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方便善巧見實相(102.12.15)
2013/12/15 09:40:40瀏覽570|回應2|推薦63

-

 方便善巧見實相

           ------應學習將抽象經文落實在日常生活

對於極度抽象和不確定的佛學用語 ,

其困難是 , 難以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行住坐臥中 .

例如常見的說法 , 富貴求道難 , 不追求名利 .

究竟應該如何定義 ? 我認為每個人都會大不相同 .

一個人有車子 . 房子 . 有很多錢 , 是不是就是所說的富貴 ?

因此 , 當我們將重心建立在外在人事物上 ,

便難以見到遠離煩惱解脫後的諸法實相 .

唯有內求於心 , 並尋求人事物對待時 ,

妥當適切的方便善巧之道 .

讓內心能因第六識的妙觀察 , 而如如不動 , 不起二念 .

有如一面清淨無染的明鏡 , 影來影現 , 影去則空 .

千江有水千江月 , 萬里無雲萬里天 .

就唯識學的觀點來看 , 便能契入大圓鏡智性清淨的法喜之中 .

----------原為舊稿 , 今重新整理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imi82000&aid=9932503

 回應文章

*惜ㄦ*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2/15 20:36
大圓鏡智? 是否不受悲喜執著?誰理你感恩
六七行者(gimi82000) 於 2013-12-19 21:45 回覆:
壇經中提到大圓鏡智性清淨
我認為是在講我們凡夫俗子的念頭
就以我們一天的日常生活從起床到入睡
在這二六時中我們會有很多的人事物對待
我們跟家人同事朋友小孩甚至於我們買東西
是不是都能夠處理的合乎中庸之道
於人事物的對待之後內心的變化是如何
最好的境界當然是我們的念頭能常住於華嚴一真法界之中
我們的第八識阿賴耶識不受七情六慾所影響
我的識能夠像明鏡一樣的一絲不染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
影來影現影去不留
因為西藏度亡經一書中曾提到我們往生之時
我們一生中所經歷的事情會如石光電火般
如電影一樣在我們的腦海中重演一遍
假如我們對七情六慾和喜怒哀樂思悲恐驚
種種情緒我們很執著我們很在乎的話
我們的心和念頭便會進入顛倒妄想之中
而因此無法和佛菩薩的無量光相接引
因此佛經中不斷的告訴我們要在人事物的對待時
儘量學習轉智成智化煩惱為菩提的種種方法和技巧
當我們的心和念頭能夠有如清淨無染的明鏡
往生時便能夠得到佛菩薩的接引
而轉智成智最為方便可行的便是隨時隨地稱頌佛菩薩名號
此外讀經書打佛七打禪七拜山也都能幫忙我們轉煩惱為菩提

余本清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2/15 15:11

關於您一開頭說的"應學習將抽象經文落實在日常生活",讓我想起金剛經一開始,說佛赤腳去化緣,回來吃完飯,還是得洗腳再上座,做的事與我們一般人無異,與經文中後人所謂什麼"解空第一",反差很大!

或許佛就是在告訴我們,所謂的修行,就是這麼平常,如是而已!