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談打書中的所見
2009/09/15 16:05:41瀏覽4960|回應39|推薦133

          龍著「大江大海1949」──談打書中的所見

一本新書,問世時能夠引起如此地注目,真是不容易的吧;龍女士的書上市的聲勢,我覺得真是達到了讓許多名作家大概都不能不羨慕的程度。

我現在的生活,家中沒有電視,也沒有報紙,要獲得外界消息,只有從自己寫作使用的電腦裡觀看;哇,好傢伙,上月底開始就陸續地在網路新聞看到了該書出版的各種訊息,最近看到幾大電視新聞對於該出版活動的加持;昨天我這難得上街的宅男,更在由走市區的公車車體外看到全幅的廣告,真真是不同凡響的。

由於我平素對於龍女士的觀點重視而不甚認同,而今作為一個台灣史研究者,對於這本僅研究了一年歷史就號稱要「攤開那段歷史」、打開記憶「黑盒子」的書,自然不由自主地高度關懷起來;因而,雖然尚未讀其該書,但我審慎地拜讀了她在部落格中散佈的部分內容;在概要地理解了作者著作的立意之後,就有本文之作──

不過,請容我在此先要對龍女士的雙親表示敬意,然後逐步開始我批判的觀點──因為在某方面我是個傳統派,對於龍女士所自述,「想用一個文學的方式,對我父母這一整代人,做一個致敬跟告別。」「這是我們共同獻給父母長輩的一小束鮮花。」,真是如此嗎,我是頗為感動的,雖然我還沒拜讀龍女士大作,但是我想對於任何父母言,能夠教養出這樣孝思不匱的子女,就都是讓人不能不敬佩的‧‧‧

其一、關於龍著的「悲情」特色──

它的特色似乎是接受了綠營當年操作二二八事變,動員族群鬥爭的啟發;綠營不深究史實,僅強調動人心肺的悲情;龍女士則強調了我們島上不同族群在那個時段中,分別經歷了痛苦的「失敗經驗」,它以「向所有的失敗者致敬」來拉近彼此的距離,強調他們各自都有六十年未被關懷的往事悲哀的「黑盒子」;在該書中,他似乎是致力於打開那個從來被遺忘或緊閉的「黑盒子」。這真是極接近過去綠營挑動二二八悲情的手法,然而,龍女士那樣對於我們的社會可能帶來怎樣的效果呢?

筆者研究二二八事變,由史實看綠營訴求之偏離事變的樞紐,深悉綠營只強調其中的族群悲情,並沒有真正探究問題、防患未然,甚至更有製造族群衝突的意思;然而,讀龍女士已披露的大文,竟似對於綠營鋪天蓋地的文宣全無思辯探究的能力,不僅接受了綠營一面之詞,更是把綠營處理二二八事變的手法,當成自身寫作的典範;真是讓研究二二八史實的我,深感錯愕與遺憾──或者真的作者以為白居易當年的名句「同是天涯淪落人」,就足以啟發民眾而成為族群衝突製造者的有力對手;這樣的寫作手法真的不會增加問題而能夠處理當前我們社會內外部的問題?

其二、由一個例子看龍著的「文學悲情」

關於文學的悲情,我要舉的是龍著中關於「二二八事變」中涂光明被殺的故事,作者順手而流利地寫道:「彭清靠和其他仕紳代表踏進司令部,就被五花大綁。其中一個叫涂光明的代表,脾氣耿直,立即破口大罵蔣介石和陳儀。他馬上被帶走隔離「軍法審判」之後,涂光明被槍殺。」,很接近綠營人士過去的論述方式;史實真是那樣麼?寫實主義者往往有一鞭笞入裡的名言,稱「事實的發展往往比文學的想像更為曲折、深刻而動人」,正是筆者要在此請注意的問題──

那是作者真的不知道涂光明當時的身分是什麼?──那不是每一個研究過「高雄二二八事件」的歷史研究者都應該知道的麼;他是威脅要塞安危的民軍總指揮;是否知道民軍當時不僅揚言將以火攻要塞,並已開始部署燒山‧‧‧是否知道在市議會當時市議員如何侮辱要塞司令與其部屬?此外,涂氏死後,爲日本警察賣命的台灣巡查竟宣布已經為其日籍上級報仇了‧‧‧換言之,史實應該絕非如龍女士筆下那樣,只是「脾氣耿直,立即破口大罵蔣介石和陳儀」,就處決的啊!

文學者常在處理歷史問題時說文學不是歷史,文學家不須如歷史學者一樣負起考據的責任,然而,他們卻常強調歷史的真實場景而招徠廣大的讀者群,其實只是高張歷史的文學悲情,如獨派的文學大家東方白,其巨作「浪淘沙」卽是,那真也是龍女士所追求的理想麼?

其三、這是「文學人的歷史認知」?

         所謂「文學人的歷史認知」,是指龍女士所謂「成功」與「失敗」,在歷史上究竟有何意義?就以該書所標舉的1949年為例,龍女士強調國府來台是「失敗」,確實那是失敗,但有那一個歷史學者會那麼含混地看待「失敗」,而不加探究?就我的研究,國府的失敗是始於美英俄的「雅爾達密約」、是被壓迫下簽訂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協定」、是美國發表「美中關係白皮書」;相對的,該年確實是中共建國,是其體制建立,但那就是「成功」麼?就我所知,其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都沒上軌道,可說百廢待舉,尤其,因美國在本年公開著名的的白皮書,放棄對國府的支持,並大力抨擊國府,使得中共取得全面勝利的時間提早,也打亂了中共培養足夠幹部的計畫,使得中共建政時,出現了合格的幹部大大不足的嚴重問題,更可說是該年中共在「勝利」中,卻無形地吞下了一個引起後患無窮的大「失敗」,那是個極複雜的局面,那裡是用粗糙幼稚的二分法,所能定論的;而國府來台後一直整軍經武,伺機反攻,有所謂「一年整備、兩年反攻、三年成功」的口號,應該也是龍女士知道的事,在那樣的情況下,中共可以稱為「成功」麼,其實硬說成功的話,應該只能說是在國共戰役上,共軍在戰場上「勝利」了──然而那就能等於「成功」嗎?

         然後,看龍女士所謂本省籍人士的「失敗」經驗,它順手地強調著族群意識的相反取向──即所謂「大陸的、我父母親那輩的人,十九歲決定了一輩子最核心的軌跡,可能就是投筆從戎、愛國,抵抗日本的侵略。」與所謂「我的本省朋友的父母們,十九歲的時候,是熱情澎湃地加入日本的陣營,對天皇效忠,然後被送到南洋去,也有的被送到華北去。」──史實真的是那樣麼?我們不談其熱血澎湃的背後,據戰後日本法界透露,其中有著麻醉劑的興奮支持,也不提在海南島的中日對壘中,確有台籍日本兵集體起義投誠的事發生;就所知,史實是當年像李登輝那類警察家庭讓孩子在皇民化運動前七、八年就自動改日本姓,到戰時真正自動請纓的特例絕對不多,否則當年主持台灣防務的台灣軍司令官就不會半公開地檢討說「領台五十年──如今正是要把歷任總督之政治成績單公諸於世的時候。倘若甚得民心,萬一敵軍登陸而全島戰場化,台灣同胞應該會與皇軍合作,挺身與敵軍登陸部隊做殊死戰……以我個人的看法,我還不敢對台灣同胞寄予絕對的信賴。[1],龍女士的觀點是犯了過份簡化的毛病,還是竟連當年安藤司令官的這段顯然心虛的史實,都不知道──因而輕易地竟把日本的戰敗經驗,與少數真皇民的戰敗經驗,就看成了是全體年輕台灣人的戰敗經驗?

其四、由島上的經驗,看龍女士所謂的「溫柔的力量」──

在我所見的零碎文章裡,至少見到兩段,那是她文筆優美地寫著──所謂的正因為這些失敗者匯聚在台灣,慢慢發展出一種遠離戰爭、國族的價值觀,一種溫柔的力量」與所謂的軍事上的「失敗者」,卻在往後的六十年中,在台灣這個小島上逐漸建立起新的價值觀,遠離國家、領袖、集體、勝利的價值觀而邁向以個人幸福為主的「柔軟」的文明價值觀。;然而,真有那樣的一種「新的價值觀」麼?

讀著文學作家的描述,是很讓人可以沉醉的,看哪,六十歲左右的筆者也快要因作者的描述而自我陶醉起來了──那真是很有力量的溫柔文字──

然而,回看史實,由李扁路線以來,我們島上究竟建立了什麼‧‧‧

龍女士籠統地說「遠離國家、領袖、集體、勝利」,然後強調「邁向以個人幸福為主的「柔軟」的文明價值觀。」──那真是對於我們過去或當前社會真實的描述嗎‧‧‧我們與居住國外的龍女士似乎認知差距極大‧‧‧

這段期間生活在島上的我們,見到的是綠營努力「遠離」中華民國,力挺偉大的「領袖」李、扁,「集體」示威與投票行動,直到最近力挺貪腐的扁;以及為了「勝利」而不擇手段地公開宣稱「割喉要割到斷」‧‧‧那過去十多年,我們社會所受到延續至今的巨大動盪──雖然當前陳水扁已被司法初審定罪,但在龍女士眼中真的已能夠折射出像她美妙文筆下所謂「以個人幸福為主」的,那樣「溫柔」的「新價值觀」麼?我真的嚴重懷疑──

結語

 這是作者還沒有讀到龍女士的新作「大江大海1949」,只因看到該書出版聲勢浩大,在好奇地拜讀了網路上所見的各種資料後,就寫出的一些感想;在這樣的情況下,本文對於龍女士精心撰述的該書,當然不可能達到完全的關照,例如,其所謂的「以個人幸福為主的「柔軟」的文明價值觀」,究竟指的是什麼,我實在不知道;對於信服「研究」的我來說,這絕對是不夠嚴肅的論述態度;不過,由我所信服的「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認知態度上,當坊間到處充斥頌讚該書的美言時,想我對於該書提出一些嚴肅的質問,應該不是沒有意義的事吧。

        最後,對於身為軍警後人的龍女士,在前述涂光明問題上,似乎對於當年的軍警處境,完全能夠跳出人性的本位主義,不將胳臂稍往內彎,就不顧史實地接受了綠營二二八事件的觀點,則是讓我驚訝的,這是怎樣的一種心態,真是我們時代怎樣的悲劇啊──是由於她在德國所見對於納粹德國的省思經驗而來,還是基於文學人的感性充沛,相對的理性自然不足,在複雜而巨大的問題前,就難於尋找自我定位,有以致之?

補上一圖      中國人溫柔之必要

說明

當年日本報紙所刊出 ──  

兩名日軍在南京比賽各砍殺中國平民百餘人後攝影留念──  

請思考當年中國處境確不同於德國是侵略者   當年中國人真不夠溫柔麼

 



[1] 「台灣不可欺記」,伊藤金次郎著,日本文教基金會編譯,文英堂2000年印行,頁65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234567am&aid=3319498

 回應文章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Timoth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5/06 14:02
泥人老兄前段時間罵了不少的KANO,導演不是姓魏嗎?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4-05-06 22:52 回覆:
啊,對不起,像是得了健忘症似的;

真是太說不過去了,自己竟忘了。
請恕罪。您說的是。是有些異曲同工之處吧。

泥人敬白

Timoth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突然發現
2014/05/04 22:04
此女操作手段與近幾年走紅的魏氏多有相似之處,不知泥人老兄以為然否?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4-05-06 11:47 回覆:
哇,不好意思,泥人太宅了,魏氏,不知何許人也。

請原諒,倘覺得是有意思的人事,能否有以告我?

萬謝。

泥人敬白

wandering star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讀完全部再寫觀感才能全面地了解
2011/05/18 16:15
您好

拜讀了大作,非常敬佩您的專業。在下就只是一般讀者,但是也不敢不讀完一本書就寫觀後感。

是,您與李敖都指出了龍女士在歷史層面的不足,但是您也說了她是文學家,下筆也是以文學的手法與角度,即使有不足之處,或者,以偏概全之處,說實在的,在看完全本之後,個人覺得,瑕不掩瑜。

您在文章中提到了那時代的台灣青年絕對不會是熱烈地投入日本軍隊參加太平洋戰爭,但是難道您也會相信在大陸上,也會是人人參軍全面抗日?抗日軍隊的總人數就知道了,就可以明白那不過是一種文學的對比手法。一般人看那本書,對於歷史只是一種相對的期待,您要是以考證的態度去求真,求是,不能說您錯,但是,真的是找錯對象了。 我也更不會相信也不願意接受龍女士對於228事變的看法會與綠營的觀點一致。

我在回應關於李敖對於那本書的批評的那篇文章,您看過了,容我再度強調,龍女士的寫作態度,是人文的關懷,探討人民與國家之間的關係,不是對歷史的批判,而是關懷在那個時代過程中所喪失重要的人生一部份的各個層面的同胞。

下面的鏈接,是在下關於那本書的讀後感。敬請參考。謝謝 !!!
http://blog.udn.com/uniname/3325652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1-05-19 17:01 回覆:

在龍應台眾多的讀者回應文中,您的文章可能是很感人的一篇了

想來,可能如您文初提起,自身本來對於兩岸的處境與前途,原本相當關懷,因而與龍書內容相激盪,有以致之。龍書能得您的迴響,對於任何作家言,應該都是一種真正的榮耀‧‧‧

不過,請原諒泥人雖然沒有讀完該書,但是還是敢於評論‧‧‧

因為我研究過當年在大陸上的國共三十年的鬥爭史以及日據以來的台灣史實‧‧‧

並且我深信中國傳統所重視的「文史不分家」,是很有道理的;

因為如果純粹是虛構的故事,沒有人會對號入座;但是,如果真名實姓,例如,某個小說家的人物如果出現了「龍應台」三字,我們對於他的該一小說,就會把其內容和情節,來和我們所知道的「龍應台」的各方面,來比對,例如,自然地牽涉到我們對於「龍應台」所屬的那個時代的認知‧‧‧在龍女士的該書中,引用了那麼多的歷史情境,讀者為何沒有權利向他提問其他密切相關的歷史問題‧‧‧

換句話說,如果是一部描寫1949年悲歡離合的長篇小說,您會如何看待?

更貼切地說,如果那是一部描寫2000年前後我們島嶼民眾悲喜劇的文學作品,您會任意地讓藍綠陣營的作者去「文學化」麼?

最後,因此,我對於龍是不滿意的──您如果有興趣,我格子還有其他文章,批判他的觀點──由於我主要研究的是台灣史,所以我的論述當然和李敖不同‧‧‧

泥土敬白


JOANA藍夜(如玲老師)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真好
2011/02/27 12:37

泥人老師

真好!看到你的部落格,說是評論,又有真性情,真好

實不相瞞,看大江大海時,我是感動的,文人氣總能引傷感淚。但又說不出哪裡不大對。後來讀巨流河,還是感覺不足。

教歷史的同事拿幾本台灣史的資料給我,硬梆梆,堵著眼球進不到心,總希望看到一些一般像我這款喔巴桑,或考試考得天昏地暗的孩子可以讀的台灣史,不要兒童版的,漫畫版,電影悲情城市類的也不要,我想和孩子看一點好讀的,但真實些的....有這款書嗎?

後來忙別的,這事就擱著了。

今天到你格子來

想請教,若我要讀台灣史,不要太考證的,要像大經大海這樣,有些好下口的,這真的很重要啊,有嗎?泥人仙?


潘如玲
教室裡的造夢師
我讚嘆一切星子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1-02-27 19:53 回覆:

         看到您這留言,希望我能夠介紹比較理想、易讀的台灣史著作,頗為自己的努力,能得到這樣的回應,真感到慰藉;及至回信前,到您的格子裡瀏覽,發現您是一位很盡職的教師時,我更是感到高興,終究自己的努力在教育界還是能夠引起一些共鳴的──因此,先在此衷心感謝您的留言,它對於泥人勞績的肯定與鼓舞‧‧‧

        關於推薦台灣史著作,您稱,「總希望看到一些一般像我這款喔巴桑,或考試考得天昏地暗的孩子可以讀的台灣史,不要兒童版的,漫畫版,電影悲情城市類的也不要,我想和孩子看一點好讀的,但真實些的....有這款書嗎? 

          很遺憾,雖然自己曾很注意這方面的著作,但是這方面的著作,在品質上,印刷精美的,固然不少,但是內容上大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換言之,若是給成人歐巴桑,泥人勉強還可以介紹,但是要介紹給孩子們,就不敢隨便提哪一本是更適合於他們了──因為泥人當年任教時,每每看到孩子們眼中那一泓無邪的純淨,也曾有與您類似的感動與珍惜呵。

 

        然而,這樣的一本著作,顯然是必要的,應該我可以試著進行,雖是茲事體大,以致不能立刻說多久可以完稿,但是,感謝您的提起,泥人將試著安排進行──對不起,目前我手上還有戰後台灣史研究在進行著。

        此外,如果可能,是否可請您試讀我格子中那「勵志台灣大哀詞」,共十三篇;那是本來打算以舊詩體寫給高中生閱讀的,如果沒看過,建議您可讀讀看──倘若能在文史上給我意見,更是我所歡迎的。

       

萬分感謝您的回應

 

泥土敬白


Hope Youngblood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大江大海
2010/09/07 09:23
我在台灣的一位朋友上週蒞臨寒舍,特地帶來了龍女士的這本名著。其實看書這檔子事兒嘛!我就當作是欣賞作者順暢豪邁的文筆的一個機會嘍!龍女士的字句確實不凡,應有該得的鼓勵。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0-09-07 17:32 回覆:

龍女士是教授作家,教大學生的,怎能寫得差──您用這標準看她,太低估她吧?

拙文太長了,您讀完後,若有意見,歡迎回應。

泥土敬白


水言語:「。」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大疑竇
2010/08/26 10:25

我亦剛好讀完。然對於其內容有太多太多疑竇。如長春的圍城,書中說餓死之人即三十萬。僅因兵不血刃,即無史料可尋?

書中有太多的”不能置信”待查證。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0-08-26 20:55 回覆:

究竟多少人,動亂中沒人能確定吧。

不過,戰爭中,內戰是最慘烈的一種戰爭形式。

過去,泥人確實在某兵學名著中讀到過。很不幸,我們遇到了,且有欲罷不能的無知情勢。〈這本書叫「戰爭藝術」,作者約米尼;以研究拿破崙著稱〉

泥土喟然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0-08-31 11:53 回覆:

查到了。

在約米尼的「戰爭藝術」一書的第一章「政略」中,第九節就是討論「內戰和宗教戰爭」;

作者把「內戰」和「宗教戰爭」並列,其中有一段描述:

「一個政府為了在政治上謀統一,迫不得已而使用兵力來對付自己的人民,這還是情有可原;但是為了強迫人民信仰某種宗教,而不惜殺害她們,這實在是一種荒唐行為。若是宗教戰爭再牽涉到國外的干涉,那結果就更會糟不可言。」

中國內戰的背後是美蘇的意識形態的鬥爭,頗有當代宗教戰爭的性質──這是一個不幸的史實。

泥土敬白


MAJOULINE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沒看過書不知道
2010/08/26 01:25
一直以為龍應台是個頗為偏激的作者,所以從沒想看他寫的書。
至於我那八十多歲的老爹認為 齊邦媛女士所寫的"巨流河" 那本書才是會讓他心有慼慼焉.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0-08-27 00:21 回覆:

「巨流河」是個人的回憶,與「大江大海」不同;

「大江大海」是這位留美,嫁給先進的德國人,學得先進文明的中國外語教授,藉著不同人家口述的逃難故事,煽動時代的失敗悲情;

好像中國人的悲慘,不加探討地,認為是因為「中國人不夠文明」‧‧‧不知為何會如此作賤自己‧‧‧讀著讀著,難怪,原來羞于作「野蠻的中國人」!自然其「中國夢」也與絕大多數中國人不同‧‧‧

例子是,出身憲警家庭的她,好像相信當年中國憲警都是洋人或綠營所謂的──

彭清靠和其他仕紳代表踏進司令部,就被五花大綁。其中一個叫涂光明的代表,脾氣耿直,立即破口大罵蔣介石和陳儀。他馬上被帶走隔離「軍法審判」之後,涂光明被槍殺。

被殺者都是耿直的‧‧‧史實中,泥人所研究的,從來沒有讀到市議長彭某等「就被五花大綁」,與平時身配雙槍、公開宣稱將火攻要塞的民軍首領涂某怒罵統治者的橋段,‧‧‧中國憲警都那麼野蠻麼──想著或是她的令尊,當年對她就是那樣蠻橫,否則為何如此信筆寫來?

唉,真是傷心。

對不起,答非所問了‧‧‧扯了一大通‧‧‧

泥土敬白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拜读了
2010/08/26 00:43
从泥土老哥在银老那里的留言追寻到此,如此好文不得不推荐^_^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0-08-26 17:27 回覆:

歡迎光臨,萬謝推薦與回應。

泥土敬白


沉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鴕鳥也來開口
2010/08/21 12:58

泥兄,衷心感謝這鏗鏘之作。
在下當鴕鳥已久。每讀到泥兄這些台灣史的相關著作,老實說,都像個「別當鴕鳥」的邀請,但在下總是選擇當鴕鳥啊啊啊…反正偶又不治史!很好的藉口啦…

唉…不過總該冒出來說一句謝謝。

龍女士的書,坦白說在下只翻了前面幾頁。
沒有足夠的動力,把他讀完,是主要原因。

龍女士確是深於情,尤其深於自由主義之情。也的確有著動人的文學之筆。有如是毅力完成此作,以報孝親恩,更令人肅然。

不過大江大海確實不以史實為尚。在下卻不認為那是天真。那只是一種選擇。

總之感謝泥兄此作。在下是從桑田兄那兒連結過來的。所以也感謝桑田兄。

(看來該再回到他那兒…)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0-08-22 11:56 回覆:

或許,由於泥人是學教育的,以致於對於堂堂名教授兼作家的龍女士就有些苛刻的教育上的要求了‧‧‧

也可能泥人不太得意,有點家國天下的感慨,太委屈西方偉大的自由主義、先進而文明溫柔的龍女士了‧‧‧

哈,看看我真糟糕,到現在還沒完全整理出來,自己究竟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呢

傻傻的泥土敬白


泥土‧‧‧郭譽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無知與墮落‧‧‧
2010/04/20 08:10
 

終於讀了龍女士的這本大作,痛苦地讀著。

這本強調是採訪真人實事而來的傑作‧‧‧把許多不幸的時代遭遇收集起來,真是虧她的,雖然是亮幌幌的名作家,到處大約都會有人伺候,但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還是有道理的‧‧‧

不過,離奇的,應該是它透過資料所導引岀的結論,真是的高招‧‧‧

通常,合理的思考邏輯是對於事件發問,為什麼──

例如,

一個人成功了,我們羨慕地問,它是怎麼成功的‧‧‧

一件可怕的兇殺案,我們遺憾地問,它是如何發生的‧‧‧

一位好的老師,不是只把魚煎給學生吃,而是讓學生知道如何可以釣到魚‧‧‧

然而,我們這位大學教授的傑作中,有沒有幫助我們讀者做這樣的工作?

在她這本暢銷的傑作「大江大海1949」中,它努力地描述那個時代的悲劇

藉一個它想像的親情探索

他強調那是我們父母輩的痛苦

讓我們每個讀者跟著輾轉其中

他強調那似乎是每個讀者知的義務

曾經身為教師的泥人我,想提問的是,在因果關係上,是什麼造成那樣的悲劇,為什麼‧‧‧為何大作家龍女士竟然不談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上的無數重要故事‧‧‧讓我們能夠由其中發現那些時代悲劇的真正根由,讓我們能夠有所預防???

難道這位出國留學回來的大作家,真的認為中國的悲劇只是因為中國人比較不溫柔麼?真的以為她的父母親之避談往事,只是因為那過去的悲劇麼?

它真是在為誰說話?他以為她懂得了她的父母麼?

他知道浙江人裡,不但有奉化蔣介石,也有大名鼎鼎的紹興魯迅麼

他知道如果她的父母與魯迅家有親戚,來台灣的話就可能不敢與孩子談往事麼?

他知道中國不只有蔣介石,也有大名鼎鼎的李、白麼?如果她的父母是廣西人,曾經以李、白為榮,來台灣的話,也可能不敢與孩子暢談往事麼?

他知道當年中國有所謂「進步份子」麼?當年年輕人嚮往自由與進步者,多少與中共或民盟的那些外圍組織有瓜葛,大多數年輕人都有那類的關係,而那些都是國府來台後,人們避談的禁忌,那些也都是父母親不敢與孩子暢談往事的理由‧‧‧否則的話,不管如何戰亂,青少年的天真與青春的歲月誰能不懷念呢‧‧‧

或者它的大作,真的只是為了更多的收入?──大作家、大教授的無知與墮落‧‧‧

泥土有感

頁/共 4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