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良藥苦口 忠言逆耳
2020/09/18 17:13:31瀏覽2090|回應0|推薦107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

才是進修德行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

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


     【心得筆記】

 

舉凡一本流傳了數百年的經典之作,必然有其格言道理供人循參,古代人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以儒家為濟世之本,行孔孟之禮,做人自然言有信 行篤敬,勵志者也能常以忠言逆耳利於行;表示若能常聽一些不中聽的話,心裡經常想一些不如意的事,這才是敦品勵德的好訓育,以此來砥礪自己,也深信給言者,諄諄教誨或忠言逆耳或罵得越兇,必定都是為自己好,故有名言或俗語流傳於世:「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處身而常逸者則志不廣。」  「不聽老人言則吃虧在眼前」                                                                  

其實忠言與良藥完全是兩碼子的事。藥是治療身體的病痛,對症者可以根治疾病使之痊癒;而忠言者是抽象使人心理發生一種變化,一般正常人心理上是排斥「逆耳忠言」,由此可見古代人有受虐的傾向;比較敦厚實在,形勢上唯一出頭也是進德修業砥礪志節,心理狀態上往往需要背道而馳,而這些也正是長輩或長官對晚輩門生器重與否,來綜覈名實。從這裡很清楚看出所衍生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一條是忠言必須逆耳,一條是忠言可以悅耳,尤其時至今日用逆耳必然說之諄諄聽之藐藐自討苦吃而已。

 

古代教育使然忠言就是逆耳,本質上是具有不虛的價值,聽者絕對不能心生煩惱,聽不進去就是辜負給言人的一番美意,故理應虛心接受點醒,反躬自省敦品勵學,督促自己走上光明的正途。假如一昧喜歡聽人奉承之言,被誇讚就神氣活現沉於自我陶醉之中,無形就是弱化了自己上進的精神,有如飲毒一樣而毀了自身的前途,即使活著也是我行我素毫無生命意義,這個道理是居上位者認人的標準,說明了人想要有所作為,必須要勇於接受批評,磨練自己的品德,聽取不同意見,努力去實踐克己復禮才行。

 

今日經濟發達,網絡無遠弗屆,現代人的思想,民主自由意識潮流深植人心,對於「家長式」的威嚴批評與說教非常反感。如果長輩或上司主管只會用指責批評,甚至嘲諷來訓人,不但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甚至傾軋影響互動,即便被教訓的一方敢怒不敢言,私下也會挾怨報復。其實社會上是相信有「忠言」的,但忠言必須建在熱心關懷,理解與尊重的前提下,解決問題的核心固然重要,尋求一種恰當的方法一樣不可小覷。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隨著時代多元化,行行出狀元百業掛帥,讀書不是唯一出路;儘管是忠言,講時要注意對方情緒反應,採用漸進式、推心置腹、暗示等方法,切忌千篇大論疲勞轟炸,能使對方接受才是王道,如果對方一時難以接受,顧及顏面及友情維繫,可轉換寓理於輕鬆笑談使之頓悟接受,不必弄擰了最後連朋友也做不成了。忠言目的是想規勸幫助家人、朋友或工作上伙伴、同事,以改進其錯誤的一種行為,它的初衷必須是善意的,我們常聽到一些批評者倚老賣老,滿口仁義道德,嫉惡如仇的忠言,其實這本身已經構成一種情緒性的攻擊行為,即使內心真的存在一絲好意或關心,但行為舉止上已對他人造成傷害。礙於形勢上,有的人真的像苦口良藥般忍耐喝下去,但總覺得苦口良藥和忠言逆耳根本就是不能類比,真心規勸實在不必要說得那麼難聽,不必要非搞得彼此劍拔弩張不可。

 

綜合說來,新一代年輕人如果總是持才而驕自以為是。什麼新新人類什麼都懂,瞧不起老一輩人的智慧,睥睨經驗之說是老生常談、老梗落伍的,科技一日千里你懂什麼?那麼生活或工作上,還是有一定的規範,屆時就會碰磕到滿頭苞,繞了許多彎許多冤枉路,非等到上一次當才學一次乖的教訓,方悟到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道理。身為長輩或上司或朋友同事,若有意給言,原則以維護其自尊心為首要,一對一的方式說教,避免閒人畫蛇添足,引發不必要的流言紛爭,再者有效的忠言還是得來自善意,即使對家人也不能以責罵來解決問題,脾氣燥者情緒性的話語要收斂,否則就不是一位溝通能者,只是發洩自己的情緒不如不做。古代有君王肯察納忠言,固然是其應有的雅量,但是對整個逆耳忠言的圈子,佔的比例鳳毛麟角,有些人更是為了博取美名聲譽而為之。

 

一般青年人感到受「忠言」的傷害,感到受教訓者的霸凌,因為成長過程中歷經同學、長輩批評而認識自己;成年後長期學習及內心省思覺察、對自已建構自我認識評價與保護,很難再廣納所謂忠言了。但在團隊中卻很難不去在意別人的眼光,因為在意別人看待自己,聽到負面的話就很沮喪,甚至一蹶不振;團體中的評語適度聽取,修正一下自己的行為偏差固然是好,相反的別人藉「忠言」來揶揄刺激或霸凌,自己也不必難過或反唇相譏,人家罵你對不起你,是給你消業、成就你,你可以轉換成另一種力量:「這麼瞧不起我,我就做給你看。」拿出這個志氣來,估計成功就不遠了。

 

總結來說老一輩的人,需要與現實生活接軌,無論面對的人是朋友同事,是親人,在什麼場合提出什麼樣的忠言,循序誘導很重要。幾百年來「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被奉為至理名言,今日仍是我們教育的準繩。因為它告誡我們,有了缺點或錯誤,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不計較給言者的態度。同理,我們不能只要是「忠言」,就得擺出一副教訓人的姿態,如果總以冷酷無情的姿態去批評他們,使他們顏面盡失,起反感作用而難以接受,枉費我們一番好意不說,彼此嫌隙加深並非好事。面對犯了缺失的親人、同儕朋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這種誠懇式地批評規勸,相信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g20&aid=15076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