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亞裔為黑人維權 向父母發公開信
2016/09/01 01:33:08瀏覽3315|回應6|推薦32

《亞裔千禧世代打破禁忌 向父母發公開信­­》

 七月初,國慶長周末剛過,兩起白人警察槍殺非裔錄影帶透過社群網站瘋狂轉傳,全美譁然,黑白對立氣氛高張,接著是接二連三的報復性非裔殺警案達拉斯的一夜驚魂,奪走五條白人警察的無辜生命

敏感的種族問題浮出檯面,引發社會論辯,同屬少數族裔的亞裔對「黑人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簡稱BLM)社會運動賦予高度關注,尤其是第二代亞裔不再保持沉默,透過Google Docs以「的孩子」署名,集體向他們的父母寫信用溫暖而理性的筆調,說出他(她)們支持BLM 的理由。這封《致父母的公開信》(LetterForBlackLives)在年初梁彼得事件後,映照出亞裔移民第一代與子女間一個隱而未宣、既深且難跨越的鴻溝。

­­

《致父母的公開信》由華裔族裔研究員、網路社運人士許可(Christina Xu)發起、逾百位千禧世代參與擬稿、編輯,並翻譯23種語言同時製成多語影音版,過去一個月從推特、臉書Youtube開始傳布,逐漸從社交媒體受到主流媒體關注,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的轉碼 (Code Switch)訪談節目,7月27日對這封公開信製播專題;除了NPR,華盛頓時報、耶魯大學校報達拉斯晨報也跟進報導。回響不只存在亞裔族群,拉丁語裔千禧世代也響應,西班牙文版公開信接著誕生顯示「黑人命也是命」運動的岐見代溝,同樣存在其他少數族裔

哈佛大學畢業的許可,七歲隨父母從福建移民來美,她在接受NPR專訪時談到寫這封公開信的動機,是始於7月6日明州黑人卡斯提爾(Philando Castile)因車燈不亮而被警員臨檢查,接著被警察開致死一案。當時同在車內的卡斯提爾女友雷諾斯(Diamond Reynolds)錄下10分鐘畫面,以一身鮮血的卡司提爾為背景,異常冷靜的語調敘述被警察盤到被槍殺過程,該影音檔上傳臉書後,一日內瘋狂轉傳,迅速累積三百萬的瀏覽。

在這最初公布、未被剪輯的影音檔中,雷諾斯不只一次提到槍殺卡斯提爾的警察是華人,許可看到該影音立即聯想到2014年紐約華警梁彼得誤殺黑人葛利( Akai Gurley)一案,及今年二月審判後的全美華人挺梁示威行動。她深深恐懼 : 會不會又會有一批華人跳出來,不分青紅皂白、只因為是警察是華人而再度串連相挺?!

許可將她的恐懼劍及履及化為行動,沒多久,支持「黑人命也是命」、反警察執法過度的朋友們一呼百應,在藍與黑衝撞最烈的周末,他們徹夜寫這封公開信、接著錄影音檔。許可說,對她而言,司法正義是為非裔家庭討他們早該有的一份正義,而不是去爭取「亞裔該和白人有同等的權」。

這封信的中文版分簡體、正體兩版本,於英文版公諸於世的第三日,7月12日問世,是11位編輯、58名翻譯人力耗費數個日夜不眠不休的心血結晶,他們多是年幼時與爸媽從中、港、台移民來美的第一代華裔,多畢業自名牌大學,具中英雙語能力。公開信第一段這麼寫著:「在您的經歷中,也許沒有很多與黑人接觸的機會,但他們是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們是我的朋友、同學、隊友、室友、老師、甚至家人。而今天,我為他們擔憂害怕。」

中文版公開信的主要推手是25歲翁夢宇( Mona Weng)。2歲時隨父母從杭州移民來美,目前在谷歌商業開發部門任職的夢宇用流利的華語接受訪問說,正當全美瘋狂投入口袋怪獸實境電玩(PokemonGo)的同一周末,像她一樣的年輕人沒日沒夜合力撰寫Letters For Black Lives公開信這個推特平台上,聚集著和許可、翁夢宇類似、在雙文化移民家庭成長的亞裔青年,他們一邊草擬這封公開信,一分享彼此共同的經歷,面對他們活在恐懼中的非裔同學、同事有共同的悲憤。他們說,自己的父母多半不瞭解黑人、在刻板印象下懼怕黑人,「不准和黑人談戀愛」更是很多亞裔的共同「家訓」。

翁夢宇從小在亞裔極少數的社區長大,對於黑人「被戴著有色眼鏡看待」感同身受,想破除父母成見,卻又不知如何口。同樣,在紐約開設創意設計工作的黃立翔也是如此,歧視黑人,從小到大就是家裡不可說的敏感問題。

4歲從台灣移民美國亞利桑那州的黃立翔(Lee-Sean Huang,下圖左一)也是第一批響應許可,並參與撰寫公開信的義工之一也在帕森斯設計學院、紐約大學教設計的黃立翔坦言,在離開亞利桑那州、赴哈佛就讀大學前,他絕少有黑人朋友,對黑人的觀感多半和父母一樣,從媒體的二手傳播而來。過去十年在紐約立業,交友圈擴大,紐約大熔爐的族裔多元,真正接觸黑人,讓他一改過去的刻板印象,從真正的生活中去了解他們,感受他們的恐懼

「我們的父母輩一般認為黑人以黑奴受害人自居,不知勤奮向上,幾百年還不能翻身,不像亞洲移民努力讀書,總能實現美國夢。」感謝有這封公開信起個頭,黃立翔試著從歷史角度和父母談黑人、亞洲移民的不同,他不求改變父母想法,但至少透過對話,讓兩代學會「彼此尊重」。

休士頓古典樂界小提琴手Judy 在看完卡斯提爾被警槍殺後的影片,難掩激動,寫了一首詩 A Broken Taillight:「一個壞車燈,不應該糟蹋掉一個人,不應該毀掉一個家。……」寫完後不久就收到這中文公開信。她說,爸媽往來的社交圈多是社經地位高的亞裔朋友,在聚會中,他們總不掩飾對非裔或西語裔移民的貶低,「可是我上的是公立學校,大多數同學都是黑人或拉丁語裔,我受不了時,就和父母公開討論。」Judy收到中文信後,欣喜萬分,立馬轉給父母,因為,這封信完全說出她的心聲,她也希望自己父母、長輩能「超越膚色,把人當人看待」。

在紐約布朗士區成長的泰裔移民馬內斯 ( Manus Chaorinuea) 讀了公開信,認同公開信的動機,但對於信能激起的效果,頗感懷疑。父母分別是廚師、護士,接觸底層黑人的機會機會較多,因此從不會戴有色眼鏡看任何一個族裔,他認為,種族成見若非是自身經驗點滴凝聚而成,就是沒經驗,完全仰賴二手資訊而來,族裔對立是個複雜的問題,欠缺接觸就難存在同理心。

翁夢宇說,這封公開信不求立竿見影,一夕之間改變父執輩的觀念,只要能拉開親子深層交流的線頭,就值得慶賀

自己的父母並非贊同翁夢宇的行動,公開信送出後也未如預期讓翁家親子敞開心胸對談,對此,翁夢宇並未太失望。她指出,多元的社會針對議題有不同的意見,是很自然的,這次為黑人維權的公開信行動,完全是一群陌生人在網域裡偶然相遇、共同相信一件事,繼而全力以赴,「對我,這已是很棒的經驗!」

美國歷史上首位黑人司法部長霍爾德(Eric Holder)4月29日在喬治城大學和學生對談「種族歧視」,他認為,推翻任何不公義的事,難免都要製造雜音(Noise),黑奴解放、少數族裔爭取平權、婦女爭取投票權,「美國,是一個嘈雜的國家,這也是這個國家偉大之處!」

一群亞裔孩子,正製造雜音,從他們的家庭開始。

美國歷史上首位黑人司法部長霍爾德(Eric Holder,右)4月29日在喬治城大學和學生對談種族歧視,他認為,推翻任何不公義的事,難免都要製造雜音(Noise),少數族裔爭取平權、婦女爭取投票權。(喬治城大學法學院網站)

~*~*~*~*~*~*~*~*~*~*~*~

郭重伶一家三口的親密合影。(郭重伶提供)

郭重伶的先生和新生兒。(郭重伶提供)

《黑人  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家人》

同屬少數族裔,一群年輕亞裔甘冒「忤逆犯上」大不諱,多多少少存在著私心,就如同公開信所述他們(黑人)是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北加州的翁夢宇在谷歌公司最要好的同事是黑人;華府美國新聞署任職的David H.相知多年的同志男友,紐約市的黃立翔、郭重伶人生最重要的另一半,也都是黑人。

「當黑人成為家人,我才了解,每天能平安回家是多麼幸福的事!」David的男友是軍人,即使不著軍裝,總一定把軍人證放在伸手可及之處,因為,隨時可能無緣無故被警察攔檢、盤查。

CNN 非裔前主播、目前任職ABC新聞主播荷姆斯(TJ Holmes)即使身為公眾人物,也仍難逃被警員「另眼看待」的宿命,2012年在亞特蘭大CNN總部下班返家途中,他在無任何違規可能的情況下,被兩警車尾隨、攔檢,在有五萬粉絲的推特上即時附圖留言:「黑人開車不是笑話!」(Driving while black ain’t no joke!);他的前同事、CNN主播李蒙(Don Lemon)提到,自己母親從小耳提面命「看到警察、絕對服從」,但是直到如今,他每天深夜下班,從辦公室到家裡這段路,母親規定他一定得打手機給她,一直到他踏進家門,母親才放心掛電話。

13歲從台灣移民夏威夷的郭重伶,現年34歲,目前定居紐約布魯克林,負責管理一個職業舞團,兩年前在家人祝福下和從事視聽藝術工作的黑人男友完婚,兩個月前兩人歡喜升格當爸媽。

郭重伶說,夏威夷亞裔是最大族裔,白人反而是容易被歧視的「少數民族」,自己從小生長的環境加上觀念開明的父母,其實沒有被歧視的經歷;而自己的先生則不然,長在白人居多數的保守維州,小時候常成為「種族偏見」的受害人。

「有回他和一群白人朋友到雜貨店買東西,出門前老闆就只揪出他一人,就是認定他會偷竊商店貨品。」郭重伶還說,前幾年她住在曼哈頓上西城中央公園附近,同棟公寓幾乎沒有黑人,當時還是男友的老公,幾乎每次都會被警衛攔住。為了避免麻煩,郭重伶老公出門總是一身筆挺,盡量「穿得體面」。

過去這一兩個月,黑白衝突激化,難免讓這位新手媽媽憂心忡忡,和另一半討論兒子未來將面對的世界,如何教導兒子面對成見、歧視,郭重伶說,現在他們定居在族裔多元的布魯崙(Brooklyn),她比較不擔心混血的兒子會遭遇太棘手的歧視問題,但,教會兒子「自我防衛,避免成為白人警員執法過當的標靶」的基本生存技能,絕對是只有老公能勝任的工作。

~*~*~*~*~*~*~*~*~*~*~*~*~*~*~*~

《黑人命也是命-致父母的公開信》

親愛的媽媽、爸爸、長輩們:我有事想跟您談談。

在您的經歷中,也許沒有很多與黑人接觸的機會,但他們是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們是我的朋友、同學、隊友、室友、老師、甚至家人。而今天,我為他們擔憂害怕。

黑人占美國人口的13%,然而在美國警察今年奪走的五百多條生命中,25%是黑人。幾天前,在路易斯安那州,一名黑人Alton Sterling在街上售賣光碟時慘遭警察擊斃。僅一天之後,警察在明尼蘇達州一次交通臨檢中,又擊斃了一名叫Philando Castile的黑人。他的女友和四歲的女兒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死去。不可思議的是,這些開槍殺人的警員卻沒有一個受到應有的處分。

這就是我身邊黑人朋友天天面對的可怕現實。

雖然我們常聽到黑人日常所面臨的危機,我們的直覺反應往往是指出我們與他們之間的差別。與其對他們的困境表示同情,我們寧可視而不見。您或許會因為經常看到有關黑人的負面新聞而認為黑人被警察槍殺是咎由自取。您也許會想,如果我們空手來到美國都能夠克服歧視並創建良好的生活條件,為什麼他們就不可以呢?

我想跟您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身為亞裔,我們在這個國家也經常遭受歧視。有時他人嘲笑我們的口音,或者以“亞洲人不是做領導的料”為由阻礙我們升職;我們當中有些人,還會被罵為“恐怖分子”。可總的來說,當我們走在大街上,一般不會被誤認為是“危險的罪犯”。警察也不會無緣無故向我們的孩子和父母開槍。

對我們的黑人朋友來說,現實卻不一樣。許多美國黑人的祖先被販賣到美國作奴隷。幾百年來,奴隷主和當權者為了一己之利,不斷剝削壓榨黑人的社區、家庭和人身權益。奴隷制度廢除後,他們仍然得不到應有的社會支援和權益 — 只能靠自己重建生活和家庭。至今,他們在投票和購屋方面依然面臨重重障礙,還持續面臨暴力威脅與恐嚇。

美國黑人所主導的維權運動在為黑人爭取平等權益的同時,亦為所有少數族裔帶來在社會上更平等的待遇。黑人民權運動參與者們在長期的鬥爭中被毆打、關押、甚至失去生命,才換來了我們亞裔今天享有的權益。同為少數族裔,我們欠他們太多了。我們理應與他們攜手合作來抵抗不平等待遇而不該矛頭相向。

當一個人在回家路上,被一位誓言保護我們的警察槍殺 —即便這位警察姓“梁” — 那是對我們大家的攻擊,也意味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早已淪為一紙空文!

正因如此,我支持Black Lives Matter “黑人的命也是命”維權運動。當我看到身邊的人,即使是家人,說出貶低黑人人格的話,或做了這樣的事,我一定會仗義執言。我之所以想跟您談到這一切,是因為我不想讓這件事疏遠我們。我請求您嘗試著去體會那些因為警方的暴力執法而痛失所愛的父母和子女的憤怒與悲哀。希望您同樣也去體會我的憤怒與悲哀,並且支持我選擇去發言,去抗議。同時也希望您把這封信分享給您的朋友,並鼓勵他們設身處地地思考這類悲劇。

您長途跋涉來到這個國家,在這對您並不總是友善的地方生存了幾十年。作為您的孩子,我感到驕傲和萬分感激。您從來都不希望我經歷與您同樣的苦難與掙扎。您為了讓我向“美國夢”走進一步,在不公平的待遇與歧視之下也堅持著支撐下去。

但我希望您能夠理解:美國夢並不只屬於您的子女 —它屬於這個國家的每一個人。我們生活在同一個美國,唯一能讓我們感到安心的前提是我們的親友、鄰舍也能擁有相同的安全感。我們追尋的美國夢,是沒有人活在警察暴力的陰影之下。我嚮往這樣的未來,並期待您與我攜起手來共建、共享這份未來。

您的孩子敬上

CONTRIBUTING EDITORS AND TRANSLATORS

EDITORS:

Mona Weng, Oriana Li Halevy, Allen Ha, Luke Yang, Christina Cheng, Rui Zhong, David Borgonjon, Daphne Xu, Felix Huang, Grace Chen, Franky Xu

備註:這是為聲援美國黑人社群所發起的“黑人的命也是命”維權運動而集體創編並翻譯成多種語言的中文譯版公開信。這封信的原文,相關網鏈和多種語言譯文是由上百名義工合作完成的。義工們希望藉此跟他們尊重的長輩們懇談一件非常重要的議題。

↑22歲的越裔鄧恬(Tien Dang,音譯,左)和父親鄧南玩自拍。鄧恬協助翻譯公開信的越裔版,寫完後戰戰兢兢寄給父親鄧南,五分鐘後就獲父親肯定回信。(鄧恬提供)

~*~*~*~*~*~*~*~*~*~*~*~*~*~*~

《公開信後,聽聽父母怎麼說》

華人第一代移民為了給予下一代更優質的教育環境、許下一代更美好的未來,冒險犯難、吃苦耐勞在這個語言文化異域開始新生活;在父母呵護、犧牲下逐漸成長成材的華裔千禧世代,一方面傳承父母的教育觀、家庭觀,但與此同時,語言、文化無隔閡的土生土長華裔也透過教育、交友、網路,潛移默化中衍生與父母不同的價觀。他們許許多多,理解父母「為了下一代犧牲」的苦心,但也期盼父母,走出自己的小圈圈,為了社會、國家、世界更美好的未來,和他們一起高舉正義旗幟。

 紐約市華裔員警梁彼得(Peter Liang )前年11 月值勤時誤傷黑人葛利(Akai Gurley)而後葛利傷重致死,梁被法院以二級誤殺罪等五項罪名起訴,陪審團今年二月裁定梁罪名全部成立之後,挺梁華人群起譁然,一個名為「亞裔維權大聯盟」(CAACR)透過微博發起全美挺梁大示威,甚至蒐集12萬人簽名在白宮網站聲援梁彼得,信中稱,檢察官為了政治目的起訴梁彼得,亞裔警員梁彼得成替罪羔羊。

由於號召者以微博串聯,參與群明顯以第一代華人移民和大陸留美學生為主,幾乎難看到習慣以推特、臉書作為串連平台的美國華裔千禧世代的身影(下圖,世界日報)。

推動並參與這次公開信的年輕人,提到梁彼得事件當一個人在回家路上,被一位誓言保護我們的警察槍殺即便這個警察姓『梁』—那是對我們大家的攻擊,也意味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早已淪為一紙空文!」挺梁行動選擇隱身,這一群年輕人用公開信方式向他們的父母踢館,意義頗不尋常。

在公開信發出後的這一個月,網路上共鳴不少,但多存在千禧世代,他們多以亞裔為傲,感激父母,但對一向對非裔平權運動興趣缺缺的父母,一反常態熱心挺梁,感到憤怒、羞愧。

記者過去幾周來,透過臉書、電話採訪了東岸到西岸、美中到美南兩代對公開信的看法,第一代的華人移民家長多不隱諱自己多少歧視黑人的事實,但不願真實身分曝光。對於這次的公開信行動,倒是一面倒給予肯定,認為有助於自己了解孩子的想法。

定居芝加哥近20多年的單親媽媽汪玲純讀了公開信後,對和自己子女同樣成長背景年輕一輩亞裔的想法,比較「有感」,但並不會改變自己對黑人的看法。「沒法子啊,20多年前初抵芝加哥,幾次被黑人歧視、欺負,這種慘痛經驗是讀長春藤名校孩子體會不到的。」每每行經芝城治安最破敗地區,汪玲純看到路上黑人大搖大擺、一副「你拿我沒轍」模樣,一氣,顧不得兒子在車上,「黑人都是這樣!」的情緒性評論就出口。

來自台灣的馬州蓋城居民梁太太育有一對人人稱讚的子女,自認為是觀念開通的母親,和子女一也有很好的互動,但是每每提醒子女「不可結交黑人男女朋友」,就被就讀大學的女兒指責是「歧視」。「華人父母再開放,總有個期待,結婚總是兩個家庭的事,我們對黑人家庭、教養觀、文化都不瞭解,孩子能和華人結親總是好的。」

汪玲純不否認,自己兒子的黑人朋友多是頗懂禮貌的,但她早早跟兒子說定「絕不要黑人媳婦」,因為「生出來的下一代會不好看」。

同屬少數族裔,非裔亞裔先來後到,理應同舉公義之旗、同仇敵愾,但亞非裔社區彼此存在偏見是不爭的事實,亞裔,在「模範少數族裔」包袱下,不僅無法透過教育平權政策受惠反而因擠壓效應,成為受害者,近兩年來,向常春藤名校控告對亞裔生入學歧視的官司不只一樁,讓望子成龍的華人家長,對非裔增加另一層的負面印象。

從中國東北移民來美已經25 年的李先生二月透過朋友傳來微博的短訊,參與了紐約挺梁示威,「我自己有孩子,為梁聲討正義,就是為我們的孩子構建更好的未來,我不希望孩子因為自己的膚色,阻礙他進入長春藤名校的機會,也不願意孩子因為膚色,像梁(彼得)一樣,成為司法祭品。」

「如果黑人像華人一樣認真工作、守法,這些倒楣事就不會發生!」李先生看了幾個黑人遭到員警暴力對待的影音,和朋友討論,大家也同聲一氣,「華人和其他亞裔移民比較奉公守法、對公權力也較敬畏,更別談挑釁。」

50多歲的劉曉(化名)在紐約皇后區有份收入穩定的工作,還把投資的一棟公寓透過Airbnb平台出租,劉曉的同事也有幾位黑人,對她而言,黑人、白人、亞裔都有好人壞人,她總是教導三個兒子不能以偏概全、以貌取人。儘管如此,在選擇租客時,她一看到入住申請者照片是黑人,就找個理由拒租,「人和人在沒接觸之前,說不準,為了自保,我只能相信統計數字。」

第一代華人移民家長,有各種不同的理由期望子女和黑人保持距離,但也不乏從理解、接觸,逐漸接受子女的觀點。新州澤西市的鄧曉玲就是一例。

在當了20 多年的全職家庭主婦後,鄧曉玲在獨生子上大學後重回職場,生活圈子也從原來的華人社團、中文學校,向主流擴大,往來的同事,各種族裔都有,也漸而理解兒子那一代的「多元」體會和自己這一代的距離。

「兒子幾乎每次從華府回來,都會和我討論黑人的問題,這封公開信 ,當然也談!」鄧曉玲兒子從小對時政、時事一直保持高度興趣,目前任職於華盛頓郵報,她說,和兒子的對話最初從「誰沒碰過歧視」出發, 到現在終於可以理解黑人的痛, 「那是無數次討論和生活歷練才能體會出的。」

常和兒子討論美國黑白的問題, 從警察槍殺黑人,黑人的姓式, 黑人的音樂, 奧斯卡的提名,鄧曉玲最近看到朋友們在臉書上轉傳「黑人命也是命」及公開信的正反論辯,個性直爽的她總是為BLM挺身直言:「為什麼要分黑白?為什麼我們不就是都是美國人?」

她牢牢記住兒子告訴她的一段話「請問這世界上,哪個種族會像黑人一樣,提筆寫自己姓名時,就是一次痛苦,就被提醒他的祖先被迫離鄉背井,來到異鄉倍受屈辱,用著白人賞賜的名字?」

一向沉默的亞裔站出來支持「黑人命也是命」維權行動(網路圖片)

~*~*~*~*~*~*~*~*~*~*~*~*~*~

《黑與黃 美國黑白對立之外的另一堵高牆》

「最歧視黑人的,不是白人,是亞裔!」訪問2030幾歲的亞裔年輕一代,這樣的評論,常常聽到,也許過於武斷,但同屬少數族裔,亞非通婚在美國各種跨族裔婚姻中,比例最低,是不爭的事實。

 這座豎立在黑與黃之間的無形牆,難透過通婚敲破,從前世走到今生,反而越疊越高。北美主要城市走一趟最破敗的黑人區,街角雜貨店、乾洗店、快餐店,十之八九的店東都是冒著生命危險賺蠅頭小利的亞裔新移民,被搶是這些店家的共同經驗聖路易韓裔聯盟統計,2014年夏天白人警察威爾森不起訴宣判當晚的佛格森暴動,被火燒、掠奪、破壞的店家就有十家是韓裔老闆,少年布朗被警察射殺前光顧未付錢的雜貨店,也是亞裔經營。

 「要賺黑人的錢,就要冒生命危險!」幾年前發生在華府東北區雜貨店的搶案,池姓台裔移民父子被非裔搶匪打劫、槍殺,這是在同區開店的親戚李英松的感嘆;兩年前華國慶日喬治亞大道雜貨店歐姓店老闆遭劫並被殺害,和命案發生地點只有幾步之遙的乾洗店裝著隔離大鐵窗、防彈玻璃加上監視錄影器,店主韓裔金太太說,開張才五年已被非裔搶過兩次。

被華府非裔社區視為「永遠市長」(Mayor of Life)的貝瑞(Marion Barry),其行其言始終具高度爭議性,他在過世前曾在2012年放話批評華府第八區亞裔店面又髒又亂,「亞裔應該滾出去」的一句誑語,讓多年致力修復亞非社區關係的市長亞太事務辦公室韓裔主任,差點抓狂。

談亞非社區關係緊繃,不能不提亞裔的愛面子。

 台灣有「一白遮三醜」俗諺,韓國美白、整形事業獨領風騷,中國「白富美」當道已有年矣!崇白反黑幾乎是東亞地區人民的共同審美觀,這樣的觀念隨著移民潮流到美國,讓美國已然棘手的亞非對立更形複雜,母國不同的移民親子兩代,對黑人的觀感也產生落差。

 台灣讀完小學後才移民美國,在北加工作已5年的蔡小姐,每次回台灣就受不了台灣的「以貌取人」文化,她舉例說,台灣的英文補習班白人的英語老師就是比黑人、黃種人薪水高上一大截,儘管白人是英語非母語的俄國白人、而黑人是土生土長美國人。

加州大學爾灣校區政治系韓裔教授克萊爾金(Claire J. Kim)得獎學術著作「苦果:紐約市黑人與韓裔衝撞的政治因素」嘗試揭開亞非對立密碼。

金教授稱,亞裔對黑人的負面印象,多是從媒體、電影、電視影集總結而出,但也有歷史根源。多年研究亞非移民歷史的她也發現,19世紀中期大批華工從中國來美修築鐵路,當時,儘管後來黑奴解放,黑人,仍處於美國未受教育、最受歧視的社會最底層,這批留下的首批華裔移民很自覺地與黑人劃清界線,早期舊金山華埠領袖團結華人,埋伏深層的一種恐懼就是怕自己被主流白人歸於和黑奴同類。

 金克萊爾在七月底接受國家公共廣播電台訪問時提到,亞裔第一代移民對非裔歷史缺乏認知,亞裔千禧世代能自覺寫這封公開信她予以肯定,也相信黑黃之間的高牆並非難被攻堅,能被提出、討論,就是可喜的第一步。

(全文刊登於北美世界周刊No. 1692)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mmingbird2009&aid=72604240

 回應文章

打倒支那
2023/03/11 23:42
等美國白人居少數,就會爆發南非式內戰,人命如草芥,朝不保夕

看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6/02 13:07

我以為之前讀過這一篇,居然漏掉了 ... 也是日子過糊塗了 

今天上午看到NY Times 整理出來的Floyd 被壓住喉嚨致命的那段短片,越看越生氣,那個警察簡直是蓄意謀殺!  抗議者要求以一級謀殺論罪是合理的。


Kitti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9/24 11:12
某些華人常常會說白人對他們歧視,可是提到非裔的時候卻是一副不屑的表情。這就是偽善,雙重標準。
甜水窩蜂鳥(hummingbird2009) 於 2016-11-17 23:09 回覆:

我就有好幾個這種朋友,向白人靠攏,卻又氣白人歧視 ; 碰到非裔,卻大喇喇說人家是"黑鬼".

這樣的父母,如何教給孩子人道、尊重,又如何教孩子不要戴有色眼鏡,歧視任何一個生命?!


摸 象 或 (不?) 著 木目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唉 ? ! 一言難盡。
2016/09/07 06:29
1.  黑白問題,其來有自。   http://classic-blog.udn.com/mbr8879576/article?f_ART_CATE=446513 

2.  與世上許多其它 問題 相同,根源 與 上蒼 脫不了關係 ?   http://classic-blog.udn.com/mbr8879576/48175812 

3. 戲夢人生, 請別太認真 ? !   http://classic-blog.udn.com/mbr8879576/1258315   Big City Life (c'est la vie ? ! )
懇請不吝賜教?

新天新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9/06 07:14

這是一個有意義的公開活動, 我也會支持這樣的公開信, 不是因為膚色, 不是因為種族, 更不要因一個人打翻一條船, 而是單單看這個人和這件事~ 即便是同一個信仰, 我也不會盲目支持~

我孩子高中時, 有兩個巧克力膚色的同學, 兒子常常提到他們在學校是熱門的, 若有其他同學對他倆不尊重, 那就是對一堆人的不尊重~ 那兩個孩子是好孩子, 也不爆粗口~

甜水窩蜂鳥(hummingbird2009) 於 2016-09-08 22:12 回覆:

把一個人當人看,把膚色、出身、成見、國籍各種眼鏡通通摘掉,就是....

人道!啾


Gioi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9/02 07:26
謝謝分享,三十多年前小女就讀台北的美國學校,很弔詭的是,華裔同學的父母連白人都不准兒女嫁娶.現在嫁娶白人已司空見慣,但與非洲裔,西語裔,印度裔結婚還是很大的挑戰.
甜水窩蜂鳥(hummingbird2009) 於 2016-09-08 22:14 回覆:

接觸、了解,就能破除成見.

敞開心胸,不跨出一步,看不到前面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