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七一講話」仍未準確定義「台獨」
2021/08/06 17:07:53瀏覽860|回應0|推薦8

    中共百年黨慶,從篇章結構來看習總書記的「七一講話」,主要分為創黨的因果和未來的任務兩大內容。這兩大內容,又依時序形成過去、現在、未來三部曲,表現出承先啟後的意義和使命感。

 

    創黨的初心使命,在於「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所以四度使用「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作為四個段落的首句。這樣類疊的安排,就把反帝反封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百年戰略等宏大內容,統攝在中共領導這一個中心旨意,條理明白。

 

    接下來,又四度疊用「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作為段落首句,以強調中共領導的歷史成果,照應前述的創黨動機。值得注意的是,「七一講話」提到創黨因果的部分,始終結合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民來論述,習總書記並以「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作為這部分的定論。

 

中共與人民的深厚連結

 

    中共既代表人民,又是為人民服務的政黨,這在當今政黨政治或民主政治的世界裡,不算是新奇的用詞。但在中國大陸,中共與人民歷經百年的浮沉滄桑,其社會結構和運作機制,其相互的情感與認同,已超出其他民主口號地區的想像。

 

    在美國、在台灣,民意與黨意的共識度和認同度都無法過半。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在6月做的政黨認同最新調查,台灣成年人中有28.2%是民進黨認同者、18.9%是國民黨認同者,兩者總和都還不過半。很難想像一般台灣人會以民進黨或國民黨自豪,更難想像台灣人會為其黨綱而奉獻犧牲。

 

    但在中國大陸,中共與人民的深厚連結,是經過革命和歷史的鍛造而來,為世界其他地區所罕見。其他地區不是革命失敗,就是建設失敗,或者依靠政黨輪替,以致人民與政府(或政黨)的連結不夠深厚,甚至是否定多於肯定。

 

    因此,面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面對中共與中國人民連結一體的制度和三觀,台灣人與西方人的心理一樣,普遍產生莫名的懷疑、恐懼、歧視或否定。簡單說的話,就是歷史和政治錯位而產生的偏見,比如「歷史的終結」之類。

 

    這樣可以理解台灣地區前副領導人為什麼引用外國數據,指出今年全球17個先進國的多數人民討厭中國。她呼籲習近平:「放眼天下,前瞻未來,而非坐井觀天,守成不變。至少,對於教育水平及民主素養極高的台灣人,就不應該停留在5000年的華夏文化,或懷著國共內戰的恩怨來看待台灣。文明友善經營兩岸關係正是中共政權的歷史新課題。」[1]

 

    有個台灣網路上的新段子,頗能類比上述呼籲:「千萬別去打大陸疫苗,打了就會變成共產黨!」「真的?還有這麼好的事?」

 

    或許,夏蟲語冰的艱難,才是兩岸關係經營者的新高課題吧。歷經反帝反封建革命的社會,要主導一個自戀於殖民地思維的社會去共同發展,的確難以避免「代差」級別的障礙。而唯有通過宏觀的歷史視野,才能理解這種艱難的來龍去脈。

 

「七一講話」要求貫徹「實現祖國完全統一」

 

    所以,在面對未來的任務部份,「七一講話」連用九次「以史為鑒、開創未來」作為段首,明確指出中共領導、團結人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武現代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敢於鬥爭國內外新矛盾與新挑戰、發展愛國統一戰線、勇於進行黨的自我革命等九項任務,以排比類疊的句法,涵蓋綱領、方法、目標與條件,展現繼往開來的宏大氣魄。

 

    正是基於「以史為鑑、開創未來」,「七一講話」在結語揭示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前,明白要求準確貫徹對港、澳「一國兩制」,以及對台灣「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方針。

 

    這個部份,提到「堅決粉碎任何『台獨』圖謀」,提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有些台灣學者就在字縫裡說文解字,認為「七一講話」把一個中國和九二共識分開來講,是默許「各自表述」的空間云云。

 

    但從「七一講話」的脈絡來看,毋寧相信「一個中國」和「九二共識」的說法,是對應到敢於鬥爭國內外新矛盾與新挑戰這項任務的。也就是說,面對美日等國的挑釁,對外重申「一個中國」;而面對「『台獨』圖謀」,則對內重申「九二共識」。

 

    同樣的核心內涵,說法卻內外有別,這在章法和修辭上,形成一種斷絕「台獨」勾連外力的用意。

 

    上述台灣學者對「七一講話」語境的錯位理解,是歷史懷抱和政治邊防的錯位使然。「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已經不是當今台灣社會主流的心力所及。回憶去年武漢新冠疫情爆發時,可知台灣社會主流的格局。台灣學者若在這種格局內解讀「七一講話」,自然與呂秀蓮感覺良好的結論相去不遠。

 

    然而,所謂「外力」,或許路人皆知;但所謂「台獨」,卻可能眾說紛紜,甚或不知所云。既然「七一講話」提到「堅決粉碎任何『台獨』圖謀」,就需要認識何謂「台獨」?符合哪些條件才算「『台獨』圖謀」?在「七一講話」揭示第二個百年戰略的時程中,作為處理對象的「台獨」包括什麼樣的形式與內涵?

 

為什麼說「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正如前述,中共與人民的深厚連結,遠超過世界其他地區。因此,中共的黨意不可能悖離大陸民意。試看新冠肺炎抗疫戰,大陸黨政軍民集體一命一心的戰鬥表現和成果,已讓世界了然。這與各自為政、各安天命、各說各話的其他地區相比,判若雲泥。

 

    既然如此,「七一講話」要「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是不是與網路民意高漲的「武統」聲浪相左?其實,「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原是大陸黨意與民意的完全共識,只不過在方法和認知上存在相互為用的選擇空間。

 

    大陸「武統」的高度民意,為中共實現統一的底線作為儲備底氣,同時也為台灣和美國的政治念頭明確了底線。在太平洋或台海兩岸觸底之前,中共還有相當大的戰略選擇和作為。

 

    換句話說,大陸「武統」的高度民意,既牽制了台灣的政治動向,也牽制了美國的政治盤算,從而給中共鋪墊和平統一進程創造條件。畢竟,只要統一的目標沒變,而社會主義建設又能讓民生蒸蒸日上,收拾千分之三版圖的任務就能先後有序地進入戰略安排,不論「武統」還是「文統」。

 

    反過來看,在「『台獨』圖謀」引發大陸的「武統」民意之前,或大陸民意耽溺「文統」情境的時期,中共涉台政策的項目比較有限。新世紀以來,「武統」和「文統」的相關法案及作為同步增多,而非反向發展,就是明證。

 

    正因為方法變多、條件變好,「七一講話」所條列的任務才具有主動性和針對性。但其中關鍵,在於防止太平洋與台海兩岸的政治走向失控,而溢出中共的戰略安排之外,此所以中共始終不承諾放棄「以非和平手段解決台灣問題」。

 

    回顧「七一講話」之後,美國官方與台灣內部就「『台獨』圖謀」的表態,可見後者的忌憚。

 

    由此可以理解,50年前促成中美對話的季辛吉(Henry Kissinger)為何會在近日發聲:「美中之間的戰爭將是一場難以言狀的災難!」這是繼今年5月初的「末日說」之後,季辛吉就中美之間的矛盾再度提出「災難說」。

 

對台是「戰爭」還是「教訓」

 

    但是,站在美方利益的季辛吉從不會說中共「武統」台灣是「末日」或「災難」。季辛吉很清楚,只要美國不摻合,解決兩岸問題的方式和規模就不可能是「末日」或「災難」的級別,無論那叫「戰爭」還是「教訓」。

 

    其實,新冠疫情就是一次對人類現代戰爭能力的考驗,從台灣抗疫戰的綜合成績來看,明顯夠不上「戰爭」級別的表現。近日《經濟學人》、《日經亞洲》、《彭博》等外媒的報導,都提出了相應的數據。[2]

 

    那麼,對於一個無力又無心於「戰爭」表現的對象,手握牛刀的中共何以遲遲吝於小試?

 

    答案可能還是要看「七一講話」所布置的任務,特別是從敢於鬥爭國內外新矛盾與新挑戰來思考。台海問題的性質涉及兩岸三方,中共對於「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應是選擇了客觀而全面鬥爭的方針。

 

    如果說,季辛吉當年「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的策略是準確的;那麼,他在主次易位之後所提出的中美衝突「末日說」與「災難說」,同樣是基於客觀而全面的評估。

 

    不論出於冷戰還是文明衝突的思考,美系勢力意圖瓦解歐亞大陸上的共產主義陣營,或意圖壓制伊斯蘭與中華文明,無疑是上世紀至今的走向。而百年中共領導9千多萬名黨員和14億人民,既然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就只能選擇超越「末日」與「災難」級別的戰略。

 

    「超越」並不是閃避戰爭,反而是需要更長遠、更全面、更深刻的戰爭能力為條件。自蘇聯和東歐共產主義國家失敗後,中美之間在東海、南海、西藏、新疆、香港、台灣、金融、貿易、政治、法律、科技、網路和意識形態各領域,已經「戰爭」數十年。

 

    這比起美國對付伊朗和朝鮮的規模,無法等量齊觀。因為在對峙雙方能量懸殊時,反而較容易使出最後手段,比如核武,儘管美國評估自己禁得住那種震盪。

 

美國隊長的開戰限制

 

    然而與伊朗、朝鮮的情況不同。最近30年來,中美之間通過各領域的全面較量,美國認識到中國就如中共的發展,是愈戰愈強,強大到中美若以武力開戰的話,只能是全球的「末日」與「災難」。

 

    因此,在正常情況下,中美兩國的識者都盡量避免以武力對決。至少,基於立國原則、傳統文化和戰略安排,中方不會主動那麼做。

 

    如此看來,季辛吉的警示就是一種負責任的政治家所為。但他所不便明言的焦慮是:當今能力已達極限的美國,面對的不是上世紀的蘇聯,而是既古老又年輕、且不斷壯大的中國。令其刮目相看的是,中國模式正顯露超越冷戰體系和文明衝突困境的勢頭。

 

    如今,體力透支的美國霸權很需要隊友分憂解勞,或者收縮自身的賽程。然而,以當今中國在全球的地位和價值,美國隊友多選擇在中美之間兩邊押注,其他多數國家也對美國虛與委蛇,甚至「偷渡」中國。

 

    這種全球性的觀望立場,有助於牽制美國隊長的開戰衝動。儘管後者從阿富汗撤軍,但想因此在中國沿岸匯成開戰優勢,甚至能禁受兩強決戰的全球性震盪,都還是一種過高的估計。

 

    美國派軍阿富汗的20年,也是中國高速壯大的20年。在這20年後,美國不僅從牽制中、俄、伊的要地撤軍,而且目光縮小於中國;但中國卻是放眼全球,邁向超越。當然,這種消長只是勢頭,還沒到位,因此給了美方焦慮的機會。

 

    資本主義霸權沒有以退為進的思考、沒有互利共贏的選項,數十年來,除了武力開戰之外,美國在各方面都和中國較量過了。眼見中國愈戰愈強,華府究竟要在美中消長到位的前夕孤注一擲?還是堅持眼下逐漸失衡的平衡遏制?

 

    美國的底牌固然沒有互利共贏這回事,但他也不想全輸。而能保證美國不全輸的一張牌,恐怕只剩下台灣。

 

    這是為什麼台灣社會分明無力也無心戰爭,但美方卻要勾連部分台灣人驅動戰爭意圖的原因。台灣人對於美方的意義就是:保證美國不會全輸給中國,而不是台灣人本身有什麼價值(〈連新加坡都嘲台灣:「500人命不如1狗」〉https://www.guancha.cn/wangrui/2021_06_28_596083_s.shtml)。美方捐贈台灣有限的新冠疫苗,並不是為了救治台灣人,而是要保證台灣當局能擋住大陸疫苗入島。

 

    然而恰恰是這場疫情,讓美中消長提前到位,並觸發了美台勾連歇斯底里。最近一年多來看似踩過紅線的美台互動,可為明證。

 

    但是,從狂暴的川普到冷靜的拜登,從共和黨到民主黨,都無法整合美國政府和人民一命一心面對跨洋戰爭。中國畢竟是全領域、全方位的對手,而不是偷渡一個假信息就可以任意開戰的對象。況且,中美關係是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美國從中的獲利無可取代。

 

「筆尖」上的問題

 

    美方只想也只能做的是,利用「『台獨』圖謀」下套,以擾亂中共的戰略進程,最好能誘使中共戰略偏向,以延長自身的霸權壽命。

 

    可如此一來,在美台當局都不願或不敢孤注一擲的限制下,美方的平衡遏制戰略愈來愈得不償失。畢竟在中共集體領導的體制下,寄望於中共戰略失誤愈來愈不現實。於是,「挺台」紅利愈來愈少,甚至出現戰術失誤導致戰略損失的事情將愈來愈多。那時不但開戰不成,「棄台」反而會成為美方最主要的戰略思考。

 

    畢竟在美中消長定勢定位之後,台灣也就是川普所謂「筆尖」上的問題。

 

    試看最近一架美國軍用飛機停降台北,引發中國大陸軍方發言人正告:「台灣是中國領土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外軍飛機降落我領土都必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許可,任何外國艦機擅闖我領空的行為,都將引發嚴重後果。」[3]這番前所未見的「領土」「領空」宣言,就讓美方偷雞不著蝕把米。同樣的話,美方說不出口,而中方原來也不那樣明說的。

 

    既然明說了,就意味承受「武統」民意聲浪的中共已經有備。差別只是,這種有備是對決?還是超越?但無論哪一種,也就美國而不是台灣才夠得上對象。那麼,問題還是回到作為「七一講話」處理對象的「『台獨』圖謀」,究竟包括什麼樣的形式與內涵?

 

    礙於台灣當局的相關法規,收到上述明確宣言的台灣人只能各自解讀、各說各話。但無論台灣人是否認同,在一個中國與九二共識的輪廓愈來愈趨向清晰的時候,台灣民眾仍有待「七一講話」所未明確的「台獨」定義。

 

                                                           20210718

 


[1] 呂秀蓮〈兩岸友善 中共的歷史新課題〉,《中國時報》,202179日,A11版。

[2] 〈台灣正常指數排名 全球倒數第二〉,《中國時報》,202178日,A2版。

[3] 〈美軍機閃降松山 遞送外交郵件〉,《中國時報》,2021716日,A1版。

( 心情隨筆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mes602&aid=16616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