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南極探險傳奇
2014/01/01 06:02:56瀏覽2316|回應1|推薦197

 探險船「堅忍」( Endurance )被困在南極冰塊中(1915年1-11月)

 

文:陳華瑛 / 圖片:Frank Hurley(「堅忍」攝影師)

 

冬天到了,南加州剛進入12月的那幾天特冷,凍手凍腳的。正好有位朋友去南極旅遊,我不免常常注意這冰寒世界的動向。先是聽到報導說南極洲某處降到攝氏零下93.2度,幾乎創紀錄。並提到在這樣的低溫下,光是呼吸都會疼痛。這似乎有點兒不尋常,因為那兒此時是夏季呀?接著另有一條矚目的新聞:為喚起對殘障軍人的關懷,英國哈利王子一行12人發起一趟「南極徒步慈善行」,拖著雪橇在冰天雪地中步行300公里,歷時三週,於12月13日成功抵達南極。

 

 

沒料到南極這陣子還真熱門,前兩天又爆出大新聞:一艘蘇俄南極考察船從聖誕節開始被困在厚大的浮冰裡。中國、法國與澳洲先後派了破冰船馳援,但被三、四公尺之厚的冰層擋駕,而且暴風雪讓能見度很低。船上共有74人(多為澳洲人,上圖即一位乘客從冰上拍攝的),食物還可應付兩週。原說等天氣好轉,守候在外海的中國「雪龍號」有直升機可把乘客接運出來,然英國BBC的最新消息透露「雪龍號」似乎也有被困之虞???

這個事件顯示大自然的威力不可小覷,即令仗著現在的科技還是有力有未逮之處。那麼想像一百多年前科技相對落後很多,而南極仍是一處未知世界的情況下,為了探索它的祕密,據說有不少探險隊魂斷冰原。這麼一片白茫茫的冰凍天地,除了冰雪,只有彷若千刀萬剮、讓你直不起腰的超級強風。冬季有幾個月太陽根本不會昇上地平線或海面。那時代若是困在冰原上,即使不被凍死,除了發瘋,還能做什麼?後文要講的就是一個在南極受困一年半的探險隊的故事,被歷史學家稱為是一則不可思議的探險傳奇。

對傳統的中國人來說,好端端的若非吃飽撐著,誰會跑到一個蠻荒危險的世界去吃苦受罪、甚至丟命?不知是我們民族本來就缺乏冒險犯難的基因呢?還是被耳提面命了千百年的「父母在不遠遊」束縛住?老中一向安土重遷、不輕易遠遊。少數會離鄉背井大概都是為了糊口謀生,情非得已。唯一的例外是明朝鄭和帶著龐大艦隊(1405-1433)浩浩蕩蕩的下西洋七次,那異數中的異數倒是無關肚子問題。鄭和之後的中國基本上是閉關自守、孤芳自賞。男人一直在原地踏步。女人更不堪,之前幾百年就已開始裹小腳、寸步難移。

中國之外的世界則在醖釀一場驚天動地的兌變。鄭和死後20年(西元1453年)鄂圖曼突厥人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封鎖了此一控制歐亞陸上貿易的咽喉。又因鄂圖曼帝國控制了整個東地中海,因此完全掌握了歐洲對東方的貿易。這對歐洲人來說不啻是場噩夢。

為了突破此一困境、另覓貿易途徑,西歐海洋國家奮身投入大洋航海的探險活動,躍進所謂的探索時代(the Age of Discovery/Exploration)。不想這一來竟然開啟了一片新天地。不但發現並殖民南北美洲及大洋洲等地,大大擴展了歐洲人的生存空間及資源開發;又因新世界、新事物無舊例可援用,竟激發驅動了理性邏輯的新思維、新方法。這樣的一路磕磕絆絆過來,促使西歐文化進入「啟蒙年代」 (Enlightenment),從而奠下現代科學和政治觀的基礎。

因此西方的歷史學者都把1453年視為歐洲歷史的一個轉捩點,一石激起千重浪:在此之前,歐洲仍算是「中世紀」;之後,就進入「近代史」。這段歷史也成了「危機」一詞的最佳詮釋:一場危險情勢竟帶來無限轉機,促使西歐文明以飛躍的速度前進發展。正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驚濤駭浪反而激發出無限瑰麗風光。

 

 

 

等到美洲、澳洲、紐西蘭、夏威夷群島等全被探索過了,就剩下南極最吸引各路英雄好漢,包括本文主角英國薛寇頓爵士(Sir Ernest H. Shackleton 上圖)。他在 1901-04 年第一次去探南極未成,於1907-09 第二次嘗試仍然失敗,不過已經創下當時最接近南極的紀錄。還來不及做第三次嘗試,一位挪威探險家阿曼森(Roald Amundsen)於1911年12月捷足先登,成為第一個抵達南極的人。薛寇頓自然很失望,但繼續重整旗鼓,企圖於1914 年第三度邁向南極,成為第一個完成穿越南極洲的人。

雄心勃勃的他心知這是最後一次機會了。他已年過40,青壯體力正逐漸消逝。在登報徵人的廣告裡他這麼寫:徵求男子從事危險航行,工資微薄,環境惡劣且天寒地凍,有長達數月的永夜,危險狀況層出不窮,可能有去無回,但若能達成任務,會榮譽上身。

 

 

嘿!這樣一個老實巴交的廣告豈不把人都嚇跑了?非也!居然有 5000 人左右應徵。他選了27位各有專長者,連自己總共28人,加上從加拿大買來的69隻哈士奇雪橇狗,和一隻被偷帶上船的虎斑貓,就這麽啟程了(上圖)。探險船叫「堅忍」( Endurance ), 於1914年10月抵阿根廷首府,12月從大西洋南端的「南喬治亞島」(South Georgia)駛向南極。當時他一定沒想到這船名另有玄機,竟是他這趟探險之旅的預言家。

 

 

 

很不幸那年夏天的南極出奇的冷。「堅忍」才走了幾週就被大片冰坨卡住,動彈不得(上圖,1915年1月)。隨船攝影師拍下當時船員們企圖用鋸子鋸開冰塊,以螳螂之臂力抗千鈞厚重之冰,當然是徒勞無功。大夥兒不得不停工,蝸居船內等天暖冰開。為避免大家閒極無聊而犯愁發瘋肇事,薛寇頓變著花樣讓船員天天忙著,有時大家一起刷洗甲板幹活、要不就踢足球(下圖)、或是訓練眾狗拉雪橇比賽,或不時開個音樂會(有人會玩樂器)、跟貓狗玩兒等等…到了 5 月南極開始進入永夜達4個月之久。

 

 

 

蝸居船內的日子並不好受,時常聽到冰塊擠壓船身的嘰嘰嘎嘎聲,叫人魂飛魄散。一船員在日記上寫著,有時大船甚至被擠得彈蹦起來,再往下摔。船在這般反覆折騰下眼見不保,薛寇頓於10月下令棄船,搬運重要物資在冰上搭營。他冷靜地說:船沒了,我們就回家吧。11月下旬驚心動魄的一刻終於降臨,「堅忍」不敵冰壓而肢解倒塌。

 

 

 目睹大船倒塌時的狗群,想必也心驚膽跳吧。

 

船毀了,大夥兒腳下踩的其實是一塊巨大浮冰,被風吹著漂流。他們原先試圖拖著三隻沉重的木製救生船往海的方向行進,但因冰面嵯峨嶙峋而放棄。(下張相片因年代久遠而模糊,沒能顯現該步行的困難度,請參考文首照片就有概念了)。

 

 

到1916年4月總算冰塊開縫見水,大夥兒立即分坐三艘小船划向附近的大象島(Elephant Island 上圖)。船員們輪流日夜在巨大浮冰中划槳,身上被滔天巨浪打得冰濕、未曾乾過。 一夥人猶若陷落地獄冥河的幽靈, 飢寒交迫但仍咬牙切齒地苦撐了 7 天 7夜,居然全體安抵目的地。算算一行人已經有497天沒碰過土地了。有位船員跳上海岸時已神志不清,用斧頭瘋狂地砍殺棲息在海灘上的海豹。

不幸大象島雖是土地,也只是由一些堅硬岩石塊構成,連個可避風雪的岩洞都沒有。而且此島不在魚船航線上,沒有獲救的機會。薛寇頓當機立斷選了5個有必要專長的人跟他共乘一艘船再度出海,企圖回到「南喬治亞島」去求援。

 

 留下的22人在岸上依依揮別去求援的6人隊小船

 

於是一葉小舟重返驚濤駭浪中(下圖),隨波翻滾有若乘坐雲霄飛車,領航員(紐西蘭人,其專業能力被後人讚嘆為出神入化)常常需要兩個船員在兩側穩住他,才勉強能用儀器測試太陽與地平線的角度,計算出正確的行進方向 。這裡比南極稍北,當時雖是5月,太陽仍勉強可以升出海平線。苦的是天候多半陰霾惡劣。

 

 

「南喬治亞島」西岸冰川高聳

 

那兒惡名昭彰的洶湧的冰塊浪濤沒有打翻或打爛小船已經是奇跡,而奇跡中的奇跡是,他們居然在17天後成功抵達1300公里之遙的目的地「南喬治亞島」(上圖)。唯美中不足的是上岸點為島的西岸,而捕鯨基地位在東岸。東西兩岸之間是冰川密佈的高峰,從未有人翻越過,也被稱為是不可能攀越的冰嶽。此時大家不止精疲力竭、凍瘡累累,有一兩個甚至奄奄一息。小船也接近崩潰邊緣,不敷使用。

事已至此,薛寇頓決定徒步攀越冰山。選了兩位還勉強撐得住的副手,穿上臨時湊合製做的簡陋釘鞋,以超人的意志與耐力、馬不停蹄地攀登36小時(不能停,在那種極度寒凍又疲憊的狀況下止步休憩,就會昏睡過去而凍死),成功穿越冰川高峰,抵達東岸。三人現身捕鯨基地時形貌駭人有若鬼魅還魂。時間是1916年5月20日,離他們的探險船在此島啟程時間幾乎隔了一年半。

薛寇頓借了英國船救了西岸的另三人,又兼程趕去大象島。但在島前160公里處被浮冰擋住。6月中借到烏拉圭政府的船前去,仍被冰塊擋駕。7月另有一條英國船嘗試營救也無功而返。時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在戰雲下正打得天昏地暗,英國政府無暇管這檔子事。在薛寇頓來回奔波下,總算智利政府願意借船。

這段期間裡,留在大象島的22人把另外兩艘救生船翻轉過來倒扣在地上,擠窩在底下躲風雪,靠上岸來的海豹填肚子。大夥兒度秒如日、度日如年地數著。已經有一百多天了,望穿冰水仍不見救兵,難道求援小船早已沉入海底、6人屍骨無存?希望被一點點地蠶食,外界的冰寒逐漸滲入內心,涼徹心骨。正瀕臨絕望之際,一日渺茫的海平線上竟冒出船影,眾人欣喜若狂湧上沙灘搖手狂喊。這不是幻想,的確是救兵薛寇頓。他在船頭用望遠鏡細數,確定沙灘上有 22人,一個不少,方才鬆口氣。時間是8月30日。

28個人全體平安返國。1921 年薛寇頓又和當年幾個親信起程去南極,到達「南喬治亞島」後心臟病發作逝世,被埋葬在當地 ~ 他的最愛,也為那個對南極探險滿懷浪漫憧憬的時代畫下句號。他漸漸被人淡忘,直到20世紀中葉才又被歷史學家重新挖掘出來,給予極高的肯定與評價。原因是現代人對世事的看法更富彈性與多元化,不再僅僅以成敗論英雄,甚至認為挫敗的困境更能考驗一個人的能耐。薛寇頓在南極探險失敗後表現出卓絕的領導能力,一肩扛上27個屬下生死存亡的職責,最終以「超凡」的意志達成營救全體人員的任務,實在比許多探險成功的英雄更叫人欽佩。因此這個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被譽為史上最可歌可泣的死裡逃生。

薛寇頓有做領袖的天賦。在南極受困的一年半裡既酷寒還有永夜,再行的人都可能因恐懼而失控發狂(1898年比利時探險船Belgica受困事件即為一例)。一位副手在日記上寫著,薛寇頓下令棄船時面無異色,彷彿這是再稀鬆平常不過的行動。事實上他前一夜在冰上獨自踱步,整晚不曾闔眼過。內心再焦慮,他表面上仍是實事求是,樂觀自信,知人善用。曾經有人不服氣而抗令,也有人懷疑他樂觀過頭接近愚蠢,都被他冷靜地化解收服。又譬如,棄船後比較保暖的皮毛睡袋數量不夠,他用抽籤方式分配。其中有一美國水手在日記上寫著:抽籤顯然有動手腳作弊,因為不知何故皮毛睡袋全被低層人員抽中,所有的高階長官(包括薛寇頓)都只抽到較不保暖的羊毛睡袋。

難怪屬下對他有信心、願意效命。他深知周遭的酷寒冰雪固然可怕,但士氣萎靡、自亂陣腳的內鬥才是更致命的敵人。只有大家同心一志,方可能脫險。探險失敗沒有擊倒他。不自怨自哀,轉為一心一意以營救下屬為職責,不顧自身安危、拼命勇往直前。那如鋼似鐵的鍥而不捨叫人震撼動容,驚異人類竟有如此潛能?這也是有人忠心耿耿的長期追隨他的原因。只有那隻貓的主人恨了他一輩子,因為薛寇頓在棄船時下令殺了貓。當然,那些狗也未能幸免,受困中病死的病死,剩下的或是被殺掉、甚至吃掉。

一般說來,功成名就得來不易,固然可喜可賀。但不幸若追星失敗,仍能面對困境越挫越勇,開創出另一番迷人景致,也許更讓人欽佩景仰。在這方面薛寇頓無疑是最佳楷模,他不愧做探險船「堅忍」的主人,沒有辜負「堅忍」的犧牲。

於此一元復始之際,我也要借用「堅忍」與網友共勉。過去一年若是豐收,值得欣喜;反之,乏善可陳也無需洩氣。師法薛寇頓的不屈不撓,仍可能創造出一片亮麗動人的2014年。

 

後記:

對「堅忍」探險之行有興趣者,可以觀看下面共11集的記錄片,其中有許多存留下來的隨船攝影師(澳洲人Frank Hurley)的拍照與影片,據說這在當時是首次有探險船以影片方式做記錄。第一集片頭呈現的南極冰風,有令你只想打寒顫的效果。

薛寇頓南極探險(1914)之1

薛寇頓南極探險(1914)之2

薛寇頓南極探險(1914)之3

薛寇頓南極探險(1914)之4

薛寇頓南極探險(1914)之5

薛寇頓南極探險(1914)之6

薛寇頓南極探險(1914)之7

薛寇頓南極探險(1914)之8

薛寇頓南極探險(1914)之9

薛寇頓南極探險(1914)之10

薛寇頓南極探險(1914)之11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wayu&aid=10280456

 回應文章

雲大少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真是驚險的旅程
2014/01/11 23:45
也精彩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