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二度更新 ~~ 陸游尋仙去
2018/01/13 07:28:39瀏覽6167|回應27|推薦223

天生萬物以養人

人無一德以報天

殺殺殺殺殺殺殺

.....................................

紅塵劫紛紛

逍遙缺資糧

陸游尋仙去

訪道雲霧中

 

16樓. 悅己
2018/01/26 18:52
陸遊尋仙
殺氣騰騰
會不會把神仙給嚇跑啊?呵呵
 
 
老頑童被黎蘋的殺氣殺得落「荒」而逃~~躲到大荒山無稽崖,找韶宮老頑童及「假寶玉」,去學假仙了。今天神駝乙休撥開雲霧,見悅己來玩,特地借他的新玩具「量子衛星」回一簡訊,因以 nano second 計時,其他好友處,尚未能回覆,謹此致歉! 陸游2018/01/27 20:34回覆
 
註:元末紅塵劫,乃張獻忠一人殺眾人(「人殺人」之道);此次逍遙閣遭紅塵劫,乃「佛地魔」聚眾殺陸游(反思,則將之轉化為「阿羅漢殺賊」)。
 
 
22樓. 天涯孤鴻 - 冷天筆記
2018/02/05 22:22

倒像是尋仇。遇佛殺佛去了
 

1F 2F已談過!「調理己心」才是首要之務!「阿羅漢殺賊」和此處之「尋仇」異曲同工,均需在「己心」尋覓,清淨煩惱之源(佛地魔),方得「明辨是非」而心不起波。………其他好友留言均已拜讀,容釐清「黎蘋殺陸游的怪事」無罣礙時,再行回覆,祈鑒諒!

陸游2018/02/06 14:47回覆
其它問題,請撥冗賜閱 1F~7F 之對話

 

延伸閱讀:

炸彈與火種(琴) http://blog.udn.com/jfeng13x/88546289

誰在雲霧中?(配圖:馬馭攝)  http://blog.udn.com/jfeng13x/82778492

千佛山的家風 http://blog.udn.com/jfeng13x/93762024

老禪師的垃圾桶: http://blog.udn.com/jfeng13x/87553317

永遠開著的檔案夾(閣主奉行「家風懺悔」的心得報告)  http://blog.udn.com/jfeng13x/97708818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feng13x&aid=109913672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賈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為你的回覆補上一個讚
2018/01/13 23:07

謝謝你願意耐心的解說 ... 

相信你前方的雲霧,不管是仙氣還是魔障

你都能很快 crossover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18-01-14 01:34 回覆:

Thanks for your understanding! 凡是生起煩惱之事均可稱為「魔障」,但有程度之別。「去煩惱」也有快慢之分,佛家理論上近於 的境界是「空間無限大,時間無限短」,這只是理論值,人當然做不到,但此次的「七日之癢」使我察覺:明明應該是「你對!你對!你也對!」(故事中老禪師對三個爭執不休的弟子所說)的小事一樁,為何干擾吾心達七日之久?可見老禪師的境界是「當下消弭,心無罣礙」,而我卻罣礙七日方解(指己心,和他人無關),必須自此台階深入探討、分析、認識己心,重新「發現」,試作「突破原來的玻璃天花板」。這是更上一台階的契機(註:佛家有「惡知識比善知識更有幫助」之說)。


雪霏兒_Sapphire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1/13 18:23

陸桑晚安。

直到現在才有空上來細看。不知陸桑有否移駕您的留言板否?

訪仙求道,唯求自心。

士以名自立,還為名所煎。反求諸已也是一門功夫。

待陸桑回來分享心得。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雪霏兒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18-01-14 02:06 回覆:

佛法的宗旨僅為「調己心」,是故反求諸已是「全部」功夫。金剛經是佛法的總剛領(淨空老和尚語),僅有二偈,其第一偈已說得很清楚(見附文),一切均出自「我的那個 」和他人無關~~別人如何,如何,反映的也是「我」,不是別人。至於「訪客簿」,以前是靠我的「電腦顧問」(年付 $3,000),現在他已赴新竹科學園區高就,只偶返臺南,十分不便,故已放棄多時。藉此一併向留言好友們,為老小子未回覆之罪,致上深深的歉意!若以色見我 http://blog.udn.com/jfeng13x/81979796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18-01-14 02:49 回覆:

「士以名自立,還為名所煎」是儒家的缺點(先父及先二兄均為國文教授),我常以「藺相如完璧歸趙」解說:秦王要殺而奪之,易如反掌,從出宮門至趙國邊境,隨處可做,但為何不殺?皆因他那股由心中發出的正氣!但蓄積正氣的能量,要付出代價,一如壓力鍋;要壓力大到震懾秦王,自己先死一半。他如文天祥,史可法,伍子胥皆為儒者,其青史留名遠勝武將,皆因其超大的壓力鍋,哈哈哈。我在學佛調心前,也有一個小小壓力鍋(以「禮、理」自持),路見不平馬上拔刀。曾在颱風天出國,機場一團亂,海關人員吊兒郎當,我一掌擊在櫃檯上、大喝一聲,頓時兩三百人鴉雀無聲!雖然手續順利完成,但心中那股餘氣造成的胸腹不适,飛到杜拜尚未散盡~~佛法提供的「藥」可治此「病」,且可增進「成事」的效率。路平專案 http://blog.udn.com/jfeng13x/81748078


墨魂曲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1/13 15:40
友趣^^午安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18-01-14 00:42 回覆:
哈哈哈,妙語:有益友,自有趣也!祝午安(午"夜"安)!微笑

賈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矛盾 !
2018/01/13 14:09

想逍遙  先放下資糧包袱

想尋仙  先分辨仙魔善惡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18-01-13 16:20 回覆:

哈哈哈,賈媽果是同道中人,正合我知也!此處僅描述歷程:學→疑→問→行→證。所證(智慧資糧)豈能無瑕疵,只能解決 up to date所知之煩惱。當更上一層樓後,如能發現新的煩惱,再重覆上述歷程(如佛家菩薩42品位,或學歷的晉升,無怪力亂神的成分)。我自知自己的程度,現在遇到優迪園中罕見的「點名攻擊」,被遷怒嫁禍(他人歷史悠久的爭端,干我這新人何事?),依千佛山家風之懺悔思維,從「我必有錯」開始探討。當然這非市井之徒雄辯的層次,而是增上「反求諸己」的探討功夫,和他人言行無關。「思己過」的歷程,無法訂時間表,故效「韶宮老頑童」暫離紅塵,重返仙界雲霧深處探密!(參見 Sapphire著「紅塵劫」)


BJ周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1/13 12:39

逢佛殺佛

逢祖殺祖

去了吧

要回來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18-01-13 16:50 回覆:

哈哈哈,BJ遨遊萬里,果然知見不同凡響!「殺佛殺祖」乃每日必行之務(人心乃「佛地魔」)。因老頑童雖亦曾遊歷人間六大洲,但首入「人性鏡花緣」之兩面國,如唐敖般嚇死(昏迷)七日。此去是找「老頑童族」的新友,韶宮,學破雲開霧道法,有去必有回,只不知需多少次「來去」,亦不知久暫也。(註:「來去」是佛家語,只是「修心之道」的譬喻,並非市井之怪力亂神說。)

漫遊土世界 http://blog.udn.com/jfeng13x/80825453


異鄉芝麻事-洛城的居家安全生活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1/13 07:51
敢問為何七殺?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18-01-13 07:54 回覆:
哈哈哈,阿羅漢之「殺賊」也(佛家語)!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18-01-13 09:57 回覆:

七殺碑,是相傳明末大西軍首領張獻忠在四川留下的碑石。傳說中,張獻忠立碑是為了將百姓拉至碑前殺戮,兩側碑文分別為:「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物以報天」,中間有七字「殺殺殺殺殺殺殺」,故有「七殺碑」之稱。然而清代學者彭遵泗所著《蜀碧》一書記載張獻忠留下的「聖諭碑」碑文為:「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4],用以說明自己受天命而戰鬥,希冀民眾順天而行,勿以命相搏。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18-01-13 10:06 回覆:
阿羅漢之「殺賊」是殺自己心中之賊,如貪嗔癡慢疑,四相,四見之類。達賴喇嘛說釋迦牟尼佛是無神論者。我們不可能認同怪力亂神,從開始就發現真正的佛法是「調己心」的道理方法,和他人無關。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18-01-13 10:12 回覆:

參見拙作:

若以色見我 http://blog.udn.com/jfeng13x/81979796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18-01-13 10:13 回覆:
「若以色見我」之註解(真正的法義) http://blog.udn.com/jfeng13x/81980719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18-01-13 10:17 回覆:
「資糧」亦為佛家術語。微笑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18-01-13 10:21 回覆:
【福德资粮】二种资粮之一。为福德庄严的异名。谓修持六度中的前五度,如布施、持戒等善行,以为证佛果之资粮。而六度中之智慧,即称为智慧资粮。《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七载:‘复有二因能得二果,如大乘经庄严论说:福德、智慧二资粮,菩萨善修无边际,乃至勇猛疾归德海岸。’参阅‘福智’条。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