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杜陵、唐苑、秦磚漢瓦博物館
2016/09/09 13:41:36瀏覽416|回應0|推薦6

杜陵、唐苑、秦磚漢瓦博物館

 

7/30 早上於旅館門口旁邊的「北門」站搭33路公車,算了一下,北門站共有21路公車停靠,西安市區內應該一班車沒有到不不了的地方,到城外轉車也是相當便利。

 

 

在「青龍寺」站下車,游6路可以到「中國唐苑」,525路及903路可到「漢宣帝杜陵」,今天要去這兩處,先後沒差別,就看那輛車先來,結果上了903路車,車門上寫著「刷卡一元」,車上投幣箱上卻是「刷卡二元」,刷下去,扣2元!車門上的「」,不小心脫落了?

 

 

 

手機地圖上「漢宣帝杜陵」及「秦磚漢瓦博物館」是兩個風景區,但實際上景區大門樣是「漢宣帝杜陵」,給工作人員2張旅遊卡,他各刷2次,退還卡片時,多了2張秦磚漢瓦博物館的門票。進門往右走不遠,路標如下圖,是同一家公司的開發經營事業。

 

 

同一條路先去遠的,沿途是輕微上坡路,雖然一路有樹蔭,但氣溫高,幾步路衣服就濕了,直到回旅館,就沒乾過!!

 

 

杜陵是漢宣帝的陵園,下面的資料說每邊長度175公尺,高29公尺,頂上邊長50公尺漢宣帝在位25年,興旺國勢,史稱"中興之主"

 

 

本來想繞一圈,但是到了兩段轉角處都因為雜草擋路,只能放棄。

 

 

整個漢宣帝杜陵的全貌,反而在之後的秦磚漢瓦博物館能看見,如下圖。

 

大概不到10分鐘就看完,如果要買票,35元就沒了? 不過如果是開車的人,跟守衛說到「快活林」吃燒烤,應該會放行。不過沒有秦磚漢瓦博物館的門票,也進不了值得一遊的博物館?

 

由「漢宣帝杜陵」往回走,約七八分鐘就到了「秦磚漢瓦博物館」,館內的說明是私人捐贈,收藏品共有3000件。

 

 

進館第一件展品是「蟾蜍玉兔」,沒有詳細說明,本來以為是最精緻的一件收藏,但裡面很多收藏,不比這個遜色!

 

 

再往裡面,有一觸摸區,可以實際觸摸歷史,看說明秦磚及漢瓦份量都不輕。

 

 

雖然是秦磚漢瓦博物館,但90%是「瓦當」。

 

 

展品分類有以朝代分類,漢朝外,也有春秋戰國及隋唐「專櫃」,

 

 

也有以文字及圖案分類。下圖是文字瓦當。

 

 

以下是圖案類瓦當。

 

 

下圖是紋飾類瓦當。

 

 

下圖是故事類及佛像瓦當。

 

 

磚頭的部份,收藏雖然比瓦當少很多,但第一次看見如此多的各類磚頭,上面有文字或圖案,體積不小,不單純是我們印象中蓋房子的紅磚頭而已。。

 

 

由「漢宣帝陵園」風景區大門出來,是個五岔路,用手機地圖規劃往「中國唐苑」的路線,步行與車行路線差很大,懷疑是否有問題?果然走錯路,被工廠外,路邊籠子裡的藏獒「嗆聲」,真的很大聲。主人在旁邊問幹什麼?告知到中國唐苑,指正了路再加上重新規劃路線,慢慢摸索,走了40多分鐘才抵達中國唐苑。途中還穿過村莊如下圖,因為地圖有問題,就不貼出由漢宣帝陵園到中國唐苑的路線圖,以免誤導您去聽藏獒的狂吠聲!

 

 

我的建議是試試看搭計程車或叫滴滴快車,搭公車回頭再轉車麻煩又不會便宜多少錢?我們是由很少遊客進出,也沒售票處的南門進入中國唐苑,還好警衛認得旅遊卡,人工驗證後放行,進入南門首先看見的是下圖「祈福殿」。

 

 

祈福殿對面是下圖盆景園,非常大,除了盆景外,還有不少石雕,有十二生肖,人物,佛像等。

 

 

 

過了祈福殿,是下圖人造水景。

 

 

花卉不多,中國唐苑的主角是盆景,除了南門的大型盆景園外,園區內還有更大型的盆景,那應該不是盆,說是缸還比較合適,整個園區的盆景都有編號,最大數目看見800多號。

 

 

景色雖美,但天氣熱,大致逛了一些地方就從北門出中國唐苑,大門如下圖,搭公車或開車的遊客都是由此進出。

 

 

中國唐苑只有游6路公車停靠,也是終點站,下圖汽車正要右轉的位置就是中國唐苑北門。

 

 

6路公車只有9個座位,回程一上車,就剛好滿座,投幣2元,刷卡1元。一樣坐到青龍寺站轉車,結果下車後卻找不到33路站牌?這時來了輛33路公車,靠外側慢慢開,過站卻不停?原來33路車來回停靠站名都是青龍寺,下了游6路公車卻要往前走約200公尺,其間還要過馬路才抵達33路公車站牌。

 

 

上車沒兩分鐘,下雨了,雨勢不大,一直到回旅館還在飄小雨,傍晚再出門雨已經停了,出太陽太熱,雨下太大也麻煩,下點小雨降降溫最理想。

 

西安大唐芙蓉園、杜陵、唐苑、秦磚漢瓦博物館照片轉檔儲存於YouTube: https://youtu.be/vgPrAzJIYds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can8999&aid=73672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