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處轉熟、熟處轉生
2011/05/13 08:28:05瀏覽1206|回應1|推薦8

慧來有信說:

佛,就是這念心定慧等持,具足慈悲心、平等心,

將一切善法,轉生疏為究竟圓滿的聖人。

 

修行即是修正錯誤的行為,以及不正確的思想觀念。 也就是佛法中所說的:“生處轉熟,熟處轉生”,做到了,身心就能清涼、自在。

 

我們修行就是兩件事情,就是把生的東西變熟,熟的東西變生。貪嗔癡、煩惱,無始以來我們太熟悉了。這個貪心很自然,有人一心就想多賺點錢,他心心念念的,不用誰教給他,很自然的。一百萬就想變為一千萬,他是自自然然的,這個方面他就是很熟。嗔、癡也是如此。大家都很熟,可是戒定慧三無漏學,慈悲喜捨,自覺覺他,求菩提,發菩提心,無住清淨心,這一切一切我們都很生。這句佛號更是生。所以我們修持就是要把熟的地方變生,生的地方變熟。我們可以兩處一齊下手。佛號不是生嗎?多念啊。貪嗔癡我們不是熟嗎?叫它淡啊。兩處一齊下手,效果就快了。只從一處下手,就像一個輪子的自行車,不能快,也不穩當。兩個輪子的車那就好多了,誰都可以騎了。所以要把熟的地方變生,生的地方變熟。

 

熟生之間(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說:「凡夫之心,熟處過熟,生處過生。非將死字掛在額顱上,決難令妄想投降,妄想既不能投降,則妄想成主,本心成奴,是以多少出格英豪,被妄想驅逐於三惡道中,永無出期,豈不哀哉!」

  

  「熟處過熟」,凡夫心究竟在那些地處熟得太過了?吃飯、睡覺、看報紙、電視,這些都熟得不能再熟了,還有那貪、瞋、痴、慢、疑等習氣,也操練自如,呼之即出,不用提醒,隨興造作。而何者是「生處過生」呢?生處是原本就不熟悉的地方,凡夫對戒、定、慧等工夫,因為從不加以用心,使得對了生脫死之事,倍覺陌生了。

    祖師大德一再告誡我們,要轉凡成聖,要脫胎換骨,務必要將熟處轉生,生處轉熟。也就是讓那些平日很熟的妄念習氣,淡化得十分糢糊生疏。反之,對那平日不熟的正念修行工夫,要一再地勤加練習,使之變得十分熟悉。有如鍊鋼一般,數數錘鍊,數數炙燒,久之自然成鋼。

    印祖還特別提醒,要將死字掛在額頭上,時時想到行將命終,餘日不多,否則決難令妄想投降。唉!眾生就是不見棺材不落淚,終日像羅狀元詩所寫一般:「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營家計,昧昧昏昏白了頭,是是非非何日了,煩煩惱惱幾時休,明明白白一條路,萬萬千千不肯修。」就這樣從生而壯,而老,而死,所見所聞儘是塵勞俗事,所思所念儘是顛倒妄想。而讓法身被比恆河沙還多的無邊煩惱所纏縛,從那無始劫以來,就隨順世間,波浪飄流,往來生死,以此才名為眾生啊!想想自己的法身慧命,從無始劫以來,便受到妄念如此囂張的摧殘,你怎能甘心一再為奴,而不反敗為勝,死裡逃生呢?

 

   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印祖正是要我們如此對抗妄念。時時想到我已行將就木,死之將至,一切凡情已無暇顧及與鋪排,擺在眼前的就是懇懇切切地念佛求往生,以念「南無阿彌陀佛」為終日常修無間的功課,也就是以如來萬德洪名來薰自己的業識心,如此久而久之,熟處轉生,生處轉熟,自然根塵迥脫,心道契合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eadlink167&aid=5205953

 回應文章

hsingyl
知與行
2011/05/13 16:30
說得好,但真正的修是行,不是說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