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於閱讀》|我讀「佛說九色鹿經」有感
2013/12/13 12:27:17瀏覽2843|回應7|推薦88

 

《大藏經‧本緣部》  第三卷‧佛說九色鹿經



《佛說九色鹿經》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佛言:「昔者,菩薩身為九色鹿;其毛九種色,其角白如雪,常在恒水邊飲食水草,常與一烏為知識。 

       「時,水中有溺人隨流來下,或出或沒,得著樹木,仰頭呼天:『山神、樹神、諸天龍神,何不愍傷我也?』
        鹿聞人喚聲,即走往水邊,語溺人言:『汝可勿怖!汝可騎我背、捉我角,我相負出上岸。』 「鹿大疲極,溺人下地,繞鹿三匝,向鹿叩頭,乞為大家作奴,給其使令採取水草。 鹿言:『不用卿也,且各自去,欲報恩者,莫得道我在此間,人貪我皮角,必來殺我。』於是,溺者受教而去。
          

   「爾時,國王夫人夜夢見九色鹿,意欲得其皮角,即託病不起。王問夫人言:『何以不起?』
      夫人答言:『昨夜夢見非常鹿,其毛九種色,其角白如雪,我思得其皮作衣裘、其角作拂柄,王當為我得之,王若不得,我當死矣。』
      王告夫人:『汝為且起,我作一國王,何所不得?』 

      「王即便募於國中:『若有能得九色鹿者,當與分國治,賜其金缽盛滿銀粟,賜其銀缽盛滿金粟。』「溺人聞王募重,心生惡念:『我說此鹿可得富貴,鹿是畜生,死活何在?』便語募人言:『我知有九色鹿處。』  募人便將至王所言:『此人知有九色鹿處。』 「王聞大歡喜,王言:『汝得其皮角來,報之半國。』 

      「於是,溺人面上即生癩瘡。溺人言:『此鹿雖是畜生,大有威神,王宜多將人兵,乃可得耳。』
     「王即大出人兵往恒水邊。烏在樹上遙見王人眾來,疑當殺鹿,即呼鹿言:『且起!王來取汝。』鹿故熟臥不覺,烏復言:『知識且起。王將兵至。』鹿故復不覺,烏便下樹,居其頭上、啄其耳:『知識且起!王兵圍汝數重。』 「鹿方驚起,四顧望視,無復走地,便往趣王車邊。

       傍人引弓欲射之,王告:『莫射此鹿,此鹿非常,將是天神耶!』
       鹿即言:『莫射殺我,假我須臾,我有恩於國。』王問:『有何恩?』『我曾活王國中一人。』即長跪,重問王:『誰道我在此?』王言:『車邊癩面人也。』
    「鹿舉頭看此人,眼中淚出,不能自勝:『大王!此人本溺在水中,隨流來下,或出或沒,得著樹木,仰頭呼天:「山神、樹神、諸天龍神,何不愍傷我?」我時不惜此命,自投水中,負此人出,本要誓不相道;人無反覆,不如水中浮木也。』 「王聞鹿言,有慚愧色:『我民無義。』 

       王即三教其民:『奈何!奈何!受恩反欲殺之?』王即放鹿使去:『下國中,若有驅逐此鹿者,當誅汝五屬。』於是,王便還宮。鹿歸故處。 

     「是時,國中眾鹿皆來依附,數千為群,永不見害,共飲食水草,不犯人菜穀;從是之後,風雨以時,五穀豐熟,民無疾病,其時太平,畢命化去。」

   佛告諸弟子:「菩薩所行,雖處畜生不捨於慈,人獸並度。」

  「是時夫人者,孫陀利是也;是時烏者,阿難是也;是溺人者,調達是也;時鹿者,我身是也。調達與我世世有怨;阿難有至意得道。」 菩薩更勤苦行波羅蜜,忍辱如是。


  我自行分段,以各時空與對話,以方便閱讀方便。至於白話本,我從網路搜尋,恰巧看到udn有一格友也分享寫了《佛說九色鹿經》  <一個佛教故事-佛說九色鹿經>http://blog.udn.com/sc0731/1540828。寫得非常得好,請參閱。

  讀這個故事有許多時空背景與層次,每段的前面以昔者(很早以前-前世), 時(這一世), 爾時, 於是,是時(這世的結果)。然後導引出故事時空背景內容...。我一直認為世尊是一位很好的說故事者,在故事中把因果輪迴與人性諸面都以小喻大,足以警世惕厲。看佛經我也是一直以看故事的心來明因知果。佛經不會艱澀難懂。

(話說如此,為了寫這一個故事的舞台劇本,我前後看了約50多遍《佛說九色鹿經》,從生澀不懂到深嚼其味,到熟稔能分場分鏡。)

 

 這個故事,點出幾個重點:

1) 因果輪迴不昧,習性難改: 「是時夫人者,孫陀利是也;是時烏者,阿難是也;是溺人者,調達是也;時鹿者,我身是也。調達與我世世有怨;阿難有至意得道。」 善者仍善, 惡者積習仍重! 

2) 人性的因勢利導、忘恩負義若有能得九色鹿者,當與分國治,賜其金缽盛滿銀粟,賜其銀缽盛滿金粟。』「我時不惜此命,自投水中,負此人出,本要誓不相道;人無反覆,不如水中浮木也。』 「王聞鹿言,有慚愧色:『我民無義。』

3)賞罰分明,知誤能改: 如國王者, 王即三教其民:『奈何!奈何!受恩反欲殺之?』王即放鹿使去:『下國中,若有驅逐此鹿者,當誅汝五屬。』於是,王便還宮。鹿歸故處。「是時,國中眾鹿皆來依附,數千為群,永不見害,共飲食水草,不犯人菜穀;從是之後,風雨以時,五穀豐熟,民無疾病,其時太平,畢命化去。」

4)慈悲平等、善言化難: 佛告諸弟子:「菩薩所行,雖處畜生不捨於慈,人獸並度。」


  時至今日今人,忘恩負義者流日多,別人幫助有恩於你的,恩將仇報, 反咬他人一口者, 何其多呀!而能像國王賞罰分明者,幾希!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ojun&aid=9898501

 回應文章

Path 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九色鹿
2013/12/20 21:16

.

多次來此  諦聽法語

沐浴其中  法喜充滿

無畏大施  法輪常轉

感恩不盡  小弟合十

 

 姣童(hojun) 於 2013-12-20 22:08 回覆:
姣童淺學
共學共修

自在就好!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2/20 12:44

人性自古以來從無改變,

善惡亦僅存乎一念,

大作整理出的這些要點說明了一切,

多親近佛多念佛的人有福了。

 姣童(hojun) 於 2013-12-20 22:06 回覆:
一畝桑田,吉祥

人性兩字簡單,確千變萬化於中。
明心見性
明誰的心?誰得性呀?

愚人求佛不求心,聖人明心也明佛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

映月(休格)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2/15 00:40

人人都有永恆存在的如來藏心(不是意識心),牠記錄每個個人的善惡業行,並執藏業種於未來世,當緣熟時讓業種現行,以酬償宿債。

《大寶積經》卷57:「假使經百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CBETA, T11, no. 310, p. 335, b14-15)

 姣童(hojun) 於 2013-12-15 02:21 回覆:
所謂如來藏:

三寶一體,一體三身。 清淨法身佛(毗廬遮納佛)、圓滿報身佛(廬遮納佛)、千百億化身應身佛(釋迦牟尼佛)。 實,代表著我人之”心、身、意,三觀自在、三密相印之本尊本如來藏秘密果。

所以,映月小姐,您認為如來藏心是什麼呢?
 姣童(hojun) 於 2013-12-15 08:21 回覆:
記憶您所說的那些,或許您可以讀讀"唯識學",關於因果心所識心的運作,裡面有很詳盡的解釋。

應該不是如來藏心。

心靈黑咖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請安
2013/12/14 23:45

Dear

明心見性

賞罰分明

特來問候

 姣童(hojun) 於 2013-12-15 00:07 回覆:
謝謝, 好久不見.......看到妳來留言問候, 非常歡喜呢!  天寒多保重唷微笑

如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2/14 21:00

鹿以身相救,人恩將仇報

莫說是陌路人,就連親生子女也漠視父母的養育恩情哩

愛恨情仇、是非恩怨,就當是人生課題吧!

有智慧解決就當自己是資優生

若無解,則當自己是凡人,大凡世間絕大部分是凡人,多我一個,也沒甚麼嘛....

 姣童(hojun) 於 2013-12-14 22:24 回覆:

如斯  

謝謝回應--確是人生智慧的語言。

我剛到你的格子看文章---看到那篇「決戰光明頂」,笑了出來, 之前我在網路就看過了,原來原作者是你呀,幽默流暢的小品文!


蒂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2/14 09:16
我遇著忘恩負義者許多,若沒與對方有很深的感情,倒不覺得苦,只會退一步想,我前世欠他的,還完兩不欠,下輩子我不會向他追討。最好也不要遇見他,因為習氣會帶到下輩子,會忘恩負義的習性,每世都一樣。
 姣童(hojun) 於 2013-12-14 10:09 回覆:
蒂兒,吉祥!

以身心靈治療來說,和解後才放下,這樣不會帶怨輪迴。和解之前要有懺悔心,這樣的和解放下才是圓滿。

和解也分肉身和解與靈魂和解,靈魂和解就牽扯到前世因果報應,明因才能了果。(所以有人會用催眠法去深入被遺忘的枝節橋段,或者前世今生)。

有些人已往生或失聯,怎和解呢?用懺悔法門,真心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我今皆懺悔。因為我們不願帶怨輪迴。

謝謝妳的留言,讓我有機會把我的所知想法寫出來。

童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2/13 18:12

您好!初次來訪,不意發現不快之事。

整個事件宛如"六祖壇經"的詩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您習佛的淵源相當深厚,心知肚明此芝麻蒜皮事件不過是修行人中的一項日常生活考驗。笑看此事,便能將小事化無。

冤家宜解不宜結,以和為貴,退而求其次,吃虧就是佔便宜,勿上公堂為策。

祝福您!

 姣童(hojun) 於 2013-12-13 19:15 回覆:
童言。新友您好,

感謝您的留言,充滿人情義理與人生智慧。
我是被動回應澄清。

如同本文九色鹿經中,九色鹿被癩面人為某種利欲而背叛出賣。九色鹿所幸有神威不可欺,不然也被射殺而取賞金了。所幸國王賞罰分明得以讓國境保有後來的清平盛世。
該為自己挺身而言時,要如九色鹿一般如實坦言。九色鹿忍辱嘆人心不如浮木呀。

再次感謝,看了你的遊記,太佩服羨慕,如此細膩多味,我把你網格列入我的收藏,慢慢細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