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甘寂寞的台灣前總統--他們都被好好地供著
2020/08/26 18:46:13瀏覽1635|回應1|推薦9

台灣的歷任總統,除了兩位蔣總統任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外,其他如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都是在總統缷任後,還對政局指指點點,對現任總統指三道四的。這在全世界民主國家,是一項政治奇蹟。

李登輝缷任後,還弄一個台聯黨,陳水扁缷任後,即使人在坐牢或保外就醫,也不甘寂寞,在寫「勇哥物語」,更弄一個「一邊一國聯線」,意圖攻占立院席次,結果無論「一邊一國連線」或「台聯黨」,都變成泡沫黨。

馬英九任內一直以兩岸無真正內容共識的「九二共識」,在推展他的經濟和文化的「一個中國」路線,以達到「化獨漸統」目標。這樣的路線,當然得到中共的歡迎,因此八年內「西線無戰事」。因為馬氏政權如果再執行八年,中共對台灣就可以兵不刃血,「和平統一」了。既然能「上兵伐謀」,為什麼要「下兵攻城」呢?

馬英九直至缷任總統後,更把過去主張的「不統、不獨、不武」,其中的「不統」,改成「不排除統一」。

他對中共人代會制定的港版國安法,認為台灣不惶多讓。對香港抓黎智英,他說他沒有評論。對中共頻頻的武力恐嚇,更加碼說,兩岸「首戰即終戰」,美國不會來。

美國歐巴馬、克林頓、布希等前總統,對川普把美國帶入戰爭邊緣,有說任何一句話嗎?全世界有哪一個民主國家,像台灣的前總統們這麼不甘寂寞,任內沒有做好因而被輪替,缷任後卻無恥地指指點點。

2012年馬英九在總統辯論後的記者會中說:「台灣是我們的家園,也是我們的國家,正式國名是中華民國,通稱當然就是『台灣』。」為了得到權力,馬英九承認台灣就是中華民國,這和民進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及蔡英文的兩岸主張,沒有兩樣。但是現在為了討好習近平,馬英九立場卻完全兩樣。

習近平在去年一月已經說得很清楚,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下的一個中國。蔡英文現在在保衛中華民國台灣,不接受一國兩制下的九二共識,這有什麼錯?馬英九說「首戰即終戰」,只代表著他在八年任內在國防上的弱化和凟職,也是在對現在台灣全民防衛軍心的挑釁。

七十年前的台灣,比現在的台灣弱很多,當時的蔣介石不僅要防衛台灣,而且要用武力反攻大陸,向中共武力挑釁。當時的雷震只倡「反攻無望論」,就被關了十年。蔣經國時代,美麗島事件時,也有一位人士,沒有參加集會遊行,只因在文章上強調中共武力的強大,就被關了五年,因為這是「為匪宣傳」。

蘋果日報的創辦人黎智英,十幾歲由廣州隻身到香港打工,其後創辦了一個龐大的媒體企業。他的財富足可到海外做寓公,但是為了香港的民主自由,他被捕了。他說,他的一生財富都來自香港,所以他要用一生為香港奮鬥。黎智英比誰都懂共產黨的殘暴和厲害,但是他會因此要求香港人束手不要民主自由,只要和平,以避免被鎮壓嗎?當年一無所有來自中國大陸的馬家人,在台灣擁有權勢、地位和財富,比起黎智英,不是太慚愧了嗎?

如果台灣不願意接受像香港一樣的「一國兩制」,要保有台灣的民主自由,要保衛中華民國,無論台灣如何討好中共,最後終須攤牌。台灣不會求戰,但是也不應懼戰。蔣介石時代,中共不是每天都在金門打砲彈,每天在恐嚇血洗台灣嗎?台灣還不是八十年來撐過來了。

統一就是中華民國的消滅,中共對台灣有主權和領土野心,而美國沒有。而且中共獨裁,美國民主。美國不會妨礙台灣的民主,但中共會。這是台灣要親美反共的理由。

國民黨抬面上的人物,也許只有朱立倫是清醒的。他主張台灣要反共親美,其實這和一些被國民黨開除的中華民國派路線如鍾小平、周玉寇、李正皓、鄭佩芬,黃澎孝、是一致的。事實上,中國國民黨黨章第二條,也是明定反共的。結果現在是親共的當權,反共的開除,實在是錯亂。

本來以為江啟臣年輕腦筋清楚,但是看最近江啟臣帶領的幾個議題,包含高雄補選、反對考監、防疫超前普篩等,都變成鬧劇。此外,又提不出新的兩岸論述,對「馬英九們」不斷在弱化國民黨的支持度和信任度,完全束手無策,看來未來政治前途,僅止於此了。

李登輝已經過逝了,陳水扁被國民黨供了十多年,被當笑話當了十幾年,現在當提款機也提不了多少錢了。

馬英九也會被民進黨供著,也許民進黨可以再提款個十年、八年,就像十年多年前的陳水扁一樣,是一個寶貝。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otius6033&aid=149608842

 回應文章

李祖杰/金剛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8/27 09:08

兵不

首戰即終戰=首惡即馬辦,比習包子還可惡!


魯直(grotius6033) 於 2020-08-27 17:57 回覆:
李兄難道是中文系的,這兵不刃血和兵不血刃,似乎通用,都有人用吧?只是後者是古書所用。
謝謝李兄隨時指正。這對我這個寫時事日誌的人,很需要諍友。這為這不是學術論文,每天隨興寫,沒有很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