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鍵報告》(Minority Report)與學術造假
2007/06/17 16:59:24瀏覽1185|回應3|推薦12

  《關鍵報告》(Minority Report),這部科幻影片講,為了維護一個假設的完美,即犯罪預言者(pre-cogs)能百分百地預知犯罪的發生(precrime),主事者有可能故意毀去那唯一的少數報告;而因為這唯一的少數報告足以推翻假設,故也是極具關鍵的(影片中文譯名當自此來)。影片中以三名犯罪預言者所見未必一致,暗示了犯罪預言並非全部會兌現,因為人在犯罪的關鍵時刻,仍然有選擇的自由,可以令預測不準。
 
  劇情主要循著一個被設計的謀殺(主角會殺掉綁架者),與一個虛實並陳的謀殺(主事者利用知識殺掉犯罪預言者之一的母親)進行。雖然影片實際上沒有發生預言失誤的事證,但犯罪預防機構主事者仍然利用了制度上的漏洞,即擁有專業知識者得以運用的「巧門」,巧妙地殺掉要領回預言者的母親。然而,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一假一真的兩次謀殺,因著水面波紋風向的不同,終於被司法警察看出了破綻,而司法警察雖然因此被殺,但主事者的犯行已經不能再天衣無縫地掩蓋下去了。
 
  這部影片令我想到學術研究中的造假問題。很多的學術研究是奠基於驗證假設或命題之上的,其步驟是提出假設,尋找資料,以資料為證據加以論證,最後證明了假設可以成立或命題為真(或證偽)。
 
  這個過程乍見似乎是「科學的」,尤其是經過量化的資料、經過統計處理的數據,更是讓未經此程序的其他研究相形失色,因為據說量化研究就是科學的唯一標準,或是比非量化的研究更科學的。
 
  然而,就像《關鍵報告》所陳示的一樣,主事者為了犯罪預防機構及其運作得以確立和維續,必要時有可能毀去關鍵的使預言失準的報告;論文撰寫者也可能為了維持假設或命題的「正確」而造假。量化研究造假的方法是塗改原始數據,使統計程式跑出來的結果符合預設;而非量化研究「造假」的方法是故意忽略對其命題不利的資料。我在後者的造假加引號,是因為讀者無法斷定研究者究竟有沒有看到這筆對其研究預設不利的資料;前者的造假不加引號,是因為讀者在理論上可以查證研究者的數據。
 
  研究是否是科學的,重點不在研究的結果能否量化,而在於研究者在研究時是否經由科學的程序,論證是否符合邏輯。關鍵在於求真求實的精神,而不是其所運用的技術。因為即使看起來科學的研究技術,被心存造假的研究者運用後,結果會是非常地不科學的。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stavq&aid=1032007

 回應文章

nothing speci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擁有「知識」的人如何去濫用知識的問題
2007/06/19 11:38

Well, 以我看 擁有「知識」的人如何去濫用知識的問題 這個命題
概括的可以用 IN THE NAME OF ____ 來套用 你這句話:

In the Name of God...
In the Name of Lord...
In the Name of Knowledge...
In the Name of Love.... 

被濫用的 合只是知識阿~ Bible上的話 總是被宗教狂濫用. 知識被狂妄的人濫用. 民族意識被野心家濫用. 父母總是說 "我這是為你好,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or, 我這是愛你呀..." 愛被心胸狹小的人濫用...

在美國 國家安全被 布希政府的防恐給濫用了.
在台灣 政治何只被 族裔的地方意識給濫用. 簡直是 被 綁架了.


古士塔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造假
2007/06/18 11:54

我第一次看這部片子時,純粹是看熱鬧,看完就罷。後來有個機緣讓我再看一次,卻看出了許多意義。我沒能發揮的是擁有「知識」的人如何去濫用知識的問題。

造假既存在於自然科學,也存在於人文及社會學科。這問題應該引起社會的更多重視。眼光不能只看到「黑心」食品,還應該看到所有的造假,並警醒地打擊造假。


nothing speci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Minority Report
2007/06/18 11:02

是Tom Cruiz的電影裡 我唯一擁有DVD的.
劇情是很值得省思. (大明星拍的不算好片 也能賣座嘍)

您所提的主題
讓我想起韓國的複製狗的事件.
我想 不受名或利的引誘 真是道德良知的一大考驗.
過去是這樣的 未來也還會是 同樣的.
人性吧!

我是孟子性本惡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