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師道
2020/08/21 04:07:47瀏覽690|回應0|推薦27

前段時間,LINE的群組傳來:之前,在詩社授課的一位老師仙逝了.對我來說,並不意外.只是心裡想,但沒有說出來.畢竟,一位得了癌症的老教授,即使接受化療,也無法痊癒,只是靠藥物控制病情,最後的結局是可預知的.

說到中國文化"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雖然你會聽過"青出於藍",但對多數的老師,尤其是教授來說,恐怕較希望"提攜高足".所以當你聽這些文學院的教授常會說:他是某教授的高足,得到他的提攜時,你會很無奈.

當我參加詩社後,我會感受到一群人很熱心地推動詩詞的吟詠,和寫作,但是一段時間接觸後,你會發現他們都是"非專業",只是在詩社,聽退休教授的授課後,開始寫作.他們只學了"技巧";而一般大學的本科生,則是只學了"理論".兩者的差別就是:在詩社上課的這些"非專業文人",就是"背熟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寫.";而從大學出來的"專業文人",則是學會了"詩詞文章的布局".這兩種文人的共同問題:就是"眼前有景不會說".

當我看詩社,或是台灣的詩詞比賽的作品.說實在,總覺得大部分都是"匠氣";相對於這些作品,你會看到真正的大師的作品,就會跟上時代脈動,讓作品有時代性,同時遣詞用字,不再拘泥於"舊有的詩詞文字".例如,現在的社會要"舉燭",恐怕是颱風夜停電時."更漏"更是不容易,....這也是讓我不願意再參加詩社的比賽活動的原因.

再說,無論是"授課的教授",或是這些"非專業文人",和"專業文人",的共同特色就是:對自己上課的資料,視為是"創作".非常擔心別人會將它"剽竊",並且很擔心來學習的學生,不當他是老師.他們將"上課筆記",和"學術論文"出版發表在專業期刊上,混為一談.將師生間的詩詞交流討論,當作是競爭挑戰.讓人覺得遺憾!也許,這是中國社會的問題吧!

其實,我身邊的朋友都是理工科的.他們就像我父母的九族十八代親戚一樣,不是學理工,醫科,就是法商的.當我將詩社上課所學的筆記,上網後,他們一天天的欣賞經過整理的文章,也培養出一些文學氣質,和認識一些文科教授.也許未來會成為這些教授出版書籍的購買者.對這些授課的老師來說,還擴大了他們被認知的群眾呢!也許,這些人該隨著時代的脈動,接受新的生活方式.

當然,陳文華教授過去寫的詩,說出了他的風骨.

陳文華 蘇力颱風(2013年)過境淡水河出海口,激浪排天,見一魚躍波而出.

不甘逐隊競朝宗, 激水騰空躍浪峰. 鰭鱲原來異凡種, 未曾燒尾亦成龍.

( 心情隨筆雜記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lian2021&aid=14735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