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三個傻瓜教會我的事
2011/03/07 17:41:54瀏覽28046|回應2|推薦9

/杜晴惠(資深編輯人)

如果,在同一天有兩個人推薦你看同一部電影,那麼,這部片子所呈現的意涵應該是引起了共鳴,以口碑相傳,票房也勢必亮眼。耐不住自己強旺的好奇心,上網搜尋著「三個傻瓜」(3 Idiots)的相關訊息,果然,許多部落客早已發表了數篇動人的心得。曾幾何時,在網路上看影片變得非常容易簡單,一下載便能輕鬆在家收看,但是,創作影片的人、代理影片的業者心裡可能要淌血了。「三個傻瓜」實在爭氣,在網路下載便利的年代,仍創下票房佳績,不得不令人好奇這部影片的驚人魅力。

這是一部2009年的印度喜劇片,改編自印度暢銷書作家奇坦.巴哈特的處女作小說《五點人》(Five Point Someone),由拉庫馬.希拉尼執導。影片一上映就打破了印度電影的票房紀錄,創下了寶萊塢電影上映首周和上映第一天票房最高紀錄。

影片主要敘說三個就讀印度第一學府的好朋友法罕、拉加與藍丘,如何在「學歷決定一切」的環境中,擺脫師長與家人的思想束縛,反觀內心,追求夢想的故事。之所以取名為「三個傻瓜」,應該是指他們的「做事方法」與「人生目標」與眾不同,在一般人眼中,無異於是個超級大傻瓜吧!事實上,印度作為世界科技大國的後勤軟體供應國,從八○年代,即大力推廣電腦科技業,「軟體出口」估計總值一千億美元。在貧富差距甚大的社會裡,門弟(Caste)制度仍然決定著人的價值,下等階層的人很難有受教育的機會,因此,好的學歷與理工背景在印度是「脫離貧窮」的捷徑。片中的第一學府就是直接影射印度最好的大學——印度理工學院,最好的人才全進了這所大學,每個學生均以得到畢業證書、進入科技公司任職為人生的終極目標。

但是,片中男主角藍丘不以為然,他的出身低微,思維卻獨立自主,為了完成自己的「學習夢想」,答應代人上學的交換條件,即使學業完成後得不到畢業證書,仍然無怨無悔。在學校裡,他因屢次質疑院長的教育方法,而使得自己變成了學校的特殊份子;他鼓勵好友法罕追求自己的夢想——捨理工、當攝影師;鼓勵拉加放下家庭的重擔,做回真實的自己;還勸說校長的女兒認清自己的真愛,不要因為家庭因素而決定自己的對象……總之,這部影片雖是喜劇帶點搞笑本質,但極富教育及勵志精神,因此吸引了許多家長到戲院一看再看、一推薦再推薦。

激勵人心,非幽默不可

人的主觀意識是隨著年紀而增強的,即使是個五歲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意見與想法,「吃糖果、不吃紅蘿蔔」就是一種定見,有智慧的媽媽想要改變孩子的定見,來硬的恐怕不行,怕會傷了孩子的身體或心靈;但妥協了更不行,怕耽誤了孩子對於健康飲食的認知。無論哪一種創作者想表達個人意見,想對人們「說說教」或者「激勵人心」,那麼,非有個奇特的人物不可,人物對白非「幽默」不可。

這部影片厲害的地方,在於劇情緊湊,嘻嘻哈哈之餘,還引領觀眾目睹自殺情節與階級歧視的悲傷,讓人笑中帶淚,甚至痛到骨裡。三個好友追打搞笑無厘頭之餘,男主角又能突然講出「讓自己變得出色,成功自然隨之而來」這種要命的經典對白。更重要的是,看完這部電影之後,你的腦子裡一定會有一堆的想法想跟朋友、家人分享,因為電影中的某個情節可能連結了我們自己的經驗,讓我們處於心悸的狀態。

像是電影中男主角考了第一名,另外兩個朋友卻是墊底,電影的旁白說到:「當你知道你的朋友被當掉的時候,你感覺不好;當你知道你的朋友拿第一的時候,你感覺會更糟。」這句話任何人聽到都會噴飯一笑,但是我卻笑不出來。

相差八分,竟讓我跌入地獄

記得讀國中的時候,生平第一次搭車進城讀書(鄉下只有小學沒有國中,於是被分發到市中心的國中就讀),小學同學裡大概只有連我三個人是被編進當時的好班。升上二年級,又更進一步被編進當時的第一實驗班(就是現在所謂的資優班),班上同學的競爭差距往往只有一分的粗心與細心,那次,自己實在不太在意名次,沒想到與第一名總分相差八分,竟讓我跌入地獄。當時的導師就如同電影裡的院長,以名次排列座位,我被分到整間教室後面最靠近門口的那個位置,彷彿再不用心,只好收拾書包滾到別班去。

像是狠狠被揍了一拳,感覺自己再也爬不起來,「不過就是一次考試沒考好,為什麼要坐在一個我根本看不清楚前面黑板字的座位。」實在恨透了這種感覺,往後讀書的熱情瞬間也消失了,學習變成了壓力。家裡爸爸、媽媽、哥哥們沒有人知道我的痛苦,我也從來不說、從來不提。這件事一直到了結婚生子,孩子上學了,才慢慢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一點一點修復脆弱受傷的心靈。

如果結局沒有成功怎麼辦?

電影片名叫作「三個傻瓜」,事實上,這三個好朋友一點都不傻,他們有共同的特質才讓他們變成好朋友,共同的特質包括:

一、他們都是天資聰穎,而且願意努力學習的孩子。所以能夠在競爭激烈的考試中脫穎而出,進入印度第一學府。

二、他們都是清楚人生目標,卻聽從父母的話的乖孩子。試想,若不聽話,何來的心理掙扎,也就不需要傷腦筋如何說服自己的父母,走自己人生的路。

這兩個重要的特質也讓故事有了「理應如此」、「理所當然」的結局,三個人一個成了「科學家」、一個是出版許多攝影集的「名攝影師」、一個是傑出的「工程師」,電影只告訴觀眾:「不當工程師,你一樣可以做點別的事,而且一樣能成功。」

但是,成功的人是社會中的少數,大部分的孩子最後都可能只是平凡的上班族。如果電影裡的三個傻瓜最後都變成平凡人,那麼這部電影還會讓人看起來那麼爽快嗎?

我不知道其他看過這部電影的父母有什麼感覺?究竟能給予家長或是孩子甚麼樣的啟示?相較於過去,台灣的教育制度雖不令人滿意,但已經變得比較人性化了。現代父母的水準也都提升了,很少聽到有爸爸、媽媽會像印度的父母一樣,只認定一種職業才能出頭天。否則,我們不會在電視新聞裡看到碩士報名當道士;當禮儀師也需要讀到研究所;餐飲學校需要排隊才能就讀的新聞。

當父母很簡單,當有智慧的父母很難,總是想為孩子安排一條「成功率較高」的路來行走,但「愛」與「害」總是一線之隔。

片中闡述的主旨就是我們常說的「行行出狀元」,但「狀元」只有一個,如果有一天孩子說他不想唸書,只想學一門技藝時,孩子是否已經清楚學習技藝的路與讀書一樣漫長而辛苦?所付出的努力也不比讀書來得輕鬆?還是父母已經放下孩子當狀元的現實,只希望他過平凡而安定的日子?又或者鼓勵他勇於面對且克服課業上的問題,如同他長大成人後面對人生的挑戰一般?

懂得珍惜學習機會是孩子最大的福氣

看完這部電影,我並沒有想像孩子除了讀書學習之外,是否有任何其他特殊的才能得以發揮,他們只是平凡的孩子。但當我和他們分享這個故事時,我注意到兩個孩子聽到其中一個橋段時,表情變得怪怪的,晚上複習功課也變得特別賣力。

我說:「男主角從小很愛學習,但是他是僕人的小孩不能上學,他的小主人剛好不喜歡讀書,於是他為了學習,自願幫小主人去上學。」果然,小兒若有所思地問:「學校要我們背成語,到底是為什麼?人為什麼要讀數學?」他想跟電影的男主角一樣樂於學習,但他需要一個學習的「理由」。

讓孩子知道讀書上學的理由,才是激發孩子學習的動力吧!學校的老師在上課之前,一定會告訴孩子為什麼要上這門課,但是孩子聽不進去,為什麼聽不進去?因為有考試,考試之後會有分數,分數拿回家會挑動到父母的緊張情緒,於是,孩子認定——「老師和父母只喜歡成績,讀書只是為了考好的成績,有好的成績父母才會高興。」最後的裁決者還是回到父母身上。

父母為孩子挑選良師是責任,但是當孩子學習上出現問題,應立場超然、扮演「諮詢的對象」,而非「責任的窗口」,無論如何是不能介入孩子與老師之間的關係,否則父母就變成了孩子逃避學習的藉口與依靠。即使從讀書壓力逃到了學習技藝,現在的父母是否仍然過度地介入了?

幸好有這三個傻瓜,教會我一件事,別以為孩子理所當然知道人為什麼要進學校學習,現在的孩子接受的關愛實在太多,讀書的胃口和學習的動力跟隨環境而變,變得越來越不「純粹」。借用片中台詞「讓自己變得出色,成功自然隨之而來」,我想為孩子改為「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簡單,學習的動力與喜悅自然隨之而來」。果能如此,相信孩子會從學習的過程中摸索出未來的路鋪往何方,正如電影的另一句經典對白:「一切順利。」他會樂於承擔任務,得到「做事情的成就感」,至於成不成功?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anguang&aid=4954323

 回應文章

尋夢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好棒的佳文
2011/03/22 19:11
感謝分享,本文讓姑娘獲益匪淺
已逾半百,我尚年輕仍有夢;做個永遠的「尋夢人」﹗

恩靜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分享喔.......
2011/03/07 17:50

讓自己變得出色,成功自然隨之而來!!

讓孩子的生活變得簡單 ....

學習的動力與喜悅自然隨之而來!!

謝謝分享   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