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為「張愛玲傳奇」做總體檢(之一) 蕭之華
2011/09/18 09:49:26瀏覽708|回應1|推薦4

.

為「張愛玲傳奇」做總體檢 (之一蕭之華 

──朱天文「叛逃」的完成與啟示 

.

所謂「張愛玲傳奇」,是當代中國文壇的一株怪誕的奇葩。

從一九四三年於上海綻放開始,自海內而海外,其蒼涼風姿,孤絕情色,跨越世紀,歷六十年而至今不衰,誠令人感歎。

「張愛玲傳奇」,衍生出「張愛玲熱」、「張愛玲現象」,進而演化為「張愛玲夢魘」。在「E世代」的華人藝文世界,刻已蛻變為「文化符號」。在校園學院,蔚為「傳奇顯學」。

在文化商場,炒熱為「商品拜物」。

綜觀古今中外文學之發展,莫不隨時代潮流與時俱進,貴能創新與超越,賤於因襲與模擬。清人趙甌北詩云: 

李杜詩篇萬口傳,如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管領風騷數十年! 

所幸,在這新一波「張愛玲傳奇」熱潮湧現的時刻,終於有人「叛逃」了。

到底「張愛玲傳奇」風姿如何蒼涼?究竟這奇葩何怪誕之有?

而這位「叛逃者」,又為我們傳遞了何種的訊息?

此刻,該是到了為「張愛玲傳奇」做總體檢的時候了。

 

一、傳奇一生,蒼涼句點 

張愛玲(西元一九二0──一九九五),小名張煐,祖籍河北,生於中國上海,死於美國洛杉磯,享年七十五歲。

張愛玲童年住北京、天津,先受私塾教育,九歲插班入《黃氏小學》,初中、高中就讀於上海《聖瑪利亞女中》,於一九三七年畢業。

一九三九年秋,張愛玲十八歲,隻身離上海赴香港讀《香港大學》。一九四一年十二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同月,日軍佔領香港。因戰火波及,校舍被毀,《香港大學》停辦,張愛玲由是輟學返回上海。

在上海,張愛玲埋首文學創作,開始她以「賣文為生」的筆耕生涯。首篇短篇小說〈第一爐香〉,發表於一九四三年五月號的《紫羅蘭》月刊第二期,即受文壇矚目,繼之以長編小說〈傾城之戀〉聲譽鵲起,緊接以〈金鎖記〉致名噪一時。

一九四四年,張愛玲與胡蘭成私訂婚約,後於一九四七年離婚。一九四九年,中共入主中國大陸,上海情勢大變。一九五二年,張愛玲離上海赴香港重入《香港大學》復學,後任職於《美國新聞處》,從事翻譯及藝文創作。一九五五年秋,張愛玲移居美國。次年三月,申請入新罕布什爾州文藝寫作營從事翻譯與寫作,八月與美籍劇作家頼雅緣結「第二春」,一九六七年,頼雅去世,張愛玲守寡以終。

張愛玲性喜孤寂,不擅交友,同學有炎櫻,文壇交遊有周瘦鵑、柯靈、龔之方,友人如蘇青、夏志清,林以亮、於梨華、莊正信等,是為至交。一九六一年十月,張愛玲曾到台灣旅行,由王禎和接待一周。一九七二年六月,張愛玲在柏克萊寓所接受水晶夜訪,一談七小時。

張愛玲一生筆耕,包括小說、散文、劇本、考據及翻譯等,中英文寫作層面至廣。一九六八年,經張愛玲授權審定,台北《皇冠文化出版公司》陸續出版張愛玲小說《秧歌》、《傾城之戀》,散文《流言》、《張看》等各類作品及補遺等共十七冊,於一九九一年整編,都為典藏版《張愛玲全集》,是為張愛玲筆耕一生最完整的文字總集。

晚年,張愛玲體弱多病,閉門謝客,隱居美國洛杉磯。

一九九五年九月八日,張愛玲孤寂客死寓所。九月三十日,友人林式同、高全之、張錯,遵照張愛玲的遺囑,撒其骨灰於太平洋。為漂泊一生的「張愛玲傳奇」,畫下了魂歸煙波滄浪的蒼涼句點。

 

二、豪門世家,貴族血液 

「張愛玲傳奇」凡有三奇,一奇是「貴族血液」。(胡蘭成語)

張愛玲出身豪門世家,外曾祖父是李鴻章,祖父是張佩綸。

李鴻章,清代安徽合肥人,字少荃,道光進士,早年統領淮軍,任江蘇巡撫,平定太平天國及捻黨有功,累官至直隸總督、文華殿大學士,晚年伺候慈禧太后,主持軍國大政,權傾一世。

李鴻章一生「拼命做官」(曾國藩語),也拼命搞錢。拼命一生的結果,官,的確做得比誰都大,而錢,的確也搞得比誰都多。

說李鴻章他官大,大到可以喪權辱國,可以禍國殃民。單單經他閣下親手所簽訂,以「割地賠款」為能事的賣國條約,就有《煙台條約》、《天津條約》、《馬關條約》、《辛丑和約》以及《中俄密約》等,坐穩近代中國「賣國賊排行榜」第一名。

尤其,他一手經營「北洋海軍」,耗費庫銀六千多萬兩,裝備各型艦艇二十五艘,號稱「東方第一海軍」。然而,待得中日「甲午海戰」發生,先是「屢敗屢戰」,繼則「屢戰屢敗」,後則「全軍覆沒」,最終招致「春帆樓之辱」,「割地以台灣一處為斷」,殃及台海兩岸,跨越兩個世紀,埋近年「統獨之爭」禍根,遺害直到如今。(范文瀾《中國近代史》第六章,頁二五五/二六二。宋露霞《百年家族──李鴻章》頁一六六/一六八)

一八九五年四月十七日,《馬關條約》簽訂,台灣割讓給日本。

一時間,阿里山風雲變色,日月潭日月無光,全島民情鼎沸,連日哭聲震天。

當是時也,愛國詩人邱逢甲恥作順民,內渡大陸,曾作〈離台詩〉一首。

       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

       扁舟去作鴟夷子,迴首河山意黯然! 

次年春在大陸,邱逢甲又作〈春愁〉一首。 

       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

       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灣! 

詩中所指「有權割地」,能讓「四百萬人同一哭」的偉大宰相,不是別人,正是張愛玲的外曾祖父李鴻章。

《馬關條約》是世代華夏子民的國恥傷心之約,而條約的簽訂地,更是世代華夏子民的國恥傷心之地。

條約訂後四十年的一九三六年,留學日本的「五四」文化健將,「頹廢派」詩人郁達夫,從日本南方的長崎海港買棹東行,前往馬關。當船經有明海灣,繞雲仙山航行時,感懷家國,一時悲從中來,寫下了惹華夏子民千秋灑淚的詩篇。 

卻望雲仙似蔣山,澄波如夢有明灣;

逢人怕問前程驛,一水東航是馬關! 

說李鴻章他搞錢多,多到「宰相合肥天下瘦」,多到家產時值白銀四千萬兩,相當於其時清朝全國年財政收入的一半,多到她女兒──張愛玲的祖母,只一份嫁妝,就夠張家吃喝嫖賭三代揮霍。(馮祖貽《百年家族──張愛玲》頁八十)

但不知張家的人,特別是張愛玲,可曾想過?所謂「相府門風」,是由多少枉死的「北洋海軍」忠烈英靈而造就?張家三代的驕奢淫逸,寧非來自李鴻章的非法所得?來自民脂民膏?

張佩綸,清代河北人,字幼樵,同治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後任御史,「以直聲震天下」,時稱「四諫」、「十朋」,為官卓有清譽,有文集《澗于集》傳世。

先是,張佩綸因「馬江之敗」,被清廷遣戍察哈爾,一時由「名臣」貶為「罪臣」。繼則三年戍滿,因繼室病故,為李鴻章選為「相府快婿」,本事寫入曾樸《孽海花》小說,傳為佳話。

 

三、因為懂得,所以不慈悲 

「張愛玲傳奇」的二奇是「張胡之戀」。

如同任何一位少女,張愛玲渴慕愛情,憧憬愛情。

這是張愛玲最喜愛的一首《詩經》。 

      死生契闊,與子相悅。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生死相許,兩情相悅,攜手同行,共度一生。

這是何等古典而浪漫的愛情境界,這是何等風情美感的情愛人生。

就在張愛玲走紅上海的那一年二月,「於千萬人中」,「於千萬年中」,「沒早一步」,「沒晚一步」,「剛巧趕上了」,張愛玲與胡蘭成相遇。

他見了她,感到「世界都要起六種震動」,見到了「民國世界的臨水照花人」。

她見了他,「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喜歡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他大膽寫信向她求愛,她接受了,回信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很快,只在相識半年後,他們私訂終身,簽下了婚約。 

胡蘭成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前兩句由小新娘起筆,後兩句由老新郎完篇,證人是新娘的手帕交炎櫻。時在一九四四年八月,那年,張愛玲二十三歲,胡蘭成三十八歲。

胡蘭成,浙江嵊縣(今嵊州市)人,一九0六年生,自幼家貧,生性叛逆,唯秉賦過人。雖只初中肄業,旁聽過大學課程,唯博聞強記,自學有成。曾任郵務生、文書人員、中學教員。因小有文才,有時文發表,儼然一文化人士。

一九三一年,胡蘭成浪跡廣西,投靠軍閥李宗仁、白崇禧,參與兩廣地方勢力之反蔣活動,事敗,被囚禁三十三天,因而與汪精衛派系建立淵源。一九三七年,胡蘭成出任汪系上海《中華日報》主筆,上海淪陷,胡蘭成復任汪系香港《南華日報》主筆。一九三九年,汪精衛漢奸政權在南京開鑼,胡蘭成隨陳公博、周佛海、梁鴻志、林柏生等漢奸大老粉墨登場,出任中央執行委員、宣傳部政務次長、法制局長以及汪精衛侍從祕書等要職,成為權傾一時的漢奸高官。

與張愛玲訂情之前,胡蘭成結婚凡三次,原配唐玉鳳,嫁胡後生一子,七年後病歿。浪跡廣西時娶全慧文,生二子二女,後遭遺棄。追求張愛玲時,出身上海「百樂門」舞女的妻子應英娣,正帶著胡家的兒女與張家做隣居。(胡寧生〈有關父親胡蘭成〉,《印刻文學生活雜》第十一號頁一0二)

此外,胡蘭成混跡青樓,勾引富孀,常「挾妓遊玩」,卓有漁色名聲。

胡蘭成的浪子出身,胡蘭成的放蕩酒色,這些一切,張愛玲全都「懂得」,並不計較,也不顧家人反對。如此委身,張愛玲說「是為他的文才、口才感動」,而時人則議論「是為他的權勢心動」。

新婚只三月,受日本主子池田篤紀的指派,胡蘭成辭別嬌妻,到武漢創辦分化抗日,鼓吹賣國的《大楚報》。不久,即誘姦年僅十七歲的護士周訓德,軟玉溫香,朝雲暮雨,恩愛尤勝張愛玲。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我抗戰勝利,全國雷厲風行肅清漢奸,胡蘭成遭政府通緝,自武漢倉皇出逃,化名張嘉儀,藏匿溫州斯家寡婦范秀美處,復與比其年長的斯家寡婦「結為夫婦」。說是出奔逃亡,實則鄉居溫柔。

際此大難分飛,張愛玲背負「漢奸老婆」罵名,獨守空閨,唯牽掛胡蘭成,按時寄款寄物,供給胡蘭成的逃亡生活。

一九四六年二月,念夫妻之情,二十五歲的張愛玲不避「私通漢奸」的罪名,甘冒被捕坐牢的危險,千里迢迢,自上海冒險到溫州探望胡蘭成。先前,張愛玲已得知胡蘭成有「小周」新歡,傷痛隱忍在心。到溫州後,復察覺更有「范先生」舊愛,如此葷腥不忌,大小通吃,終使張愛玲認清胡大官人的真面目,芳心一時淌血,黯然搭船返回上海。

愛情變味,憧憬幻滅。一代佳人,情何以堪。 

我一人雨中撐傘在船舷邊,對著滔滔黃浪,佇立涕泣久之。 

張愛玲記江邊分手當時,江面風雨淒其的腸斷離情。

隔年的六月十日,張愛玲致函胡蘭成,為「張胡之戀」畫下休止符。 

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歡我的了。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 

隨函,張愛玲附上編寫《不了情》和《太太萬歲》二部電影劇本的心血所得三十萬元。其時,張愛玲在《萬象》月刊發表《連環套》小說,每期約八千字,支稿費一千元。小說《傳奇》出版,每本訂價三百元。這三十萬元,相當於張愛玲三百期的稿費所得或一千本《傳奇》的售價。(張子靜《我的姊姊張愛玲》頁二一二/二一九)

張愛玲這休止符畫得極其「清堅決絕」,大不同於凡脂俗粉的扭捏作態,頗有「貴族血液」的氣概。這一回她玩的是真的,無他,誠然是「因為懂得,所以不慈悲」!

此後,胡蘭成亡命日本,先後與一枝等多位日婦同居,最後則與大漢奸吳四寶的寡婦佘愛珍結婚,以開酒吧為業,直至一九八一年老死。

這就是「張愛玲傳奇」的「張胡之戀」。(參閱胡蘭成《今生今世》──〈民國女子〉)

「張胡之戀」是張愛玲的初戀,是張愛玲的第一次「與子相悅」,也是張愛玲的第一次「執子之手」。

奈何奈何,她悅的,竟是一個葷腥不忌,風流成性的漢奸。而執的,竟是一雙摸盡別人妻女,容或沾上同胞鮮血的漢奸之手。

有「死生契闊」,沒有「與子偕老」。無「現世安穩」,徒留一身羶腥──這就是「張胡之戀」。

藉漢奸刊物揚名,擁漢奸夫人身價,張愛玲是否等同漢奸?向有爭論。

有這正氣凛然的指陳,「信仰可以千千萬萬,品格可以千差萬別,時代可以斗換星移,唯民族大義不可逾越!」(錢定平〈胡蘭成五題〉,《南方周末》二00四年二月十九日)

也有這持平一說,「她雖然在文字上沒有替他們(日本、漢奸)宣傳,但從政冶立場上看,不能說沒有問題。國家多難,忠奸要分。」(劉心皇《現代中國文學史話》)

誠然,在淪陷區的上海,張愛玲既沒有放過火,更沒有殺過人,也沒有公開撰文「為日宣傳」。說她「資助漢奸逃亡」,那也是她身為人妻,顧念枕席情義,毋寧是痴情得讓人疼惜,誰人還忍心予以苛責?

但是,可有人想過?當她優雅地向日本侵略者池田篤紀敬酒時,當她深情地擁抱漢奸胡蘭成時,她那朝向苦難國家,朝向浴血奮戰的抗日軍民,朝向「南京大屠殺」死難冤魂的,是她那「美麗而蒼涼」的屁股!

若指控張愛玲是文人漢奸,容或有些超過。但是,指責張愛玲是漢奸文人,想來即張愛玲人亦應難以申辯。

                                 (未完待續)

照片說明:漢奸文人張愛玲。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yc66&aid=5650692
 引用者清單(1)  

 回應文章

菜籽
From Taipei
2011/12/02 11:25
死的人是不會罵人和辯解的
蕭之華(hyc66) 於 2011-12-02 15:21 回覆:
謝謝來訪, 歡迎指教。歡迎未死者代罵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