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黃昏時光大稻埕,老建築新潮店面,夜幕中精彩又精緻
2020/12/21 10:16:49瀏覽1799|回應0|推薦66

在繁華的都市里有人喜歡璀璨的霓虹,有人喜歡田園的清淨夢想,我在週日假日下午黃昏中,從喧鬧的市區來到了久違的大稻埕,夜色中人潮漸漸散去,正好讓我在這短短的時光中尋得片刻安寧,有人說生活本就是一首詩,懂得生活的人總能遊刃有餘的兼顧詩意與煙火,但我沒有如此高雅的心境,只想看看大稻埕的夜幕下的另種風情。

青壯年工作的地方就在臺北火車站附近,而大稻埕對我來說是沒有什麼距離的,大稻埕嶺南風格的騎樓,自興建之日起就矗立在那片土地上,隨著歲月成長大稻埕的興衰,看著大稻埕的變化,當黃昏時走進這一片建築群落,那種與歷史重逢的感覺,很難用言語形容,其實也有點恍惚感,尤其是當我看到,這片熟悉的群落依然在那,時間流淌,沒有帶走大稻埕的繁華,經過了市區的重整卻也深切刻畫了大稻埕另類鮮活的顏質。

大稻埕早已改頭換面,城市間的競爭,不只硬體,也要有軟體的更新;適合居住要有特色,風格、文化底蘊,舊的大稻埕歷史城區復舊的完整度及文化藝術蓬勃發展程度,在高度追求建設對於老舊或創意街區的改造或維護是成功的,可以讓市民可以有一處輕鬆、自在與愉悅的地方,甚至是大家在繁忙緊張的都市生活之餘,有個緩慢節奏的心靈處所, 而大稻埕具有歷史文化的街區經過都市更新,找回在地特色,也能喚醒更多的歷史記憶,創造老街或城鄉的新生命。

老建築與新大樓,展現建築風華,新穎的大廈,在光影下呈現完美掌握寧靜與內斂,這就是現在的大稻埕,臺北大同區迥異於信義區,在這裡繁華或沉靜的街道旁,沒有兀自聳立、玻璃幕牆的鋼筋大樓,沒有拆遷之後裸露的殘垣斷壁,大稻埕街頭好似漂浮著歷史的塵埃,我覺得,在大同區行走,這是一座舊城,老屋、舊道雖然遲暮,卻乾淨整潔,會幫你回憶和發掘那些埋藏在時間裡的故事。

大稻埕也就是迪化街兩側的老屋都是當年商賈的資產,前店面後住宅,所以現在的市值都很高,而在大稻埕的迪化街,特別讓人產生觸動的,是宅邸食府經過老屋新生後將老房子裡注入新的經營方式,臺北厝的核心價值也就在發掘精彩的老屋再利用後出現的另一種風情。

台北的大稻埕沒有壯麗的景色,也不似日月潭般似水柔情,但黃昏時光大稻埕卻自有風情,安撫了心情古老斑駁老建築,叫人思緒幽幽,一座座老房子藏著許多人的回憶,我高中時代歡笑戲語逃課一直流連的地方,隨著四季的輪回當它和傳統的台北進步下碰撞所交織後出現了在老建築中出現了新潮店面,它也可以有不同的風情。

來到大稻埕迪化街沒遇到騎著自行車叫賣的麵茶攤,但遇上這小伙子販買的清草茶,也不妨試一試這個上一代即將要失傳的古早飲料功夫!

久違的大稻埕有十年以上沒來過,興奮的同時,我的思緒仿佛在回憶中蕩漾、擴延,或許愉悅的步履,時光交錯之際,看它逐漸的演變,讓地域的風華,同往與現代交融永續下去。

我愛吃花生卻沒見過花生的生長,很幸運讓我在大稻埕看到了花生植物真正的果實,真正的果實是由子房或花托、花萼等參與發育而成的,也拍到了花生開花後,結出的果實,花生它是世界上唯一一種真正的枝上開花,地下結果的植物。

這家店有批發也零售,人內參觀拍照後,欣喜之餘我也買了二斤的落花生。

花花草草的景觀空間,如果花草樹木會說話,美麗花朶或許會向人們娓娓道來,請人們靜靜聆聽她無聲的歡唱,不要使人們疏忽就在每個人身邊的花草的美麗,養殖花草或佈置空間也是件快樂的事,室內,高高低低的綠色植物正散發著蓬勃的生命氣息,我們不要忘記入眼即可得的彩色世界。

帶感情的布置綠化自己的空間,跟著自己的心情來變換的植物盆栽,不讓其自然凋謝枯萎,在這個佈置新穎的空間中、明亮的燈光下老房子裡,有許多美麗的花花草草都值得一再玩味。

大稻埕老街店面很早就打佯了,此刻沒有閃耀的燈光,但流露出自然的味道!創意隨著生活結合,也唯有如此才能將在地味增色。

看到傳統的燈籠,就覺得很親切,也平易近人,有如和老友相遇。

「茶」也是中國文化的傳統之一,友聚圍爐泡茶齊聚一堂不可或缺的,茶具兼顧美感,帶給使用者悅目的視覺感受,品茶更是一們學問,以茶會友從藝境中,同時也體驗茶道恬逸與工藝生活美學。

我總覺得,單手捏小杯喝茶,適合笑談浮生;雙手捧大碗喝茶,適合斂氣凝神也豪爽, 因為喜愛厚重茶碗,陶藝因此吸引了我,燒製茶具,陶土和窯燒有其經驗和工序,曾去景德鎮探訪,略知關鍵在於溫度,窯燒厚陶加溫到四百度時,須維持恆溫十小時,不可急功,直上千度。拉長這恆溫期,是為了讓陶土分子內外質地一致,之後再續加溫至一千二百多度,即無破裂之虞, 恆溫緩燒,直到表裡如一這就是陶藝的功力與工藝。

看到玻璃櫃中陳列的陶瓷仿青銅茶壺,明知難於仿到厚重,但覺得別具美感,我就偏愛沉甸甸的陶器,雙手捧著厚重茶碗喝茶,若捧一塊岩石,低頭之際,心神也都放在在那濃茶上。

茶香四溢,美得醉人的情景,光影中散發著靜雅的氣息。

台灣日式建築物的走廊是大稻埕建築的特色,這片紅磚砌造的拱牆有曲線、水平、垂直、色彩對稱的各種線條組合 ,在黃昏的光影下有種協調的美。

用手機及時攝影透過鏡頭中的影像紀錄著眼前的景物,我把握那瞬間讓光影框下,放在框框裡是唯一封存記憶的方法。

商品經過包裝,常常就是這樣,彷彿穿上了一層亮麗的外衣,人們的目光帶著些許難以察覺的視覺和喜好,流連在包裝盒上的「產地」,它還暗含著品質、新奇、精緻,甚至一點點的農村風情,為了背後暗含的這些標籤,願意掏出更多的錢,我看著、拍著,我只覺得很有趣,買的和賣的,都有種一概而論的天真,其實,在這個貨暢其流的商場裡,除去天然水土,品質如何,與其說是因為產地,還不如說要看生產者用不用心。

儘管時代流轉,很多東西還是存在生活間,中藥材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佔有極重要的角色,販售一些補身吃平安的養身藥材。

設計巧妙,柔和精緻以動物造型,造型生動,門口擺設的紙雕作品,很有時尚設計感,讓藝術、美學隨時可見,這也就是台灣超強軟實力的見證吧。

藝術作品來自於生活,它所散發出來的光點,藏有小動物的可愛,讓我都在不知不覺中降服,這些紙雕作品簡直就是鬼斧神刀啊,我想用手細細撫摸但終還是沒有動作,眼中滿是讚嘆,但我左看右看就是可愛。

以往連一眼都不會多看的紙雕,現在成了我拍照體材,尤其是架上各種作品,這些作品都非玩具都是藝術品,真讓人愛不釋手,每一個都好想帶回家。

走在大稻埕街頭,處處都能感受到藝術的氣息,仔細看巧手上件件精緻的作品,發現每件作品都展現紙雕工作者的藝術才華,為我們帶來了平易近人的作品出,很多都是民間藝術家也都有高水準的紙雕功力。

古早的手工用品店,像這些傳統的農器時代的家庭用具,現今已經越來越難找到了,店家保留下來這樣的手工藝術,除了遊客會前來購買自用之外,我覺得回憶都會被定格在這裡。

我在這家店停留了很長的時間,仔細觀賞領會每種材質所散發的質感,更欣賞工藝創作的魅力,工藝師靈動巧手,開啟了我的工藝視野也拍了許多照片慢慢欣賞。

看到傳統的工藝製作,將生活藝術的運用,營造出生活美學,將生活上常見的用品,創作出的工藝作品,表現出藝術家的創作之美和智慧工藝,這些作品也都留下的鮮活生活印記,更直接的將這些創造品導入成爲當地的特色商品。

在這裡,看到這些早年農村使用過的用品,成品雖是新的,但看見的、觸摸的,就是有「古早味」時的遺留痕跡,其實臺北有變也有不變的地方,如果臺北變化很大,代表的是跟上時代,但在大稻埕的商家而言,並不宜堅持守舊的立場,改變一下經營的形態倒也是值得鼓勵的。

竹子,作為四君子之一,自古便受文人墨客的追捧,而現代的藝術工作者,發揮創意將這高高的竹子製作出美麗有實用的日常用品,這些作品也更有意境感~美好的工藝蘊藏著工藝師精湛深厚的技藝,獨運匠心的創意思維,交融出特有的時尚魅力與質感之美。

吊掛在這裡的是早年的生活用品,這也就早年生活的象徵,這些當時生活中的各式各樣的生活器具,它記憶著當時的那個時代那個時間,也讓我們對這片土地多了一份生活上的連結和懷念~

這些竹器、籐籃、都是大自然擷取所來的素材,經過了人們的智慧,製成了當時生活中的各式各樣的生活器具,傳統製作技術和工藝現在恐怕已漸漸失傳嘍~

於今,蟄居城市多年,見農田耕作的機會少了,網友中一定有農家子弟的,但農家印也會記逐日淡去,想想曾經的陽光熾烈,曾經的風雨澆淋,曾經的泥香土香,以及童年歡笑映襯著父母臉上的風霜,卻未曾或忘吧,驀然回首看見這熟悉的農作用品,那樣的日子,回想之餘,似乎又多了些什麼吧?

我來到「老阿伯胖魷羹店」己是晚間近七時,人潮散去當地店家營業的時間多在七時打佯,我認為這些店裡平常一定是人山人海,隔著櫥台窺視現在一點也不擁擠,店員們從容地給為數不多的顧客提供服務。

別以為這碗肉羹或魚丸湯、燙地瓜葉加了什麼配方或上癮辛香料,這一碗魷魚羹翻翻找找,也只能識出花椒粉,香菜,還有一條條的魚羹,材料內容無比家常,看上去這碗麵是有歲月的,一開始連店名都沒有的小吃攤,經營了一甲子但吃起麵來感覺也特別有感覺,他們家的羹加入滿滿餡料的福州魚丸,香菜和芹菜的提味讓這碗湯有更豐富的層次,也帶出湯頭的鮮甜味。

我將鏡頭拉到店家的廚台,呈現料理人如何將平凡無奇的食物做到好,被製作得成美味,而店家也堅持好的品質,我在餐廳或是小吃攤用餐時喜歡拍些料理時的廚房工作,自己也喜歡下廚也強調這項技藝,所以不能只看到廚師如何加蔥、薑、蒜及調味料,忽略了廚師的技藝和火候。

迪化古早味老阿伯魷魚羹這古早味,忍不住讓人一口接一口!

天色漸漸暗下去了,我舉起手機在街頭拍照,決定那瞬間,不要求完美構圖在按下快門那瞬間所有人景都成了輪廓般的存在,古味流失,都市更新刻正伺機蠢動,台北新的大稻埕,舊影可待成追憶,鏡頭中的景象也跳脫不出視覺常軌,讓照片產生如現實般的意境,夜景暮色下把握太陽落下的短暫時刻,記錄動人的夜空下大稻埕,古老建築新潮店面的精彩和精緻。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yhhongteng&aid=154586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