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再談龍女士荒唐的「中國夢」──由李雙澤的「美麗島」與「少年中國」等看‧‧‧〈文圖增修〉
2010/08/31 16:19:36瀏覽3765|回應16|推薦110

本不想太重視龍女士煽情的文字‧‧‧

但是泥人研究的是台灣史,對於事關台灣史的史實,泥人實在不能不加以糾正‧‧‧

況且,家母也姓龍,對於龍姓,泥人實在有一份痛惜‧‧‧使我不能不提筆。

至於我的糾正,是否會影響龍女士的形象,則只好在此先向聰明而似乎很有策略的她,抱歉了‧‧‧

首先看,他在北京大學百年堂講演文中那段

但是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還有一首我稱之為「里程碑」的歌,叫《美麗島》。
  一位淡江大學的年輕人,李雙澤,跟很多台灣年輕人一樣,70年代發現台灣不能代表中國,而且逐漸被國際推到邊緣,在危機感和孤獨感中,年輕人開始檢視自己:為什麼我們從小被教要愛長江、愛黃河、歌頌長城的偉大─那都是我眼睛沒見過,腳板沒踩過的土地,而我住在淡水河邊,怎麼就從來不唱淡水河,怎麼我們就不知道自己村子裏頭小山小河的名字?台灣也不是沒有大江大海呀?
  青年人開始推動「唱我們的歌」,開始自己寫歌。那個「中國夢」顯得那麼虛無飄緲,是不是該看看腳下踩的泥土是什麼樣?他寫了《美麗島》,改編於一首詩,一下子就流行起來,大家都喜歡唱。《美麗島》真的是代表了從中國夢慢慢地轉型到「站在這片泥土上看見什麼、想什麼」的「台灣夢」里程碑:」

真的我們可敬的李雙澤先生是如她所說──

跟很多台灣年輕人一樣,70年代發現台灣不能代表中國,而且逐漸被國際推到邊緣,在危機感和孤獨感中,年輕人開始檢視自己:為什麼我們從小被教要愛長江、愛黃河、歌頌長城的偉大─那都是我眼睛沒見過,腳板沒踩過的土地,而我住在淡水河邊,怎麼就從來不唱淡水河,怎麼我們就不知道自己村子裏頭小山小河的名字?台灣也不是沒有大江大海呀?青年人開始推動「唱我們的歌」,開始自己寫歌。那個「中國夢」顯得那麼虛無飄緲,‧‧‧」

泥人所敬佩的、1977年,因為在淡水興化店海邊救人而犧牲自己的、卻被留日台獨文學英雄張良澤指為「救溺自斃」的李雙澤先生,是那樣地「跟很多台灣年輕人一樣,70年代發現台灣不能代表中國,」麼?

這不是胡說八道麼──史實是什麼?李雙澤是怎樣的一位漢子,作家兼大學教授的她怎能如此信口雌黃,真是不怕丟了所有的龍家人與像泥人這樣半個龍家人的臉嗎?

史實裡,「唱我們的歌」運動,是1976年12月3號,李先生在淡江大學的民謠歌曲演唱的場子上,當時流行西洋歌曲,作為有些名氣的吉他歌手,剛由海外遊學回來的他,手拿可樂,公開質問「我們中國人為什麼不唱自己的歌?」並且在眾人的噓聲中,他堅持唱了臺灣民謠「思想起」「恆春調」「補破網」與國語的「國父紀念歌」‧‧‧他的堅持,激盪了多少青年學子的反省‧‧‧事後,據稱,胡德夫的「美麗的稻穗」和楊弦的「鄉愁四韻」,都是受到他的精神催生的作品‧‧‧

確實「美麗島」是他的傑作,但是,龍女士竟說他──

跟很多台灣年輕人一樣,70年代發現台灣不能代表中國,而且逐漸被國際推到邊緣,在危機感和孤獨感中,年輕人開始檢視自己:」

知道嗎──寫作「美麗島」這條歌的前後,他還有被傳唱的「少年中國」、「紅毛城」和「老鼓手」、「我知道」、「我們都是歌手」等等;

泥人在此無力全部列舉‧‧‧讓我們就先只看「少年中國」與「紅毛城」的歌詞吧‧‧‧

〈本文前與後所附貼為「李雙澤紀念基金會」於1977年印發的「新歌大家唱」的歌譜〉

 我們隔著迢遙的山河    去看望祖國的土地   你用你的足跡   我用我遊子的鄉愁     

你對我說    古老的中國     不要鄉愁   鄉愁是給沒有家的人

                 少年的中國   也沒有鄉愁  鄉愁是給沒有家的人

我們隔著迢遙的山河   去看望祖國的土地    你用你的足跡    我用我遊子的哀歌

你對我說    古老的中國     不要哀歌    哀歌是給不回家的人

                  少年的中國   也沒有哀歌   哀歌是給不回家的人

我們隔著迢遙的山河   去看望祖國的土地     你用你的足跡    我用我遊子的鄉愁

你對我說    古老的中國    沒有學校    她的學校是大地的山川

                  少年的中國    沒有老師    她的老師是大地的人民     』

請先看,在這與「美麗島」同時期創作的「少年中國」的歌詞裡,李雙澤哪裡有龍女士所強調的台灣不能代表中國」的問題?

再來,請看李雙澤最具歷史情懷,併最具實踐意義,作為當年「收回紅毛城運動」的深沉呼喚的「紅毛城」一曲──

受過了多少的苦   終於看見   漫漫長夜以後露出的光明  

團結起來    親愛的同胞    英勇抵抗廢除了所有的不平等條約   

趕走了所有凶狠的豺狼    紅毛城呀 紅毛城 你是我們的證人

紅毛城呀 紅毛城 你是我們的國土     紅毛城呀   紅毛城   你是我們的證人

走過了多少的路   我們了解   歷史不是時間   留下的痕跡   

三百年來不曾停止的帝國主義    帶走了牠們的金碧輝煌

留給了我們是斷垣殘壁    紅毛城呀   紅毛城   你是我們的證人

紅毛城呀   紅毛城   妳是我們的國土     紅毛城呀   紅毛城   妳是我們的證人

紅毛城呀    紅毛城    妳是我們的國土    』

在李雙澤當時這樣的歌詞中,所顯示的內涵,那有任何區分台灣與中國的情緒或認知麼?

此外,請看當年它的發表,是在已掀起「鄉土文學論戰」的「仙人掌雜誌」上,如本文末之圖。

〈最下方為他的「紅毛城」,生前發表在「仙人掌」雜誌〈1977.8〉上的實況,時當該刊4月掀起著名的「鄉土文學論戰」後四個月;其後為該期雜誌的版權頁;刊出後,一個多月,愛游泳的他就因在海邊拯救幾個溺水的外國遊客而犧牲了。〉

由作者這些同期所創作的歌曲上看,由所刊出的雜誌之屬性來看,硬說作者「跟很多台灣年輕人一樣,70年代發現台灣不能代表中國,」這不是太荒唐了麼?

想起來,雖然她開口閉口說中國,

雖然她會很技巧地,絕不探索問題、煽情地寫出那本讓許許多多讀者不能不感動的──「大江大海‧1949」──究竟為何許多外省父母親不談過去,甚至對於其美好的童年與青春歲月,亦然?

其實,不是為了逃難的悲苦而噤聲的,抗戰八年逃難多數早習慣了,真正的創傷是為了戰後島上的白色恐怖,難免有親友莫明所以地犧牲,誰知道當年青春玩伴是否參加了要命的「讀書會」?誰又可能竟是當年危險的「進步人士」?更不要說有些可能更完全是冤獄的問題了‧‧‧

這一切,聰明而懂得策略的龍女士,是真的不知道麼?還是‧‧‧如他所說的又只是一種策略‧‧‧

其實,她是不是和那個留日的台獨英雄張良澤教授一樣,也是另一個那種會說出李雙澤「救溺自斃」的那種荒唐的教授作家?

啊,真是悲哀呀,這樣不斷荒唐的龍女士,可以不要繼續荒唐了嗎?

尤其,請勿以文學與文明為幌子──藉文學之名談史,迴避其歷史的責任,以文明之說論事,掩飾其身段的「虛驕」〈〉──如果真如有的網上朋友所說,龍女士那只是賺錢的策略,已賺夠了嗎,與家母同宗的教授女作家,是否能請快停手吧‧‧‧

泥土有感

:這個辭,原本通常有「虛矯」的用法,過去有所謂「虛矯的士大夫身段」者是;在

筆者曾考慮用「虛嬌」或「虛驕」,以示龍女士自許「文明」的「嬌態」或「驕態」;

來對於其所託身的歐西國度言,較可稱「嬌態」;對於她看不起的中國言,應該是「驕

態」吧,用之。此處,承謎謎菩薩網友之指證,萬謝。特此說明。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234567am&aid=4368479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anex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5/26 15:14

李雙澤在附中熱血澎湃地唱了三年校歌:

....我們是新中國的中堅

....把附中精神 照耀祖國的錦繡河山

經歷過熱血保釣的年代 他絕對是個大中國主義者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我覺得一切只是歷史解釋問題
2011/03/21 23:43

我想每一個人對歷史的看法都有所不同

解釋的觀點也會從不同角度出發

其實很多事真的不必太去在意他

在今天的台灣是多元的社會

我想學習尊重不同的聲音

是今天台灣人必學習的課題

不過學辨思 的能力 也是很重要

這也是今日公民要學習的課題

那我認為其實史實是如何不重要

重要的是今天在台灣生活的人

心中對台灣有沒有認同感

是不是能主動為台灣付出和努力

為台灣發光發熱

這我才是所關注了

歷史的一切就讓它過去吧

能不能寫下明天的下一頁史詩才是重點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1-03-22 00:06 回覆:

您太年輕,您不懂得人生絕不輕鬆‧‧‧

要學習面對現實,現實就是複雜的,逃避現實複雜的考驗

在學校、在家庭、在社會都很難有真正的成就與真正的快樂

哈‧‧‧

史詩不是那麼容易寫成的‧‧‧想寫史詩麼‧‧‧

就由您說的

「那我認為其實史實是如何不重要」

開始吧

請您實際讀完拙文「日本應該對我台灣先民認罪」〈之三〉〈之四〉

我們來討論吧‧‧‧

雖然可能是或不是假仙的,歡迎年輕人

泥土敬白


山下阿哥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著急.............
2010/11/02 09:06

泥土大哥      總有《不容青史盡成灰》的感慨和著急................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0-11-15 21:27 回覆:

哈,還好啦,沒有太急啦,

人生麼,平凡如泥人,本來就放不開

那就不要放開吧,繼續愚癡的掙扎、嚮往與追求

看看保持著腰腿,維持著心胸,展望著某些傻笑的境界──雖總無法如別人那樣瀟灑地提起與放下‧‧‧

啊,祝福大家

泥土敬白


大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泥土先生,謝謝你點出了問題所在
2010/10/30 13:10
泥土先生,謝謝你這篇文章,尤其是其中一段:


>>跟 很多台灣年輕人一樣,70年代發現台灣不能代表中國,而且逐漸被國際推到邊緣,在危機感和孤獨感中,年輕人開始檢視自己:為什麼我們從小被教要愛長江、愛 黃河、歌頌長城的偉大─那都是我眼睛沒見過,腳板沒踩過的土地,而我住在淡水河邊,怎麼就從來不唱淡水河,怎麼我們就不知道自己村子裏頭小山小河的名字? 台灣也不是沒有大江大海呀?青年人開始推動「唱我們的歌」,開始自己寫歌。那個「中國夢」顯得那麼虛無飄緲,
‧‧‧」



,雖然我覺得龍應台的文章有些怪怪的.但卻不太能指出在哪裡.你幫我點出了問題所在.
我十年前第一次去大陸時也有點隔閡.很容易認為龍應台的說法是對的
,認為中國夢虛無飄邈.但是在去過大陸許多次之後,第一次的陌生隔閡感已逐漸消失.也認可大陸是我們的一部份.長江黃河距離我們雖遠,但仍是我們的領土.在兩岸直航及中國高鐵的技術革命下,距離也不再是問題.
龍應台的文字明顯受到台獨的洗腦.
故鄉的認同可以和大中國的認同並存,不是嗎?大陸上的人也沒有就只認同自己城市省份的小山小水,而不認同大中國啊!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0-11-15 14:50 回覆:

大風網友,再來補白──

我認同的是多元的文化與豐富的歷史資源,以及感到體貼地自身的血脈似相呼應的種種‧‧‧

自小唱禮運大同篇,就開始了認同,稍後,唱天倫歌涵泳其中‧‧‧

然後是儒墨道法兵‧‧‧以致雜家,種種真是可觀的豐富‧‧‧哈,為什麼用「可觀」兩字,怕您以為我太有研究,太有學問了‧‧‧我只是翻過幾眼啦‧‧‧讀過她們的一些歷史故事啦

以上誠實的補白

泥土敬白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0-11-15 14:13 回覆:

謝謝您再度光臨與留言與回應。

泥人有一些不同的體驗與您分享;

我很喜歡山川,體力也一直不錯,自小在鄉間長大,真是愛大自然啊。

然而奇怪的,我最喜歡家居附近的小山小水,和我與同學曾經奔放的那幾座山巒‧‧‧

大學時代,曾經與同學談山談水,他說我該去參加登山社;我說,對不起,我只喜歡伴我成長,讓我倘佯的那幾座山,沒有那種與百岳比高的壯志雄心──我從來沒有她們那種征服某個著名山岳的想法‧‧‧

我不知李雙澤會怎麼想,真的就是要大江大海那麼大了麼,比起思想的空間是否渺小,真的江海那麼深邃麼,比起古往今來是否太過淺短?

她們的尺度真的對麼‧‧‧我懷疑──讓我們努力地充實自身的體悟吧

我想

泥土敬白


大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雖然我覺得龍應台的文章有些怪怪的.但卻不太能指出在哪裡
2010/10/30 12:43
>>跟很多台灣年輕人一樣,70年代發現台灣不能代表中國,而且逐漸被國際推到邊緣,在危機感和孤獨感中,年輕人開始檢視自己

謝謝你這篇文章,雖然我覺得龍應台的文章有些怪怪的.但卻不太能指出在哪裡.你幫我點出了問題所在.
我十年前第一次去大陸時也有點隔閡.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0-11-15 13:52 回覆:

很高興,泥人的文章能夠幫助您釐清思考。

歡迎您的留言。謝謝您。

泥土敬白


yadu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湊湊熱鬧
2010/09/29 11:59
閱罷泥土兄與謎謎姐對驕與傲的高論,也來湊熱鬧。

驕乃乘馬坐轎,傲則是人兩腳立地,光從字的形象,就可判別兩者的差異!

驕是訴諸財富與權力,傲則是植基在人對價值及信仰的堅持。

                        yaduo

野渡 / 原鄉人客棧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0-09-30 00:44 回覆:

或可說,騎在馬上的人,就是有憑藉的人,就是高人一等,而且意氣風發,指點天下,他真不亦快哉‧‧‧不過,馬不見得好操縱,所以驕的人,正得意間,跑起馬來,踢了人家的攤子,踩了田裡的秧苗,他不須道歉,只要原謊或硬抝,再不然大爺有錢、有名‧‧‧什麼事不能擺平‧‧‧

傲的人,有所不為;不知為何把驕傲連在一起?大約是驕的人,看到傲的人,雖無名利,倒也自得其樂地頂天立地,不免羨慕;就東施效顰,也要表示自己有原則,只是不太得體吧‧‧‧

泥土有感


謎謎-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驕氣」與「傲氣」有別
2010/09/29 05:19
讀您此篇回應他人覆文,提及「驕氣」與「傲氣」有別。確實如此。
個人感覺是:驕氣,非常不足取。傲氣,有時也不壞。
驕,自大。瞧不起人。有不知天高地厚之意。甚至淺薄。
傲,氣質高傲,特立獨行,不屈。
兩者都有極度自信的成分。
單看,傲,則涉及風骨,有品、有内裏。較有自知之明。驕,則未必。
因此稱「傲骨」而不用「驕骨」。而且稱「一身傲骨」,雖可能卓爾
不群,似無貶意。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0-09-30 00:29 回覆:

歡迎菩薩再度光臨。

確實推敲這些字辭的內涵,真是滿有意思的。

傲的人,往往有所不為,因而,不為世俗接受,但是理解他的人,卻認為是符合所謂「進退辭受」之道的;

驕的人,多自以為是,頗像特權階級,姿勢很高,看不起人,所有事說來頭頭是道,但完全自我中心‧‧‧

謝謝您再次探討。

泥土敬白


yadu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對自身歷史缺乏深刻的認識與反省
2010/09/29 00:46

曾有緣與泥土兄萍水相逢的暢談一夜,獲益良多,看罷泥土兄此文,以一個默默治史者對於史實的堅持,實在令人敬佩!治史者之史觀與史識至為重要,同樣的歷史事件,因史觀不同,解讀往往南轅北轍,而史識則是一種對歷史透徹的觀照,那需要一點智慧!

龍女士的大江大海1997,及齊邦媛教授的巨流河我都已拜讀,就我個人觀感而言,前者失之矯情,後者貴在親歷的那份切膚之痛及真情,讀大江大海我沒有淚,讀巨流河卻令我忍浚不住淚盈滿臉!

我是從野火的第一集初版開始拜讀龍女士的文章,對龍女士的文筆是敬佩的,但讀到百年思索,我竟讀不下去,大江大海只是勉力閱畢,總覺得其中隱隱有些什麼使我不忍卒讀,也許今日泥土兄一點,我始恍然!

下面的連結是專欄作家丁果對龍女士在北大演講的回應,有其見地,值得一讀!
http://www.qinpei.net/?p=1764

歷史是有立場的,日本人寫侵略的歷史,便是「進出中國」、「教化台灣」,美國人寫西部拓墾史,就是英雄與浪漫,但是對於受害者,卻盡是血與淚!龍女士的困境,就是因為立場模糊而不自覺,一方面要迎合西方的所謂主流價值,一方面對自身歷史缺乏深刻的認識與反省,模糊便勢所難免!究其原因,失根應為一端罷。

                        yaduo


野渡 / 原鄉人客棧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0-09-30 00:19 回覆:

野渡兄

別來大家無恙,祝令弟逐漸恢復。

近來太忙,疎於致候,請原諒。

個人一直認為我們國人自己的家族史、社會史與政經史、民族史,都極重要;因為個人相信人是經驗的動物;對於越是貼近於我們的事物,我們比較有可能追根究底,不僅藉以探討人性、人生,也聯繫到社會國家的複雜深處;相反的,我們讀外國史,雖然精采,其實我們往往祇是在證明某些被傳說的理念而已;沒有幾個人能真正深入外國的歷史文化,從而探討所謂「魔鬼躲在細節裡」,那魔鬼或上帝的奧秘‧‧‧

泥人相信人類是差別不大的,尤其對於已有千百年歷史的文明而言‧‧‧只是各自的處境不同吧‧‧‧不相信有所謂偉大的溫柔的文明‧‧‧如龍博士者

哈,就此打住囉。天晚了。

泥土敬白


烈日春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失根的孤兒很可憐
2010/09/17 22:14

泥土先生,泥土 能固根,有根才有力

我開始寫龍應台失根----可憐。有人不服說:「她不需要我的可憐。」

龍應文章本是熱力四射,因為失根,顯得虛無蒼白,我改口----可惜!

可憐和可惜,都不是批評,而是感嘆!

台灣的美不是大,小就是小,幾十條淡水河加起來也沒有長江大啊!,怎麼比呀!

 就實論事,小而美有什麼不好!

有孤獨、孤兒感的人,都是被騙,不認中國根的人----更可憐!

被騙不能醒的人,你就罵我 ,消消氣吧?!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0-09-18 19:31 回覆:

感謝您的光臨與回應。

關於無根的孤兒說,您譬喻得十分生動。

尤其,「無根」兩字,可以讓人感到您的遺憾;

只是,某些流行的所謂「想像的共同體」之說,在李扁時期曾經運作,使得他們自我感覺良好‧‧‧以為自己有根‧‧‧所以問題滿麻煩的‧‧‧怕我們的社會真是不能躲過若干迷失動盪的歲月‧‧‧

泥土敬白


看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點感想
2010/09/10 22:25
我很敬佩龍教授所寫的文章。只是覺得她似乎想顯得「公平」,把自己人批評多一點來換取另一邊的認可,不論是對泛綠讀者或是北京大學的聽眾。不管怎樣,和她同樣背景的人不會因為被批評幾句就謾罵或禁書。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0-09-11 22:44 回覆:

歡迎您的光臨與回應;

很高興,我們都很欣賞其感性的文筆,真是生動,貼心;

本文所重視的,是其在某些問題上實在知性不足,若長期不知檢點,是否真是可惜了。

泥土敬白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