58
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