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9/11/06 08:49:24瀏覽2803|回應6|推薦22 | |
10 年前就討論過一陣子「母語」:《不可思議的台語教學》(http://classic-blog.udn.com/jimchuan/3153617),十年來,藍綠兩營都沒人做過評量,到底在中小學教「母語」(閩南語、客語、原住民16族語、新住民東南亞語,還好沒有南島族語) 成效如何?有無達到「多元文化、保存母語」的重責大任,或是只成就了政客為選票麻痺選民的目的? 台語、客語、原民語,甚至光復初期的日語,之所以漸趨沒落,當然與蔣政權有關,可那也是當時政治局勢之所需 (就像蔡說她的的論文畢證是三十幾年前英國大學不同的作法一樣,不能以民國之劍斬清朝之官)。台島語言不統一,政令無法推行,上下無法溝通。差的是,蔣同時禁止使用當時台灣人各自的母語——在學校被發現,就罰款。而,毛匪澤東除了推行普通話之外,並未禁說各地方言。 後來真的各種母語漸漸消失了。現在,年紀 35以下的,幾乎都滿口台灣國語,所知不多的台語單詞被拿來嵌在台灣國語中搞笑,例如「走鐘」。你要叫這些年輕一輩的全程用台語講話,就嘰哩咕嚕,不知所云。這情形被民進黨發現後,拿來當作選舉議題炒作,陳水扁上台後,玩起真的,真的在中小學教起「母語」了,還一窩蜂在大學成立「台灣語文研究所」研究台語、客語。 現在連我們真正有母語的老人,出門走動購物,也要說台灣國語,否則年輕店員不知你買什麼?官府年輕官員不知你要辦理什麼。 現年35以下的台灣人為什麼不會說長輩們的母語?因為一出生就身處台灣國語的環境,而且,家庭結構、生活方式都變了——小家庭大量出現,人口向都會區集中的結果,集合住宅大量增加,鄰里間疏於來往,小朋友沒有玩伴(無法鍛煉母語)。學前階段就直接講台灣國語,結果,現在台灣人的「母語」其實就是「台灣國語」,那些政客們主張的「母語」(閩南語、客語、原住民16族語、新住民東南亞語,還好沒有南島族語)其實早已成了像音樂、繪畫、雕塑等等的藝術(品)。 刻意去學習,除非你像傳教士學習傳教地的土語那般投入,否則學了國小六年、中學六年,保證你仍然不會說台語。 林飛帆表示,母語教育不應該被扼殺,學習母語與學習外語並不衝突。真實情況是,在學校教「母語」必然擠壓教生存及工作所需的語言的時間、精力。 保存古老的語言,甚至甲骨文、拉丁文,可以當作個人興趣去研究學習。利用政治手段強制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母語」是反其道而行,削弱自己下一代的競爭力。 目前小學閩南語課本 使用奇怪的漢字、奇怪的注音符號,這兩個根本與中文的漢字及注音符號無關,學生在校同時學中文及台文,不搞死他們已是萬幸了,還能期待學到「母語」?另外的「台羅拼音字母」,請問飛帆小老弟,你的弟弟妹妹們學了這些能幹什麼?也到DPP去吃頭路嗎? 還使用日語的「紹介」,我從未見過中文的 introduction 寫成「紹介」的!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