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西藏“波羅古澤木刻”:靈動刀鋒下的非遺傳承
2018/08/25 13:36:33瀏覽1248|回應0|推薦19

像懷抱嬰兒般,朗加左手抱起一塊約50厘米長、16厘米寬的木刻板,右手提刀向木,深淺轉撥精準靈動,大藏經《甘珠爾》中的一字一句猶如瞬間有了生命,活脫脫躍然板上。從12歲起,朗加就專注於木刻藝術,遊走的刀鋒還刻下了他近40年的人生。

在近日舉行的西藏昌都第四屆三江茶馬文化藝術節上,一大批植根於當地深厚文化土壤的非遺作品展示在人們面前,其中包括來自江達縣的國家級非遺項目——波羅古澤木刻。

  起源於1676年的波羅古澤木刻,是西藏雕版印刷的鼻祖,在藏文化的發展特別是佛學的傳承中作用巨大、影響深遠。朗加是波羅古澤木刻自治區級傳承人。傳承弘揚民族文化的念頭,促使朗加在市中心博物館租了一個10平方米左右的展台來展示他的上百幅木刻作品。

  波羅古澤木板雕刻工藝流程可細分為裁紙、撰寫、臨摹雕刻、進油、晾曬、兌制硃砂等近20道工序,其間只要雕刻的文字有一筆出錯,則前功盡棄。即使是朗加這樣的自治區級工藝美術大師,雕刻一塊中等字體的《甘珠爾》刻板,每天從早到晚,除了中午吃飯休息一小時,也要刻上3天時間。德格版《甘珠爾》經有上百部之多,用33500個刻板才能刻印出一部完整的經文。

  一張做工精細、普通規格的刻板市場上售價四五百元,匠人一年下來的收入也只能維持家人的生活,許多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波羅古澤木刻傳承顯得頗為艱難。不過,在波羅鄉古澤地區地處高山峽谷中的衝桑、古色、外衝、阿當、彭寧等村落,目前還有200多人傳承著古老刀鋒下的這項技藝,除了維持生計,流淌在血脈中的傳統文化基因是他們堅持的唯一理由。

  木刻雕版按內容可分為經書版、佛像版以及美術版三種。其實傳統的木刻技藝還可以製作印章、雕刻木製工藝品等。 2013年,朗加投資成立了江達縣波羅鄉農牧民手工業合作社,產品遠銷北京、天津、廣州等地,每年實現利潤20多萬元,吸納了當地41名木刻藝人,每人月工資4500元左右,使波羅古澤木刻技藝得到了進一步傳承、創新和發展。

為了傳承和發揚好波羅古澤木刻,提高傳統手工藝水平,打造品牌知名度,在朗加原有合作社的基礎上,政府新增投資100多萬元,新建了廠房,整合零散的加工作坊,並申請了“波羅古澤”商標。在市場的催化下,這一古老技藝正向著產業化方向發展。

“我最關心的不是賺錢,而是傳承,一定要讓年輕人看到希望。”朗加對波羅古澤木刻技藝深深的熱愛,強烈地感染了村里的年輕人,先後有50多人向他拜師學藝。 (記者 尕瑪多吉)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rt633&aid=114449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