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菲」字的音義(一)
2019/09/30 08:43:33瀏覽915|回應1|推薦65

」字的音義()

」字有「ㄈㄟfēi、ㄈㄟˇfěi、ㄈㄟˋfèi」三音。

它是很早出現的漢字,除了本義及引申義讀本音「ㄈㄟˇfěi」以外,它的假借義有讀作平聲「ㄈㄟfēi」音的,也有讀作去聲「ㄈㄟˋfèi」音的;因為現今常用的是假借音「ㄈㄟfēi」,其形聲偏旁「非」也音「ㄈㄟfēi」,所以有人讀錯本義及引申義的字音。

一、「菲」的本義「菲草」、

          引申義「菲薄」都音「ㄈㄟˇfěi」。

  《說文解字》

   「菲:芴也。从艸,非聲。(芳尾切)(今讀ㄈㄟˇfěi)」

    又「芴,菲也。从艸,勿聲。(文弗切)(今讀ㄨˋwù)」

    從編著者許慎的立場來說,「菲、芴」兩字互訓滴水不漏,當然沒有錯,可是對我們後人卻毫無助益。我鍆只好再查段玉裁的注。

    《說文解字》「菲:芴也。」下〈段注〉「〈釋艸〉、〈毛傳〉皆同。〈釋艸〉又云『菲、蒠菜也』。」

    〈段注〉所說的〈釋艸〉是《爾雅.釋草》。《爾雅.釋草》「菲」字兩收。其一:「菲,芴」。其二:「菲,蒠菜」。

    〈段注〉所說的〈毛傳〉是《詩經》的〈毛詩傳〉,〈邶.谷風〉「採葑採菲,無以下體」〈毛詩傳〉「葑,須也。菲,芴也」。

    郭璞(276-324A.D.)注《爾雅.釋草》「菲」字兩注。其一:「菲,芴」注說:「即土瓜也。菲,音匪。芴,音物。」「土瓜」是從根部作說明,說「菲」在地下的根部像「土裡的瓜」。「瓜」本來是長在藤上的果實,這裡引申作「果實」之義,指「菲」的根部雖然長在土裡,確肥大得像「瓜」一樣。

    郭璞「菲」第二條注在「菲,蒠菜」下說:「菲草,生下濕地,似蕪菁,華紫赤色,可食。菲,音匪。蒠,音息。」這是從生長地及枝葉部分作說明,「菲草」生長在「低下潮濕」的地方,枝葉像蕪菁,開紫紅色的花,可以吃。

   「菲草似蕪菁」,那麼蕪菁是什麼?蕪菁(學名:Brassica rapa var. rapa),別名有:蔓菁、結頭菜、大頭菜、圓菜頭,雲南人說是「圓根」,新疆維吾爾語音譯「恰瑪古」,《詩經》中稱為葑;是‎十字花科蕓薹屬的根莖類蔬菜,花色鮮黃類似油菜,李時珍《本草綱目》說:「蕪菁南北皆有,北土尤多。四時常有,春食苗,夏食心,秋食莖,冬食根。」頗有經濟價值。詳細情況可參閱格友王國良先生http://blog.udn.com/glwang/20015536#!prettyPhoto。2015年0106的大作「『蕪菁』就是『結頭菜』嗎?」

   那麼「似蕪菁」的「菲草」又是什麼?因為蕪菁是‎十字花科蕓薹屬,那麼「似蕪菁」的菲草有可能也是十字花科蕓薹屬;可是郭璞說「菲草:華紫赤色」,中國所有蕓薹屬的形態特徵都是「花中等大,黄色,少数白色」,因為花色與郭璞所說的不同,所以排除「蕓薹屬」的可能。

    郭璞又說:「菲,芴。即土瓜也」,意思是「菲」的根部「肥大如瓜」;那麼在‎十字花科裡,具有「肉質根」的蘿蔔屬(Raphanus)最符合根部「肥大如瓜」的特徵;而中國自古有蘿蔔屬蔬菜,其特徵是「花大,白色或紫色」,因此我們暫且大膽的假設「菲草」是一種「紫花」的蘿蔔。在〔福星花園〕http://bruce0342.blogspot.com/2013/02/blog-post_17.html裡找到「濱萊菔 Raphanus sativus L. forma raphanistrodes Makino」,是臺灣北部濱海沙地可見的一種「野生蘿蔔」,民間俗稱「濱蘿蔔」,葉、根皆可食(見圖)。


可是濱萊菔雖然符合「即土瓜」、「生下濕地,似蕪菁,花紫赤色,可食」等條件;但是只分布在臺灣、日本和琉球一帶,是否是詩經的「菲」還很難說。我們只能說「菲」是像濱萊菔一樣開「紫花」的野生蘿蔔。因為它是一種易生易長的野生蘿蔔,所以並不值錢,在古人眼中經濟價值低,就被引申作「微薄、鄙賤」之稱。例如揚雄(53B.C.-18A.D.)著《方言》卷13就載錄:「菲,薄也。」郭璞注:「謂微薄也。」「薄」就是「菲」的引申義;現今「菲」的本義很少用,多用其引申義。

「菲」之音讀,以郭璞《爾雅.音》所注「菲:音匪(今讀ㄈㄟˇfěi)」為最早,這是「菲」的本音;引申義沒有變音也作「ㄈㄟˇfěi」。這裡所說的「今讀」是根據漢語語音演變系統所推論的現代讀音,相當於以「譯音器」把古人的字音翻譯成現代音;並不是說古人「菲」讀「ㄈㄟˇfěi」音。就「匪」字來說,閩南語「土匪(為非作歹、打家劫舍的匪徒)」讀作「ㄊㄛˊㄏㄨ〡ˋtóhùi(thóo-huí)」,並不是「ㄊㄨˇㄈㄟˇtǔfěi」,因為閩南語保留「古無輕唇音」的痕跡,沒有聲母「ㄈ」;有不少人根據資料研究出古人音讀的「擬音」,因為是「擬音」不是真正的「古音」,所以每個人的「擬音」多多少少有出入;例如《廣韻》讀上聲「尾韻‧敷尾切(今讀ㄈㄟˇfěi)」的「菲」,據「漢典」引錄的擬音:高本漢擬音作「pʰwe̯i」、王力擬音作[pʰĭwəi]、李榮擬音作[pʰiuəi]、邵榮芬擬音作[pʰiuəi]、鄭張尚芳(鄭祥芳)擬音作[pʰʉi]、潘悟雲擬音作[pʰʷɨi]、蒲立本擬音作[pʰuj],只有李榮(1920-2002A.D.)與邵榮芬(1922-2015A.D.)兩人擬音相同。那麼「菲」的上古音平、上、去三種聲調「漢典」引錄的擬音分別為:[pʰɯl]、[pʰɯlʔ]、[bɯls],可供參考。

《龍龕手鑑.草部》「菲:芳尾反(今讀ㄈㄟˇfěi),薄也,微也,悵惋也,又菜名。又芳非反(今讀ㄈㄟfēi),芳菲也」。

《玉篇.艸部》(元刊本)「菲:孚尾切(今讀ㄈㄟˇfěi)菜名,又薄也,《論語》云:菲飲食而致孝於鬼神。又芳肥切(今讀ㄈㄟfēi)芳菲也,又父未切(今讀ㄈㄟˋfèi)」。

《廣韻》「上聲.七尾.敷尾切(今讀ㄈㄟˇfěi)」「薄也。微也」。

《集韻》「上聲.七尾.妃尾切(今讀ㄈㄟˇfěi)」「艸名,說文:芴也;一曰薄也」。

從郭璞《爾雅.音》、《龍龕手鑑》、《玉篇》、《廣韻》、《集韻》的記載看來,西元3世紀到11世紀「菲」字之本義及引申義「微薄、鄙賤」都讀作「上聲敷尾切(今讀ㄈㄟˇfěi)」。目前兩岸也都讀作「上聲ㄈㄟˇfěi」。至於《龍龕手鑑》、《玉篇》所引錄的其它音義,以及《廣韻》、《集韻》也有平聲、去聲的音義,這些平聲、去聲的音義請見後文說明。

    古人用「菲」字之本義及引申義的例證如:《詩經》「采葑采菲」的「菲」是本義,《論語》:「菲飲食」的「菲」是引申義。

  《詩經》「采葑采菲」出自〈邶風.谷風〉,全詩共六章,每章有八句。第一章為:「習習谷風,以陰以雨。黽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德音莫違,及爾同死。」全章義譯作「和暖的谷風吹拂,連綿的春雨潤澤大地。我們應同心同德做好每一件事,不可因小事而發脾氣。採摘葑菜及菲菜,怎麼可以捨棄根部?我們學過的一切做人的道理,到死都不可以違背。」詩裡「葑、菲」並舉,「葑」即「蕪菁」,是優質蔬菜之一,「菲」即芴,可能就是紫花野蘿蔔,是不得已才采食的野菜;葑今讀作「ㄈㄥfēng」;「菲」今讀作「ㄈㄟˇfěi」。

  因為〈谷風〉的「采葑采菲」並舉,所以後人節縮做「葑菲」一詞,用為鄙陋之人或有一德可取之謙辭。如鮑照(414-466A.D.)在《紹古辭》的第一首說:「橘生湘水側,菲陋人莫傳。逢君金華宴,得在玉幾前。三川窮名利,京洛富妖妍。恩榮難久恃,隆寵易衰偏。觀席妾悽愴,睹翰君泫然。徒抱忠孝志,猶為葑菲遷。」「葑菲」意思是有一點點可取之處,讀作「ㄈㄥㄈㄟˇfēngfěi」。

《論語》「菲飲食」出自〈泰伯〉篇第21章,其文作:「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本章記孔子(551―479B.C.)對禹(2123-2055B.C.)的讚賞說:對大禹我沒有什麼可批評的:自己飲食微薄而盡心孝敬鬼神;自己穿著破爛的衣服卻儘量把祭祀的服裝做得華美;自己住著簡陋的宮室卻盡力修治農田水利。對於大禹,我真的無話可說了。本章中的「菲」引申作「微薄」之義,讀作「ㄈㄟˇfěi」;有人說「菲飲食」讀作「ㄈㄟ〡ㄣˇㄕˊfēiyǐnshí」比較好唸;但是「菲」讀陰平調的字義不同,這裡只能讀「ㄈㄟˇ〡ㄣˇㄕˊfěiyǐnshí」。

  「菲」引申作「微薄、鄙賤」也可以複合成多音詞,比較常見者是同義並列的「菲薄」,可形容物品微薄、生活刻苦儉約,也可做自謙之詞指自己才德鄙陋或指奉送的禮物量少質劣。

  「菲薄」一詞最早見於《楚辭‧遠遊》「質菲薄而無因」。〈遠遊〉是屈原(?343-278B.C.)想像到天上遠遊的幻想詩,出現許多神仙怪異之物,寫得很精彩。對後來司馬相如(?179-117B.C.)的〈大人賦〉,郭璞、曹唐(?797-866)的〈遊仙詩〉有不小的影響。〈遠遊〉開始先說明遠遊的原因與途徑說:「悲時俗之迫阨兮,願輕舉而遠遊。質菲薄而無因兮,焉托乘而上浮?」意思是:可悲呀!這扼殺人自由的世俗,逼得我要飛到遠處周遊;可是我的資質淺薄又沒有甚麼依靠的背景,能夠以什麼作為乘載的工具去遠遊呢?「菲薄」是「微薄、鄙賤」之義,用為自謙之詞,指自己才德鄙陋,讀作「ㄈㄟˇㄅㄛˊfěibó」。

    《漢書‧卷六武帝紀》裡說:武帝在元封元年(110B.C.)夏四月登嵩高之後,東巡海上還,登封泰山,降,坐明堂下詔,其原文是:「朕以眇身承至尊,兢兢焉;惟德菲薄,不明於禮樂,故用事八神。」「菲」是引申義「微薄」,「菲薄」在這裡是自謙之詞,意思是「淺薄」,讀作「ㄈㄟˇㄅㄛˊfěibó」。

    《後漢書‧卷五孝安帝紀》裡說:永初五年(111A.D.)秋七月丙子,下詔曰:「舊令制度,各有科品,欲令百姓務崇節約。遭永初之際,人離荒厄,朝廷躬自菲薄,去絕奢飾,食不兼味,衣無二綵。」「菲」是引申義「鄙微」,「躬自菲薄」是「自行儉約」,「菲薄」也是引申義,音「ㄈㄟˇㄅㄛˊfěibó」。

    諸葛亮(181-234B.C.)的〈出師表〉不只見錄於《三國志‧蜀志》本傳,也被選入《昭明文選》,更是中學生都讀過的千古名篇;「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幾乎人人琅琅上口。他告誡後主:「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的「菲」是引申義「鄙微」,「菲薄」就是「輕視」之義,也讀作「ㄈㄟˇㄅㄛˊfěibó」。在便民查詢網https://www.51240.com/的《現代漢語詞典》收錄的「菲薄」一詞,釋義為:「①微薄(指數量少、質量次):待遇菲薄、菲薄的禮物。 ②瞧不起:妄自菲薄、菲薄前人。」是正確的,但是音讀注作「fēibáo(ㄈㄟㄅㄠˊ)」,有待商榷。

  用作自謙之詞的還有「菲陋」,例如:前引鮑照的《紹古辭》七首之一起頭就是:「橘生湘水側,菲陋人莫傳;逢君金華宴,得在玉幾前。」是謙稱自己「菲陋」;張居正(1525-1582B.C.)《答宗伯董潯陽書》有:「僕之菲陋僝弱」,也是謙稱自己「菲陋」。都讀作「ㄈㄟˇㄌㄡˋfěilòu」。

  《梁書‧武帝紀中》:天監元年即皇帝位之後下詔有:「顧惟菲德,辭不獲命」語,五年春正月詔書又有:「朕以菲德,君此兆民」,其「菲德」也是謙稱之語,讀作「ㄈㄟˇㄉㄜˊfěidé」。

 其它如「菲食、菲儀、菲微、菲敬、菲酌、菲什、菲才寡學」的「菲」,以及「不菲、卑菲、萋菲、涼菲、惡菲、蔬菲、禮不嫌菲」的「菲」,都是從「菲草」引申作「微薄、鄙賤」之義,都必須讀本音「ㄈㄟˇfěi」。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ngjnan&aid=129771686

 回應文章

reaizuguo*😻黃陵祭文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多謝分享! ~長知識了
2019/10/01 09:23

發覺人們經常搞錯的是"緋"。

太多的人,甚至包括電台的主播,把第一聲的"緋"發成第三聲。
所以,緋聞(音飛蚊)在他們嘴裡就成了“匪聞”。 😄😄

非女(jangjnan) 於 2019-10-01 16:39 回覆:

謝謝!謝謝光臨!

  讀錯字音者多是彼此學習錯誤發音所致,

  只要大家留意正確的字音,

     被讀錯的字音就會逐漸減少了。

  把緋聞說成匪聞者,如果是學習別人

      的錯誤,那也是可憐的受害人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