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靈性與超越
2012/03/15 21:28:36瀏覽1670|回應12|推薦87
 
(一)
「無力感與沮喪再度襲來 她又回浸到發生那場網路霸凌的情境中在長達二年多的凌辱被監控中 辯解與不懂為何有人要這樣傷害別人的想法一直困擾她 ..因為[不知][未解]讓她花很多時間去探討人性心理學與靈魂沉入宗教來沉澱...因為人生太順了以致來自網路未知的屈與辱讓她回頭去想自小所發生的所有事件 她沒逃避也沒隱藏地用文字記錄所有瑣碎的事件....

讓她想起國小時期人生中所發生的第一次被冤屈的事。這件事讓她對所有從事教職的工作與人產生極大的不信任感。也對所有長輩與父母的權威產生疑問,只好從各類的書本中汲取知識與學問。「人」為什麼要欺侮另一個同類?阿---根本不是同「類」。偏她又嫁入一個教育世家,看盡各種茍且與怠忽,層層的逢迎與爭權。

所幸,後來她遇到幾個真正無私又公正的老師們,扭轉了部份對這個師者的偏見與成見。

唯有跳脫與超越走過來,才能完成圓滿自己。誠如有人所說,如果這生你天生是80分,走時仍是80份,那麼這輩子白走了,所得是0分,要做到比80分更多更好。」
(二) 對談

小小觀感

 在日本文化中少有普遍性的概念,拒絕同化的意識也充斥於其文化之中,這與西方尋求普遍性與交際的文化似乎是對立的。

妳的審美觀似乎有點取決於日本文化,妳的個體自由某部份產生於排異與秘密意志的結盟。也許這些判斷有些武斷,呵呵,不過這些小小的看法卻是長期讀妳文章的觀感

 

  回應: 你或許是對的

 

  嘿嘿,以正解反,有時從容豁達的理論,反而只能被拿來當作胸襟坦蕩的收據。別怪我哦,我喜歡用文字來解讀人(先決條件是資訊要夠多),這是在blog中賞文好處,讀者與作者間的互動是有溫度的。

在這為期半年左右讀妳文章的過程中,瞭解到在妳日常生活中的許多平衡關係,以及一些平衡的力量來源,並沒有刻意解讀,生活還是會這樣流動下去的___只要心不熄滅。

回應:

 

做為一個被觀察者, 尤其我寫得又是生活雜品與心理活動.....是很容易被歸納的

 

若說什麼影響我很深__存在主義與虛無主義的反覆辯證與矛盾! 這也包括對生命與愛情的叛逆, 還有宗教上的皈依....都是矛盾與平衡得來回自我對話 (談戀愛,寫愛情對話基本上都是種自我意識的延伸__姑且先不論我是一個標準的水瓶自由主義者; 討厭媚俗與虛偽)

兩種主題__不太願在這個格子太過招搖__政治與宗教立場! 傳道授業解惑的東西讓專家去論述吧!

 

[以正解反,有時從容豁達的理論,反而只能被拿來當作胸襟坦蕩的收據。] 這句話很有意思, 一些格言與教條, 發明者也同時框住了自己, 引用者也是___二律背反的辮證?! 第六意識中提到的種種推度: 麻煩的根本, 也是解脫的根本 (ex: 煩惱即菩提; 生死即涅槃, 在當下即完成解脫)

 

(三) 靈性

許久以前有個格友這樣留言
云....妳身為一位女作家, 文字有靈性是比較佔優勢的....(PS: 此作家非專業作家,泛指提筆為文的作者)

興起讓我探討[靈性]是什麼 ?
維基百科是這樣解釋靈性這兩個字義:


靈性,綜合學術與宗教解釋為「個人在各種相處關係中達到平衡的最佳狀態」,而這些週遭關係包含了本身個體、自然環境、神、他人等。
雖說學術界多有探討該平衡關係,也多有對於靈性引申為個人生命意義的完整認知探討,但是一般說來,
宗教信仰仍是靈性探討的主要內容,而講求靈性平衡及和諧的場合,也多與宗教事務相關。簡言之,今多數宗教都自詡可成就靈性平衡的信仰及實踐系統。

↓↓

參考資料 http://www.familycare.org.tw/letter39_1.htm

 

其實中國傳統文化對「靈性」的詮釋甚少,靈性一詞並非日常生活中之慣用語,不若以天主教或基督教立國的西方國家,因其教義清楚提到,人類有別於其他動物者,在於我們為有「靈」的活人;依功能性而言,「靈」為人類與造物主(或可稱作神、至高者)間溝通的橋樑,而與造物主間溝通的目的即在找尋個人之所以存在的定位或意義(Carson, 1989) 。而對存在意義的體認則引導出個人生活行動的方向與動力。舉例說明,由基督宗教的角度而言,若個人體會到所有發生的事,都有神美好的旨意,依據此意念,這人會報持終將享受神恩典的希望,繼續展現面對現實困境的行動力。而佛教對人生苦難,有修課以化個人業障的說法,則個人會視生活中的困境,為超脫必修課業,進而展現必須親身走過的勇氣與毅力。故簡而言之,靈性的本質意涵,為個人探尋存在意義的本能。而「意義」的產生,源自於人類複雜的心智活動,人類秉持著與生具來的思考能力,加上成長過程中所堆砌的各種知識與生活經驗,導致同一情境每個人會賦予不同意義的現象,而在不同的思想引導下,會帶出決然不同的行動。例如有人得了絕症,會報憾以終,有人卻會趁一息尚存,積極投入義工行列,再創生命的奇蹟。是故個人的靈性,會透過思想的運作,最後展現於個人的行動上。


人類對生存意義的探尋,讓人得以不斷自我超越,突破現實的困境,展現活下去的驚人生命活力與動力。相關的實例在生活週遭俯拾即是,例如許多面臨家庭變故的父母,支撐其走出困境的力量,常源自於必須為子女撐下去。比較特殊的實例,如德蕾莎修女,在無學位、權勢與財力的情況下,秉持著「要救窮人中之窮人」的人生使命,極盡所能由第一個窮人開始,一個接著一個,一生協助了四萬兩千多人而尊嚴的離世(高、曾,1996),其生命不僅震撼了印度,更造成舉世的影響。有名的精神醫學家Dr. V. E. Frankl在其所著「Man’s Search For Meaning」一書中,由個人親身活過納粹集中營的經驗,提到「人會為意義而生,也肯為意義而死」,人只要能參透為何而活,即能承受任何生活處境的煎熬。精神醫學中極具盛名的「意義治療法」即在此信念下發展而出 (趙、沈,1995)。


人類靈性的展現,除了表現於會探詢各種存在情境之意義外,亦會出現於主動尋找「神」並予之建立關係的共通傾向。尤其在人面對無法掌控的未來,此傾向將更為明顯。一位健全的人,除具備有限的生理機能外,卻承裝著具無限性的思想。是故當遇人生困境,個人感受到自身的有限時,具無限性的思想開始懊惱自身的無能,同時產生對個人居然是有限的,這項事實的恐慌與無奈。而對事件賦予意義,即是將片段發生且無法掌控的事件,訂定永恆的價值,以安定那毫無邊際的思想或心念,讓人能超越現況,持續行動所必須的信念與希望。而對宗教或神(至高者)的追尋,根本上即是使個人無限的思想安定於無限的神之內。中國儒家思想,雖未清楚論及神或宗教,確有相關的論述,孔子在論語為政篇提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人一生之追尋,非僅是身體上的獨立自主,思維暢通,而隨著生命經歷的增長,應能體認上天的旨意,尋獲足以引導生活行動的「安身立命」之道。


由以上論述可知,人類的靈性可表現於個人存在意義的探尋,及對神或天或至高者的追尋,以定位其思想,確認行動的立足點,最終得以滿足個人思索為何而活的人生終極價值。故靈性基本超越所謂的宗教信仰,因為宗教信仰所具體描繪的這一位神或至高者,或無法滿足每個人對所謂「天」的體認。即使具備共同宗教信仰的個人,所體會的神,進而用以銓釋生活苦難或引發生活動力與希望的立足點亦不盡相同。所以探詢生命意義與神(至高者)之現象,雖為每個人皆擁有的普遍現象,但卻極具個別性當人處在生活失控狀態時,每個人皆會有聲或無聲的吶喊「為什麼?」,人無法像動物一般,僅靠無太多意識的刺激-反應模式,僅為生存而生存。肉體上的溫飽不能使人滿足,因為人終就會問個人存在意義的問題,而此問題的答案將決定你行動的方向與動力。亦是這項對生命或生活困境看似失控的痛苦,激發人類探詢事物永恆意義與價值的本能動力,促使人類文化不斷突破原本的限制,在萬物中展現了驚人的精進速度。

靈性的層面

既然尋求生活或存在的意義為人不可或缺的需求,且為人成長與生活的主要動力來源,以下將進一步探討靈性可能的構面,以作為個人促進靈性增長的引導。回到Dr. Frankl的「活出意義來」一書中的陳述,
人生的意義可由三方面而來:1.藉著創造、工作2.藉著體認價值3.藉著受苦。創作與工作過程中所獲得的成就感,可成為生活中重要的動力,那一份「有用」的感受正是許多退休者或久病者之所以厭世的致命傷之一。對價值的體驗,可源自於週遭環境事物或某項工作,或來自人際互動中的親情、友情、甚或愛情。在生活環境所接觸到的一些藝術,常能適時觸動人心,擴大人之思維。如每個人多少經歷過人生的低潮,但往往會因一首詩、一段音樂、一幅畫、或一大自然的美景,而體悟到新的人生思維,進而重新站起來。人際互動而來的關愛,無論是哪一類型的情愛,更是肯定自我生存價值不可或缺的要素。Erikson的人類發展過程理論,清楚的說明不同人生階段,我們需發展不同的人際互動關係,在愛與被愛的成長過程中,塑造健全完整的人格特質。

最後一項苦難,更是靈性增長的要件,因為藉著苦難的衝擊,人會被迫去面對自身的有限性,而深陷於孤獨、無奈與絕望中,所謂「危機亦為轉機」,有人或藉由掌握活下去的重要意義,如「孩子需要我」,「我的配偶不能沒有我」等之意念,而展現無比的生命力,支撐著走過苦難;有人會由比較哲學的角度,重新認真思索生命意義之問題,思維眼界開始擴大,重新看見生命的美好,由自怨自哀轉為感恩讚美,進而與苦難共生。周大觀小弟弟的故事即為一甚佳的例證(周等,1997),其短短的十年生命,因著抗癌而活出超乎多數成年人對生命價值的體驗,他面對致命疾病與痛苦的治療流程,卻留下了一篇篇感人肺腑的生命樂章。他已過世將近六年,卻仍活在許多人心中,甚至其詮釋苦難的人生智慧,仍在協助許多深陷困境中的人,透視現況,拓展思維,以更為正向的想法勇敢的面對生活種種挑戰。自然轉變對苦難的正向思維,宗教亦為常被依靠的方式,苦難會使人很自然轉向超自然的能力,藉以重新掌控生命。然而一般正統宗教,對苦難的詮釋皆非教人躲避,而是與其共生,人生一向是禍福包藏,只要個人對其所信的神有信心,那份終會雨過天青的信念,即使是無法見於今生而須希冀於來生,亦能成為走過苦難不可或缺的希望動力。


Ruth I. Stoll (1987) 提出了人類靈性互動模式 (The person‘s spiritual interrelatedness) (圖一) (摘自Carson, 1989), 人的靈性有垂直面及水平面,垂直層面指個體與至高者(神)及環境間的關係,水平層面指個體與自己及他人間的關係。根據此模式的詮釋,人的靈性或稱對人生的價值定位可源自四個方向,所信仰的神、他人、自己及環境。一般人在成長過程中,多先由與他人之間互愛互信及彼此接納與饒恕的互動關係中,建立對自己生命的價值感,但隨著年歲增長與思想的成熟,有人可透過自我反省,或經由對宗教信仰的參悟,體認超越人際層次的自我存在價值;同時亦可能藉由對環境或大自然的感念與感恩,而展現對生命的敬畏與尊重。簡而言之,個人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建構於對個人有意義的關係之上,此關係的層面不僅止於複雜的人際互動關係而已,人可透過與宗教信仰關係的建立,重新省察與自己、他人及環境的關係,進而在瞬息萬變的人生境遇中,找到自身的定位點,而坦然面對人生的吉凶禍福。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ojun&aid=6219828
 引用者清單(1)  
2014/10/02 19:36 【udn】 這裡更便宜!愛情 覺醒 信念 受苦比價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月飛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2/03/19 13:46
我問的「人」是加引號的。
 姣童(hojun) 於 2012-03-19 17:33 回覆:

好吧

我就現形給你看三太子心花開


月飛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2/03/19 00:20

下帖作廢吧。這問題太直接了。

保持模糊吧。

 姣童(hojun) 於 2012-03-19 00:25 回覆:

你改畫山水潑墨畫了,寫意渲染………


月飛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2/03/19 00:18

你還是「人」嗎?

 姣童(hojun) 於 2012-03-19 00:24 回覆:
我一直被當是人。直到最後一刻還是人身。厚,你敢說我不是人,我會生氣……哈哈哈

Empty Travel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至簡者 離兩邊之緣起中道
2012/03/18 04:35

(真理)至簡者無非生滅法 不出三法印;

可以 共參  笑納之:

觀身無我、心無我 → 觀(五蘊無常緣起)生滅 → 觀生滅 →觀滅 (而有輕安)

又至簡者 "緣起"古教=離(假名相待如幻的概念對立)兩邊:

「世人顛倒,依於二邊,若有、若無。...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謂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涅槃寂靜)...」

雜阿含二六二經

 姣童(hojun) 於 2012-03-19 09:22 回覆:

昨晚我想回您,後來想妥當嗎?今日一想還是浮現這一段話,我想就是它了。應該不會被我老師敲頭說我悟性太差又無哩……頭。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月飛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2/03/17 11:19

這考試是榮譽考,只發白紙,沒有問題。自問自答,畫畫也可以,全無設限。沒有監考,沒有評分,沒有評比。但是,考的好壞自己最後來評定。搞不好可以看見別人的考卷,但是考試結果沒有獎品,沒有懲罰,沒有給一張優待票之類的東西。

考試結果唯一的成品只有一個:你。

許多人交白卷,許多人亂塗鴉,許多人抄別人的。都可以啦,這就是輕升濁降,最後在哪裡都是自己選定的。

 姣童(hojun) 於 2012-03-18 23:56 回覆:

談「人」太傷心,但是在我「是人」的一天,我還是努力的當好人的角色吧。

您說是嗎?


月飛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2/03/16 22:44

覺醒的靈性叫不回墮落的人性

這是常態。

有解的話,不會那麼多行尸走肉。

或說,這些人給小抄了還懶得照抄下來。

該幫他們寫考試卷嗎?

 姣童(hojun) 於 2012-03-16 23:13 回覆:

考試卷    考一百分又如何?回天堂或極樂的號碼牌可以優先嗎?

優等生或是果位  誰來認定?這是我一直以來的疑問。我問過我的老師。該不會又是那種權力集中委員會或是自稱最高指導中心的神秘單位來認證吧?!

馮內果有一部小說「泰坦星的海妖」,我印象很深:

在泰坦星上為了一個修理太空船零件等待整整兩千年,只為了傳達一個訊息……
但倫法德不知道的是,到底誰設計了這荒唐命運的劇本?
而依據安排踏上時空旅程的坎斯坦特,又有什麼在終點等著他?
謎底,就在特拉法馬鐸星人手上那封信裡……


天路(今日當如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個人認知
2012/03/16 13:35

越純淨真實

靈性越通透

空泛虛無不是超越

隨心的安逸自在

可大可小可高可低

 姣童(hojun) 於 2012-03-16 14:59 回覆:

您說的真好。可見您的心是純淨的,看事情的角度應該也很俐落。

昨咱老師看見我找這個靈性的資料,看了一眼就想敲我的頭說:「這"靈性"二字,有那麼複雜麼?」棒喝了一下。總要因材施教嘛。

尼采就喜歡談超越,「空、泛、虛、無」這是大學問。我還懂不通透。在我的認知裡,超越也是一種修行,也是一種放下。


鴻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靈性,能自我定義嗎?
2012/03/16 11:15

把自己分裂成多塊,再自我區分,再予以分別比較,歸納分析,循序思考,批判對質,坦誠原委……再掛上一個模糊的專有名詞。

 

呵呵!胡說八道的我。耶!


 姣童(hojun) 於 2012-03-16 12:51 回覆:

人, 本來就是尋求定義的唯一動物。當然可以自我定義。比如「人」這個「人」也是被定義「名」出來的,不是嗎?但是名可名,非常名………

("取名"是指行為體自我調整以使自己的存在狀態與某謂詞表述或某通名相對應。取某名或名於某名標示著行為體一系列的狀況演變…)

你不是胡說八道,是自我彰顯。


Empty Travel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文較廣義
2012/03/16 07:19

感覺上 中文的"靈性" 比較廣義 指精神的層次 (如說 身心靈) 但是一般西方人一般說的 A spiritual person 前後文語意上 比較限定於基督教裏對神的信仰 所以 我比較喜歡廣意性的中文意義;

這裏文中的討論範疇 在西方則是在哲學的內涵上得以周延討論如 宇宙論 意義論 終極關懷等等 可以說幾乎所有的西方哲學家 都是追求意義的 但是它們邏輯上的 互斥律 排它律 畫地自限 却把現象界 或是人性價值 引入二分法的分裂與矛盾 更不知所從之感 或是服務宗教 或是歸於虛無

直到佛陀的"緣起中道" 才根本上打破這種分裂 特別是二世紀 龍樹的中論 : 以反證法一一破解一些對立迷思 諸如 (自性)空(現象)有互為表裏 生死 生滅 美醜 長短等等 並非對立 (更不用說它們帶來的心理壓力): 如說「長短相待」非對立:

無長可長,無短可短。無長可長,由短故長;

無短可短,由長故短。由短故長,長不自長;

由長故短,短不自短。不自長故非長,

不自短故非短。非長非短,假說長短 (三論宗)

"煩惱即菩提" 也是經過"無常 無我"的直接經驗 跳過心理二元概念對立(dichotomy) 才能說服自己 全心臣服世間的荒謬對立 其實本來寂靜 自性涅槃 這實際上 就需要一點定力 與觀(五蘊無常)智 與觀源起自性空 的功夫脫落概念的矛盾

一點淺見切磋

 姣童(hojun) 於 2012-03-16 15:38 回覆:

煩惱即菩提" 也是經過"無常 無我"的直接經驗 跳過心理二元概念對立(dichotomy) 才能說服自己 全心臣服世間的荒謬對立 其實本來寂靜 自性涅槃 這實際上 就需要一點定力 與觀(五蘊無常)智 與觀源起自性空 的功夫脫落概念的矛盾>>>>

我喜歡你最後這一段結語。其實我對很多「專有名詞」所知都很淺薄,所以讀佛經都要在旁備一本「法相」備查。從頭學起。把自己當空白從頭看起。最近最喜歡看的就是「釋迦牟尼佛傳」看祂的行誼,這和我最初所愛看的「悉達求道記」一樣異曲同工之妙。後來所有經典都是演繹與印證。我只要知道最簡單與最初是什麼.....因為我腦袋裝不了太多,也不想再繞路求繁了。有時後解決最繁鎖的問題就是最簡單的思考。當然這也是需要經過歷鍊修鍊的....這是我小學唯識的所得,從自心識觀起...

今早我剛好看到一位網友格上談靈魂與靈性...他簡說為[對於靈性的看法與定義,眾說紛紜,但從基本上來說,不外乎超越自我的能力、與神靈的互動與感應、對於宇宙能量的覺知等眾多神聖的體驗,而這些體驗大多與宗教有關。]

謝謝您的指教..我獲益良多。


汪洋(筆名)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漸漸
2012/03/16 03:11

超越已經成為呼吸

身體越來越小

神越來越大

而世界則越來越慢

慢到朦朧成一片

慢慢到聽到聲音

 

 姣童(hojun) 於 2012-03-16 09:12 回覆:

這小詩怎跟我的感覺相反.....

 

當呼吸成無息漸沉    身體與宇宙同大小   神與我同在同歡

世界越來越快    我則恆長不變只輪迴      聲影飄忽而去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