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與X老師論學書──談曾老師的那篇——[自我是什麼東西]
2012/02/19 10:26:24瀏覽476|回應4|推薦44

x老師

好幾天、好幾天前,在您的格子裡讀到那篇曾老師討論「自我」的文章,哈,不知為何,沒幾天就撤掉了‧‧‧

您實在很優秀,詩人能夠注意到這方面的問題的人,恐怕不多,很佩服您的週全與深入。

不過,由於您是位可敬的老師,您所面對的應該不只是藝文讀者,更何況,由您的資質與才具上看,您的前途應該不可限量‧‧‧

 所以,也曾為教師的老泥土我,想冒昧地也談一下自身的看法──儘管相關學術的印象是大約四十年前的閱讀殘跡,恐怕不可能太完整,但應該還有給您參考的價值:

曾先生的此說法

如果說一個完整的自我應包涵主體性(以自由為本質)與道德性(以合理為本質)兩要素。」

如果記憶不錯的話,應該是屬於當代新儒家的觀點;強調東西文化之差別,強調地迴護著東方古老中國的道德掛帥的某種合理性之類‧‧‧

個人要指出的是,這種分別,在研究上是否有加以強調的必要?個人感覺,其觀點有著五四時代傳承的背景,中國文化受到西方的衝擊,嘗試著進行西方哲學系統式的整理和與西方哲學進行比較,並繼續儒家修身養性的「大學」之門;我提出的問題是,中國文化中沒有別的、更好的角度可以審視自我和他人了麼?

我提出這問題的原因,是由於感到其論述,例如,其所謂「要素」,所謂「本質」,「完整的自我」、「真我」、「假我」、「圓融」之類,是否可能落入過於抽象和玄學的地步?對於生命力旺盛的每個年輕人,這樣的冥想式的出發,都能夠合適麼?如果不是那麼合適,那麼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否有更合適的出發點?

個人探索的結果,認為有更理想的出發點,那是在中國文化傳統中,接近西方哲學大家康德的「批判理性」的一個出發點,也就是泥人過去與您提過的,要言不繁、言簡意賅的「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

個人以為,它既可以高度批判性地面對了所有的問題,也能自然地傾向於把自身安置在所有問題之間,正是我們傳統文化所強調的「安身立命」之「自我定位」之道,若比擬西方哲學,似乎可以稱為一種方法論上的掌握‧‧‧

試問在這樣的方法論之下,何必把真實的人生,用那些虛擬、玄學傾向的字眼來處理──「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語出「大學」之「修身齊家」章;個人將之解為「好」是感情上的「愛好」,前一「惡」是理性上的批判,讀作ㄜˋ;後一「惡」,音為ㄨˋ,厭惡義;「美」則是指經過理性批判後的「善」。這是理性與情感的對演;相輔相成並不二分;對於從事教育的人們,對於此一在「修身」上似乎不難進行的工作,我們為何要捨近而求遠;而把真實人生問題,硬如西方哲學之二分世界為理性與情感兩橛,然後留下「二分法」的衝突人生之後患無窮呢?──個人以為「二分法」,在思考的初期與方便上,往往有其必要,但是在實際萬紫千紅或灰色綿延的真實人生上,則是絕對不夠用的‧‧‧

其次,關於曾先生所謂──

佛洛依德的自我理論正是在表示如此的矛盾體,體內有著超我(道德性)與本我(主體性)的永恆拉鋸。

那麼,要怎樣療癒這受傷破裂的自我,使它由假變真呢?

關鍵的修為便在於主體性須秉其充分的自覺與自由意志,去選擇有助於自我實現的合理之路。」

「因為那樣便正掉進超我與本我的永恆拉鋸之中,而是指將人性內在自由與愛的本質予以充量實踐出來的意思,」

「這樣人才能真實感受到生命存在的自由、統整、開放、悅樂、充實飽滿。」

個人要指出,在這描述中,我們可以感受其善意,但是其中除了可能玄虛的部分是「充分的自覺」與「自由意志」,如何才可稱之為「充分」「充量」?以及真有「自由意志」麼?對於深思的個人間,是很難有共同的答案的‧‧‧

而可能重要的是,真正佛洛伊德的人格論述中,超我、本我、自我,三者之間,確實有著「永恆的拉鋸」,但是對於佛洛伊德而言,他是呼籲著大家正視該「現實」,他的理性並不視之為不正常,這應該是其重點──只有三者間發生嚴重衝突時才有需要處理的問題,因而並沒有「掉進」的問題‧‧‧也因而,曾先生所斷言的「這樣人才能真實感受到生命存在的自由、統整、開放、悅樂、充實飽滿。」,應該與佛洛伊德所論述而追求的生命情境,是相當不同的情境。

這不同的情境,我們完全客觀的看來,個人認為不能直接說其對錯;因為曾先生所用的「充分」、「充量」、「圓融」之類字眼,外人很難判斷其成立的條件,所以只能是類似個人宗教修養的、內省式的論述;它不同於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學,是作為一種普遍現象的科學研究而呈現的論述。兩者處於不同的範疇,應該不能相提並論。

而此中最重要的,是對於大眾的民主時代而言,他就與他的前輩們一樣,遇到了「如何面對當代社會實境的問題」,也就是在複雜流變著的社會現實中,如何人人能那樣拿捏「充分」、「充量」「圓融」呢?──那就是新儒家大哲們所謂「如何開出民主」的問題‧‧‧泥人沒有盡究其學,本來不能妄議,不過,對於重傳統心性修養之學的學派而言,泥人由那樣的論述基礎上看,它們要跨上這一步應該很困難‧‧‧

 因而,儘管他斷言著‧‧‧

這樣人真實感受到生命存在的自由、統整、開放、悅樂、充實飽滿。」

他所能提供的,實在與我們的時代青年間,就像對於當年五四年代的青年一樣,可能仍有難以跨越的鴻溝。

以上,是泥人對於曾先生大文的淺見。請參考。

關於該文後段,曾先生提出所謂「愛」,並做了一些斷言──先生擁有「愛情專家」之盛名,應該自有其獨到的見解;不過,由於每個人對於「愛」的深刻體驗,可能差別很大,並且真愛應該會很複雜與細膩,加上泥人的愛情經歷,極為有限而特殊;怕很難提供什麼寶貴經驗;因此,不另;就此擱筆。

祝師生都快樂

大家平順安好

泥土敬白

‧.‧‧.

由於甲老師的文章已撤去,但我文已寫好,想想終究是泥人難得的一篇涉及青春年代思辨的作品;就放在自己的格子裡,既是對往事的紀念,也增加自己的貼文數吧。

泥土又及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234567am&aid=6118614

 回應文章

牧羊女--黑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讚嘆泥土的學識
2012/03/12 18:53

自我是18世紀尼采提出的

我們以前都叫小我

自我簡單就是自私自利的我

人性論 貪嗔癡驕傲疑心

構成人生

尼采為何宣布上帝之死

他心是很痛苦的

他是語言學家

進入歐洲體系文化

發現愛沒有實踐

只有耶穌實踐

所以他才說基督教唯一的基督徒耶穌

弗洛姆在20世紀寫一本愛的藝術

談及愛是無條件的

這本書 我認為寫得很好接近上帝

謝謝您分享

我很喜歡您分析

您是有德之人

從文章看出您的修養



摸 象 或 (不?) 著 木目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什麼是 [自我] ?
2012/02/20 18:36
什麼是 [自我] ?

Ego ?

現代醫學發達,換心,換肺,換腎已不是新聞。

換臉,整容術,..... 

換不掉的,才是 真實的 [自我] ? 靈魂 ?

如何看清自我 ? <--- Please position cursor, click right mouse button.



懇請不吝賜教?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2-02-20 18:49 回覆:

哈,哈,哈‧‧.‧.‧所以泥人說那種說法是玄學的傾向,對於習於理性的人而言,是易受質疑的‧‧.‧

對不起,那不是泥人的主張,不能代曾老師作答。

歡迎光臨。

泥土敬白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2-02-21 07:18 回覆:

如果要勉強自己努力答覆的話,或許問題應該由「是否有「真實」的自我」上談起,

一是自己的直接感受,完全主觀,別人同意與否,不論;

另一是「自我」是否「真實」,有必要向別人證明嗎?‧.‧.‧在對人無妨礙之下,似乎沒有必要‧‧.‧

再一是「自我」可能是「虛偽」的嗎?‧.‧‧如果自我是虛偽的,那結果將如何?──是否自我不可能虛偽,只是在對人可能妨礙的情況下〈由殺人到自殺〉,才應該被考察其改變的必要性‧‧.‧那不是在「真實或虛假」的層次上的問題‧‧‧

以上泥人自省,似乎也是今天精神科醫師所採取的方式

由於上述,於是我的觀點選擇第一項,由完全主觀出發。

所以在本欄對話的範圍內,目前泥人的自我,就是這個

平常低頭研究台灣歷史,上電腦網頁與網友汨汨交流,偶而抬頭竟然發現天際橫亙著我們歷史文化星河的傻傻老頭

泥土敬白


謎謎-溜滑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天下鮮矣
2012/02/19 20:18
見到曾先生原文,原來如此。
您所言大學之句「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須有遠大識見及寬容器度,
方有以致之。能達到的,果真是「天下鮮矣」!
此句貴在修身治家,常人只能勉力而為。因為人很難無私又全然客觀而
不受蒙蔽。然而應做的培養愛心善念,仍然要由自身以及家庭做起。
說來也可以很簡單,不必用玄虛的文辭彎來繞去的論說道理(年歲日增,
越來越覺得此類說玄辯駁無益) 。
無論廣義狹義,「愛」,雖有分際、有相當的自由,在人際之間不依然
是由身教而顯現的多關心、多諒解、少計較嗎?
溫馨的環境,才可能有一個比較自在的自我。欲望要縮小,心量總得逐
漸放大。世事無完滿,盡力則安吧!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2-02-20 22:25 回覆:

菩薩果然明察,萬謝精彩回應;

「大學」中,原文確實是「天下鮮矣」。

可能由於泥人不是傳統派,也不是講究師承的人,所以敢於做如此的提議;

個人認為傳統的文獻經典中能夠明白地提出這種「兩端並舉」將有益於我們對於人情事物的把捉的可能性,已經很不得了了;

然而,如果我們不侷限於前人經解,經典所另及之「扣其兩端」及「攻乎異端,斯害也已」,是否能讓這所謂「天下鮮矣」的意義弱化,而強化傳統中其實已經相當突破性地達到了掌握幼稚二分法的極致?

更何況,既然能有「新儒學」出現,其「新」,自然是在新時代中自然或不得不發展出來之必要,那麼此「新」,為何只能是把「理學」裡的心性之說,用西方的哲學唯心論來比附呢?

或許「儒學」真是必須如此自我範限,對於注重學統的「新儒學」必須如此;那麼是否可以容許泥人,本非學統中人,只是關懷中國傳統文化的民間人士,甚至只是人類中的一個尊重前人思想新血的個人之發現而已‧.‧.‧

至於「愛」的問題,泥人不僅缺乏豐功偉業,更少一般經歷,慚愧,不敢妄議;有之,平常心而已。

感謝光臨與分享心得。

泥土敬白


柏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哈!只是分享我喜歡的文章而已
2012/02/19 18:34
親愛的老師謝謝您認真讀木木的發文 教授的原文 給您拉來 這是您跟曾老師之間的論學 晚輩只是向來喜歡曾老師的論點, 豈敢與專業的您論學 不過 謝謝您如此用心給木木您寶貴的論點 的確有參考價值 木木感恩 蒙您如此謬讚木木實不敢當
 <自我是什麼東西>以自由選擇愛 ■曾昭旭

如果說一個完整的自我應包涵主體性(以自由為本質)與道德性(以合理為本質)兩要素。那麼所謂真我,就是意指這兩要素的圓融相合為一體(道德主體);所謂假我或受傷的自我,就是意指這兩要素的矛盾衝突,無法兼顧兩全。
 佛洛依德的自我理論正是在表示如此的矛盾體,體內有著超我(道德性)與本我(主體性)的永恆拉鋸。
 那麼,要怎樣療癒這受傷破裂的自我,使它由假變真呢?關鍵的修為便在於主體性須秉其充分的自覺與自由意志,去選擇有助於自我實現的合理之路。
 當然,所謂自我實現,並不是指去做出符合社會期望,卻扭曲自我性情,壓抑自我自由的事,因為那樣便正掉進超我與本我的永恆拉鋸之中,而是指將人性內在自由與愛的本質予以充量實踐出來的意思,因為這樣人才能真實感受到生命存在的自由、統整、開放、悅樂、充實飽滿。
 換言之,生命存在的價值感一定來自於愛,或充分地說是源於自由的愛;而非來自外在目標的追求於達成,客觀規格的符合與滿足。除非那些事業的成功依然是根源於愛人的需要而予以暫時的借用,其實是隨時都可以放下。
 而既然談到借用,我們便可以從愛進一步談到如何去愛或如何才能有效地去愛。愛是動機的問題,如何去愛是效果的問題,兩者都關連到我們的選擇(選擇有助於自我實現的合理之路)。只是前者關連到動機的選擇,在此答案唯一,就是一定得選擇愛而非自私;後者則關連到效果的選擇,而在此的選擇就很多樣而複雜了,包括自我才能稟賦的條件,所處環境的條件、成長歷史的條件、人和的條件乃至偶然機運的影響等等。其中有我們能選的,也有我們無能去選的。我們能否做到能選的部分充分去選最有利的(有利於自我實現,非有利於滿足外在期望)而不糟蹋浪費;無能去選的也安命無怨,即毅然選擇此別無其他可選的唯一可能途徑,而不猶豫徬徨,患得患失?
 而所以能做得到,除了對各種條件有愈充足愈好的了解之外,更重要的是依然不可避免地關連到前一項動機的選擇。我們只有先選擇了無私去愛,才能以清明智慧的心在繁雜的條件世界中善選最有利的途徑以幫助我們去實現愛,而且即使無可選擇,我們也才能安命無怨,一笑置之。乃因我們的自我本來不需要這些成功條件的支撐,我們只是願借用更好的條件去使得愛人之行更有效罷了!
 於是我們便可以看出,人所以會被種種世間標的所誘惑,因求不得而失望,因得而復失而受傷……皆因動機不夠純良,心性不夠自由亦因此無餘力去愛所致。於是人便因道德性變質(由內在自發的愛轉為外在條件的追求),形成人心的負擔而導致自由的喪失,亦導致主體性的變假了!所以才說關鍵的修為在秉自由意志去選擇以愛來自我實現啊!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2-02-20 09:52 回覆:

感謝您貼出此文,正是此文引起了我本篇的論述;

或許,未來還會再討論一些相關問題;如果有興趣,歡迎討論。

長期低頭研究著台灣歷史,

這是偶而抬首,面對長空中整個橫亙著的歷史與文化的銀河‧‧‧

感謝您給我這個機會

泥土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