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團體動力學
2018/04/18 10:56:01瀏覽3906|回應0|推薦6

一直以來我所從事的工作,與人的互動高度相關,也就會留心有關學理知識與實務經驗的相互參照,從而獲得啟發與助益。舉例來說,「團體動力學」是一門研究、分析團體現象與發展動態的學問,而對應到演奏、教學以及管理與行政工作上的各種實踐經驗,可藉由閱歷增長與不停反思,來整理自己對團隊運作和經營管理的看法。

相對於其他藝文領域,表演藝術所需的群體動力,似乎更為外顯。一是展演工作需要台前幕後大量的團體行動,二是表演藝術所著重的視聽臨場感,亦是演出者與觀眾集體性的互動所致。所以我常說,從幕起那一剎那的「氣場」開始,該場演出的整體感受大致如何便已具端倪。

記得早期的我,在舞台上特別容易受現場氛圍影響。如果開頭的感覺不對,自我的士氣便會受到影響,現場氣氛持續呈現發散的樣態,也就難以再凝聚專注。隨著演出經驗累積,我體認到演出者有必要敏於體察現場的氣氛,但也要有能力不讓這份敏感左右了演出呈現,要有辦法不受現場環境的不利條件或氛圍所影響。

表演藝術著重視聽臨場感。圖/朱宗慶打擊樂團提供

因此,心態的調整是重要的。當現場感覺對的時候,表演自然較容易得心應手;但若反之,則演出者首先要給自己打氣,此刻更應集中注意力,聚焦於作品的詮釋上。當能量得以在舞台上匯集,觀眾隨之會受到感染、共同投入,將聆賞體驗帶往理想的方向去。

同樣的,課堂與工作團隊的經營,亦需要關注團體的動態發展現象,找出凝聚的動力來源;教師的授課引導和修課同學的態度意願,皆是構成課堂氛圍的關鍵。當以教師授課為主時,簡報檔的進度規畫與運用,必須能引導學生進入主題情境,以形成討論的基礎。不過,課堂上如果能有幾位同學主動提問或分享,帶動其他人的同感共鳴,或從不同面向提出意見,則將更容易引發全體投入討論,一起去深入理解、探究特定主題。

以這學期我所開的一門課為例,從開學的第一堂課,我便感受到十分熱烈的課堂氣氛,原本打算一節課講完的簡報內容,每每引發許多討論而欲罷不能;就討論課而言,這種激發想法、觀點「你來我往」的互動過程,即是最重要的學習目的。類似的經驗法則,也適用於行政管理工作。在一個需要密切合作、同時異動頻繁的團隊裡,若是能有幾個主動積極的夥伴,勇於承擔改變所帶來的挑戰,並樂於在內外部的變動壓力中,找尋發展的契機,則就有可能帶動整個團隊的發展運作,活絡工作的氛圍,不斷向前邁進。

我始終相信,態度的翻轉會是改變的關鍵。既然不停的改變,是唯一不變的道理,那麼運用對團體動態的體察,也就有助於我們在一個又一個的當口轉換視角,無論在順風處還是逆境裡,都能找到契機的可行性。

(本文轉載自2018/3/22聯合報名人堂專欄)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blog&aid=111557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