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英國】伊恩‧麥克尤恩早年恐怖佚作被挖出來
2013/12/03 23:54:28瀏覽916|回應0|推薦2

2013.10.9  都市快報

名作家一開始就可以寫得很好嗎?透過他們的早年的習作、佚作,我們可以一探究竟,但問題是,名作家的習作、佚作難得一見,經過時間的消磨,恐怕連名作家自己也忘記了它們的存在。

據《衛報》報導,最近,英國洛翰普頓大學文學教師塞巴斯蒂安‧格若斯(Sebastian Groes)發現了英國當代名作家伊恩‧麥克尤恩早年兩個短篇小說佚作。其中一篇沒有標題——姑且稱之為《無題》好了——講述了一個奇怪的故事:應一些妻子的請求,一名醫生將切除她們丈夫的膀胱、生殖器、舌頭與手腱。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這些妻子希望丈夫能永遠依賴於她們,以至於讓丈夫殘廢也在所不惜。讀到這裡,你是否想起了讓麥克尤恩一舉成名的《最初的愛情,最後的儀式》中的那些短篇小說。照格若斯的說法,這篇《無題》發表於1975年,而《最初的愛情,最後的儀式》也出版於1975年,兩者的風格相近。《最初的愛情,最後的儀式》為麥克尤恩帶來「血腥伊恩」的稱號,這篇《無題》是「血腥伊恩」的最典型風格。

另一篇佚作《十字路口》講述了四個陌生人在一個早晨的際遇,與麥克尤恩發表於2005年的長篇小說《星期六》有異曲同工之妙。格若斯說,對比作家早晚期作品,也找到他們創作的軌跡。之後,格若斯還想披露英國另外兩名知名作家石黑一雄、朱利安‧巴恩斯早年佚作。

麥克尤恩是當代英國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與馬丁‧埃米斯、朱利安‧巴恩斯一起,並稱為英國文壇三巨頭,被認為是英國當代文壇的中流砥柱。他出版於1998年的長篇小說《阿姆斯特丹》獲英國最高文學獎布克獎,出版於2001年的長篇小說《贖罪》被改編成電影,風靡一時。

《追日》:一部野心很大的小說
對於很多讀者來說,英國作家伊恩‧麥克尤恩也許是個陌生的名字,但是電影《贖罪》相信不少人看過。《贖罪》就是根據麥克尤恩的同名小說改編的。

2005年,麥克尤恩開始了北冰洋之旅,跟他一起同行的還有各國著名的科學家和藝術家,他們受一家環保組織之邀,去考察和見證全球變暖問題。事後他在接受西方媒體採訪時說:「那是我去過的最美的地方,但是同樣讓我難忘的,是我們一行人聊起氣候變化以及相關的社會問題時激烈的不和諧音,以及越來越喧囂混亂的更衣室。」這趟旅行讓麥克尤恩難以忘懷,他為此專門創作了一部長篇小說《追日》,以「全球視野」審視人情世故,在「生態環保」中彰顯人性真相。

書名為何叫《追日》
1976年,麥克尤恩以處女作短篇小說集《最初的愛情,最後的儀式》成名,並獲當年毛姆獎。此後這位作家佳作不斷,迄今已出版十幾部既暢銷又獲好評的小說,其中《阿姆斯特丹》獲布克獎,《時間中的孩子》獲惠特布萊德獎,《贖罪》獲全美書評人協會獎。

書名譯為「追日」是一種意譯,它的英文原名是Solar,字面意思是「太陽能」(台灣譯,又譯為日光)。如果用它作書名,可能書會被擺到「科普」的書架上,無緣跟很多熱愛文學的讀者相見了。本書譯者黃昱寧告訴記者,之所以譯為「追日」,這是因為它跟小說的內容以及人物的氣質都是很貼近的。

在這部小說裡面,主人公麥可‧別爾德是一個過氣的科學家,他年輕時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現在人到中年,曾經的理想越來越遠,就靠吃老本生活:四處作著收費高昂的演講,在各種富有聲望的理事會和評委會中混日子,還在一個政府背景的學會任名譽會長。別爾德離過四次婚,第五任太太紅杏出牆,不僅跟家裡的裝修工人有私情,還跟他的學生暗度陳倉。當別爾德發現學生穿著自己的睡袍出現在自己家裡的時候,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自知理虧的學生乞求別爾德的原諒,然後不小心摔倒在一張北極熊皮毯上,脖子碰巧磕到玻璃桌面的邊緣死於非命。別爾德將這個「二號情敵」的血抹在 「一號情敵」——那個跟老婆鬼混的裝修工留下的大榔頭上,讓裝修工無辜入獄,而自己則趁機將學生的研究據為己有,投身太陽能研究並大獲成功。

黃昱寧說,在小說中,當久違的「拯救地球」的理想之光,居然透過一場既偶然又卑劣的陰謀,再度照進主人公別爾德心靈的暗室時,故事讀起來既有喜劇感又有悲劇感。

幽默不足以概括作家的特質
在《追日》中,麥克尤恩用一種喜劇的方式來表現理想主義。書中有很多幽默的語言和情節。比如,在寫到別爾德的第五任太太紅杏出牆時,麥克尤恩用了這樣的表述:「搞外遇的是他老婆,而且搞得耀武揚威,報仇雪恨似的,壓根沒有一點後悔的意思。」在別爾德發現自己的學生給自己戴綠帽子時,學生跟別爾德求情,不過讓人發笑的是,這位年輕的物理學家的切入點不是人情世故,而是他們雙方都對環境惡化憂心忡忡,理應把兒女情長暫放一邊,攜手為這個星球做一些有益的事。

黃昱寧說,幽默已經深深滲入了英國的國民性,如果我們聽一個英國人演講,那麼我們對演講者的預設就是他能帶來笑聲。幽默是麥克尤恩眾多特質中的一個,但並不全面。巴恩斯《終結的感覺》的譯者郭國良同時也是麥克尤恩的譯者之一,他說,麥克尤恩早期、中期和最近的作品風格不同,給人的感覺是變化很大。「有人很喜歡他早期的作品,但是看了他現在的作品之後會覺得跳躍太大了。」他早期的作品恐怖、暴力的元素多一些,而到了《時間中的孩子》和《阿姆斯特丹》,這些元素就退到了背景之中,麥克尤恩更注重的是對道德的關注和對人性的探索。黃昱寧說,麥克尤恩早期的作品怪誕、刺激,給人一種才華橫溢的感覺。到了中後期,隨著年紀漸長,他能夠豁達通透地看世界,在技術日臻成熟之外,他的作品不像早期那麼激憤,而是更加圓熟,這也是很多作家共同的軌跡。

一個愛好自然科學的文學家
《追日》的主人公是個物理學家,書中涉及到了大量相關知識:光譜不對稱性、共振、纏結、量子諧波振盪器、弦理論、碳中立……郭國良說,麥克尤恩愛好廣泛,非常喜歡自然科學,他非常希望文學家們也多多關注科學領域。

「麥克尤恩認為,作為一個文學家,如果只局限在文學領域,那麼你筆下呈現的世界是不全面的。雖然麥克尤恩是文科出身,但他是個科普愛好者,幾十年來一直對科學保持著濃厚的興趣,跟許多科學家是很好的朋友。」黃昱寧談到,麥克尤恩對於科學的愛好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呈現:《愛無可忍》中的敍述者是個科普作家,《星期六》的男一號是成功的神經科醫生,這些人物的職業特徵並不是掛一個頭銜那麼簡單,而是滲入整個小說架構的毛細血管,在關鍵點上成了直接推動情節發展的引擎。到了《追日》裡,這種手段就更被運用得淋漓盡致,以至於有些評論家表示無法理解麥克尤恩近年來的「科學主張、理性至上」的傾向。

「像麥克尤恩這樣的作家,不但在英國不多,在世界範圍內都不算多。美國作家湯瑪斯‧品欽有點這種感覺,但是品欽的作品更怪誕一些,海量的資訊、天馬行空的筆法不太容易被大眾接受。從文學層面來看,麥克尤恩的敍事還是比較傳統的,雖然他作品中也有一些超現實的東西,但是他有著強烈的寫實主義基礎。」黃昱寧說。

企圖將「全球視角」注入小說
《追日》是麥克尤恩近年來野心最大的小說,他企圖將「全球視角」注入小說。郭國良說,麥克尤恩對一些世界性的話題跟得比較緊,這從《星期六》這部作品中就可以初見端倪。《星期六》涉及到了伊拉克戰爭,麥克尤恩的政治性比較強,他想介入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9·11」事件發生後他第一時間撰文評論),想用文學的方法表達自己的見解,這也是一個有良知的作家責任心的體現。

全球化是一個無法回避的話題,很多後現代作家都有這個情結和野心。黃昱寧說,「麥克尤恩一直主張直面人生,他不是那種躲在書齋裡面書寫個人化的小情緒的作家,所以他涉足這個題材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雖然在書裡面主人公面對的是諸如環保、全球變暖、人類面對的困境這些問題,但麥克尤恩並沒有因為這些宏大主題就把小說變成一份科學考察報告。這是一部文學作品,最後要落實到人性上面。

黃昱寧說,麥克尤恩是從人性的角度去思考的:無論目標多麼宏大,門檻多麼教人高山仰止,只要是人類所涉足的領域就必然受制於人性的弱點。在封凍在北冰洋的科考船上,人們耳邊時時縈繞著「理想、人類、星球」之類有魔力的字眼;然而,在艙壁另一面的更衣室裡,「到禮拜三為止已經丟了四頂頭盔、三件重重的摩托雪橇服外加好多小配件了,同時呆在外面的團員再也不可能超過三分之二了,要想出門就非偷不可。」這樣的一群人,怎麼指望他們能拯救地球呢? 「地球可比這更衣室大好多好多啊!」黃昱寧說,麥克尤恩見微知著,用發生在小小的更衣室裡的事情,向人們說明,很多問題——碳排放也好,太陽能的利用也好——如果放在單純的技術層面,有一些是可以解決的,但是因為人性中貪欲以及利益糾葛和內耗,變成了無法解決的事情。

在英美評價大不相同
《追日》這部小說野心很大,受到的爭議也很大。英國評論界普遍認可這部作品,但是美國評論界卻並不買賬,認為麥克尤恩過於玩弄技巧。美國《紐約時報》刊登的一篇書評中說:「這是一場技藝精湛的無聊演出,彷彿一幫歇賽期奧運選手組成的冰上芭蕾巡迴表演團,有著過度編排的枯燥。在《追日》裡,麥克尤恩的優美文筆猶如一位藍帶廚師,在焦糊乾巴的肉上澆一勺油膩濃稠的醬汁,幫助讀者把這頓難以消化的飯吞咽下去。」

對此,黃昱寧表示,在《追日》中,麥克尤恩並不是為了炫耀技巧,而是在形式上用足心機。小說只截取別爾德的三個人生階段(2000,2005,2009),這種三段體結構本身就是為了高度濃縮戲劇效果而設置的。「一切都照應得縝密周到,沒有什麼是溢出麥克尤恩部署之外的,這種多少流露著智商優越感的寫法其實相當冒險。」

郭國良認為,內容和形式是一部小說中兩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內容之外,好的作家對形式肯定有所追求。「麥克尤恩現在已經是成名的作家,不用看別人的臉色行事了,早期他在經營作品形式的時候可能會有吸引讀者眼球的考慮,現在不需要了,但是他並沒有放棄對技巧的追求。」他說,麥克尤恩並沒有玩弄技巧,而是精心設計布局,讓形式成為故事的一部分。有時候某個看似很不經意的細節,對於推動情節發展卻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描寫別爾德家裡的裝飾時,那塊北極熊皮毯被一筆帶過,就是這塊皮毯導致了後來與別爾德妻子偷情的年輕學生斃命。麥克尤恩的作品確實好,但是讀他的東西要沉下心來。(2013.1.4 河北青年報/賈立芳)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son080&aid=974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