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也談 「 傳統文化」 與 「 文化傳統」
2010/06/12 10:51:10瀏覽982|回應6|推薦96

網友紫氣東來兄,近來感於紀念屈大夫而貼出一篇 

端午的思緒總是歷史與家國!

其中由今天對岸復興中國傳統文化談到過去的文革,也談到五四運動中的新文化運動;顯然紫兄對於現況中,有些人們對於對岸文革的指摘不太能接受,意圖有所辯解;而確實,通篇讀來,所提出文化傳統對比於傳統文化的觀念,既對歷史中的傳統文化提出了批判,也無形中把問題的視角拉高到不限於此時此地的地位,整個觀照到了歷史文化辯證發展的縱深方面;因而幫助我們更能在一時一地的需求外,更思考到歷史長河由過去指向未來時應該有的關懷,泥人覺得這是個有意義的提示。

換言之,固然,五四運動憤怒地攻擊、扳倒了長期居於統治地位的孔家店,文革更是徹底地動搖了所有的傳統文化;但在真正的關懷者眼中,是否不應該只是冷眼的指摘其破壞性,而應該去認知在他們的那個時代中,早已存在了許多讓人憤懣不滿,逼人爆炸的問題,是那些問題逼他們選擇革命的道路‧‧‧革命不可能被控制得剛剛好,如果能夠那樣的話,一歩歩地改革可以慢慢進行,就不需要以革命來大動干戈了。

個人覺得這確是每個關懷者應該思考的問題。

記得個人體會此一觀點,是在青年時讀到郁達夫那寫於1927年的短篇小說「出奔」時,作者藉者主人翁把自己的房子用一把火燒了,來表達那個時代中,一個理想主義者那種決心與舊社會決裂的態度‧‧‧當然,星火燎原是可怕的,但是,某些狀況下,是可能會逼人產生那孤注一扔的心態‧‧‧

五四運動,由山東問題引岀青年人對於整個文化的思索,尤其責備主流儒家文化的尸位素餐,不能夠充分回應時代中,民族處於絕續存亡關頭的強烈呼聲

文革是在詭譎的國內外局勢中,毛做了一個錯誤的判斷,但也是五四運動以來,中國一直沒有得到可以平順發展的環境,物質與精神兩皆還不能自安造成的結果──當時,對俄已強調自力更生,已還清對俄借款,核試爆成功;但戰後成立的匈牙利與波蘭共黨新政府都發生了嚴重的反共暴亂,美杜勒斯高明地宣布圍堵中的和平演變政策,寄望於中國的接班人,對於新中國壓力很大;這時中國內部不但建國太快、幹部不足,影響素質的問題逐漸出現,又有彭德懷沉痛的萬言書與劉少奇試行資本主義的托拉斯等紛紛湧來;對毛而言,可能判斷為一個新中國絕續存亡的關頭。

個人覺得,沒有什麼是不能批判的,似乎要是這種深入時代的探索後的批判,才比較能有助於我們各自的反思與共同的展望‧‧‧

在這樣的觀點下,其破壞性一定是難以預期的,但那是個很特殊、不易重演的狀況。

也因此,傳統文化的復興,固然難免讓人惋惜過去曾經的巨大破壞,但不應該因此而影響到我們時代對於未來文化發展的展望。

其次,關於傳統文化的復興,紫兄似乎有將之視為傳統文化的復辟,如果真的那樣,那確實是太糟糕了;不過,個人覺得改革開放以來,泥人對於對岸種種所知不多,只是常到此岸書店瀏覽對岸新書出版內容,在跡近百家爭鳴的道路上,復辟的可能性看來應該不大;但是個人對於傳統文化略有些心得願意與網友共同思索‧‧‧

即,五百年前,甚至兩千年前的文化,當然就像我們今天的文化,必然帶有今日社會的色彩,他們不能免地也帶有五百年前或兩千年前那社會的色彩;時空不同,當然可能彼此很看不順眼,但是有其殊異性,何嘗沒有共通性,這應該是很平常的道理。由此看來,強調其殊異性的批判之餘,我們是否也應該注意其共通性,這才能充分地有助於我們掌握事物辯証發展的可能性?

對此我常以自身曾經關切的一項傳統文化為例,

那是過去被胡適他們批判得很兇的傳統文化──孝;它在海峽兩岸受過西式教育洗禮的年輕人,往往都是嗤之以鼻的話兒,我是研究教育出身的,有些不太一樣的看法。

孝字,應該怎麼解?做父母的怎麼拿捏,還是把它做成教條,要人們「移孝作忠」──

我們通常只見「孝」,就是順,就是無違,於是「移孝作忠」就接近「愚忠」了。但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真的這樣愚昧地主張「愚忠」麼?沒有人能夠發現其中的可笑麼?宗法制度下的封建社會裡的聖賢真的都那樣無知麼‧‧‧要到千年後的今天,我們才在西方的啟蒙下,靈活了腦袋,張開了眼睛麼‧‧‧

要直到我偶然打開著名但卻沒有自行翻閱過的那本經典──孝經──後,我們才知道千年以前,前人早已在「諫諍章」裡寫下了如下,相當精彩的論述:

曾子曰 :「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

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個人覺得這應該可以是個很具啟發性的問題,但是頗離奇地,在當年猛烈主張非孝的學者們的論述裡,我從來沒有讀到過,真是讓我感到遺憾  ;所以我覺得傳統文化甚至儒家文化,其實可以不是那麼封閉僵化的東西,甚至想到外國人之稱許中國文化者,或許就是已認知了這部份而肯定其他部份的吧 因而我覺得應該及早把儒學放回諸子的地位。

說到這裡,不免讓我想起在此岸長期高倡的文化復興運動 ,為何自居於自由民主陣營的國府在其大力推動的運動中,從來也沒有為學子強調這種「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的孝道──或許其理由就是與毛相近有著另一個判斷──也自認為處於其自身絕續存亡的關頭吧?

由於以上的問題,最後歸結到官方對於自身處境的認知和判斷,以及傳統擁有「故當不義則爭之」,那可以避免教條化的樞紐,加上我們前面提及的「個人覺得改革開放以來,泥人對於對岸種種所知不多,只是常到此岸書店瀏覽對岸新書出版內容,在跡近百家爭鳴的道路上,復辟的可能性看來應該不大;」;因而,個人以為現下對岸的復興傳統文化對於整個中國文化的發展,應該會有接近於紫兄所期望的復興春秋戰國時代的文化傳統的氣象的。

 

泥土敬白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234567am&aid=4121485

 回應文章

HOLY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端午是道地的傳統文化節呢!
2010/06/15 20:32
祝佳節快樂!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0-06-16 13:03 回覆:

您這個短片,也真是道地傳統的分氛圍呢

謝謝您

今天真是兩個孩子都沒回家呢

泥土萬謝


紫气东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谢谢泥土老哥的长文
2010/06/14 01:50

谢谢泥土老哥的长文。

这是小弟那篇陋文的链接端午的思緒總是歷史與家國!》http://blog.udn.com/cool17909/4113724

小弟对于老哥这个文章与大家的回复还需要多想想,也不先草率的回应了。

只是小弟要说明一下:小弟写此文章的时候,并非是为谈论文革,也没有为文革去论“是非”。我只是对于说“文革”是“传统文化断绝”的全部原因的这种说法表示了反对——实际上,“传统文化”的很多物质与制度载体在文革前很多年就消失了“传统文化”离开了这些基础,很多部分本身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不断也难!而对于传统文化的一种批评与反思,或者更为激烈的全盘否定,并非是仅仅发生于文革。

小弟此文其实主要还是针对大陆现在提出的“复兴传统文化”的这种社会现象提出质疑与思考,这是有现实主义背景的。何况,在21世纪的今天,大陆的“复兴传统文化”的提法,本身也有很多没有说清楚的地方。

因此,小弟才把自己的困惑与幼稚的想法写个短文,求教于大家。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0-06-14 23:43 回覆:

不好意思;
顯然這下子,我讀您通知去讀文,大約也沒抓准您您觀點。
不像您,還怕草率了‧‧‧請恕罪則個。

確實您說得不錯,真正文化發生問題,產生有洗面革心的必要,早在康有為提出「孔子改制考」時,已經開始,隨著革命大潮而漸起。
五四是一波,文革也是一大波‧‧‧過分責怪文革,是沒有必要的。

不過您說到,「本身很多沒有說清楚」,可能本來就難說清楚「文化」這事體;就像談「教育」,難免有類似的問題,人人都可以自己的感受,堅定的發問;很能熱鬧,但都只是資料,很難結論‧‧‧我想。

歡迎您,能想出更好的觀點,提供更豐富的資料‧‧‧

泥土敬白


中州楚佩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先生说得当然有道理,不过我有点别的想法
2010/06/13 22:52
到处都在说不孝有三,但至少我在大陆的老同学们、亲戚们,似乎没几人能说全是哪三不孝。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可见,古人提出者三不孝时的本意,绝不是“顺”、不是愚孝。这三不孝的论述即使放在今天也挺有道理的。(当然,现在选择不生育的人多了,是他们的人权,第三不孝上不好再说什么)

但是为何很好的理论,继承实践下来,变得死水一潭瑜不掩瑕了?能不能说对孝的过分强调导致了一种无法避免的暮气呢?残酷的现实是检验的第一道标准,也是最基础的标准。烧掉老房子的确可惜了,但我能理解其心中情绪的爆发。有些东西是需要一把烈火洗涤一下了。

这里有几个网友针对紫气东来那篇文字的引申讨论,我也参与了两句,若您有兴趣请不吝移步指点一下
https://city.udn.com/64086/4006873?tpno=0&raid=4007165&cate_no=0#rep4007165

先生近日还致力修史么?还请注意休息,祝心情好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0-06-14 10:48 回覆:

謝謝關心;最近繼續寫作中。

您所及──

〈〈但是为何很好的理论,继承实践下来,变得死水一潭瑜不掩瑕了?能不能说对孝的过分强调导致了一种无法避免的暮气呢?残酷的现实是检验的第一道标准,〉〉

似乎與泥人的說法差別不多,不過我可能想提示的是複雜性,若進行史實的探索,進入史實是孤寂的,也是冷靜的,但若在概念的指引下,追求某種偉大理念,則波瀾雖大,於社會影響難以預測‧‧‧

史實的探測到消化成為真正對社會有意義的養分,似乎應該還有一時程。

哈,也不知自己對不?您就姑且聽之吧‧‧‧

泥土敬白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拙见
2010/06/13 11:42

不成熟的意见,还望泥土前辈指教:

1、大陆网友反思文革是想厘清当时的背景和领导人推动运动的逻辑何在,显然大陆原有右派的意见不能完全反应当时的情况,对文革产生的副作用 没有异议。

2、换言之就是如何避免掉进“同一条河流”的问题,如何传承历史?中外合有多理论和经,个人看过一个观点就是说基本分建构性和批判性,建构性偏向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批判性就是典型的英国式道路,可能和渐进式路径类似(大致如此记得有点模糊)

3.根据第两点,那么中国二十四史是典型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看看现在的香港政改闹剧,香港政客根本没有学会英国人的权术,不愧为中国人的血统

4、还有一个命题就是统治机器的问题,机器的分子要通过来源于人民的方式产生,但机器的变异腐化问题往往浮现,我想大陆和台湾两种政治体制都面对这个问题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0-06-13 21:51 回覆:

穎先生

不好意思,我不是那些專家名人,只是個人關心過,說些自己的看法。

讀您四個問題,只能盡力回覆討論。

文革背景與脈絡問題,個人不是專業人士,只就我所研究台灣史的經驗,其中可能有些事涉敏感──那是對於國內外現況可能牽扯的問題;在台灣的歷史中就不乏這類問題,文革應該也是如此‧‧‧換言之,外國人對於對手國的內政問題,見縫穿針,事後如何尋找正義‧‧‧尤其民間民族主義若動盪起來,怕沒人能控制‧‧‧所以,探索歷史脈絡,應屬必要,但高揭正義之旗者,過分素樸,缺乏辯証能力,怕會壞事。

其二,所及建構性或漸進式,可能太學術性了,急於解決問題──若為了揚名立萬,可以人性地理解,但怕難真正獲得解答;素樸的看,我總以為西方盧梭與孟德斯鳩兩脈,學術上各有道理,但現實中兩者實在是辯證的,不能靠他們解決問題,真正解決問題的是懂得這些道理的人,運用社會發展的規律來處理問題。

其三、香港問題,我理解不夠,政治場必然有各種力量角力,動盪應該屬正常;英國離去留下了些讓中國去忙的問題,也是正常,要公主與王子從此快樂地共同生活,太困難了;中國現在的國力,應能承擔這樣的考驗吧。

最後,統治機器方面,對泥人言,自己真的理解不夠,到了不敢置喙的地步呢──

對不起,理解不多,只能如此作答。

泥土敬白


金紡車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泥土大哥早安
2010/06/13 10:54

好久不見,向大哥報告,我結婚完回來了。

認同大哥這篇文的想法,中國傳統文化絕對不是完全僵化的,

而且也不是只有儒學。就連儒學,也都是很重視人性和現實的,

反而在西方的哲學中,烏托邦的理論還比較多~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0-06-13 21:03 回覆:

哇,恭喜您,真是太棒了;

不過,上網的時間不能太多喔,夫妻感情要時間經營的。

您所說的,或許與基本思考模式有關,

西方重視科學,演繹的成分很重,比較容易忽略現實複雜的因素;

中國思考模式重視歸納,重視人際和諧;歸納是多多益善,某個意義上,一開始就準備了開放的態度‧‧‧我想。

不好意思,我非專家,只是也會關心這類問題。

謝謝您的光臨與回應

泥土敬白


飛天 ゚【二三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0/06/12 11:04


原以為泥土大哥要寫屈原.....

一路沿讀下來,被泥土大哥

個人覺得,沒有什麼是不能批判的,似乎要是這種深入時代的探索後的批判,才比較能有助於我們各自的反思與共同的展望‧‧‧的】

逐字句讀,頗有同感之下,忘了心中的屈原還在等待。哈,這是後話。


不過,泥土大哥這篇,飛天真激賞了,等午后再次細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