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傅瑩:中美今天的選擇決定未來兩國關係
2018/09/20 03:39:08瀏覽625|回應0|推薦38
中美關係處在一個關鍵的當口,未來向哪個方向發展,是在座的每一個人都關心的大問題,也關係到21世紀世界的命運。


一、 美國對華政策的方向


今年以來,我見到的每個美國人士都說,美國對華政策將要徹底調整,並且聲稱是府學、兩黨的共識。但當我問到向什麼方向調整?新的政策是什麼?聽到的意見卻是五花八門。


如果把美國對華政策調整看做是一個完整的“圓”,那麼可以認為前半個“圓”完成了,也即,要改變過去的做法,轉變方向,但後半個“圓”, 往哪裡調整,顯然還沒有統一認識。


緣何發生這樣的變化?據說,首先是對中國經濟騰飛之後沒有接受美國的政治制度感到失望。其次,有些人聲稱美國在與中國的經貿交往中“吃虧”,更擔心無法抗衡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上的進取和未來的超越。第三是對中國在軍事上把美國“擠出”亞太感到恐懼,視中國為安全戰略上的首要競爭對手。


梳理一下看,各種應對中國的政策建議構成一個廣泛的“光譜”,但可以大致分為三層:最暗端,是將中美關係引入全面對抗的軌道。這種衝動和慣性一直存在,但顯然得不到大多數人的支持。 “光譜”的中間,是企圖將中國排斥出美國主導的世界經濟體系,讓中國“脫鉤”。 “光譜”中較明顯、已經擺上檯面的部分是美方挑起的“貿易戰”



美國是一個行動力比較強、國際經驗豐富的國家,往往是在一個個事項的推進過程中,經過試錯和凝聚共識來完成大的戰略調整。因而,美國這一輪對華政策的調整,也會需要一段時間,並且受到中方言論和反應的影響。中美關係的未來最終將由雙方的相互作用和選擇所決定。


二、 中方怎麼看?


我還記得,1994年參加了一個美國新聞署為發展中國家年輕外交官組織的訪談項目,議題是美國安全戰略和政策的形成。期間我反復問這樣一個問題:冷戰後美國新的國際戰略目標是什麼?得到的回答是,在全球推行美國的人權價值觀和民主制度。我當時還無法理解,美國將如何用強大的硬實力去實現這樣的軟性目標。




而其後的20多年美國確實是這樣做的,包括在反恐戰爭中也沒有放棄政治上改造他國的努力,成本高昂,代價巨大。美國成功了嗎?即使從美方自己的評價看,也並沒能在世界上實現美國價值觀和政治制度的一統天下。


由此來看,美國改變中國政治制度的企圖是其未能實現的改造世界目標的一部分,這就不難明白為什麼在中國難以實現。在見證了所謂“顏色革命”和“阿拉伯之春”給那些國家帶來的後果之後,美國應該慶幸,中國沒有自廢武功地走上錯誤的道路,既沒陷入政治動盪,也沒出現經濟混亂。而是堅持在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保持總體社會穩定,推進改革和開放的政策,成功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當然,這個經歷也是千辛萬苦。例如2001年入世之後,中國大規模進行法律法規的清理修訂工作。在短時間內,中央政府清理了2000多件,地方政府清理了19萬多件,艱難地克服在管理上推進廣泛再構建的困難。國內企業突然直接面對國際競爭,多數產業陷入很大困難,有的甚至難以為繼,大量工人下崗。


但是中國克服了困難,充分發揮市場的活力,利用全球化帶來的機遇,有效吸納資金、技術、經驗和資源,發展起龐大的製造業,成長為全球經濟循環和市場流通的樞紐型國家。數以億計的中國人民擺脫了貧困,百姓生活水平取得巨大提升。


美國不僅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還是參與者和獲益者。從2001年到2016 年,美國貨物貿易對華出口增長500%,遠高於同期對全球出口90%的增幅。牛津研究院估計,從中國進口的低價商品幫助普通美國家庭平均每年節省850美元。根據中國商務部的數據,2016年美資企業在中國市場銷售額達到6000億美元。未來十年,中國消費市場進一步擴大,萬物聯網時代也會到來,中美將比以前擁有更大的合作空間。




試圖讓中國與美國乃至世界經濟脫鉤是不現實的。中國已成為世界經濟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中國日益成熟的巨大市場構成未來世界經濟增長不可或缺的重要動力來源之一。任何“脫鉤“的嘗試都必然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的損傷,包括對美國。


中美建交40年來,雙方關係一直起起伏伏,有過激烈對立,但每次都能雲開霧散,回歸正常對話與合作。這次有什麼不同嗎?美國是否要將中國視為全面競爭甚至對抗的主要矛頭所指?


我想說的是,如果有些人想追逐蝴蝶,其他人為什麼要隨之起舞呢?



( 時事評論政治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lian2021&aid=116208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