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RSS Feed Link 部落格聯播

文章數:3
賭爛尤太人
知識學習其他 2010/03/13 04:10:00

以色列vs.阿拉伯 // 美利堅vs.伊拉克

2003.92.05.11.母親節初稿
2010.99.03.08.婦女節二稿

1. 前言:提到尤太人,一般人大概馬上聯想到的是:「尤太人聰明團結」、「希
特勒屠殺六百萬尤太人」;而拜媒體之功,尤太人似乎成了二十世紀最大
的戰爭受害者。
一般人不會馬上聯想到的是:二戰後中東地區兵連禍結、反美反尤的恐怖
暴力、乃至美伊戰爭的亂源,正是1948年以色列強行建國、歧視巴勒斯
坦人、藐視阿拉伯世界。
一般人更無法想像的是:阿拉伯人和尤太人在種族血緣、宗教信仰上關係
密切!
基於以上的困惑和理由,當2003年3月美伊戰爭爆發時,筆者決心將阿
拉伯人和尤太人之間的歷史糾葛、影響所及的國際情勢做一番爬梳。
基於篇幅限制,本文參考書籍資料並無詳列,也無註解,因此本文只可供
參考之用,並無嚴謹之學術價值。期盼拋磚引玉,歡迎指正。
* 2003.5.27.立法院無異議通過:修改目前教科書中隱含種族歧視的「猶」為「尤」,以表達對各種族的尊重及和諧共存精神。

2. 閃族(Semite):自古以來,分布於今天「中東」一帶的諸多民族,大部
份屬於閃族。
2.1. 中東:又可稱為「近東」,包括「西亞」(原來指底格里斯--幼發拉底兩河流域、地中海東岸、小亞細亞,現在還包括阿拉伯半島和伊朗地區),以及東北非洲的「埃及」(尼羅河流域)。 西亞與埃及古文明乃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中最古老的前二名,擁有「西方文明之發祥地」的美名,且有「光來自東方」的讚辭;另外兩個古文明是南亞之印度河流域文明、東亞之黃河流域文明。
* 西亞古文明大約開始於西元前3500年;埃及古文明大約開始於西元前3100年。兩河流域之間的地方,古代稱做「美索不達米亞」,與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國」大體相同。
2.2. 西亞古文明時期的種族大多是閃族,較著名的有: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加爾底亞人、腓尼基人、迦南人、希伯來人;他們大約於西元前3000年開始,陸續從阿拉伯沙漠遷到西亞較肥沃的地帶(大致是在肥沃月彎),而各自建立了多元輝煌的文化。 至於埃及古文明時期的人種,乃是當地的含族與來自西亞的一支閃族融合而成。
2.3. 目前,全球和中東地區的閃族:大多數是阿拉伯人、少數為尤太人(狹義的希伯來人後裔)。 至於中東地區同樣信仰回教的土耳其人和伊朗人的祖先,分別是西突厥人、波斯人,並不屬於閃族。

3. 本是同根生:尤太人和阿拉伯人的歷史淵源。
3.1. 現代尤太人(以色列人)、阿拉伯人的祖先:原是古西亞時期閃族中阿拉美人的一支--「希伯來人」。西元前2000年左右,他們從阿拉伯沙漠遷徙出來,居住在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上游西南),後來希伯來族長亞伯拉罕(亞巴郎)率領一個支派,輾轉移到地中海東南岸的「巴勒(力)斯坦」地區,那時稱為「迦南地」(客納罕地)。 在此之前,早在西元前3000年,已有同為閃族的迦南人、阿摩利人在巴勒斯坦居住,故原稱迦南地。
* 巴勒斯坦之地,與今天的「以色列國」大體相同。
3.2. 一般提到尤太人、阿拉伯人起源的說法是宗教性的:根據舊約聖經、可(古)蘭經的記載,希伯來族長亞伯拉罕與元配撒拉(撒辣依)原無法生育,撒拉因而主動將她的埃及婢女夏甲(哈加爾)給亞伯拉罕做妾,夏甲生下一子「以實瑪利(依市瑪耳)」;然而,偉大的天主後來竟又使元配撒拉生下一子「以撒(依撒格)」。
撒拉和夏甲為了這兩個同父異母的兄弟,卻是鉤心鬥角、感情不睦。最後,夏甲和以實瑪利母子不得已被迫離開亞伯拉罕家族,在外頭自力更生,逐漸繁衍成日後的阿拉伯各部族;而元配之子以撒自然是繼承家業,他的後裔就是尤太人或稱以色列人。 而希伯來人一詞一般是狹義地指尤太人,其實從上述可知阿拉伯人也是希伯來人的子孫。

4. 尤太人的發展:
4.1. 根據舊約聖經記載 --- 西元前1630年,尤太人旅居埃及為奴隸。
西元前1250年,摩西(梅瑟)率領他們過紅海、出埃及、登西乃山受十誡。崇信惟一真神上帝(天主、God)的尤太教正式出現,其信仰對後來的基督宗教、回教影響很大。 西元前1230--1200年,約書亞(若蘇厄)繼之領導族人返回迦南地。
西元前1030年,掃羅(撒烏耳)登基為王,王國時代正式開始。 西元前1010年,大衛(達味)繼掃羅為王,建立統一的希伯來王國,定都「耶路撒冷」。 西元前970年,大衛之子所羅門(撒羅滿)統治時代,建造尤太教第一座聖殿於耶路撒冷,國力達於極盛。
然而,好景不常、盛極而衰,所羅門王死後,於西元前931年,王國分裂為二:南國尤大,北國以色列。 西元前732年,亞述王薩爾恭二世滅亡北國以色列。 西元前587年,加爾底亞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滅掉南國尤大,焚毀聖殿,大半尤大人民被俘虜至首都巴比倫為奴,名曰「巴比倫之囚」。 西元前538年,波斯人征服加爾底亞帝國,尤太人獲得釋放回歸祖國,重建聖殿。 波斯帝國後,尤太人歷經了亞歷山大帝國統治、希臘化時代、臣屬於羅馬。總之,南北國滅亡後,尤太人失去獨立主權,屢受外族凌辱;這時只有依靠尤太教信仰,團結民族命脈。
4.2. 【耶穌基督誕生】(西元前、後的分水嶺):耶穌在羅馬帝國治下的巴勒斯坦,致力批判尤太教的保守腐敗,抨擊尤太人排外狹窄之民族宗教心態;而提倡一種屬於普世全人類的信仰及價值,祂創立了基督宗教,崇信三位一體的上帝(現在則包含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各支派等)。
4.3. 尤太人流離播散:西元70年,尤太人反叛羅馬人統治,羅馬軍隊乃征服耶路撒冷,聖殿二度遭摧毀,百萬尤太人淪為奴隸;西元132--135年,尤太人再次反叛羅馬失敗,慘遭大屠殺五十八萬人。導致尤太人日後逐漸流離播散世界各地,只有極少數同胞仍居留巴勒斯坦。 此後,阿拉伯人就慢慢地散居在這個地區;尤其西元七世紀初,回教興起,接受回教信仰的阿拉伯人統一中東,大舉遷居巴勒斯坦。
4.4. 尤太民族復國運動:十九世紀末,歐洲尤太人開始激起回歸中東家園、復興故國的渴望與行動。而於1948年建立「以色列國」至今。(見6.)

5. 阿拉伯人的發展:
5.1.【穆罕默德(570--632)】之前阿拉伯人的起源、發展:嚴格的歷史考證還不能給這個問題一個完整理想的說法,能確定的是古西亞時期沒有遷徙到肥沃月彎一帶,而仍居留在阿拉伯沙漠的閃族人,和七世紀後迅速登上歷史舞台的阿拉伯人必有密切的關係。 而一般人的了解是來自舊約聖經,以及回教創立者穆罕默德在可蘭經中的訓示,即如前述:阿拉伯人是亞伯拉罕的長子以實瑪利的後裔,且繁衍散佈在廣大的阿拉伯沙漠及綠洲地帶。
5.2. 穆罕默德 & 回教(伊斯蘭教):穆罕默德創立的回教信仰,深受尤太教及基督宗教的影響,他尊重尤太--基督聖經(舊約˙新約)信仰的價值,且認為回教是兩者的極致,是絕對真理的最終啟示。他訓示阿拉伯人要絕對地順從惟一的真主阿拉(Allah)為宇宙之神,其實祂就是尤太--基督信仰中的上帝。
* 由此可見,阿拉伯人和尤太人不僅在種族血脈上系出同源,而且兩者與基督徒的信仰理念也是密切不可分。
5.3. 回教世界的強盛:七世紀時,原本散漫落後的阿拉伯人在回教信仰的精神鼓舞之下,尤其為了爭取更多生存空間及資源,而團結成一支政教合一銳不可擋的伊斯蘭軍團;於八世紀,建立了雄跨歐、亞、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國」,我國史書上稱之為「大食」。 一般而言,阿拉伯人對被征服民族採取寬容的政策,並尊重尤太人及基督徒的信仰。以政治、稅收各種和平的方法,讓許多人改信回教,促成伊斯蘭世界的擴張。
* 此時,阿拉伯人的文化成就,可說是中東地區(阿拉伯帝國的核心)
在世界史上,繼西亞˙埃及古文明、希臘化時代之後,第三次開創了光輝燦爛的文化異彩;帝國首都「巴格達」乃是當時的世界文化之都(目前則是伊拉克的首都)。
* 如同西方的羅馬帝國和東方的漢帝國(漢朝)遙遙相望;約七到九世
紀之間,西亞的阿拉伯帝國和東亞的唐帝國(唐朝)為當時世界上的
兩大強權及文化中心。
5.4. 繼阿拉伯帝國之後,接受回教信仰的土耳其人(突厥人)崛起:十一世紀,「塞爾柱土耳其帝國」統治中東地區,他們缺乏阿拉伯人的宗教寬容性,阻撓基督徒至耶路撒冷朝聖,引發了歐洲天主教號召八次(一說九次)的十字軍東征。十字軍最終失敗撤出中東地區。 其後,歷經蒙古人的「伊兒汗國」(成吉思汗之孫旭烈兀建立)、「帖木兒帝國」控制兩河流域地區。 十四世紀興起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其疆域逐漸跨越歐、亞、非三洲,且統治巴爾幹半島五個世紀之久,甚至曾深入中歐地區,長期嚴重威脅歐洲國家,十七世紀勢力漸衰。
日後,鄂圖曼領土逐漸萎縮,境內各地區或獨立、或被歐洲列強瓜分佔領。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後,由於鄂圖曼屬於戰敗的德奧同盟國一方,所以導致帝國解體,演變為「土耳其共和國」至今。
5.5.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解體之下的中東地區:
土耳其 — 一戰後的土耳其在凱末爾的領導下,與協約國重訂平等和約,
1923年建立「土耳其共和國」。
※ 一戰時,英國派遣勞倫斯上校(即傳奇人物「阿拉伯的勞倫斯」)聯繫阿拉伯人擊敗鄂圖曼。事前,英國保證戰後支持阿拉伯人建立獨立之「阿拉伯王國」,但事後卻聯同法國逞其瓜分阿拉伯世界的野心。因此,阿拉伯民族的獨立之夢還有漫漫長路要走。
伊拉克 — 一戰後由英國「委任統治」;1932年成為第一個獲得獨立的阿
拉伯國家,1958年廢除君主制,改建「伊拉克共和國」。
沙烏地阿拉伯 — 原為英國的保護國;1932年,由伊本˙紹德國王建立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徹底擺脫英國人的勢力影響而能獨立自主。
敘利亞、黎巴嫩 — 一戰後由法國「委任統治」;1941年,敘利亞、黎巴嫩先後宣佈獨立,各為「敘利亞阿拉伯共和國」(1961改名)、「黎巴嫩共和國」;直到1944年,法國才正式宣佈結束委任統治。
約旦 — 一戰後由英國「委任統治」;最初稱「外約旦」,1946年成為獨
立王國,1949年改稱「約旦王國」。
巴勒斯坦 — 一戰後由英國「委任統治」;在原本絕大多數居住著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土地上,英國公開支持尤太復國運動,以便採取「分而治之」的手段來霸佔巴勒斯坦。1948年尤太人建立「以色列國」。(見6.)
埃及 — 1882年被英國佔領,一戰後正式成其保護國;1923年英國片面准其有條件獨立;納瑟推翻王室後,1953年宣佈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伊朗 — 波斯帝國之後,並不在鄂圖曼領土之內,但與中東各國關係一向密切。1907年,成為英俄兩國的勢力範圍;1925年,利撒汗建立伊朗帝國之巴勒維王朝,獲得獨立;1979年,王室被推翻,成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 以上諸國,只有以色列以尤太教信仰為主,其他中東國家均是以回教為主流。而上述回教國家中,只有土耳其和伊朗不屬於阿拉伯民族。

6. 尤太人建國 ˙ 以阿衝突:
6.1. 尤太民族復國運動 & 阿尤衝突的原因:十九世紀末,匈牙利尤太人赫茨爾發起尤太復國運動;英國籍尤裔魏茲曼繼之。英國為了一戰後在中東建立一個親英勢力,乃於1917年11月2日發表「貝爾福宣言」,公開支持尤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尤太民族之家」,這項宣言得到美國贊同。
尤太人在英美強權的支持下,有計劃地移民巴勒斯坦:大量購置農地,將阿拉伯人驅出農莊;發展工商業,歧視阿拉伯員工;組織武裝力量,對抗阿人的攻擊暴行。 阿拉伯人對這批突然出現的侵入者,自然是痛恨有加,因此阿尤衝突不斷升高。
6.2. 建立以色列: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37、1939--1945),納粹德國屠殺六百萬尤太人的罪行,激發了全世界對尤太復國運動之同情,這一情形恐怕是尤太人能復國的最大動力! 然後,在美國的操縱和前蘇聯的贊同下,194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英國提出「阿尤分治」的建議案(主張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尤太兩個獨立國);由於事後阿尤立刻爆發武裝衝突,美國建議暫時先由聯合國託管,但此議案還在討論中,尤太人便突然於1948年5月14日強行搶先建立「以色列國」,而且美、英、蘇馬上給予承認。
經過將近二千年(70--1948)的「流離播散期」,猶太人魂牽夢縈的復國理想終於實現。
然而,巴勒斯坦土地上的阿拉伯人(習稱「巴勒斯坦人」)在尤太建國之前,至少已經在此地居住了一千三百年。(見 4.3.)
6.3. 阿拉伯世界強烈反對「阿尤分治」的決議:除了認為離開斯土已近二千年的尤太人是一批外來的侵入者以外,決議本身不僅分割了巴勒斯坦這塊彈丸之地,而且對於世世代代在此地居住的巴勒斯坦人是極不公正的,嚴重剝奪了巴人的生存空間。它不顧當時巴人佔總人口三分之二,佔土地面積百分之九十四的現實,卻把百分之五十七的領土劃給尤太人,而迫使大批巴人流離失所、漂泊他鄉。
如此人為地硬拗製造出來的以色列,乃是帝國主義中東殖民政策的產物,它直接激起二戰後以阿長期的衝突,烽火暴力恐怖死傷不斷,並帶來複雜多變的國際危機。
6.4. 以阿戰爭:如前所述,阿拉伯人和尤太人種族血脈、宗教信仰系出同源;
而且,住在巴勒斯坦的阿尤二族,在此時間的漫漫長河中原本是和平共存的。然而,到了二十世紀,國家民族情緒的矛盾,將長久以來的和諧關係磨損殆盡。 以色列建國之後,周邊的阿拉伯國家立即發動第一次以阿戰爭(1948)。由於阿人輕敵、不團結,而以色列則是武器精良、全民皆兵,後者最終擊退阿拉伯聯軍。 戰爭結果:以色列的領土擴大至巴勒斯坦全境的百分之八十;一百二十萬巴勒斯坦人淪為難民,遷往約旦、埃及等國。
之後,1956年、1967年、1973年發生三次以阿戰爭,以及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之戰。以色列在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與全球尤太同胞支援下,屢屢挫敗有前蘇聯為後盾的阿拉伯國家。 幾次戰役的結果:以色列牢牢佔領約旦河西岸、東耶路撒冷、戈蘭高地、加薩走廊、西奈半島,以及嚴密控制居住其中的巴勒斯坦人和難民。 以色列不僅漠視聯合國決議,沒有退出上述佔領地;而且違反「日內瓦第四公約」,在佔領地中建立如繁星般的平民屯墾區。
1978年,以色列將西奈半島歸還埃及。
1981年,尋求與以色列和解的埃及總統沙達特,遭到回教極端份子暗殺身亡。
6.5. 1964年巴人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為重返家園、建立「巴勒斯坦國」而奮鬥,不能如願,則以劫機、暗殺、自殺攻擊等恐怖手段,引起國際注意。其領袖為阿拉法特。
* 執行恐怖攻擊的恐怖份子,在回教徒眼中卻是發動「聖戰」的伊斯蘭聖戰士及民族英雄。一如任何其他類型恐怖份子的情形。
1988年,阿拉法特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聲明放棄恐怖手段。實際上,遍佈回教世界的許多激進派系仍持續恐怖活動,其中有些團體並不屬於巴解。
1993年,以巴達成協議,以色列同意巴勒斯坦人在西岸部份地區及大部份的加薩走廊成立自治政府,並同意巴勒斯坦建國的五年計劃。
1994年,阿拉法特重返加薩走廊,成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 1995年,同意巴勒斯坦建國的以色列總理拉賓,遭到尤太極端份子暗殺身亡。
2001年,鷹派領袖夏隆擊敗推動以巴和解的巴瑞克,出任以色列總理;力主以和平方式解決各種國際爭端的美國總統柯林頓卸職,而由小布希領導的鷹派團隊執政。於是,有了美國力挺,以巴關係迅速惡化。
2002年,巴勒斯坦恐怖份子對以色列平民一系列的暴力攻擊,使得以色列重新佔領西岸。以巴和談及巴勒斯坦建國進程嚴重倒退。 * 直到今天,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古老中東傳統,仍在仇恨中不斷惡
性循環;而雙方面的極端激烈份子(或說基本教義派)則是走向和平之路的最大障礙。基督徒「愛你的近人、寬恕你的敵人」的信仰在此似乎毫無著力之處,即使梵蒂岡(天主教方面)強烈支持巴勒斯坦人建國的權利!

7. 決戰波斯灣:
7.1. 第一次波斯灣戰爭(兩伊戰爭;1980--1988):二戰後,中東地區時間最長、消耗最大、損失最慘重的戰爭,並非是以阿衝突,而是波斯灣地區伊拉克、伊朗兩個回教國家之間的兄弟鬩牆。最後,兩敗俱傷之餘,在聯合國的調停下協議停火。
7.2. 第二次波斯灣戰爭(1990--1991):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併吞科威特,又一次回教兄弟鬩牆(且同為阿拉伯人)。導致聯合國同意以美、英、法為主力的盟軍(美國老布希總統領導),於1991年2月底即將伊拉克逐出科威特,並對伊拉克實施各項軍事、經濟制裁。盟軍以優勢的高科技戰力及穩健的戰術,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空前的輝煌戰果。
7.3. 911恐怖攻擊事件vs.反恐怖戰爭(2001):阿拉伯人自然痛恨他們的遠房 親戚尤太人,而支持以色列最力的美國也成了阿拉伯恐怖份子的襲擊報復對象。 由沙烏地阿拉伯人賓拉登領導之「蓋達(基地)組織」成員(非屬巴解),於2001年9月11日發動對美國的「聖戰」:以兩架劫持來的民航機自殺撞毀美國紐約的世貿中心(雙子星大樓),以及第三架飛機自殺撞入華盛頓的國防部(五角大廈)一隅,緊接著五角大廈、國會山莊分別受到汽車炸彈自殺攻擊。
美國小布希總統立刻邀請盟邦加入全球性的「反恐怖戰爭」,視為「正義之戰」,於是美國的「義戰」VS.恐怖份子的「聖戰」:他指控阿富汗極端保守的塔里班(神學士)伊斯蘭政權與賓拉登掛勾,因此同年10月即發動「美阿戰爭」,與阿富汗反對陣營合作推翻塔里班政權,並持續追剿阿富汗及全世界的蓋達組織至今,但尚未捕獲賓拉登。 小布希且稱呼上述戰爭為「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場戰爭」。 * 塔里班政權殘民以逞,他的滔天罪行之一,乃是摧毀阿富汗境內包括
巴米揚巨佛在內的所有佛像。此一行動引起了包括回教國家在內的舉世譴責。
7.4. 第三次波斯灣戰爭(美伊戰爭;2003):美國信奉「國際單邊主義」、「新保守主義」的鷹派執政團隊認為,伊拉克是目前全球「邪惡軸心」的流氓國家之一(以及伊朗、北韓三國);小布希指控伊拉克總統海珊獨裁專政,不僅殘害伊拉克人民,而且暗中支持包括蓋達組織在內的國際恐怖主義,以及藏匿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尤指生化武器),嚴重威脅世界和平。 因此,在反恐戰爭的大纛下,繼美阿戰爭之後,有必要發動另一場國際「解放」戰爭。
小布希雖然得到英國、西班牙、土耳其等國(包括我國)的支持,但卻在未經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同意,並且不顧法、德、俄、梵蒂岡(天主教)等國強烈反對,以及藐視全球性的反戰聲浪之下,悍然於2003年3月20日出兵伊拉克。 以美、英為主力的聯軍,在強調空優、精準轟炸、電子戰、情報戰、心理戰、特種作戰等高科技精兵新戰術指導下,雖然遇到一段時間的膠著疑慮,最後卻不到一個月就摧毀了海珊政權、進佔首都巴格達、控制伊拉克全境。
小布希於2003年5月1日正式宣佈結束戰爭,而反恐戰及重建伊拉克的任務持續進行。至於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並未尋獲!如同美國一直提不出海珊與賓拉登掛勾的明確證據。

8. 戰略轉向:2008年11月4日歐巴馬當選美國第44任總統 ,2009年1
月20日就職。從此美國外交政策及戰略大轉變。
8.1. 小布希臨去感言:布希卸任前,在接受英國《世界新聞報》記者吉布森的採訪時稱,自己最大的遺憾就是輕信了海珊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情報,在沒做好準備的情況下輕率地發動了伊拉克戰爭。
8.2. 歐巴馬的外交挑戰:歐巴馬採取持續維護美國利益,以及「國際多邊主義」的思維,一改布希獨霸全球的幻想,努力與世界各國改善關係,尤其重視中國的影響力。
歐巴馬外交政策優先順序概略區分為「一個中心、兩場戰爭、三個重點」:即以重振美國經濟為中心,儘快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中脫身,重點解決以巴問題、北韓與伊朗核武議題。
他計畫自伊拉克撤軍而增兵阿富汗,以取得在阿富汗的最後勝利,徹底摧毀塔里班、蓋達組織等恐怖份子,才能確保美國的安全,提升全球戰略利益。
2010年1月27日,歐巴馬發表上任後第一次國情咨文:他提到美軍將在同年8月從伊拉克撤軍;而在阿富汗的軍隊,也希望在2011年7月之後返回美國。

9. 美伊戰爭之相關資訊:
9.1. 「美利堅合眾國」--- 人類歷史上,自前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後至今,美國無疑地已經是空前第一個能夠主導全世界的超級強權,尤其是戲劇性地表現在二十一世紀伊始無視聯合國體制的反恐戰爭,令人詬病的「美國帝國主義」至此發展到淋漓盡致。
迴異柯林頓總統時代的「國際多邊主義」及和解政策;小布希政府力行「國際單邊主義」、「新保守主義」,有學者指出其中還包含著基督新教中的基本教義派意識型態。小布希認為:消滅野心勃勃的海珊政權,而建造一個民主自由的伊拉克,將可以產生中東國家普遍民主化的骨牌效應,而巴勒斯坦建國則得以依照美國的構想(「中東和平路線圖」)實現。 * 但是,目前居住在西岸、東耶路撒冷及加薩走廊的三百三十萬巴人區
域,已被尤太平民屯墾區分割得支離破碎。美國是否只想讓巴人成立一個幼嬰國?甚至還只是紙上畫餅、原地踏步?
有學者稱呼小布希的理想為「民主帝國主義」,這讓我們聯想到法國拿破崙(1769--1821)的事蹟:拿破崙獨霸歐洲時,一方面他傳播法國大革命自由、平等、博愛的觀念,促成歐洲各國的自由民主改革;但另一方面,卻激起了被佔領地區人民熱愛民族的感情而反抗法國統治,終於導致拿破崙帝國的幻滅。
然而,美國人怒吹捲起的千堆雪,是否將較拿破崙的後續效應更為艱險詭譎? 二戰後,這是一個更為多元複雜的新世界,也是一個更講究民主、人權、和平解決爭端的時代;可是,小布希卻不顧全球反戰民意及聯合國體制,而以世界警察的傲慢姿態執行「非法武力」,遂行其重建國際秩序、維持世界和平之一廂情願的夢想。再者,拿破崙面對的畢竟是文化、種族、宗教較相近的歐洲國家;而小布希面對的卻是不同文不同種不同宗教信仰的強悍阿拉伯民族,表面戰勝之餘,隨之而來的卻是更慘烈的分裂、仇恨、恐怖、暴力!
除了上述政治意識型態的理由,有人指出經濟利益上的動機:小布希的衷心企圖是要控制伊拉克甚至中東地區的石油資源,進而穩穩執掌世界經濟之牛耳,以確立美國做為全球盟主的地位。(伊拉克的石油儲藏量為舉世第二名)
由此可見,「正義之戰」的背後,盤算著多少利益! 普天之下,比海珊政權更胡搞惡搞的獨裁國家何其多,而且這個流氓國家經過第二次波斯灣戰爭後,國力日衰,為何專挑上他? 事實上,諷刺的是,賓拉登和海珊都曾受到美國的援助而壯大。前者為了反抗前蘇聯入侵阿富汗而得到美國的支持;兩伊戰爭中,美國支持後者攻打極端反美的伊朗,而且竟然協助製造生化武器!更諷刺的是,主其事的美國特使就是美伊戰爭中的鷹派大將國防部長倫斯斐。
如今,歐巴馬希望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泥濘中順利退場,同時維護美國在中東的利益,而與伊斯蘭世界交好,終而解決以巴問題。只是如此這般的如意算盤如何實現?

9.2. 「伊拉克共和國」--- 戲劇性地,或說是歷史的弔詭、上帝的發笑,二十一世紀空前超強的美國人征服的對象,可能是人類最古老的文明發祥地,即「底格里斯--幼發拉底兩河流域」,古代稱做「美索不達米亞」,現在則是伊拉克共和國。(見2.1.) 這裡最早發展文明的蘇美人(約西元前3500--2371年),正位於兩河流域下游的三角洲地區,現今的阿拉伯河一帶。他們發展了目前所知最古老的城邦、通行古西亞三千年之久最古老的楔形文字,知道使用陰曆和十、十二、六十進位法,也懂得加、減、乘、除、開平方與開立方的方法,還有其它成就發明;蘇美人的原創性深刻影響日後文明發展及現代生活。
* 蘇美人不屬於閃族,來歷還是個謎,八卦猜測說他們可能是外星人的
後裔。
爾後,此地歷經了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伊拉克目前仍有約0.7 ﹪的亞述人)、加爾底亞人、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阿拉伯人、蒙古人、土耳其人、英國人的統治。 一戰後,於1932年結束英國人的委任統治,成為第一個獲得獨立的阿拉伯國家;1958年廢除君主制,改建「伊拉克共和國」,為一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由阿拉伯社會復興黨一黨執政。 1979年薩達姆˙海珊擔任總統,獨裁統治伊拉克,他夢想稱霸阿拉伯世界,隨即發動兩伊戰爭(1980--1988),1990年併吞科威特,旋即於1991年2月遭聯合國及美國制裁。如今,在2003年美伊戰爭之後,伊拉克暫時由美國人控制、協助重建一個新而民主的國家;一如二戰後,美國之改造日本的典範,但改造伊拉克複雜艱難的程度恐怕要勝過多多。 五千多年以來,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留下無數珍貴的文明遺產,然而因為這次戰爭,令它們遭到不少損害,引發眾多惋惜和譴責。
* 美伊戰爭中,海珊下令保衛巴格達之共和衛隊各師的名稱均有其來歷,與古文明有關的是:
「漢摩拉比師」-- 巴比倫帝國名王漢摩拉比,統一兩河流域;他制定目前所發現古代第一部最完整的成文法典,影響日後西方及現代法律觀念甚深,而其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報復主義仍舊根深在中東地區。
「尼布甲尼撒師」-- 加爾底亞帝國(新巴比倫帝國)名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巴勒斯坦、滅掉南國尤大、俘虜尤太人至首都巴比倫為奴;他擴建巴比倫城,其中的空中花園為古代世界七大奇景之一。
「麥地那師」 -- 麥地那位於沙烏地阿拉伯境內,回教徒的第二大聖地(次於麥加);穆罕默德在此開始成功發展他的新信仰,且有其墓地。
「巴格達師」-- 阿拉伯帝國之阿拔斯王朝第二代哈里發曼蘇爾,他基於戰略需要,建立了新都巴格達(原為荒僻小村),且成為當時的世界文化之都;阿拉伯文學名著「天方夜譚」,即以其為背景。

10. 結語:
民主帝國主義,是否一如歷史上的許多偉大理想或野心,總是要壓抑掉弱
小團體的權益(巴勒斯坦難題),犧牲掉眾多無辜人民的生命財產,以實
現其偉大理想?!
看來人性弔詭矛盾的本質自古以來並沒有改善多少。
凡公正人士均認為:1948年以色列強行建國,歧視巴勒斯坦人的生存權益,乃是整個以阿衝突、恐怖暴力、美伊戰爭的根源。美國及其盟邦若真心實踐基督徒信仰的博愛與正義,那麼就應該面對根本事實,毅然釜底抽薪,拿發動大戰的精神、金錢去公平徹底解決以巴問題,而非一味袒護以色列、不顧阿拉伯人的感受和想法。果真能如此,也就不會再有誓死如歸、與汝皆亡的恐怖份子了。
----- 黑人歐巴馬是否能同理巴勒斯坦人?
同屬於閃族的阿拉伯人和尤太人,均自稱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且宗教信仰關係密切;但是,原本和平共存的美好時光,如今卻因為現實的國際政治、狹隘的民族情感而導致悲劇不斷!這莫非真是造化弄人,亙古不變的人性荒謬劇在無情的歷史舞台上不斷上演!


鐵 山 下

最新創作
賭爛尤太人
2010/03/13 04:10:00 |瀏覽 378 回應 0 推薦 1 引用 0
賭爛尤太人
2010/03/13 04:08:03 |瀏覽 460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
賭爛尤太人
2010/03/13 04:06:39 |瀏覽 369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