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方鳳美《獨生》探索中國最激烈的社會實驗
2017/01/09 05:20:07瀏覽1887|回應4|推薦30

50年後,如果你在除了北京、上海以外的任何一個中國城市扔個石子,很可能砸中的是一個60歲以上的人,這人很可能是個男的。

-前華爾街日報駐華記者方鳳美《獨生》

1980年實施的中國一胎化政策,20151029日中央頒布「全面二孩政策」,實施35年的一胎化,正式走入歷史。就在這新政令宣布後四天,前華爾街日報駐華特派員方鳳美(Mei Fong)的《獨生 : 一場中國最激進的社會實驗》(One Child: The Story of China's Most Radical Social Experiment)一書,適逢其時出版。

這本紀實體著作,封面是個西裝筆挺、面貌清秀的六、七歲男孩,端坐在一個可以容得下兩個他的雕花木椅上,一圖抵千字,這圖呼應了方鳳美在第五章裡的開章引言「如果你從小就把孩子奉若神明,那麼他們成年後就會行如魔鬼」(出自P. D. James 的《人類之子》)。方鳳美在這章,談的是中國近代特有的「小皇帝」現象。超過一億以上的獨生子女,也許前半輩子被當小皇帝寵,最終要贍養年邁雙親,甚至祖父母。

除了「小皇帝」,「失獨父母」、「光棍村」、「苦逼一代」、性愛充氣娃娃產業、「婚姻市集」, 方鳳美都以田野調查方式,貼近受一胎化直接衝擊的蒼生百姓,進而探討這個社會實驗對近代中國現在與未來的巨大影響。

在「獨生」中文PDF版終於問世之際,方鳳美在馬州近郊的波多馬克自宅接受本報採訪,她期望,透過「世界周刊」讓受到一胎化影響的每一個人都有機會認識「獨生」,近窺一胎化的前世今生,莫讓歷史荒謬重演。 

★中國的一個內政政策何以受到世界關注? 它和美國有何關係?

探討「一胎化」的論著不少,但以英文寫作,《獨生》的深入、全面、客觀、人性化,算是出版界獨一,因此,出版後好評如湧,名列亞馬遜網站暢銷書之列,獲BBC電台讀書會、《經濟學人》雜誌選為好讀書目,簽書活動從去年底已排到明年,從美國紅到歐、澳洲大陸。紐約時報書評稱該書是「對中國獨生子女政策的極重要、極具可讀性的探索」,曾獲國家文藝獎章的國家公共廣播台Fresh Air主持人Terry Gross,讀了該書後特別邀請方鳳美上節目進行半小時的專訪,從中國「無後為大」的文化傳統,談到「一胎化」政策衍生的種種怪象。

這樣一本書,中國的一個內政政策,為何受到世界關注? 它又和美國有何關係?

方鳳美說,養兒育女的意義,或許每個國家因文化、國情有不同,但是人類都會思索的一個問題,一胎化在很多方面,具有全球性的衝擊力,如12萬名兒童───大部分是女孩,被西方國家領養,這大規模的華童領養,從倫理面、法律面,都值得深入追究。

去年九月華府國會圖書館紀錄片「Ricki’s Promise」試映會,主角Ricki有個中文名字「夢婷」,就是被「一胎化政策」影響一生,許許多多故事中的一個。夢婷父母為了保有家裡唯一人口配額,留下了弟弟,如今,被西雅圖洋人家庭領養並生活多年的姐姐,為了讓弟弟有更好的就學前景,伸出援手。像夢婷這樣因一胎化政策而送養的被領養華童,全美約有10萬人。

再看看今日美國大學校園。儘管美國大學學費高得嚇人,2015-2016學年度全美各校園共有328000來自中國的留學生(Project Atlas資料),佔所有國際學生的三成一五。這些人並非都來富貴之家,但絕大多數是家中獨生子女,是「四、二、一」(祖輩四、父母、獨生子女)倒金字塔的寵愛焦點。因為是全家希望所繫,自是傾全力栽培,中國一胎化意外成為今日美國大學不可少的生源和金援,或許是中國當局政策規畫之初料想不到的一個嘉惠友邦國副產品。

方鳳美說,開放二胎是預期中事,但一胎化實施35年,對中國社會造成的巨大影響該正視檢討,如總數達一百萬的「失獨」父母(失去獨生子女的父母)、失衡的男女比例(當今中國的男性人口比女性多三千萬),還有人口老化。方鳳美書中指出,目前的中國由5個工作者養一個退休老人,20年後,將是1.6個工作者在養一個老人。開放二孩政策時,中央宣示「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其實已承認,「人口老齡化」是中國必要且必須積極應對的問題。

中國從政府到民間基本上肯定一胎化政策是政府為限制人口過多不得不做的一個政策,即使不認同者,也多半以「邪惡之必須」(evil necessity )來「合理化」這個激烈的人口計畫,然而,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中國,生殖科技的進步,如早期胎兒性別診斷、人工受孕的多胞胎選項、基因篩選等等,讓這個政策畸形發展,方鳳美發現,「一胎化政策在結構上讓經濟天平兩端的人獲得最大彈性,中國的中產階級才是最受這些政策影響的人,而中國的窮人則是那些最受政策野蠻蹂躪(指被強制墮胎、結紮)的人。」

方鳳美理解中國實施計畫生育的背景,世界上不少國家都有不同的生育計畫來進行人口控制,她說,一胎化的殘酷,和造成的負面影響,並不會因為開放二胎而一夕間消失,很多人依然要為此付出代價。

★從不受重視的么女到華爾街日報得獎記者

 「如果在中國,根本不會生妳!」,即使父親早已往生,方鳳美至今仍無法忘懷父親生前的這一句。

在「獨生」裡寫別人的故事,方鳳美無法把自己抽離,因為,一胎化的畸形發展,和中國牢不可破的重男輕女觀念,息息相關,而這個觀念,也是家族即使播遷到馬來西亞,方家女人們的無形緊箍咒。方鳳美母親因生不出兒子在家族中備受屈辱,而她和姊妹們被父親、被家族視為「次等公民」。

方鳳美是出生於馬來西亞的第三代華僑,祖父從中國廣東開平移居大馬,在中國、馬來西亞前後共娶三房妻子,一共生養18個兒子,方鳳美的父親是第16子,方鳳美曾返鄉尋根,問遍中、馬兩地族人,沒人能對「祖父有幾個女兒」給個準確答案。父親重男輕女,卻一連生了五個女兒,當老么的方鳳美出生時,父親的失望可想而知,父親一生一直走到終點,仍然以「膝下無子」為最大遺憾。

雖然不受父親重視,喜歡讀書、寫作的方鳳美,一路靠獎學金為自己爭取到出國學習的機會,先是赴新加坡就讀大學、進入報社工作,接著再獲東南亞以橡膠致富李氏家族成立的獎學金(Lee Foundation),才得以在美國研究所深造,成為極少數能獲主流媒體錄用、並獲得頂尖新聞獎肯定的第一代亞裔移民記者。

影響方鳳美走新聞這條路的關鍵是16歲時贏了一項英國主辦的論文競賽,因為得獎,她有幸在英國女王訪問大馬時與其會面,同時受邀的還有父母。方鳳美說,「我想,那是第一次,我父親對『女兒無用』有了不同的思考。」

方鳳美於2007年駐華期間,與同事為華爾街日報撰寫一系列「中國經濟崛起,以及資本化的部分代價」,方鳳美寫的北漂民工的辛酸以及小村醫生勇抗工廠汙染兩篇,讓她和同事一起獲得當年普立茲新聞國際報導獎,也成為個人記者生涯的最亮點。

方鳳美五姊妹和母親。(方鳳美提供)

★一場大地震 孕育了《獨生》

 在北京、香港為華爾街日報工作了七年,這七年,也正是中國舉國上下迎接奧運的七年。方鳳美近看中國經濟的火速發展,不忘秉著一支公義的筆為弱勢發聲,寫出種種社會怪象,探討問題的癥結總是把她帶回一胎化政策。

《獨生》裡被方鳳美特寫的人物,多是默默無名的小村民,如懷二胎被迫晚期打胎的工廠工人馮建梅、為計畫生育委員會擔任人口警察的山西翼城小組長馬青菊、自願加入「築巢引鳳」大軍,舉債成為光棍房奴的田秦耿、超生二胎無戶口的「黑孩子」李雪;但也有名人,如「現代孝子」劉霆帶著腎病的母親進城上大學,後來在奧運會開幕式成為「全國道德模範」被國家公開表揚。

在上海人民公園的徵婚市集、在舊金山市郊的代孕母親中心、北京奧運鳥巢體育館的開幕式、或是全村幾乎找不到女孩的光棍村,都是在「一胎化」光影中浮沉的人生故事,從點到面,總結成《獨生》一書,方鳳美說,「最大的觸動,是那場大地震」。

20085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後,方鳳美以採訪北漂民工的經驗與直覺,直衝火車站,在火車站,遇到唐淑秀、劉計樹這對夫婦。唐、劉丟下工作,匆匆搭車返鄉,因為被他們留在鐵葫蘆鄉的獨生女慧美,從地震後就斷了線。

汶川大地震是唐山大地震後,中國最大的災害,有七萬多人喪命,其中包括14歲的慧美。這一震,震出了無數校舍的豆腐渣工程,也震垮了「一胎化」烏托邦。唐、劉一夕之間成為6000多個失獨家庭,掉入人生的絕望深淵。

方鳳美也去了距離震央不遠的四川什邡市什邡曾是一胎政策最早期的試點之一,震後,成為失獨家庭的重災區。這裡的失獨父母,多數無法補生,有的已過適育年齡,更多的是被外力除去再受孕的能力。

↑方鳳美造訪四川安仁地震博物館,拍下罹難學童的書包、遺物。(方鳳美提供)因賀爾蒙失調,結婚多年始終懷不上孩子的方鳳美,在面對無數錐心泣血失獨父母之時,意外發現自己懷孕了。

從汶川大地震之後一年多,方鳳美經歷了懷孕、流產,後來在北京醫院接受不孕治療,終於透過人工受孕方式獲得一對雙胞胎兒子,「失獨父母的沒有『子」望,我完全能理解」。

方鳳美隨美國生長的第二代華裔夫婿Andrew搬至美國西岸,為了照顧一對雙生子,離開華爾街日報,目前在華府新美國基金會擔任研究員,同時,耗費三年時間整理舊資料,完成《獨生》一書。

「一胎化早晚會走入歷史,我只是沒料到,書一寫完,中國就開放全面二孩!」方鳳美語中有欣慰,也感慨時間點的巧合。

英文版《獨生》順產  中文版卻難產

「最應該讀到這本書的人,是我在中國的採訪對象,或者被一胎化政策改變一生的人」,然而,對一胎化政策長期的「政治正確」與敏感度,讓「獨生」通往中文世界之路比方鳳美預期的更加崎嶇坎坷。

這本書從美洲紅到歐、澳,甚至連日本有出版社談妥日文版出版事宜,弔詭的是,中文版的「獨生 」卻在兩岸三地難產。

在尋求中文出版的過程中,方鳳美先是遭遇了大陸出版商因擔心通不過審查而放棄;香港出版商在銅鑼灣事件後也收手猶豫;台灣方面,或許是政治敏感,或許是市場考量,也無疾而終。

一心想讓這本書通向中文世界的方鳳美決定自籌經費,請人翻譯成中文,如今,中文版PDF版已能在網路自由下載、免費共享,至於翻譯成本,方鳳美則透過GoFundMe網路眾籌方式填補成本缺口。One Child」的中譯本《獨生》免費網上下載網址: http://www.meifong.org/wp-content/uploads/2016/11/%E7%8B%AC%E7%94%9F-simplified-2016-1123-compressed.pdf,另外,亞馬遜也有Kindle版本,$2.99元 即能下載。

不計代價自費完成中譯本PDF《獨生》,方鳳美說,她把這書獻給「任何一個不計代價想為人父母者」,包括她自己。

↑方鳳美和夫婿Andrew及一對雙胞胎兒子。(方鳳美提供)

↓方鳳美在簽書會上位讀者簽名(方鳳美提供)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mmingbird2009&aid=88010343

 回應文章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老共還算是公平的
2017/02/11 04:09

習近平 只有一個女兒 習明澤

李克強 也只有一個女兒

別妄自菲薄 女兒也是寶

現在 在大陸及台灣 都喜歡選只有女兒的當領導人,比如說馬英九也是

所以說 蜂鳥一家 在兩岸將會是領導人的 熱門人選



看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1/10 06:52

最可憐的是那些"失獨"的父母

當初被威迫矇騙施行絕育,遇到災難,失去唯一的孩子

在重視家庭和子嗣的傳統社會,那是他們最重要的希望


羅希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1/10 06:03


甜水窩蜂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1/09 22:03

當然,亂世問題叢生.

如果沒有這些大驚小怪的人,問題會更多、更無法引起關注,歷史謬誤會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