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參加台灣生態文化尋根之旅(四)---八仙洞、三仙島與原生應用植物園
2006/11/28 12:39:08瀏覽1565|回應3|推薦14

花東一路醉題詩,緣有觀音善護持。

但得眾生心似海,人人菩薩駕龍姿。 

十一月十二日,我們的旅遊重點是花東海岸線和原生應用植物園。 

花東海岸線一邊是山,一面是海,風景秀麗。隨便在海邊停留,都可以享受帶有鹹味的海風,都可以聽到如同仙籟般的海潮聲。 

我們途經八仙洞。八仙洞是由海底隆起的海蝕洞,其中最高的是崑崙洞,最大的是靈巖洞。這些天然海蝕洞,各有瑰麗之處。可惜很多洞中太過人工雕琢,而且沿山峭壁,都時有落石掉下來,所以我只走了三個景點,就回程了。 

我在靈巖寺旁的山道經過,只差兩秒鐘,就被掉下來的落石打到頭。我們從蘇澳到花蓮的途中,遊覽車在蘇花公路開的時候,也曾有一個輪胎爆胎。還好是後面的內輪爆胎,而不是前輪爆胎,不然車子也可能滾入海中。在近花蓮的地方,司機臨時腹痛由我們通知救護車送到花蓮慈濟醫院,當天花蓮行程由當地的旅遊公司臨時接手,並由原公司緊急由台北調新的司機乘飛機來花蓮繼續未完成的行程。看來人生隨時都有險境和不測,每一刻平安的活著,都是一種值得慶賀的幸運。每一刻的人生娛悅,都是眾人辛苦貢獻的結果,值得深深感恩。 

在靈巖洞旁的靈巖寺前,有著許多站立的純白無瑕的觀音像。我們全團的幸運,或許是這些面對太平洋一望無垠的大海,一排排羅列站立的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護持著的吧。 

在八仙洞向海邊望去,就是浩瀚無際的汪洋。「仁者樂水」,任何人如果每天望著寬闊的海洋,也許都不知不覺會有像觀世音般的仁者慈悲。我在八仙洞臨海的亭子內坐著,背靠木柱,痴痴著望著太平洋。人生際遇或許就像海潮般的潮起潮落,只是人沒有像大海般的無私和寬闊罷了。 

在離開八仙洞後,沿途觀海,在三仙台停留兩個小時。三仙台地質屬於塊岩,原來是一個岬角,因海水的侵蝕而成為離岸島,面積約二十餘公頃。由於離岸島上有三座巨形岩石,傳說八仙中的呂洞賓、何仙姑、李鐵拐曾經到過此島。在島與島間有拱形的橋,在橋上海風甚大,一不小心,帽子就會被吹落海中。

三仙島的確美麗,我在三仙島上海岸邊照了很多相片。不知是不是由於自己對原鄉的感情,我覺得這裏海岸的秀麗瑰奇,超過加拿大溫哥華北邊的陽光海岸。在溫哥華,看到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很節儉,買東西都會精打細算。大部分家庭的生活,都不感到富有,然而人人響往大自然。每一個人都希望與大自然融合在一起,他們一到假日,就往戶外走,而不會像東方人打馬麻或喝酒。他們把他們的天然美麗山河,當作國家的瑰寶,他們痛恨對大自然的破壞。

在溫哥華所屬的卑詩省,觀光是非常可觀的收入,台灣有很多美麗的景物,可惜人民沒有充分認識到,保護這些美麗的山海,不被水泥工廠、沙石廠和核電廠破壞,才能真正提昇人的生活品質,也才是台灣發展像觀光這種無煙囪的工業真正的基礎。台灣要「拼經濟」,改變人民的觀念和視野,是最重要的。 

在傍晚的時候,我們到了原生應用植物園,這裏栽著許多葯草,在解說員解說後,我們在該園吃葯膳火鍋,所有的菜,都是有機的,都是來自該植物園自然栽種的。台灣還有很多地方栽種著中葯葯草,在我們對中國大陸的中葯葯草的品質,日漸有疑慮的今天,這些天然葯草的栽培,實在應大力提倡。

當天晚上我們住在台東的東台飯店,這飯店我已經來了三次,飯店的前面有露天的溫泉游泳池。前兩次都是來洗溫泉的。

記得第一次來的時候,是全家大小一齊到來,當時小孩都還小,穿著小小的泳衣泳褲,很高興地在小孩的池子中戲水。大概是十年前了吧,時間過得可真快!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otius6033&aid=564406
 引用者清單(1)  
2006/11/30 09:02 【蝴蝶蘭的夢想花園】 好文分享

 回應文章

魯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看海的日子最愜意
2006/11/30 22:13
我最喜歡坐在岩石上望著海,呆坐半天。

左思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旅遊確實存在風險
2006/11/29 00:36
有一年,我弟弟和小妹陪我爸媽到加拿大旅行,途中團隊裡有一位婦人,在走一條長吊橋時,有一些人隨興的跳動橋面,結果引發那位婦人心臟病發,急救無效身故異鄉。人活著時時刻刻都值得珍惜。台東很美,在那裡我有一段奇特美麗的回憶。您一定沒聽過陰溝裡會翻飛機。哈哈...........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熟悉的八仙洞
2006/11/28 23:19

小時候爸爸常帶我去八仙洞,是花東沿岸我最常去的景點。

現在大了,反而沒有機會去了。

(去那麼多次還不知道它的名堂,原來是海蝕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