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迷湖的沈思
2006/01/04 13:39:04瀏覽815|回應0|推薦6

 西江月 

西雁浮草閒眺,綠鴉戲水波搖。

黃金柳樹暗築巢,倦晚鴛鴦啼鬧。

  莫怨天鵝羽落,只緣仙境嬌嬈。

                   佳人玉手賦詩騷,千載迷湖月照。                 

這是我在今年三月遊溫哥華史丹利公園的迷湖所填的宋詞「西江月」。 

溫哥華是位於加拿大西南邊的美麗城市。多年來一直被聯合國評為全世界最適合人住的城市,許多華人從亞洲移民來這裡。溫哥華最大的公園是史丹利公園(Stanley Park),佔地約一千英畝四百公頃 

在一百多年前,溫哥華建市時,這地方就被規劃為公園。史丹利公園雖然在市中心旁,但在公園中卻有原始森林,也有兩個湖泊。較大也較有名的湖泊是「迷湖」(Lost Lagoon),又有人翻譯為「失落的礁湖」。「迷湖」此一湖名,是來自加拿大女詩人Emily Pauline Johnson在一九○○年的一首詩〈The Lost Lagoon〉,加拿大政府為紀念該詩人,就以〈Lost Lagoon〉作為湖名。 

三月初春,在溫哥華以推動環保工作著名的綠色文化俱樂部,帶領一群華人參觀迷湖,由會長林聖哲親自解說。林聖哲是台大醫科畢業,曾經在台灣當過馬偕醫院的小兒科醫師,也在新竹開業過。後來移民加拿大,在溫哥華積極從事環保運動,受到加拿大政府的高度肯定。 

迷湖本來是海的一部分,後來建公園的時候,築了一個堤防,與海相隔,抽掉鹽水,靠天下雨,變成一個淡水湖泊。在迷湖的南方有一個自然教室(nature house),裡面有許多史丹利公園和迷湖的資料,供遊客取閱或購買。在溫哥華有許多保育人士,每天都在記錄有關迷湖的自然生態。 

這次的迷湖之旅,以迷湖的自然教室為起點。就在自然教室門口,林聖哲指著一份資料說:「根據保育人士的統計,到昨日為止,這個湖的綠頭鴨,公的有三百八十七隻,母的有二百六十二隻。」這些鴨都是野生的,不准人們餵食。政府怕人餵食,會影響動物生態。因為公園一年的遊客人數是八百萬人,如果景氣,遊客給的食物多,牠就會大量繁殖。但是如果明年遊客少,可能會有一些因缺少食物而死亡。這些動物既然是野生的,所以牠們要有自己的謀生能力,不要以人為的方法餵養,去破壞自然的生態。 

我們沿著湖泊的四周環走。林聖哲指著一顆大松樹說:「這種松可以活一、兩千年。它的松子,散落各地,一萬個只有一個生命力最強的松子會長出松樹。」 

他又指著另一隻停在湖邊水草上的雁鳥說,這種加拿大雁,因為繁殖力強,所以政府在牠羽毛脫落時,就把一部分捕到菲莎河,以免因繁殖過多,破壞湖泊的自然生態平衡。 

我看到湖旁一排樹很像杭州西湖的垂柳,於是問林聖哲那是什麼樹?他說:「這是黃金柳,您們看在樹上面有個圓洞,許多美洲鴛鴦在上面築巢。」他又指著在水面上悠閒浮水的美麗白鵝說:「這是天鵝。這種天鵝會飛,因此培養這種天鵝,第一代須把牠羽毛略折,使它無法飛走,在牠產生第二代的時候,雖然第二代天鵝還是會飛,但是如果牠們覺得這裡的環境已經習慣居住,就不會再飛走,牠會長久的住下來,變成留鳥。……」 

一個迷濛如夢的天然湖泊,實在予人太多的啟示。令人不解的是,為什麼在溫哥華建市的時候,他們就具有遠見,想要把溫哥華建成一個適合人住的美麗城市?為什麼溫哥華有眾多的公園、綠地和整齊的市容;有方便的學校、社區中心和完整的下水道,而台北市歷經那麼多任的市長,到現在下大雨的時候還在淹大水?為什麼在台北市中心,市民最需要健康活動的地方,還有大量水泥覆蓋的國父紀念館和中正紀念堂?為什麼光史丹利公園一年就有八百萬遊客,為溫哥華帶來大量的觀光收入,使溫哥華既繁榮又美麗,而台灣的國家政策只想發展經濟,不惜大量掠奪山川大地和破壞天然資源,最後所賺的錢又流向中國大陸和世界其他地方?為什麼美麗的天鵝在第二代就可以變成留鳥,而許多台灣社會菁精英,在台灣已經居住了幾十年或甚至數百年,還是無法成為「留鳥」,仍要飛離台灣,另外尋找合適的棲身之所? 

在迷湖的四周都有警告標示,不准遊客對動物餵食,違反者重罰。其目的是不要用人為的方法,去增加野生動物的數量,以免大自然空間無法承載,因而破壞生態平衡。因為假設迷湖的生態環境,可以支持八百隻綠頭鴨的生存。如果透過遊客的飼養,綠頭鴨繁衍成為二千隻,則多出來的一千兩百隻,可能會破壞湖泊的週遭環境和其他動植物的生態。 

然而人口的不斷增長,難道沒有空間承載和破壞自然生態的問題?一八三○年,全世界人口只有十億。到一九三○年,人口達到二○億,目前則已經超過六十億。預計到公元二○二五年,全世界人口可以達到八十二億。中國從漢代一直到明代,人口一直在六千萬以內,然而目前卻已有十二億到十五億人口。 

本來「民胞物與」、「濟弱扶傾」,是人性高貴的表現,也是人類異於其他動物的表徵。然而在人類的人口分布上,凡生存條件越差者,生育率越高;生存條件越佳者,反而生育率越低。目前全世界人口增加率最高的地方為非洲,其次是拉丁美洲,再其次是南亞。如果依照迷湖所訂定的生態原則,人類對於貧窮又大量繁殖生育的家庭或國家,給予救濟,恐怕是違反自然法則呢。如果對於人類的饑餓要悲憫援助,那麼像印度和非洲這些國家會因援助而人口越多,而人口越多,不僅越破壞自然的生態,而且越無法解決糧食、社會秩序和基本人權問題。 

在生物進化史上,哺乳類動物,原則上都是一生就一窩,如貓狗就是。直到猩猩和人類出現,才一胎原則上只有一個,少數是兩個,非常例外是三、四個。可見在自然律上,生育少是一種高等動物的象徵。 

迷湖的加拿大雁因為生育率高,政府在每年七、八月的時候,就要把一部分移到其他空曠的地方。可是人類地球只有一個,人類的石油經過二十世紀大量的耗費,可能再用不了四十年。此外如溫室效應,臭氧層的破壞,人類要維持永續的和平和繁榮,在地球上,也許最多只能有二十億人口。在過去人類的歷史顯示,減少人口的最有效方法是戰爭。例如在秦代時,全中國有三千萬人口,但是經過楚漢戰爭,到漢初人口只剩六五○萬。問題是目前全世界那經不起大的戰爭?然而地球承載六十億乃至八十億人口,還能支持多久? 

松樹的松子,散落各地,一萬個,只有一個會長出又高又大,可以活幾百年,甚至一、兩千年的松樹,人類難道不能在這其中得到啟示? 

------本文寫於二○○二年三月十日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otius6033&aid=14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