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矽谷高中生自殺事件 看失焦的菁英教育
2016/04/02 17:19:16瀏覽44195|回應13|推薦46

「2013-14對巴洛阿圖高中學生問卷調查,高達12%的學生在過去一年內有輕生念頭。」 這是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去年12月題為「矽谷自殺事件」(The Silicon Valley Suicides)報導中之一段,掐指算算,八個學生就有一人,這比例嚇人地高!

雖然住在東岸華府近30年,因婆家在矽谷的緣故,每年總會抽空造訪,對矽谷動態也較關注。最近碰到幾名矽谷媽媽,正好子女都在這一兩年申請大學,加上這篇報導,感覺矽谷的升學壓力鍋,似已到臨界點。

「青少年自殺聽多了,我都很怕給小孩壓力」一位矽谷媽媽說。

「妳小孩申請幾所大學?」我不禁好奇問。

「26,我老公要我女兒多申請,進IVY的機會高些。」

聽了,我倒抽一口冷氣,又是一個典型的「爬藤」家庭。

 升學高壓鍋,矽谷明星高中拉警報

平均房價和均薪在全美都算數一數二,Apple、Google、Telsa、Linkedin、Yahoo、Intel等高市值公司密集而引來全球頂尖科技人才,北加州灣區的巴洛阿圖市(Palo Alto)一直是陽光加州的冠上之鑽,水漲船高,房價也列全美最高郵遞區號之一。別名「矽谷」的這個城市,最近多了個「Suicide Cluster」(自殺學區)的別稱,一個個提早結束的年輕生命讓這個亞裔居民居多數的城市(蜂鳥註:2015年4月,亞裔人口佔城市總人口34%,首度超過白人),引起全國媒體的關注,嗟嘆一個個早逝的天之驕子,更想解答「為什麼?」

從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這個城市兩所公立高中有四位青少年臥軌輕生;就在四年前,這兩所學校一年內共有5名學生以不同方式走上絕路,這還不包括私立中學未計入的零星自殺個案。根據統計,巴洛阿圖這兩所公立高中最近十年的學生自殺率是全美平均的四至五倍,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已將該區列入「自殺學區」(Suicide Cluster)調查名單。

「我總是睡不飽,壓力好大,常常覺得自己快溺死了!」邱泰勒(Taylor Chiu)上個月接受NBC新聞夜線(Nightline)訪問,坦言多年前在Palo Alto高中就學時,學習壓力大、自我要求高,常感到生活無望;畢業自同校的學長林書豪也走過這樣一段看不到亮光的灰暗歲月,他在臉書上回憶,自己曾以為「高中四年的GPA決定人生的成敗」、「自我價值由GPA決定」,每到星期一就因鋪天蓋地而來的沉重功課壓力而失眠、恐慌莫名。

受憂鬱症困擾的泰勒終究及時警覺、接受診治;林書豪則是在兩位同學一年內輕生後,透過家人支持和信仰導正自己的人生方向。來自上海的同校學弟劉威廉(William Liu)卻沒給自己機會,2014年9月,威廉在即將成為加大聖地牙哥分校新鮮人之前,在巴洛阿圖的家中以自製硫化氫毒氣結束生命,因聞到異味入房探看的父親劉連濟也不幸同赴黃泉。悲劇後家人轉述,劉威廉SAT考了滿分2400,卻被所有申請的常春藤盟校拒收,懷疑是含怨走上絕路。

而就在劉威廉父子喪命後的同一學年,與巴洛阿圖高中齊名的甘恩高中(Gunn H. S.),15歲Bryon Zhu、16歲的Cameron Lee和Harry Lee三華裔生五個月內先後把自己投向急駛而過的加州通勤火車CalTrain而喪命。

對抗學生憂鬱、自殺,全美明星學區新課題

「防範學生自殺」成為上任一年的巴洛阿圖學區總監麥基(Max McGee)當務之急。他一面提醒學生轉移追求高分的學習重心,一面從制度進行改革,從這個學年度起,規定每周各科教師給學生的家庭作業總工作時不得超過15小時,此外變更課表,甘恩高中原本每日六堂課減為四堂,甘恩高中校長赫曼博士則建議學生每年最好不要選超過兩門大學先修課(AP),雖然,該校學生選4、5門,校方除了寫信警告外也無計可施。

被CDC列入「自殺潮」調查的學區,每年約有五個,巴洛阿圖是第二度列名,筆者定居華府南郊的維州費爾法克斯郡(Fairfax County)、德拉瓦州的肯特(Kent) and蘇塞斯 (Sussex) 兩郡學區都在近年內發生學生連環自殺事件,學區紛紛升高警戒。

包括台灣在內,美國,曾經是各國教育改革師法的標竿,在小布希執政下祭出的教改政策「有教無類」(No Child Left Behind),名聲響亮但耐不住時間考驗,社經弱勢地區公立教育資源匱乏,師資良莠不齊,學生學習動力和成績皆低落。不同於低收入弱勢學區,高所得、高學歷居民集中的明星學區,面對的是截然兩樣的教育危機。

從東岸到西岸,爭擠名校窄門成為明星學區學生、家長,甚至學校共同奮鬥的目標,為怕子女輸在起跑點的家長砸重金、託關係進入貴族幼稚園;一年級補資優班入學考,六年級補PSAT為的是申請霍普金斯大學CTY(The Center for Talented Youth)暑期天才班,八年級補SAT,九年級請私人升學輔導。 家長的期望、子女的同儕壓力和自我要求,到了高中累積至最高點。由於名校校園多元化考量,學生族裔背景列入錄取考量,而對單一高中的招生額也有不可說的「配額」,想進哈佛、普林斯頓、耶魯、史丹佛,等於同校學生彼此競爭。除了GPA、SAT要高人一等,學藝競賽、運動、辯論、奧林匹亞科學競賽、、、,創建社團、醫院義工,凡只要能為錄取加分的,學生就一窩蜂投入。

蜂鳥有三個女兒,老大、老二均就讀住家學區內的高中,老三則自投羅網,考進被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評選為全美第一高中的湯瑪斯傑佛遜科技重點高中(Thomas Jefferson H.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簡稱TJ),對於明星學區尖子生擠名校窄門的慘烈,有長達四年的直擊。

TJ是所州政府另額補貼的公立高中,招生全部靠甄試入學,亞裔生超過六成,每屆400多名畢業生至少兩成進入常春藤盟校或是史丹佛、麻省理工學院,精挑細選而出的學生存在合作又競爭的微妙關係,該校學生間流傳這麼一個說法:「在TJ,成績、友誼、睡眠,你只能三選二」,老三和多數同學一樣,被她犧牲的就是睡眠。

在尖子群裡想頭角崢嶸,要不就是絕頂聰明,要不就搞得自己人鬼不分。蜂鳥認識一位韓裔女生,家境優裕,是鋼琴比賽常勝軍,也是爸媽捧在手心的獨生女,不料考進去TJ後,成績沒法達到父母期望,乾脆自甘墮落,嗑藥、逃課,最後沒捱到畢業就搬離此區。

對移民家庭而言,為了確保子女能擠上名校,補習不稀奇,砸重金請名師風氣更已在矽谷普及!來自台灣的施姓矽谷媽媽說,女兒因為SAT考得不夠理想,她只好請私人升學輔導,一年花了她5000元,而她所認識的華人家長,九成都請升學輔導。也是來自台灣的余姓家長稱,因為自殺頻傳她都不敢給女兒壓力,但臨到申請大學,還是不惜血本,要女兒申請多一點常春藤學校,「亂槍打鳥,這年頭進IVY(即Ivy League常春藤盟校)要靠運氣!」。

巴洛阿圖執業20多年的青少年心理醫師里文 (Madeline Levine)在其暢銷書「優越的代價」 (The Price of Privilege,註一)中分享不少案例,她說,她看到這一代的青少年更聰明、生活水平更高、家長更重視教育,但這些似乎與「快樂」無法畫上等號,青少年自殺率在過去半世紀激增四倍,除了用藥過度、極度缺乏自信與安全感、厭食症、憂鬱症、自殘等應接不暇的病例,更離譜的是,面對學習不彰的子女,甚至有家長逼著醫生給子女開Ritalin(專治注意力不集中、過動兒之藥物)。

瘋名校現象 - 失去靈魂的菁英教育

為擠名校窄門,憂鬱、焦慮漸漸啃食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熱情,甚至,不惜走上絕路,「這是我想給子女的教育嗎?」七年前從洛杉磯搬到矽谷的第二代華裔Emily Chen在「自殺學區」的社群論壇上稱,她為了兩個幼齡子女的優質教育而北遷矽谷,在聽到一連串學生自殺事件後,她開始懷疑自己的決定。和Emily同樣想法的家長也開始反思:教育的目的,到底為何?!

美國有超過3000所四年制大專院校,為何尖子生獨鍾名校、捨命爬藤?而被多數新移民家庭視為升學指引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 (U.S. News & World Report)最佳大學排行榜名列前茅的名校,真的能教育出面對未來國際競爭的人才?教育專家更質疑: 一個人的價值所在,真的需要哈佛、耶魯、普林斯敦、史丹佛等排名領先名校入學許可的肯定?

要為瘋名校迷思解碼,第一步是了解「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 (U.S. News & World Report)的大學排名作業。這家老牌新聞周刊求存轉型成為排名專業戶,從1985年起年年進行「美國最佳大學」評鑑並出版全美最佳大學排行榜年刊,評選標準包括師生比、學生入學SAT成績,錄取率也是評鑑最重要的條件之一。美國有線新聞頻道CNN2014年底製播的紀錄片「象牙塔」(Ivory Tower,註二)批判公私立大學追求排名、聲譽,讓全美學貸超過一兆、讓學生看不到前途,而各大學為了壓低「錄取率」,只好努力衝高申請人數。如何吸引學子申請?砸錢猛建新穎校舍和渡假村般的學生活動中心、拉抬知名度、免寫論文、免收申請費都是方法。僧多粥少效應,學費跟著飆漲,無論怎麼漲,總有捧著錢、揹著貸款搶進名校的家長、學子。

衝排名競技跑道上,這些名校逐漸背離了創校先賢的教育志業,不少學生視爬藤為攀附名利的捷徑,「象牙塔」內外,都有越來越多的抨擊和反省。

哈佛大學前院長並在該校執教逾30年的路易斯教授(Harry Lewis)在他2007年的著作「失去靈魂的卓越」(Excellence Without A Soul:How a Great University Forgot Education,註三)不留情的批判名校向學生收取一年五、六萬學費雜費、獲得大筆社會捐款,卻手牽手背棄教育樹人宗旨,他說,「教育的目的應該是教育十多歲的青少年找到真正自我同時裝備他們成為有道德的成人,但是,哈佛和它的同類學府,都沒做到」。

巴洛阿圖學區總監麥基(Max McGee)最近在一次公聽會上提到,「過分重視名校入學許可,已經成為我們這裡文化的一環」;史丹佛入學許可辦公室主任Richard Shaw也說,矽谷移民家長過度強調進入排名領先大學的重要性,以為這是在美國功成名就的最佳途徑,有些教育專家更直指「華裔」家庭瘋名校,以現金獎金鼓勵子女拿A,過度強調學業成績的重要性,甚至忽略子女的人格健康發展。

來自中國、台灣、香港、韓國、印度、越南、菲律賓等亞洲國家人民,過去半世紀前仆後繼湧進美國,有不少是為下一代追求更自由開放教育環境而離鄉背井,弔詭的是,正可能是同一群人,將「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教育觀移植到新家園,讓美國「尊重多元智能」的教育文化受到嚴重挑戰。

花樣少年無預警走上絕路,不是一個,是一群,他們用最激烈的方式釋放無處宣洩的壓力,反擊扭曲的教育文化,不值得師法,至少,為失焦的教育敲了一記警鐘!

照片說明 Unmasked:甘恩高中、巴洛阿圖高中兩校共13名學生在Bryon Zhu臥軌自殺後組成DocX Film,拍攝紀錄片「Unmasked」探討矽谷青少年心理健康、扭曲的學習環境,圖是主要成員在首映會前合影。兩位主要推手之一的Christian Leong因為希望此片能激發社區、家長、學生對青少年自殺潮的關注。(DocX Film臉書專頁)

*~*~*~*~*~*~*~*~*~*~*~*~*~*~*~*~*~*~
推薦閱讀:

*註一:http://www.amazon.com/s/ref=nb_sb_noss_2?url=search-alias%3Dstripbooks&field-keywords=The+Price+of+Privilege

*註二:延伸閱讀 始亂終棄 何必虛情假意?

*註三 :http://www.amazon.com/Excellence-Without-Soul-Liberal-Education/dp/1586485016

*The Battle of Room 314. http://www.amazon.com/The-Battle-Room-314-Despair/dp/1455560618

*延伸閱讀 學費飆漲 中產爸媽冏很大(謝電小二推薦)

*延伸閱讀年輕可以不蒼白~三談自殺

*延伸閱讀 軍師媽媽的選校秘笈

* Race to Nowhere 紀錄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4&v=Uem73imvn9Y

*延伸閱讀 無目標的賽跑

* Where You Go is Not Who You'll Be : An Antidote to the College Admissions Mania Hardcover – March 17, 2015   by Frank Bruni (Author)   http://www.amazon.com/Where-You-Not-Who-Youll/dp/1455532703

*延伸閱讀 Looking Beyond the Ivy League : Finding the College That's Right for You Paperback –by Loren Pope http://www.amazon.com/gp/product/0143112821/ref=pd_luc_rh_sim_04_04_t_img_lh?ie=UTF8&psc=1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mmingbird2009&aid=50166469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自殺是有感染性的
2016/04/02 20:42

兩個禮拜前,女兒熟悉的一個男性同學自殺身亡。

我也會好奇猜測為什麼,女兒聽了很反感。他們這麼熟悉的人,都不敢任意揣測。消息傳出,同學之間談論,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同學自殺的經驗。

聽到這種事情,最怕自己的孩子被影響。


甜水窩蜂鳥(hummingbird2009) 於 2016-04-04 20:55 回覆:

peer pressure同儕壓力,存在每個環境,會不會近墨者黑,關鍵是父母有沒有從小訓練子女分辨善惡、自持自守的能力.

有耕耘,才有收穫,教養也是如此!真的,為人父母者要放手、放心前,別把教養之責交給社會、學校.


華碩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4/02 20:29
寫的真好!
甜水窩蜂鳥(hummingbird2009) 於 2016-04-04 21:00 回覆:
啾

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4/02 20:24

因為那所謂的名校排行榜洗腦,忽略學習的樂趣和過程,還產生悲劇,太可憐了。

各校為了排行榜列為名列前茅,所投入的資源如韓貨的大手筆廣告費用,雜誌報導大賣,實在不可信。事實上,名校冷系畢業生,回公立大學補學分找工作的,非常多。待業期,父母出錢去國外做義工的也不少。

甜水窩蜂鳥(hummingbird2009) 於 2016-04-04 20:51 回覆:

父母的價值觀常常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子女,如果,父母有健康而不從俗的教育觀,子女必能找到能發揮自我天賦的一塊.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