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00315 什麼是正確的養鴿觀念介紹
2020/03/15 16:45:09瀏覽1864|回應0|推薦1

20200315什麼是正確的養鴿觀念介紹

由於台灣賽鴿活動的特殊性,比賽的性質引導台灣鴿友趨於急功近利,引進外購的種鴿即可大量的配對作出,投入每一季的比賽。在這個講求快速便捷的e-世代,未嘗不是一個簡單方便、具經濟效益、報酬率高的方式。台灣鴿友現在很多都是職業化,個個講求速成,而育種的工作是一條講求專業、耐性且是漫長的路,對這些職業鴿友來說是緩不濟急而缺乏效益的。我敢推斷,台灣將來很難會出現如比利時的一代育種大師 Andre Van Bruaene(凡不利安納)般,肯花費六十多年的光陰,一步一腳印的從事賽鴿的育種,提升賽鴿的品質而努力。誰都想季季入賞,誰都想贏取大筆的獎金,這實在是一個很吸引人的誘因。因此一般的鴿友也漸漸的趨向於「職業化」,台灣鴿會現在的趨勢如此,是當初大家始料未及。因此就像外國鴿友所說的「台灣鴿友不會育種」,事情演變到如此,也不足為奇,這對於整個台灣鴿界是福是禍、是幸亦或不幸,需要有大智能者來解答。
大多數的鴿友都有一個通病,昨天熱烈的追尋某某鴿系,今日聽到某繫在某處很發揮,又去狂熱的追求,明日又聽聞某系的翔績特佳,便一頭又栽了下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自己鴿舍內充斥著數十種不同的鴿系,就像是「八國聯軍」般的烏合之眾,雜亂無章。品種太繁雜,鴿子的外型會差異很大,整齊度差,無法齊一,鴿子的素質自然無法提升,競翔的成績當然無法穩定了。在育種缺乏全盤的計劃下,僅憑鴿子的外觀和個人的喜好,就予以配對。今天以A公鴿配B母鴿,C品系配D品系;明天則以B公鴿配C母鴿,A品系配D品系,在不斷的「嘗試」配對中,希望得到最突出的子鴿。但是要在這種「錯誤」的配對方式之下,成功的機率是非常低的。若有鴿友不贊同這個理論,還稱其依此方式配對,不也是作出了入賞鴿?那筆者就應該大大的恭賀他一番,因為他可說是全世界最幸運的人!在這種「嘗試錯誤」的育種方式之下,鴿子素質的提升,無異是緣木求魚!遵循嚴謹的育種理論,依據育種的目標與方向所做的配對,是否就能提升鴿子的品質?這個答案絕對是肯定的。這就是養鴿的正確觀念!
賽鴿的育種必須先擁有素質極端優秀,已經證實具備有最優良遺傳能力的種鴿群。這雖然是眾所周知,老生常談,但卻是最為重要而且是最迫切的第一步。好的種鴿不應該只有一羽而已,只有一羽超級種鴿是很難育種和繁殖出一個具有相當高水平的種鴿群,並且要維持整個鴿群血統的純正和整個族群基因的恆定可說是相當的困難。換言之,種鴿應該是雄、雌各有數羽,都是源自同一個家族,同一個血系。最好是具有相似的體型和外觀、相同的歸巢能力和飛翔性能、類似的表現性狀和遺傳能力,都是同一血統的純種鴿,但是彼此之間卻沒有很強的近親係數。「純種繁殖並非一定要近親繁殖」、「最好的純種繁殖方式就是同系繁殖」的理念,就是要匡正許多從事賽鴿育種的鴿友們多年來在育種觀念上的謬誤。賽鴿繁殖育種的方式很多,就只有「近親繁殖」這一種長久以來被過分的渲染、膨脹和誤導,誤以為「近親繁殖」就是育種的萬靈丹,缺之不可。其實「近親繁殖」比「同系繁殖」在育種上有更多的弊病和不利因素,從事育種工作者實在不可不察。因此,經過審慎評估後導入的種鴿,應該是同一個家族、同一個血系的雌、雄鴿各有數羽,才可以避開「近親繁殖」所造成的害處。以此進行「同系繁殖」不只比較容易保持血統的純正,更可以育成一個素質高的鴿族。這就是正確的養鴿觀念!
千萬不要輕易而天真率性的想嘗試去建立屬於自己的「新品種、新鴿系」,相信在台灣現在的時空環境背景下,是非常艱難的。育種是一門需要科學和專精的學問,而賽鴿的育種更是一條充滿艱辛、困難、孤獨的漫漫長路,育種的路是需要有細心敏感的思維、堅毅不拔的耐性、堅持而不妥協的擇善而固執的特質。試問全世界還會再有多少個安德烈凡布利安那?再有多少個巖田兄弟?能夠傾其畢生之力,堅持自己的理想與願景,辛苦而默默的去從事賽鴿的育種。平心靜氣的想想看,人生會有幾個五十年?那些往昔失去的某些失敗的經驗與光陰是否可以重新來過?「時勢造英雄」,回憶往昔國外的無數鴿界巨擘,能夠成其功名,自有其當時的時代背景,撫今追昔,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語。請問你身處於現在如此的賽鴿環境下,是否可以成為第二個安德烈凡布利安那?這個答案肯定是:「不可能」!再請問你身處於現在如此的時空背景下是否可以成為第二個巖田氏?這個答案筆者堅定的替你回答:答案肯定也是「不可能」!重新思考賽鴿育種的方向及模式,在多方面的考量下,細心而謹慎的去選擇一個適合台灣氣候和比賽制度的鴿系,將其導入做為「原種」。秉持「純種」和「同系繁殖」的觀念,再由此大量的繁殖作育出仔鴿,配合篩選淘汰的選種原則,逐漸地建立一個高水平、高素質的同系統、同血緣的種鴿群。千萬不要隨意做沒有任何意義和計劃之下無謂的雜交,一個鴿系的保存很不容易,一個鴿族整個鴿子素質的不斷提升更是緩慢而且不容易。「保種」的重要性遠勝過於無計劃的雜交。但是一個不良的、甚至不適當的配對,很容易攪亂整個種鴿族群的優良基因,拉低種鴿素質的水平,甚至毀壞整個育種計劃,這個負面的不良影響卻是很快。誠心的奉勸鴿友們,不要冒然而輕易的想去建立一個「某某系」,這是一條不可能實現的死胡同!有遠大的理想和願景固然很好,但這個理想不應該只是打高空,願景也不應該只流於空幻,一切不合時宜、緣木求魚、不切實際、敝帚自珍、癡心妄想、自大狂妄、自以為是的錯誤心態不只要立刻的改正,更要完全的摒棄。嘗試將念頭轉個彎,您會覺得一切將會更美好!這就是養鴿的正確觀念!
遺傳不是只空談理論,而是實證的功夫近年來,科學日益昌明,很多以前難以理解的現象或無法解決的瓶頸,都可用科學的儀器和驗證一一的加以解釋,科學是一種實證的功夫,而遺傳學更是如此。早期人類由逐草而居的遊牧生活,漸漸演變為畜養動物和種植作物的農耕生活,這時候的人類就開始懂得運用基本的遺傳原理在所有的動物和植物上,會要求乳牛、乳羊有高的產乳量;蛋雞有高的產蛋量;肉牛、肉豬、肉雞、鴨、鵝、羊等的生長速率和飼料效率,或更進一步要求屠體品質,要有薄的背脂厚度和寬大的腰眼面積;農作物要有高的產量和高的抗病能力。這個「以農立國」的農業社會型態維持了數十個世紀很長的時間。再歷經工業革命,科學知識的蓬勃發展帶動了高科技時代的來臨,現在更是進入前所未有的網絡信息e世代,科技的進步自然不可同日而語。人類社會進步的原動力就是透過科學理論的演繹再加上實際親身的操作,「知行合一」所獲致的結果。這些結果提供了一些往昔都認為無法理解的答案,現在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進而促使人類的生活更加的便利,社會更繁榮,經濟更進步,科學本來就是用來造福人類的。美國加州大學遺傳學教授羅德 裡奎茲最近發表了一篇論文,指出透過基因工程技術使得稻子可以產生人體所需蛋白質的方法。其方法是提取某特定蛋白質的人體基因,再將此基因植入水稻種子的細胞的染色體內,待種子發芽成熟後,稻穀內就含有這種特定的蛋白質。蘇格蘭某藥廠去年宣佈,已經開發出一種可以製造人體蛋白質「 阿爾發1型」胰蛋白脢抑制素的稻子。這種胰蛋白脢抑制素目前被用來治療囊性纖維腫瘤。這種做法可以使原本僅限於在實驗室才能進行的高成本、低產量的藥物製造過程,變得更為低廉,產量也明顯提高。羅德 裡奎茲指出:「生物科技是高科技領域,我們有必要讓它普遍化。」而高科技領域的普遍化,就是生活化與進步化。這就是養鴿的正確觀念!
染色體上的基因是呈現成對的排列,我們稱之為「對偶基因」。公鴿的精子與母鴿的卵子在產生的過程中,皆須經過「 減數分裂」(Meiosis),減數分裂使染色體減半,由2n變為n,此時染色體上的基因也隨減數分裂而分離。待精子與卵子結合授精後,染色體則由n變為2n (其中一個n來自於公鴿精子,另一個n則來自母鴿卵子)。因此,基因在伴隨染色體由減數分裂及授精的過程中,會發生「自由分離」 與「自由組合」,以及基因在同一染色體上的「基因連鎖」和同源染色體之間的「互換」的現象。純種的鴿子所具有的各種特徵必定相同,其型態與性質必是相似,而且遺傳所攜帶的基因也必然相近。基因相近的鴿族,純合子的基因比率會增加,雜合子則會減少,而純合子的基因才會有穩定的遺傳性。種鴿的血緣如果是雜交,因為攜帶的遺傳基因是雜合子,下代基因的組合會難以控制。由此育出仔鴿,不單是性質與特徵變化太大,素質也會參差不齊,好壞更是難以預測。這個理論就是證明了為何雜交公鴿配雜交母鴿,成功的機率低的原因。這就是養鴿的正確觀念!

配得好,不如配的巧翻開古往今來的賽鴿競翔歷史,每一個時期都會有超級鴿的出現。但是很弔詭的卻是有很多的超級鴿,都是出自於不經意的或者是偶然的配對,在很意外、突然或不經意的狀況下出現的。所謂的「黃金配對」往往就是如此意外的產生。這個事實的背後似乎隱含著某些可供討論研究並且值得深思的結論:

(A)所謂的超級鴿一般而言都是泛指參與競翔比賽,有著非常傑出和優秀的比賽紀錄的賽鴿。如果深入的去研究其血統以及配對作出的方式,可以發現其中絕大部分是雜交鴿,甚至是第一代的「單雜交鴿」,它具備著很強的「雜交優勢「( Heterosis ),難怪競翔的成績會如此的優秀。

(B)「純種繁殖」最主要的目的是確保「種源」,也就是維持基因的恆定和純種基因的不斷的再延續。大家都瞭解了「基因」是遺傳學中最基本並且是最重要的單位,育種的目的就是將我們需要與期盼的優良「基因」彙集起來,在此同時也一併排除不良的基因,藉著繁衍增殖於下代,而維持一種優良的品系。

(C)「純種繁殖」是無法改變其已經具有的基因。換句話說,「純種繁殖」是無法改善鴿子的素質或者是提升任何鴿子的既有的能力,純種繁殖只能據實的依樣呈現舊有的基因型和外在的表現型而已。

(D)要想在賽鴿競翔上名列前矛,或者是作育出超級競翔鴿,最正確的方式就是實行不同品種間的「雜交」(Crossing)。這種異系間的交配( Exogamy )或稱之為「雜交」的鴿子,因為基因經過再次重新的組合,而這種組合可說是千變萬化,在這種情況下會產生多樣且不同型態的基因型,這其中往往會有超級鴿的出現。

(E)雜交鴿在先天上就有「雜交優勢」( Heterosis ),當然出現好鴿子的機率相對的就會增加。

(F)賽鴿的育種必須要有為數眾多的仔鴿以供比較和篩選,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品種的鴿系,能絕對保證其作出的幼鴿的品質,即使是最好的品種的鴿子,最優良的親本,都有可能會繁殖出需要淘汰的幼鴿。繁殖數量較多的子代,就是保證能提供足夠數量的樣本( sample)以供其對照、比較、分析、匯整之後再求得一個實質的結論。樣本的數量足夠,結果才會具備其普遍性和精確性,而最後得到的結論才會更客觀而不會失之偏頗。鴿子不參加比賽如何能夠判別種鴿的好壞?經常的、不間斷的去參與競翔是提升鴿子品質的唯一方法,鴿主可以藉由參賽累積的經驗來選拔種鴿,這個經驗和種鴿素質的高低是與參賽累積的次數成正比。這就是養鴿的正確觀念!
鴿子不是用來看的,是用飛的鴿子是用來飛的,不是用來看的!這是個實際的情況,也是參與賽鴿競翔活動的鴿友們必須謹記的正確觀念。本人養鴿已歷經三十餘載,過去常常喜歡舞文弄墨,咬文嚼字,爬爬格子,賣賣字。除了跟自己有關的動物遺傳與營養、動物解剖與生理、藥理學與獸醫類症鑒別等專業的領域外,偶而還會撰寫有關鴿子的一些文章。不能免俗的,從一開始接觸鴿子,而後養鴿,都會從最基本的「看」鴿子做起。也曾經潛心研究過鴿子的眼志、外表體型與骨骼結構的關聯性、羽翼結構與空氣力學等的相關性,不知道是筆者資質駑鈍,還是眼光短淺,竟然是「霧裡看花」,愈看愈「花」!因此,對於僅憑外觀的各種不同條件就很粗糙的來斷定一羽鴿子的好壞,這是太牽強而且是不夠嚴謹,本人實在難以認同。在本人多年來投稿的文章中,絕不會看到有關於鴿子的外表和體態等等的論述。因為單單憑著一項「眼痣說」或者「羽翼說」或是「骨骼說」來判定鴿子的好與壞,這其中存在著很多的不確定因素和例外,這些「變量」大到無法予以統一和歸納,假使一個論點是建立在薄弱的理論和充滿不確定的數據基石之上,那就不足以成為一種學說,更不應該「敝帚自珍」似的以訛傳訛,這正是「黃鐘毀棄,瓦釜雷鳴」哀哉!台灣的養鴿界!大凡一個學說的建立,須要有嚴謹的理論為其基礎和依據,更要有大量且精確的數據來做歸納、比較、分析、判斷,而後釐定出一個結論來,這才是研究學問的基本要素。現在對於鴿子如何由遠方返家的原因還是無法完全明瞭的情況下,比較合理的解釋就是「此乃鳥類的本能」,就如同候鳥一樣,天賦就有判斷方向與定位的能力,會隨著季節的變換而南遷或北移,而這個天賦的本能就與其「智力」息息相關了。鴿子的歸返能力既然與它的智力有關,而這個能力又無法「量化」,如何能由鴿子的外表來推斷其歸返能力和智力?無疑的,癡人說夢也!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邏輯推理,鴿友們不妨可以用心的推敲推敲!鴿子是鳥類,天生就能自由自在的翱翔於天空,難道會因為翅膀的伸展幅度太小而使得飛翔速度變慢?難道會因為主羽末三隻太短或排風不好,而使得飛翔速度變慢?難道會因為沒有眼志或沒有眼內圈而使得飛翔速度變慢?難道會因為龍骨太輕薄淺短或後收不佳而使得飛翔速度變慢?難道會因為肌肉附著不良或肌肉彈性不好而使得飛翔速度變慢?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由外觀來審查鴿子的主要目的,應該是用來觀察鴿子的健康狀況,判斷肥瘦程度,或者換羽等等其它的情形而已,這也是養鴿者最基本的日常飼養管理工作。賽鴿最應注意的就是鴿子的健康,不健康的鴿子那甚麼也不用談!比利時這個國家是最早從事賽鴿競翔活動者,根據文獻記載,始於十九世紀末,至今約有一百二十年的歷史。其中有名的養鴿家不乏其人,可以說是代代有能人出,可是至今還不曾聽說有人能夠單憑鴿子的外在條件就可以準確的斷言出哪一羽鴿子能夠入賞,哪一羽鴿子是好或是壞,哪一羽鴿子適合競翔或是適合留種。比利時的養鴿家現在唯一的共識就是「比賽的集鴿籠是鴿子好壞最公平正確的裁判者」,這句話非常明白的表示,鴿子的好壞唯有通過種種比賽的考驗才是最真實、最客觀。光憑養鴿者的肉眼和手感,是不可能挑出好鴿子的!德國的胡伯特卡特波( Herbert Katenport )飼養德國最古老的鴿系卡波斯( Kylper )五十多年,是當地聞名的強豪,他就說過:以前在每年的賽季開始之前,自己總是會先預測今年鴿舍中那一羽鴿子會獲勝,可是卻經常猜錯。因此,他要鴿友們不要只是注重鴿子的外表。被喻為「荷蘭飛翔人」的彼得迪威德高壽已九十幾,在歐洲的鴿壇上算是耆老,舉足輕重,而且他的「鑒鴿」能力可說舉世推崇,少有人能出其右。他有一句名言:「鴿子的好壞,從外表可以得知的約百分之十,其餘的百分之九十實在無法看出。而真正能看出那百分之十的鴿友,又約佔千分之一。」連舉世聞名的「鑒鴿大師」尚且如此說,更何況像我們如此平凡的鴿友們?一個簡單的邏輯推演:「如果」鴿子能夠用「看」的話,那麼該是賽鴿競翔活動該落幕的時候了!我們該「看」的是鴿子飛翔和歸巢的能力,簡單的說,就是競賽的成績,賽鴿的價值是取決於其記錄的良窳,「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是很現實又是很基本的道理。鴿子不會飛,說甚麼都是多餘!甚麼是養鴿的正確觀念?這就是養鴿的正確觀念!
鴿友們應該要有一個新觀念,真正的鴿子比賽並非是從幼鴿的離巢開始,也不是從公鴿與母鴿的計劃配對開始,而應該是從您的育種計劃的擬定甚至於更提早到決定要引進哪一個品種和哪一類的鴿子就已經開始了!有良好的作育計劃,謹慎遵循育種原理的鴿友,自然競翔成績一定會比那些「道聽途說」、「東並西湊」、還在盲目的搞「嘗試錯誤」的鴿友更為突出。因此就突顯出種鴿的重要性,換言之,種鴿素質的良窳攸關以後整個育種計劃的成敗,更是決定參與賽鴿競翔輸贏的關鍵點( Key Point )。不是最好的種鴿一定不養!要養就必須養最好的鴿子!這個基本的原則絕對不可以打折扣,也不可以隨便做自我妥協。這就是養鴿的正確觀念!
在育種計劃中的每一個階段及每一個環節,都必須謹慎並且不可間斷的實施「選拔與淘汰」的工作,而「選拔與淘汰」在賽鴿育種工作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一定要特別強調它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這更是育種工作能夠趨向於正軌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品種的鴿系,能夠絕對的保證其作育出的幼鴿的品質,即使是最佳品種的鴿子,都有可能會繁殖出品質差的和需要淘汰的鴿子。舉個例子,兩羽評定為90分的優良種鴿,經配對後所繁殖的子代,有可能從70分到90分的都有,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淘汰掉89分以下的劣鴿,選拔出90分以上的優良鴿。在淘汰與選拔的過程中,就是要確保一個鴿系的特徵、去除鴿群中的不良基因、提升鴿系的素質、維持優勢遺傳、純化品系、提高賽鴿育種和改良的成功率等等的最佳手段。任何動物的育種工作都必須要與「淘汰與選拔」緊密的相結合,絕不可偏廢,而賽鴿的育種也是如此。這就是養鴿的正確觀念!
純種繁殖並非一定是要近親繁殖純種繁殖是指將具有同樣血緣、非常類似的基因、相像的外觀形狀、相同的表現性狀和一樣的遺傳能力的親本相互的予以配種,這種繁殖方式主要的是「同系繁殖」。同系繁殖是純種繁殖中的一個最主要的繁殖方式,雖然都是源自於相同的親代,但卻沒有很強的近親係數,一般說來在五等親內沒有相同的親代。純種繁殖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夠持續的保持血緣以及維持整個族群基因的恆定,而血源的保持和基因的維持恆定並不一定要進行近親繁殖才行,相反的,從事育種工作者卻盡量避免近親繁殖。近親繁殖並非是育種的萬靈丹,很多的鴿友一談起賽鴿的繁殖育種,好像只知道「近親繁殖」這個育種的方式而已,並且在學理上錯誤百出、觀念上嚴重謬誤,實在是需要將觀念重新的導正過來。近親繁殖在育種上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心力,而且成效會呈現兩個極端,常常會有失敗的例子。

以上轉載至網路若有侵權請告知,將立即刪除處理。

( 興趣嗜好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aluchu&aid=132055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