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香港如何因Facebook而CHANGE?
2010/01/20 00:13:46瀏覽1513|回應0|推薦2

當大家還以為Facebook只是新興的網上玩意時,它已經不知不覺間change了我們的生活,所指的並非「偷菜」、「開餐廳」或玩心理測驗,而是如何「將虛擬社交變為真實」!

繼去年迫使Laughing哥(港劇《學警狙擊》謝天華飾演的梁笑棠)翻生,又或者「趕嫩模出書展」、元旦大遊行後,2010年開始Facebook又有新搞作,反高鐵(全名為「廣深港高速鐵路」)議題不再局限於立法局議事廳,今次Facebook示範如何把事件延伸至全港每個角落,甚至「改變」政府及傳統媒體的既定思維,令就算身為地方政府不能像美國、日本或台灣用選票change政權,也不能完全否認香港社會已經「民心思變」。

要支持或反對高鐵有十萬個理由,但Facebook上的一切煞是好看。先有各式各類的「群組」:包括正方的「撐起高鐵.撐起香港」及反方「未說服到我用669億公帑起呢條高鐵」,兩方已各自召集過萬人次(前者已有二萬八千,後者亦有一萬八千),勢均力敵;「status」則反映各人對事件的態度,甚至能即時更新;「相簿」可分享遊行夜的盛況,甚至連高官「落難」乘地鐵倉皇逃走,亦被人用手機拍下在Facebook分享!

【小註:其實就「高鐵事件」上,還要加上twitter的作用──交換最新情報,當晚每分鐘都有網民將現場情況透過twitter報告,包括「警方在立法會附近街道佈防」、「警方開始噴胡椒噴霧」,同時亦不斷有人加入評論,真正的「即時互動」!】

但最最最叫人詫異的,是傳統媒體(電視、報紙)的記者不甘被公司政策牽著走,更不服網上遊行者一面倒,選擇「另闢戰場」,紛紛抒文發表當晚的所見所感,在Facebook展開筆戰!先有〈昨晚發生的事.....〉,被高登討論區打成「港女記者無恥言論」,甚至被起底,然後有行家力挺〈我要發言〉,有前輩級的〈媒體的眼光,不應只放在昨晚發生的事上〉,亦有先似是後輩的有感而發之〈別以犬儒蓋過正義〉…

無論當晚有否在現場,記者可以無視公司政策發言,比部落格更先進的是──一個「分享(share)」按鈕,已經可以將意見廣傳千里,不用麻煩地「複製」連結。香港回歸十二年,特區政府及傳統媒體(包括左派、建制派,又或者是反政府的蘋果日報)教曉市民一道理:別單純地相信傳媒的話!眾媒體毫不避嫌、赤裸裸地宣示自家公司的立場,就同一事件可以設定意思相反的標題,究竟我們還可以相信誰呢?

當然Facebook上的文章也各有立場,但在「請廣傳」的文章及下方的留言下,不會被洗腦,反而令自己知識增長,這不是政府近年教育改革中提到的「通識」部份嗎?網路,包括部落格或Facebook,瓦解傳統媒體行而久之的「單向發放資訊」模式,記者們,除了公司、老闆、編輯們給予的壓力,還有一般網民隨時隨地「挑戰」著你們的「專業」,請接招吧!

延伸閱讀:高鐵財委會後立法會現場,論記者與警方
     社運的傳媒策略


至於那位I小姐在Facebook的言論所引起之風波,可以說是因為大家對對記者「有期望」更有「失望」。「無冕皇帝」「權在我筆」的印象在普羅大眾根深柢固,縱使十幾年來香港媒體的商業化、嗜血、被統戰的情況下,形象一落千丈,大家對這個行業,還是有幾份「期望」。

同時由於職業本質,通常會帶來比普通人多一點點「特權」(可以是正面如第一手消息來源?如戰地採訪時能夠暢行無阻?又或者是負面如成為恐怖份子擄劫談判的籌碼?)大家要容忍他們採訪時的有可能「不禮貌」舉動──因為「廣傳」的話語權控制在他們手上(同樣,記者也會覺得自己在採訪時受歧視…),所以facebook那位I小姐以一般人的思維及筆觸去撰寫示威當晚的所見所感,便刺激到當晚在場人士的神經。

留意是「所感」,即代表有立場有偏頗有觀點,簡單一句:不會客觀。為何大家仍然對其言論極其反感,甚至要群起口誅筆伐呢?因為「記者」的身份帶來的一切(包括特權、期望、理應擁有的視野等),已經令她不能在半公開之地隨心發言(facebook絕對稱不上是私人區域,縱使已經跟傳統媒體無關)。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essfongpk&aid=3703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